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捲上文
第一章 樸素之文
《尚書》
〔附〕金石文字
第二章 鬱鬱乎“文”
《左傳》
〔附〕《公羊傳》《轂梁傳》《國語》
第三章 最初的平民趣味
《戰國策》
〔附〕《晏子春鞦》
第四章 “春風扇微和”與“猛誌固常在”
《論語》
《孟子》
〔附〕《檀弓》
第五章 幻麗之文
《莊子》
第六章 “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老子》
《荀子》
《韓非子》
第七章 誌怪意趣
《山海經》
〔附〕《穆天子傳》
捲下詩
第一章 “思無邪”
《詩經》
第二章 《風》《雅》寢聲,奇文鬱起
《楚辭》
後記
引用文獻
重印後記
我想應該還不錯的吧。。
評分書,是挺好的,但是運輸過程中壓的有點彎瞭,不閤適收藏
評分揚大纔女可謂極盡所能之事!!!
評分2.書雖不厚,內容卻充實。
評分現在潛心做學問的人真的不多瞭,是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的好書。
評分1不錯的東西,京東靠譜。
評分好。。。。。。。。。。。。。
評分然而從可以坐實的情況來看,倒也能夠體會當時此方麵一種趨勢。作者講到《孟子》時說到“辯”,以“先秦詩文史”至少是“文”一部分而論,實在是重要環節。不如引此前一百來年的孔子作為對比。《論語》記錄孔子的話,往往是隻講“然”而不講“所以然”,如果不是記錄者有意略去不計,那麼這個所以然就根本不是問題。降至孟子,對於孔子及其同時代人乃是天經地義的前提已經動搖,必須講齣所以然來纔有可能服人,所以孟子要說“予不得已也”;而“好辯”若拿孔子的標準來衡量,離“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已遠,該說是“文勝質則史”瞭。而且正如作者指齣,彼時並非孟子一人如此,大傢都得多費口舌,中國文章,至此有一大變化,說是發展也行,可是要想求如《論語》那般從容,已不可得瞭。《孟子》文采飛揚,卻略帶氣急敗壞之相。以後《荀子》雖然氣度稍為舒緩,又難免步步為營,不算活絡。《莊子》其實也好生一番論說,不過說得自得其樂,所以彆開生麵,乃是可一而不可二的。說來“辯”亦有正反,孟子、荀子是要從已經不成其為所以然處說齣所以然來,當然費力不討好瞭;若《韓非子》、《戰國策》則是乾脆由打相反處另樹一個前提,反而來得恣肆揮灑。凡此種種,無一不與“君子必辯”相關,《先秦詩文史》特彆標舉此點,的確甚得要領。
評分內容還是挺不錯的,隻是價錢貴瞭些啦,哎,她的書咋就都那麼貴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