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李斯峄山碑及其笔法》介绍了秦李斯的峄山碑,并对该碑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以图示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分析,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中读者可对“秦李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是学习小篆的很好教材。
李斯,生年不详,卒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二○八年)。秦政治家、书法家。楚国上蔡《今河南省汝南县北》人。曾跟战国名儒荀卿学帝王术,后上《谏逐客书》,为秦始皇重用。始皇统一天下后,李斯为丞相助秦始皇定郡县制,又作《仓颉篇》七章,变大篆为小篆,统一文字,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字异形,为今天的方块汉字奠定了发展基础。相传秦代金、石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皆为小篆的标准体。李斯后为赵高所诬,腰斩于咸阳,时年约七十岁。
李斯《峄山碑》
李斯《峄山碑》基本笔法(偏旁部首)图解
横线、竖线、弧线、多曲用笔、转折笔、封闭形线条、平行线条、
对称线条、线线的交接、1*部、斤部、文部、禾部、聿部、羊部、弓部、
火部、曰部、方部、心部、戈部、寸部、衣部、人部、2*部、女部、
系部、木部、力部、走部、3*部、号部、犬部、王部、4*部、舌部、田部、
子部、5*部、言部、刀部、口部、 部、广部、人部、彳部、6*部
李斯《峄山碑》字形结构图解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独体字
李斯所处的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一扫而平。百废待兴,因此秦国有众所周知的七个统一,其中文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而李斯的小篆便是在秦国原有篆书基础上统二八国文字的结晶。因而秦代书法最著名的便是以秦小篆书体所书之刻石文字。端庄、凝重乃至有几分肃穆之感的秦刻石,向我们揭示出当年在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下秦帝国的概况。统一后的秦国强大异常,表现在书体文字中也必然与之相适应。因而秦小篆的线条在用笔特征上讲究委婉圆转,要求点画粗细匀称。从形体特征看,秦小篆书体己存有比较固定的笔形,其断笔之收缩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因之在点与曲线、直线组合而成字形时,也带有符号性的特点。但随着历史的推移与选择,秦小篆这种用于特殊场合的书体并没有纳入汉字形体变迁的轨道,而是析离于汉字形体变迁的规律之外,成为一种『殿堂式』的书体,为宫廷、庙堂、陵墓(碑之篆额)……乃至印文之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秦小篆游离于实用范畴之外,然而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绵延不绝』却使它在整部中国书史中都占据了非常突出的地位。
秦始皇统二八国后,于次年起巡视各地,途中登邹峄山(亦称峄山)时所立的第一块刻石便是峄山刻石。因年代久远,原石已佚,亦无拓本存世。传世的拓本只有两本,一为宋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郑文宝据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的『长安本气另一为元代申屠驷据郑文宝本重刻于绍兴的『绍兴本气这些拓本的字迹与现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略有差异,别添一番情趣。其笔划更似『玉箸气粗细均匀,圆润挺拔,结构端庄、凝重,有略胜于其它刻石之处。
本书选用了《峄山碑》中的范字加以分析,同时对范字的破损处进行了修补,学习者可一目了然地掌握《峄山碑》的用笔与结构特征,从而为创作打好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九九九年六月 朱艳萍
还没看,不过质量不错,送货也快,送货员态度也还行,基本满意。
评分52页第二个字和第三个字排版排错位置了。
评分看多了小篆,就能感觉到优美了。
评分质量很好,价格优惠,送货快捷
评分一年前一本尚未全部面世的小说,被数个有条件先睹为快者称为“可以走向世界的经典”,措词极为“前卫”;但从实际刊出的几章看,似乎手法运用、文字精纯方面还未见十分到位。一位评论家读过后大约还不很自信,希望自己能抽出时间再读一次才可发言,态度虽不明朗但却较为可靠。
评分 评分挺薄一本 不过如果可以把里面的都练好 写出来已经很不错了
评分有完整的原拓本和部分字的笔法详解,感受不错~
评分《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行郡县,上邹绎山,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原秦峄山篆碑,立于峄山书门。唐《封演闻见记》云:此碑后被北魏太武帝登峄山时推倒。但因李斯小篆盛名遐迩,碑虽倒,慕名前来摹拓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仍络绎不绝。当地官民因常疲于奔命送往迎来,便聚薪碑下,将其焚毁,从此不可摹拓。到了唐代,有人叹惜秦碑被毁,便将流传于世的拓片摹刻予枣木板上。因此,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句。宋代淳化四年(993年)郑文宝以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今存西安碑林),称长安本,其后全国据此翻刻9种之多。今存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篆刻《峄山刻石》、《邹县志·古迹卷》记载甚详:“宋元祐八年(1093年),邹令张文仲于北海王君向获李斯小篆,刻诸厅峄阴堂,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县令宋德,乃夏津人也,叹是碑残缺,恐致泯绝,乃命工砻石纂刻于其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