內容簡介
《室內空間徒手錶現法(修訂本)》詳解瞭徒手繪圖的各個環節,在單體造型與空間綜閤錶現上,都有著深入的解析。相信通過《室內空間徒手錶現法(修訂本)》的學習與參考,都會在室內設計的專業錶現上獲益。當然,還是那句老話:熟能生巧。技法書也僅能起到引人入門的功效,真正要提高水平還得付齣艱辛,如果自己不去努力,多畫多練,日積月纍……再看多少遍書也是徒勞的。
作者簡介
楊健,高級室內建築師,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現為廬山西海國際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
曾齣版專著:
《傢居空間設計與快速錶現》
《室內空間徒手錶現法》
《室內陳設徒手錶現法》
曾主編手繪之旅係列叢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關於徒手錶現
第一節 徒手錶現的技術層麵
第二節 徒手錶現的非技術層麵
一、加強文化修養和提高審美情趣
二、注重生活感受和情感培養
第二章 基礎訓練篇
第一節 造型從綫條開始
一、加強綫條練習
二、在自然中去“找”綫條
三、熟悉這些陳設
第二節 給“陳設”上點顔色
一、熟悉你手中的錶現工具
二、用你手中的工具開始上色
三、關於對“陳設”的練習和運用
第三章 徒手錶現篇
第一節 設計從空間開始
第二節 空間透視
一、一點透視
二、兩點透視
第三節 空間透視的把握和運用
一、培養空間透視感覺
二、把陳設“搬”進空間
第四節 現場徒手錶現與示範
一、A案例示範——客廳
二、B案例示範——復式空間
三、C案例示範——西餐廳
第四章 徒手錶現作品選
精彩書摘
第一節 造型從綫條開始
手繪徒手錶現圖的主要工具是鋼筆或繪圖筆,並用綫條來組閤圖麵。
綫條本身並無任何意義,一旦形成瞭形體就有生命。畫一根綫條對於會使用鋼筆的人來說,好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其實作為手繪使用的綫條要達到其要求,也並非那麼容易。一根留在紙上的綫條有它的特性和精神,中國書畫的綫條可謂精深博大,有“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之說,這是強調瞭用綫的力度和滲透力,用鋼筆畫綫也應如此,會用畫筆畫綫不見得就會用鋼筆畫綫,會用鋼筆寫字也不等於會用鋼筆畫綫。手繪錶現圖用的綫條其目的是錶現造型和物體的尺度關係、畫麵的層次關係,如果能正確地錶現這些,那麼綫條的使命也就完成瞭:如果綫條本身還要具有魅力,就得另下番工夫瞭。有的人畫綫條顯得呆闆、生硬、漂浮;有的人畫的綫條飄逸穩定,極富韌性和張力。看來綫條本身還是有質的區彆的,要畫好手繪圖,首先是用心去畫好綫條。
用鋼筆徒手畫綫與用尺子畫綫的要求一樣:把綫條畫直,但徒手畫綫中的“直”是要求大體的直,至少是感覺上要直。剛開始畫綫時,手比較僵硬,而且畫的綫不夠“直”和“穩”,畫的時候異常小心,生怕畫得不直,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訓練,就會逐漸適應瞭。
前麵提到綫條有“漂浮”和“穩定”之分,其實它們都是視覺感受因素,有“漂浮”感的綫條是因為用筆時沒有把握綫條的起筆、運筆和收筆的環節和要領,這與書法用筆一樣,都應有用筆的動作和意識作指導,也好像人走路一樣,有起步、行步和停步三個環節和動作,行步的動作是穩健地、一步一步地走。運筆也如同行步,也要穩穩地落在紙上,然後再有“收筆”或“頓筆”的動作,這樣畫齣來的綫條就不會有“漂浮”的感覺瞭。
綫條在錶現形體時應注意錶現對象的物理特徵。物體的材質分光滑、粗糙、堅硬、柔軟等,在錶現的時候要注意加以區分,要有意識地去錶現,如堅硬的物體用綫必然會挺直些,柔軟的物體用綫較為圓滑和飄逸些。這些是一般意義上的區彆,物體的特徵比較復雜,要去注意體會綫條的特點和錶現的方式。另外,綫條的抑揚頓挫也是主觀情感的錶達。要學會去慢慢培養這種感覺,讓綫條本身就具有感情色彩。
前言/序言
設計界對於信息時代的感性認識,是以電子計算機繪圖作為開端的。20世紀的90年代後期,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室內設計師擺脫瞭圖闆的束縛。繪圖筆換成瞭鼠標,伏案繪製的艱辛被電腦屏幕前枯燥乏味的機械瀏覽所替代。效率得到瞭成倍的提高,可是融入人的思想情感的工作樂趣卻蕩然無存。
也許,這種工作更適閤於機器人來乾。把繁重的施工圖繪製勞動變成簡單的計算機程序,需要操作者熟練掌握每一種繪圖工具的程序,並通過鍵盤的敲擊速度或是鼠標移動的軌跡和點擊頻率來完成圖紙的繪製。雖然整個繪圖過程完全的機械與刻闆,但體現於紙麵的設計思想還是來源於人的思維。
我想,最終也不能讓計算機未代替人的思維,假如是那樣的話,這個世界將會被計算機所控製,人將淪為計算機的奴隸,好萊塢電影中的幻想就會變為現實。恐怕沒有哪一個人願意看到這一天的來臨。
反過來說,目前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也還達不到訓練有素設計師的眼、腦、手配閤。也就是說,我們絕不能讓計算機超過人的思維能力,計算機永遠隻能是人的工具。如果這樣的邏輯能夠成立,那麼設計師就一定要掌握手繪錶現設計概念的能力。
在目前的形勢下,設計師沒有必要,同時也不可能將構思中的空間描繪得如同計算機模擬那般逼真,隻要能夠使用簡單的綫條勾勒齣預想空間的神韻就足夠瞭。由於每個人的經曆和底蘊的不同,這種速寫式的綫描同樣具有不同的藝術風格,當然,僅就是這樣一種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樣要付齣艱苦的努力。它體現瞭一個設計師的兩種功力:藝術素養與繪圖技巧。
楊健的這本《室內空間徒手錶現法》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手繪技法書,在這本書裏作者以其純熟的繪畫技巧,為我們演示瞭徒手繪製室內空間物象的各個方麵。通過這些示範圖,初學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徒手錶現的藝術魅力,也希冀自己通過努力達到這樣的水平。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室內空間徒手錶現法(修訂本)》之外的其他室內設計類圖書的詳細簡介,旨在深入探討相關領域知識,同時嚴格避免提及原書內容,力求文字自然流暢,內容詳實。 --- 現代室內設計前沿:可持續性、智能科技與材料創新應用 圖書名稱:現代室內設計前沿:可持續性、智能科技與材料創新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深度聚焦於當前室內設計領域最核心的三大發展趨勢: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度融入、智能科技在空間中的集成應用,以及新型環保材料的探索與實踐。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份麵嚮未來室內環境構建的實用指南與前瞻性思考錄。 第一部分:綠色設計與生態原則的深度實踐 在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室內空間的設計哲學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本捲詳細闡述瞭如何將“綠色設計”從一個概念提升為可量化的設計標準與實施流程。 1. 生態足跡與生命周期評估(LCA) 我們首先探討瞭室內設計項目如何影響建築的整體生態足跡。內容涵蓋瞭從原材料的開采、運輸、施工安裝,到使用階段的能耗,直至最終的迴收或降解,對空間內所有元素進行全麵的生命周期評估。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數據分析,選擇低能耗、低排放的材料和係統,實現真正的環境友好型設計。 2. 被動式設計策略的迴歸與創新 迴歸建築的本源智慧,本書詳盡分析瞭氣候適應性設計在現代語境下的復興。重點解析瞭如何通過精妙的空間布局、朝嚮選擇、自然通風路徑的規劃,以及遮陽構件的優化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和空氣流動,減少對機械製冷和照明係統的依賴。書中特彆收錄瞭不同地理氣候帶下的被動式設計案例分析,探討瞭如何平衡居住舒適度與能源效率。 3. 水資源管理與室內微氣候調控 針對城市化帶來的水資源壓力,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室內雨水收集、中水迴用係統在辦公和居住空間中的集成方案。此外,還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植物牆、室內水景等手段,結閤濕度和溫度的動態平衡,優化室內微氣候,提升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部分:智能傢居與空間交互的未來圖景 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室內環境中,本書緻力於解析如何將這些前沿科技無縫、直觀地融入設計,創造真正“會思考”的空間。 1. 物聯網(IoT)在室內空間中的係統化布局 本書摒棄瞭零散的智能産品介紹,轉而構建瞭一套完整的物聯網架構視圖。內容涵蓋瞭從中央控製網關的選型、傳感器網絡的部署策略(光照、空氣質量、人流感應),到數據采集與反饋機製的建立。重點討論瞭係統兼容性、數據安全與用戶隱私保護的設計責任。 2. 適應性照明係統與節律設計 照明不再僅僅是提供可見度,而是成為調節生理節律的關鍵工具。本部分詳細講解瞭人因照明(Circadian Lighting)的設計原理,包括色溫(CCT)和照度(Illuminance)如何隨一天中時間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書中提供瞭麵嚮不同功能空間(如醫院、學校、高端辦公區)的節律照明設計參數和實施細則。 3. 沉浸式體驗與增強現實(AR)的應用 探討瞭如何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在設計和施工階段進行空間預演和用戶體驗測試。更進一步,書中展示瞭如何在最終交付的空間中,通過AR技術疊加信息層,實現設備狀態的可視化查詢、設備操作的即時指導,以及空間氛圍的個性化編程。 第三部分:高性能材料與結構美學的融閤 材料是構成室內空間的基本要素,也是體現設計理念的關鍵載體。本部分關注於材料科學的最新突破,及其在提升空間性能和美學錶現上的潛力。 1. 創新復閤材料與結構輕量化 重點介紹瞭高強度、低密度的先進復閤材料(如碳縴維增強聚閤物、新型木塑材料)在非承重隔斷、傢具結構及飾麵中的應用。分析瞭這些材料如何幫助設計師挑戰傳統的結構限製,實現更輕盈、更具雕塑感的空間形態。 2. 智能錶麵與自清潔技術 書中詳盡介紹瞭具有特殊功能的“智能錶麵”材料,例如光催化自清潔塗層、溫度響應變色材料、以及可以吸收或釋放濕氣的吸濕材料。這些材料如何被應用於高頻使用區域,以簡化維護流程並提升室內空氣質量。 3. 天然材料的再生與升級 可持續設計要求我們重新審視傳統材料。本部分著重介紹瞭竹材、再生混凝土、迴收玻璃以及新型生物基聚閤物在高端室內項目中的創新應用。探討瞭如何通過先進的加工技術,賦予這些再生材料超越傳統材料的質感和耐久性,實現材料價值鏈的閉環。 4. 紋理、觸感與感官設計 超越視覺效果,本書強調瞭觸覺和聽覺在室內體驗中的重要性。詳細分析瞭不同錶麵紋理(粗糙度、反射率)對空間感知的影響,並介紹瞭新型吸音材料和聲學麵闆的設計方法,以優化空間的聲環境,確保視覺美學與聽覺舒適度的和諧統一。 --- 總結: 《現代室內設計前沿:可持續性、智能科技與材料創新應用》旨在為室內設計師、建築師及相關專業人士提供一套整閤性的知識框架。它強調設計決策應基於對環境責任、技術前瞻性和材料科學的深刻理解。本書通過嚴謹的案例分析和前沿的技術解讀,引導讀者超越傳統的美學範疇,構建齣更具韌性、更智能、更貼閤未來生活方式的室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