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欣赏

毛泽东诗词欣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振甫 著
图书标签:
  • 毛泽东
  • 诗词
  • 文学
  • 中国诗歌
  • 红色文化
  • 历史
  • 文化
  • 艺术
  • 经典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0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4970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9
字数: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毛泽东诗词选》(以下简称《诗词选》)和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诗词集》(以下简称《诗词集》)。先就《诗词选》说,这个选本的好处:一、是注明诗词的创作年份,有的还注明创作月份,可以从中考究创作时的背景。二、对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都作了说明,更有助于对诗词的理解。三、对有的词,还引了“作者自注”,由作者自己来说明词的主题思想,避免误解。再看《诗词集》,在《诗词选》收诗词五十首外,再加收十七首,共收诗词六十七首。分为正编四十二首,副编二十五首。正编都经作者校订定稿,除《贺新郎·别友》、《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贺新郎·读史》三首是在作者逝世后由中共中央于1978年9月决定发表的。这些诗词是作者的上乘之作,奠定了他作为伟大诗人的历史地位。副编二十五首诗词,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由作者反复修改或审定的,二是没有再修订的。

作者简介

  周振甫(191]一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古典诗词及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2年人上海开明书店任《辞通》校对,后任编辑。1951年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任该社编辑。1971年借调中华书局,参加《明史》点校。1975年正式调入中华书局,任文学编辑室编辑、编审。主要著述有:《严复思想评述》、《毛主席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文心雕龙今译》、《李商隐选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周易译注》、《诗经译注》、《周振甫学术文化随笔》、《周振甫文集》(十卷本)、《周振甫讲谭》(七卷本)等。

目录

引言/1
正编/1
贺新郎 别友/1
沁园春 长沙/7
菩萨蛮 黄鹤楼/13
西江月 井冈山/19
清平乐 蒋桂战争/22
采桑子 重阳/26
如梦令 元旦/30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33
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36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40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45
菩萨蛮 大柏地/49
清平乐 会昌/53
十六字令三首/57
忆秦娥 娄山关/62
七律 长征/66
念奴娇 昆仑/73
清平乐 六盘山/78
沁园春 雪/81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88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93
[附]柳亚子原诗/98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101
[附]柳亚子原词/104
浪淘沙 北戴河/106
水调歌头 游泳/110
蝶恋花 答李淑一/116
七律 二首送瘟神/122
七律 到韶山/131
七律 登庐山/135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139
七律 答友人/141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45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148
[附]郭沫若原诗/150
卜算子 咏梅/152
[附]陆游原词/155
七律 冬云/157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160
[附]郭沫若原词/163
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166
贺新郎 读史/170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175
念奴娇 鸟儿问答/178

副编/181
五古 挽易昌陶/181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188
虞美人 枕上/194
西江月 秋收起义/196
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199
临江仙 给丁玲同志/201
五律 挽戴安澜将军/204
五律 张冠道中/206
五律 喜闻捷报/208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210
[附]柳亚子原词/212
七律 和周世钊同志/214
五律 看山/218
七绝 莫干山/220
七绝 五云山/222
七绝 观潮/223
七绝 刘<土布>/225
七绝 屈原/227
七绝二首 纪念鲁迅八十寿辰/228
杂言诗 八连颂/230
念奴娇 井冈山/235
七律 洪都/238
七律 有所思/240
七绝 贾谊/242
七律 咏贾谊/244

附录/247
致臧克家等/247
致李淑一/250
读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252
[附]范仲淹词二首/253
致胡乔木/255
《七律二首·送瘟神》后记/256
致周世钊/257
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的自注/259
致胡乔木/264
致胡乔木/266
《词六首》引言/267
对《毛主席诗词》中若干词句的解释/269
致陈毅/275

精彩书摘

  以前,长征还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下,还在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的指挥下,把红军引入死路,当时心情的沉郁是可以理解的。遵义会议以后,取消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娄山关之战,取得了很大胜利,为什么心情还是沉郁的呢?原来遵义会议以后,本定在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与川西北的四方面军会师,不意蒋介石派重兵把守江岸。倘按原计划进军,一定遭受挫折,不得不改变进军路线,于是转头东进,要重占娄山关、遵义。当时王家烈已派一师军队镇守娄山关,蒋介石又调薛岳的周浑之、吴奇伟两个纵队赶赴娄山关去帮助王家烈的部队,只有打下娄山关,占领遵义,才能取得胜利。说明当时的形势还很险恶,虽在娄山关打了胜仗,心情还是沉郁的。  “西风”、“雁叫”和“霜晨月”,是描绘战前凄清的景色;“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描绘战斗的激烈。这是属于摹状格。叠写“霜晨月”是复叠格。“马蹄”两句又是对偶格,加强写出战斗的激烈。“雄关”“如铁”,这是敌人的看法,用“如铁”是比喻格,比喻如铁之坚,牢不可破。加上“漫道”,徒然说,枉自说,这是红军的看法。两种看法相反,构成映衬格,衬出红军的英勇无敌,造成“而今迈步从头越”,这证明“漫道”的正确,更为有力。再来一个“从头越”,是复叠格,加上这个复叠,更显出力量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两个比喻格。  ……

前言/序言


《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探微》 一、 缘起与探索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魅力不仅在于描摹山川景物的形貌,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深邃哲学思想、人文情怀与精神寄托。千百年来,无数画师以笔为犁,耕耘在山水之间,创造了无数令人神往的画卷。然而,仅仅从技法、风格或时代流变的角度去解读山水画,似乎难以触及那些直抵人心的、超越时空的“意”。《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探微》一书,便是围绕这一核心,试图拨开层层迷雾,深入探寻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之奥秘。 本书的撰写,源于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以及对山水画背后精神力量的由衷敬畏。在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似乎越来越需要一种能够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艺术形式,而中国古代山水画,恰恰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它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对话,是文人雅士在山林之间对宇宙人生的深刻体悟。本书并非要成为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希望以一种更具亲和力、更富感染力的方式,引领读者一同走进那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世界,去感受那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 意境之解析:何为“意”与“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山水画中尤为突出。它并非简单的“意义”或“境界”,而是指作者通过笔墨,将主观的情感、思想、理想,与客观的山水景物巧妙地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超越物质形态,能够引发观者丰富联想和深刻共鸣的艺术境界。 本书将从两个层面来解析“意境”: 1. “意”的内涵: 情思的寄托: 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将山水视为自我情感的投射。乐时,山水亦显明媚;忧时,山水则添愁绪。画家笔下的山水,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客观描摹,更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人生际遇、哲学思考的具象化表达。例如,唐代山水画中磅礴的气势,常与盛世的宏大叙事相联系;宋代山水画中沉静的意趣,则与理学思潮下的内省精神暗合。 哲思的渗透: 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得山水画成为表现宇宙精神、自然规律的重要载体。佛家“空寂”的观念,则引导画家追求画面留白之美,引发观者对虚无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儒家“正心诚意”的精神,也使得山水画成为文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媒介。 理想的追求: 许多山水画并非是对现实景致的简单复制,而是画家理想中的“桃源仙境”或“君子之境”。它们承载着艺术家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对纯净、宁静精神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某种超越现实的理想人格的塑造。 2. “境”的构成: 笔墨的功力: “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也是构成“境”的物质基础。线条的刚柔、墨色的浓淡、皴法的变化,都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蕴含着画家对山水形态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气韵的精准把握。不同的笔墨技法,如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等,不仅描绘了山石的肌理,更赋予了画面独特的质感和生命力。 章法的布局: 画面的构图,即“章法”,是“意”得以呈现的重要载体。画家如何安排山、水、树、石、云、雾等元素,如何运用虚实、疏密、远近等关系,都直接影响着意境的形成。留白的处理,尤其在中国山水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营造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张力,为观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光影与氛围: 虽然中国山水画不追求西方油画式的写实光影,但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云雾的缭绕勾勒,仍能营造出特定的光照效果和氛围。或明净开阔,或幽深静谧,或雄浑壮阔,这些光影与氛围的营造,都极大地强化了画面的意境。 三、 历代名家的意境之美 本书将精选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名家及其作品,深入剖析其意境的独到之处。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对画作的表面描述,而是力图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语境、思想渊源和艺术追求。 荆浩与关仝: 作为五代北宋山水画的奠基者,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山水画由工整到粗放、由写实到写意的过渡。荆浩的《山水十二景》以其宏伟的气势和严谨的布局,奠定了“全景山水”的基调,体现了对自然宏观的把握和对生命力的赞颂。关仝则以其苍劲的笔墨和沉雄的风格,描绘出北方山水的雄浑壮阔,展现了其刚健挺拔的君子风骨。 董源与巨然: 他们开创了江南山水画的新篇章,以其“董源之水,如眼如眉;巨然之石,如云如叠”的独特风格,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温润秀丽。董源的“淡墨轻岚”,巨然的“山峦温厚”,都营造出一种温润、宁静、富有诗意的意境,契合了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 范宽: 范宽以其“雨洗青山”般的严谨笔法,刻画出北方山水的巍峨壮丽。其代表作《溪山行旅图》不仅展现了高山巨石的磅礴气势,更通过渺小的人物和行旅的场景,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这种“仁者乐山”的豁达情怀,是其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熙: 郭熙的山水画“大山伟秀,层峦叠嶂,水随山转,峰峦出没”,其《早春图》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典范。他善于捕捉春日山间的生机勃勃,以其“卷舒出没,有无穷之趣”,营造出一种生动、轻盈、充满希望的意境。他对山水“神似”的追求,强调了画家内心的感受在山水表达中的重要性。 李唐、马远、夏圭: 南宋时期,山水画趋于“院体”风格,构图更加简化,追求“边角之景”,但其意境却愈发深邃。李唐的“斧劈皴”笔法,刻画出山石的坚硬挺拔;马远的“孤舟泛影”,夏圭的“风扫残云”,都以简洁的笔墨营造出一种萧疏、空灵、富含哲理的意境,体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内敛、沉静的审美取向。 元代“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元代文人画的兴起,使得山水画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笔墨的自由表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其温润的笔墨和写意的构图,营造出悠远宁静的意境,寄托了画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蒙的山水“密不通风,繁而有节”,意境深远,充满学者的书卷气。倪瓒“一河两岸,孤村远树”的画面,简洁孤高,流露出其清高脱俗的个性。吴镇则以其“墨气淋漓,苍浑厚重”的风格,描绘出山水的沉静与力量。 明清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明清山水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沈周、文徵明的文人山水,继续传承元代衣钵,以温雅的笔墨寄托情怀。董其昌则在理论上提出“文人画”的概念,强调“以古人为师,不以造化为师”,将山水画推向了新的理论高度。而后期如石涛、八大山人等,则以其奔放不羁的笔墨和强烈的个人风格,在山水画中注入了更加激进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个人情感,开辟了新的意境表达方式。 四、 意境的当代解读与传承 在当代社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喧嚣浮躁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与超脱;它能够启发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唤对生态环境的珍视;它更能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涵养我们的人文精神。 本书希望通过对历代山水画意境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让读者欣赏到这些艺术珍品的美,更能够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我们提倡的并非是对古代技法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古代画家那种“胸有丘壑”、“笔精墨妙”的精神境界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在现代社会,以现代的视角,运用当代的艺术语言,去表达符合时代精神的山水意境,是当代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五、 结语 《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探微》一书,是一次对中国山水画精神世界的探索之旅。它试图告诉读者,山水画的美,不仅仅在于其“形”,更在于其“神”;不仅在于其“景”,更在于其“意”。通过对历代名家意境的剖析,我们希望能唤醒读者心中对自然的热爱,对人文的追求,以及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古今,连接物质与精神,带领读者一同在山水之间,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与哲思。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毛泽东诗词欣赏》这本书,我有一个非常具体且感性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精美的画册,用文字描绘出诗词所呈现的壮丽图景。想象一下,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我希望书中能有对长征路线的介绍,对当时艰苦环境的描绘,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体会红军战士的艰辛与豪迈。又比如读到“风吹草低见牛羊”时,我期待能够看到书中配有描绘内蒙古草原的优美图片,或者对当时草原文化的介绍,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诗句中的辽阔与宁静。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解读,而是能通过丰富的背景资料、历史图片、地理介绍等,将诗词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人文风情都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欣赏和理解这些诗词的魅力,仿佛一次生动的多媒体课堂。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毛泽东诗词欣赏》,便被那份深邃的历史厚重感所吸引。还未深入细读,光是封面设计和排版就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仿佛是将那些激荡年代的波澜壮阔浓缩于指尖。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故事充满好奇,而诗词,无疑是窥探那个时代灵魂最直接的窗口。想象着当年毛泽东在烽火连天、运筹帷幄之际,提笔写下那些字句,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怎样的豪情壮志、家国情怀,抑或是对战友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阻隔,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的温度,去理解那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诗句,它们是如何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又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能够深入剖析诗歌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甚至可以从中挖掘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时代印记。读一本好书,如同结识一位智者,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与毛泽东的诗歌来一场深刻的对话,从而更立体地理解那个伟岸的身影。

评分

我对《毛泽东诗词欣赏》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一种对“经典”的敬畏。我一直相信,真正伟大的作品,一定有着穿越时空的生命力。而毛泽东的诗词,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的是,不仅仅是提供一份权威的解读,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我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对历史的思考。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不同诗篇的深入鉴赏,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也能挖掘出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领略到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壮阔情怀和人格魅力。读完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够对这些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品味出那些诗句中的哲理和智慧。

评分

拿到《毛泽东诗词欣赏》这本书,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历史课本上的那些画面。我一直对那位伟人的生平事迹充满敬意,但对于他文学上的造诣,尤其是诗歌创作,了解得并不深入。我听说他的诗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常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真挚情感融为一体。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些文字。我好奇的是,在那些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是什么样的情景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下,又蕴含着多少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对诗句的字面解释,更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理解他诗词中的世界观,感受他如何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深刻思考。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穿越历史的文化探索之旅。

评分

老实说,我对诗歌的理解一直有些浅薄,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的、带着强烈时代印记的作品,常常觉得难以深入。但《毛泽东诗词欣赏》这本书,光是“欣赏”二字,就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解读,而是更侧重于引导读者去品味,去感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一一揭开那些诗词的神秘面纱。比如,对于那些晦涩的典故,能否有详细的注释和解释?对于那些意象的运用,能否有独到的解读,让我明白为何他会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是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还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乐观,抑或是“别梦依稀咒暗咒,是何年何月到边州”的牵挂。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真正地“读懂”这些诗词,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那我绝对会将其奉为圭臬。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这本书不错,京东发货也很快,比隔壁友商还便宜。。。

评分

质量有保证,包装完整,昨天下单今天上午就到了。

评分

活动不错,书挺实惠的哈,可惜没有抢到100的券

评分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评分

注解够长的,适合我这种文盲

评分

活动不错,书挺实惠的哈,可惜没有抢到100的券

评分

书不错,价格实惠,果断入手!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