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语和希腊语

拉丁语和希腊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信德麟 著
图书标签:
  • 古典语言
  • 拉丁语
  • 希腊语
  • 语言学
  • 古典文学
  • 词汇
  • 语法
  • 历史
  • 教育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600624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034581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讲述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自学读物。书中首先介绍这两种语言在印欧语系中的地位,接着阐述它们的历史背景、文字沿革、语音、形态和句法,然后交待拉丁语、希腊语的语音与共同印欧语的继承关系,最后简略地介绍现代希腊语,以反映语言发展的脉络。书末附有词汇表兼索引,书中凡有关联的地方都设有互见条。本书可作为语言学的参考书,尤适合青年读者自学,同时也可供外语工作者翻阅检索,从中获得某些裨益。

内容简介

  《拉丁语和希腊语》可作为语言学的参考书,尤适合青年读者自学,同时也可供外语工作者翻阅检索,从中获得某些裨益。这是一本讲述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自学读物,内容包括历史背景、文字沿革、语音、形态和句法。书中广泛联系了英、德、法、俄等现代印欧语,提供了大量的词源知识。附录中阐述了这两种古典语言的语音与共同印欧语的继承关系,并与其他印欧语的同源词进行比较。

作者简介

  信德麟,研究员,1927年生于天津市。20世纪50一60年代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大学语文系研究生部。毕生从事外语和普通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9年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离休后专心从事写作。
  主要著作:《斯拉夫语通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现代俄语通论》上、下册,合编,商务印书馆,1963—1964,《俄语语法》,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现代英语语法》,台编,西南交大出版社,1992,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1988)撰写11个条目,参加《普通语言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的译校工作,参加《列宁文选》第十卷(人民出版社,1979)翻译工作,发表论文和译著多种。

目录

缩略语
绪论:关于印欧语系
上篇 拉丁语
1.概况
2.文字
3.语音
4.语法

下篇 希腊语
1.概况
2.文字
3.语音
4.语法
附录Ⅰ:拉丁语和希腊语语音溯源(698-719)
附录Ⅱ:关于现代希腊语(721-38)
拉丁语词汇索引
希腊语词汇索引
拉丁语术语
参考文献
地图
《星际航行实用指南:跃迁引擎维护与深空生存法则》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探讨古代语言学的著作,而是为所有心怀宇宙梦想的探索者、星舰船长、以及初涉星际旅行的航行员,精心编撰的一部详尽、实用的操作手册与生存指南。在广袤无垠、变幻莫测的银河系中,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技能,远比记住任何古典文献的词句更为关键。 第一部分:跃迁引擎的奥秘与维护 跃迁引擎是星际航行的核心动力,其稳定运行是保证航程顺利与安全的基石。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当前主流的“卡西米尔效应驱动器”和新兴的“零点能量耦合器”的工作原理,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维护与故障排除方案。 第一章:引擎基础理论与结构解析 1.1 亚空间场域的生成与稳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精确调校重力透镜阵列,在曲率驱动发生前,构建一个可控的亚空间“气泡”。着重分析超导线圈在不同温度梯度下的性能表现。 1.2 反应堆核心的能量管理:对比分析基于氘聚变和反物质湮灭的两种主要能源供应模式。探讨如何通过动态负载平衡系统,有效防止核心过载或功率波动导致的结构性损伤。 1.3 关键组件的材料学考量:介绍用于承受极端时空扭曲的“泰坦合金”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抗疲劳特性。包含对传感器和监测系统的定期校准流程,确保读数准确无误。 第二章:常见故障诊断与紧急修复 2.1 跃迁序列中断的排查:分析导致跃迁中途中止的六大常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导航信标漂移、能量谐振失调、以及引力梯度计算错误。提供一步步的诊断流程图。 2.2 冷却系统故障应对:在深空零下低温环境下,任何冷却剂泄漏或热交换器堵塞都可能引发灾难。本书提供了紧急旁路激活程序和简易的现场液氮/氦气回收方案。 2.3 驱动场异常的现场修正:当检测到驱动场出现不规则脉冲或磁力线泄漏时,操作员应立即执行“休眠协议”。详细阐述如何在不完全关闭引擎的情况下,使用手动磁力约束环进行临时压制,以争取返回最近空间站的时间。 第二部分:深空生存与环境适应 星际旅程意味着长时间处于与母星环境完全隔绝的状态。本部分侧重于生命支持系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应对未知宇宙环境的策略。 第三章:生命支持系统(LSS)的优化与冗余 3.1 气体的闭环循环技术:深入探讨高效的二氧化碳吸收技术,如新型分子筛的应用。计算不同乘员数量下的氧气储备最低安全阈值,并提供紧急供氧设备(如高压氧气瓶组)的激活指南。 3.2 水源的回收与净化:任何水分都不应被浪费。本书详述了高级蒸馏法、反渗透膜过滤系统以及生物降解净化槽的维护。特别指出,在处理来自彗星或气态巨行星采集的水源时,必须增加重金属去除步骤。 3.3 辐射防护与屏蔽管理:讲解银河背景辐射(GBR)和来自超新星遗迹的瞬时伽马射线暴的威胁。对比等离子体护盾、磁场偏转器和反应质量屏蔽(如水箱或压舱物)的防护效率。 第四章:导航、通信与星图解读 在没有地面控制的情况下,船长必须是自己的导航员和通讯专家。 4.1 脉冲星导航系统的校准:讲解如何利用已知脉冲星的周期性信号,进行三角定位和绝对坐标确定。重点强调如何修正因船速过快导致的“多普勒频移”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4.2 超光速通信(FTL Comms)的限制:分析“量子纠缠中继站”的覆盖范围与延迟问题。提供在信号无法穿透星际尘埃云时,使用低频引力波信标进行求救的备用方案。 4.3 遭遇未知现象的处理:针对虫洞边缘、暗物质团块、或高能宇宙射线流等“非标准空间区域”,提供“慢速航行”和“即时扫描”的混合策略,避免被不可预测的引力效应捕获。 第三部分:船体结构完整性与自主维护 星舰的结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船员的生死。本部分侧重于船体防御和自主机器人系统的操作。 第五章:船体损伤控制与维修 5.1 微陨石撞击的应对:讲解船体外壳的“自修复凝胶层”的激活机制。如果损伤过大,指导如何使用远程控制的焊接无人机,在真空环境下进行临时加固,直到可以进入船坞。 5.2 船舱气密性隔离程序:在船体受损导致舱室失压时,如何快速隔离受损区域,启动自动封堵程序,并进行人员的应急疏散和氧气再分配。 5.3 武器系统与防御立场:虽然本书侧重于和平探索,但对遭遇未授权拦截或海盗行为时的最低限度防御措施有必要说明。简述激光点防御系统(PDS)的能源导入和目标锁定流程。 结语:探索者的伦理与未来展望 本书旨在赋予船员最大的自主权和技术信心。真正的星际旅行者,不仅要理解机器,更要尊重宇宙的法则。掌握这些实用知识,方能确保每一次航行,都是一次安全而成功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小说简直是一场文字的盛宴,作者的笔力之雄厚,让人叹为观止。故事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妙,时而如涓涓细流般细腻地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仿佛能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时而又如狂风骤雨般,将情节推向高潮,留下一连串令人回味无穷的悬念。尤其是对环境的刻画,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那些异域风情的描摹,仿佛可以直接透过纸张,将读者拉入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着香料和尘土的气息,耳边萦绕着陌生的语调。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因为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忘记了时间,完全沉浸其中,甚至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张通往另一个维度的门票,带你领略那些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经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也十分巧妙,看似松散的线索,最终却能汇聚成一个逻辑严密、令人拍案叫绝的整体。我已经迫不及待想重读一遍,去捕捉那些初读时可能错过的细节和伏笔。

评分

说实话,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时,内心是带着一丝审慎的期待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华而不实的“大部头”。然而,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是它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挖掘。作者没有将角色简单地划分为好与坏,而是将人性的灰色地带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曾经看似光芒万丈的英雄,在关键时刻暴露出令人心寒的弱点;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边缘人物,却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惊人的坚韧和光辉。这种对人性的真实还原,让我对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产生了复杂的情感,时而憎恶,时而同情,时而又深感理解。特别是主角在面对巨大道德困境时的挣扎与抉择,那种内心的撕扯感,隔着书页都能清晰地传递给我。这本书的对话设计也是一大亮点,那些看似平淡的对话背后,往往隐藏着锋利的暗流和不为人知的秘密,充满了张力和潜台词,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需要反复揣摩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深意。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的佳作。它构建了一个宏大且自洽的世界观,里面的社会结构、历史背景、乃至独特的文化习俗,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存在于我们现实世界的某个隐秘角落。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程度,令人叹服,无论是那些复杂的家族关系网,还是不同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都处理得井井有条,逻辑缜密,展现了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架构设计上的非凡功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庞杂的背景下,故事的主线依然清晰可见,没有被过多的支线信息所淹没,这说明作者对叙事焦点的控制力极强。我甚至会停下来,对着某些复杂的政治博弈情节进行推演,试图预测下一步的发展,但作者总能出乎意料地打破我的预判,带来真正的惊喜。这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在参与一场高智商的解谜游戏。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叙事手法过于跳跃或者过于晦涩难懂的作品敬而远之,但这本书在保持其艺术深度的同时,却做到了惊人的可读性。它的语言风格是如此的流畅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却又处处体现着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行文之中,夹杂着一些哲思片段,这些片段绝不是生硬的道理灌输,而是与故事情节水乳交融,自然而然地从角色的体验中升华出来,引人深思。我特别喜欢作者用来烘托气氛的那些比喻和象征,它们精准而又富有诗意,为原本可能略显沉重的故事情节增添了一抹亮色,使得阅读体验更加愉悦和丰富。这本书的篇幅虽然可观,但阅读过程中丝毫没有感到拖沓,每一章的结尾都像一个小小的钩子,牢牢地将我的注意力锁住,让我不得不一口气读下去,直到夜深人静,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本。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情感冲击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提供了娱乐消遣,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从未察觉的情绪和困惑。书中关于“失去”与“救赎”的主题探讨得尤为深刻,那些主角们为了达成目标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们最终是否能找到内心的平静,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不去。我常常在想,如果是我处于他们的境地,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和反思,是很多流水账式的作品无法提供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似乎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心灵洗礼,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宽广和包容。这本书的后劲非常足,即使故事结束了很久,那些鲜活的角色形象和关键的场景依然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时不时地会引发新的感悟。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并在不同人生阶段读出不同滋味的“常读之书”。

评分

地图.

评分

本书可作为语言学的参考书,尤适合青年读者自学,同时也可供外语工作者翻阅检索,从中获得某些裨益。

评分

For an advanced improvement

评分

古希腊语就更加没有人搭理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只能满足语从各类西方经典(包括马恩全集)中偶尔发现希腊文的只言片语,然后慢慢拼凑到一起,理出个头绪。

评分

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评分

还没仔细看了,大概翻了一下还不错

评分

·参加《列宁文选》第十卷(人民出版社,1979)翻译工作

评分

特别棒的一本书,对于拉丁语与希腊语入门自学很有帮助

评分

内容丰富,但不是很有条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