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接入网技术(第2版)

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接入网技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中荃 编
图书标签:
  • 接入网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网络技术
  • 宽带接入
  • 光纤通信
  • 无线通信
  • 通信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95951
版次:2
商品编码:100632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0
字数:4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接入网技术(第2版)》全面介绍了各种接入网技术。全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了接入网基本知识、铜线接入技术、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以太网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网接口技术、接入网网管技术等内容。接入网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令人瞩目,深受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接入网技术(第2版)》力求做到内容新颖、知识全面、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接入网技术(第2版)》适合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和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培训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接入网概述
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1 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1.1.2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1.1.3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1.2 接入网的分类
1.2.1 铜线接入网
1.2.2 光纤接入网
1.2.3 混合接入网
1.2.4 无线接入网
1.3 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铜线接入技术
2.1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
2.1.1 HDSL系统的基本构成
2.1.2 HDSL的关键技术
2.1.3 HDSL的应用特点
2.2 第二代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
2.2.1 HDSL2的设计目标
2.2.2 HDSL2的线路编码
2.2.3 HDSL2中的 FDM和回波抵消
2.3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
2.3.1 ADSL的技术特点
2.3.2 ADSL的系统结构
2.3.3 ADSL的关键技术
2.3.4 ADSL的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2.4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
2.4.1 VDSL系统构成
2.4.2 VDSL的相关技术
2.4.3 VDSL存在的问题
2.4.4 VDSL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
3.1 Cable Modem的技术特点
3.1.1 Cable Modem与ADSL Modem的比较
3.1.2 HFC网络对Cable Modem的要求
3.1.3 影响Cable Modem运作的因素
3.2 Cable Modem系统工作原理
3.2.1 系统结构
3.2.2 工作原理
3.3 Cable Modem的体系结构
3.3.1 基于IEEE 802的Cable Modem
3.3.2 基于DOCSIS的Cable Modem
3.4 Cable Modem的应用
3.4.1 系统的基本构成
3.4.2 信号的下行及上行通路
3.4.3 用户接入方式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4.1 以太网技术在宽带接入领域的应用
4.1.1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4.1.2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
4.1.3 以太网接入的主要技术问题
4.2 千兆以太网接入技术
4.2.1 千兆以太网的技术特点
4.2.2 千兆以太网的构建
4.3 万兆以太网接入技术
4.3.1 国内万兆以太网的发展
4.3.2 万兆以太网技术分析
4.3.3 万兆以太网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光纤接入技术
5.1 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5.1.1 PON拓扑结构
5.1.2 PON关键技术
5.1.3 PON功能结构
5.1.4 PON技术应用
5.2 ATM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5.2.1 APON模型及特点
5.2.2 APON系统结构及工作过程
5.2.3 APON帧结构及关键技术
5.2.4 APONet接入传输系统
5.3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5.3.1 EPON技术特点及网络结构
5.3.2 EPON传输原理及帧结构
5.3.3 EPON光路波长分配
5.3.4 EPON关键技术
5.4 有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5.4.1 AON简化技术
5.4.2 AON采用的主要技术
5.4.3 BAU宽带接入单元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无线接入技术
第7章 接入网接口技术
第8章 接入网网管技术
附录 英文缩写对照表
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第1章 接入网概述
  过去,电信网主要是以铜线双绞线方式连接用户和交换机,提供以电话为主的业务,用户接入部分的网络形式单一,界线不分明。近年来,由于用户业务规模和业务类型的剧增,需要有一个综合话音、数据及未来交互式视频的接入网络代替现有的铜线网络,接入网概念由此而产生。为适应接入网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对接入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大加快。接入网已成为通信网发展的一个重点,其规模之大、影响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本章首先介绍接入网的定义、定界等基本概念,接下来介绍接入网的分类和接入网的综合接入业务。
  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1 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虽然接入网早已存在,但接入网一词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人们对其的理解更是各不相同。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section,ITU—T)关于接入网的框架建议(G902)和我国的接入网体制规定,描述了接入网功能结构、接入类型、业务节点及网络管理接口等相关内容,接入网有了一个较为公认的定义。
  1.接入网的定义
  从整个电信网的角度,可以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电信网和用户驻地网(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CPN)两大块,其中CPN属用户所有,故通常电信网指公用电信网部分。公用电信网又可划分为3个部分,即:长途网(长途端局以上部分)、中继网(即长途端局与市话局之间以及市话局之间的部分)和接入网(即端局至用户之间的部分)。目前国际上倾向于将长途网和中继网合在一起称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或转接网(Transit Network,TN),相对于核心网的其他部分则统称为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接入网主要完成将用户接入到核心网的任务。可见,接入网是相对核心网而言的,接入网是公用电信网中最大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前言/序言


智能互联的基石:接入网技术发展与实践 在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时代,高效、稳定、低延迟的网络连接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支撑。从高清视频流的流畅播放,到自动驾驶汽车的实时通信,再到智能家居的便捷操控,这一切都离不开背后强大的接入网技术。本书旨在深入探讨接入网技术的演进历程、核心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框架。 一、 接入网的定义与重要性:连接世界的“最后一公里” 接入网(Access Network)是通信网络中连接用户终端(如电脑、手机、物联网设备等)与核心网(Core Network)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扮演着“最后一公里”的角色,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的网络速度、稳定性和服务质量。一个高效的接入网能够承载海量的数据流量,支持多样的业务应用,并为用户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丰富和用户对网络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接入网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整个通信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二、 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脉络:从模拟到数字,从固定到移动 接入网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革新、迭代演进的过程。早期,模拟电话网(POTS)作为最基础的接入方式,其带宽有限,只能满足基本的语音通信需求。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兴起,数字用户线(DSL)技术应运而生,利用现有的电话铜线实现了更高的传输速率,为宽带接入奠定了基础。 此后,光纤通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接入网的面貌。光纤接入网(OAN)以其超高的带宽、低损耗的特性,成为满足未来高速通信需求的主流技术。从早期的光纤到节点(FTTN)、光纤到大楼(FTTB),再到光纤到户(FTTH),光纤的铺设范围不断深入,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体验。 与此同时,无线接入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从第一代移动通信(1G)的模拟语音,到第二代(2G)的数字语音和短信,再到第三代(3G)的数据传输能力,以及第四代(4G)的移动宽带,移动接入网的能力不断增强。如今,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到来,更是以其超高带宽、超低延迟和海量连接能力,极大地拓展了移动接入网的应用场景,为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新兴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 接入网的核心技术解析:构建高速通信的基石 本书将重点解析当前主流接入网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光纤接入技术: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 详细介绍GPON(Gigabit PON)、EPON(Ethernet PON)等主流PON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分光器、合波器等无源器件的应用,以及其在降低网络成本、提高网络效率方面的优势。 点对点光纤接入(Point-to-Point): 分析专线接入的特点、优势以及适用场景。 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 介绍PTN技术如何将IP分组业务承载在高效的传送网中,实现电信级IP业务的传送。 铜线接入技术: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 深入探讨ADSL(Asymmetric DSL)、VDSL(Very high-speed DSL)等技术,分析其在利用现有铜线资源提供宽带接入方面的技术细节,以及速率限制和远端衰减等关键问题。 G.fast: 介绍G.fast技术如何利用短距离的铜线实现超高速率的接入,以及其在现有铜线网络升级中的作用。 无线接入技术: 4G LTE(Long-Term Evolution): 讲解LTE的核心网架构(EPC)、基站(eNodeB)的工作原理、OFDM/OFDMA调制技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等,以及其在移动宽带时代的统治地位。 5G NR(New Radio): 深入剖析5G NR的关键技术,包括新的帧结构、灵活的参数配置、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和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三大场景的实现机制、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网络切片等。 Wi-Fi技术: 介绍Wi-Fi 6(802.11ax)、Wi-Fi 7等最新一代Wi-Fi标准,分析其在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延迟、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技术进步。 混合接入技术: HFC(Hybrid Fiber-Coaxial,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分析HFC网络如何结合光纤和同轴电缆的优势,实现家庭宽带接入。 Wi-Fi Offload: 探讨Wi-Fi卸载技术如何缓解蜂窝网络的压力,提升用户体验。 四、 接入网的组网架构与关键设备 本书还将详细阐述接入网的典型组网架构,从用户接入点到核心网的各个层级进行梳理。同时,将深入介绍接入网中的关键设备,包括: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 作为PON网络的核心设备,分析OLT的端口类型、功能配置、业务调度等。 ONU/ONT(Optical Network Unit/Optical Network Terminal,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 介绍ONU/ONT在用户侧的功能,包括光电转换、协议封装等。 交换机与路由器: 分析在接入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各种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及它们在流量汇聚、转发和控制方面的作用。 基站(eNodeB/gNB): 详细介绍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功能和协同工作机制。 用户终端设备: 简要分析各种用户终端设备(如光猫、路由器、智能手机等)在接入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接入网的性能评估与优化 网络性能的评估是接入网建设和优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将介绍接入网的关键性能指标,如带宽、延迟、抖动、丢包率等,并探讨如何对接入网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以满足不同业务应用的需求。内容将涵盖: 流量工程与拥塞控制: 如何通过合理的流量调度和拥塞控制策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保障用户体验。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讲解QoS保障机制,如优先级调度、资源预留等,确保关键业务的服务质量。 网络监控与故障诊断: 介绍接入网的监控体系和故障定位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问题。 六、 接入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接入网正朝着更加高速、智能、泛在的方向发展。本书将展望接入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 更高速率的光纤接入: 25G PON、50G PON等下一代PON技术的演进。 Wi-Fi的持续升级: Wi-Fi 7及更高标准的演进,以及其在家庭、办公和公共场所的应用。 5G/6G的深入融合: 5G网络的全面部署,以及6G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万物互联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边缘计算与接入网的结合: 将计算能力下沉到网络边缘,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提升实时性应用的处理能力。 智能化接入网: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接入网的自优化、自愈和自动化运维。 物联网接入技术: 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技术(如NB-IoT、LoRa)在物联网领域的广泛应用。 七、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本书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供相关的案例分析,例如: 智慧家庭网络建设: 如何利用光纤接入和Wi-Fi技术构建稳定、高速的家庭网络。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 5G网络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领域的接入网应用。 工业互联网的接入需求: 低延迟、高可靠性接入网在工业自动化中的作用。 通过对接入网技术从原理到应用的全面深入探讨,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关键技术细节,并对接入网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无论您是学生、研究人员还是工程师,本书都将是您理解和掌握智能互联时代关键技术——接入网技术的重要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简直是接入网技术的一本百科全书!作为一名在该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和更新我知识体系的教材,而这本《接入网技术(第2版)》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涵盖了接入网的基础理论,如信道编码、多址技术等,还详细介绍了当前主流的接入技术,例如DSL系列、光纤接入(FTTx)、无线接入(Wi-Fi、LTE-U、5G NR等),以及这些技术在实际网络部署中的应用。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不同技术在带宽、时延、成本、部署难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这有助于我更全面地评估各种解决方案的适用性。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贴合实际,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此外,作者在描述一些复杂的技术原理时,使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够较快地掌握。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非常出色,对于我这样有一定基础的从业者来说,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它帮助我巩固了已有知识,并快速了解了最新的技术进展。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对“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接入网技术——感到着迷。这本《接入网技术(第2版)》并没有让我的好奇心失望。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从物理介质的选择,到信号的传输方式,再到用户设备的连接,层层剥茧,将复杂的接入网技术展现在我面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各种接入方式的生动描绘,例如,它将铜线传输比喻成“老朋友”,而将光纤比喻成“飞速的信使”,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枯燥的技术变得有趣起来。书中对不同接入技术的演进过程,从最早的电话线拨号,到如今的光纤到户,讲述得娓娓道来,让我看到了技术进步的力量。对于一些关键的概念,比如带宽、延迟、网络拓扑,书中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解释。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接入网技术的好奇,更让我对我们所享受的便捷网络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激。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步入电子信息行业的学生,在学习接入网技术时,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市面上的资料要么太过专业,要么不够系统。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本《接入网技术(第2版)》,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接入网的奇妙世界。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作者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网络架构和技术细节,让我感觉学习过程非常顺畅。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将抽象的技术原理可视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接入技术发展历程的介绍,这让我对整个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比如,它详细讲解了从POTS到ADSL,再到VDSL和光纤接入的演进,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接入网技术会朝着越来越高的带宽和越来越低的延迟发展。此外,书中对未来接入技术,如5G在接入网中的应用,也有着前瞻性的探讨,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规划。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接入网技术基础,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接入网技术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陈旧,很难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直到我翻开这本《接入网技术(第2版)》,我才找到了真正想要的东西。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接入网的各种技术,从传统的ADSL到光纤接入,再到新兴的5G接入,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将抽象的技术变得直观易懂。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接入技术优劣势的分析,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考量,这对于我理解如何在不同场景下选择最合适的接入方案非常有帮助。书中对光纤接入的讲解尤其精彩,详细介绍了GPON、EPON等主流技术,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让我对光纤到户有了更深的认识。另外,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精良,文字清晰,图表规范,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内容扎实、讲解清晰、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教材,强烈推荐给所有想深入了解接入网技术的同行们!

评分

对于一名想要快速掌握接入网技术核心内容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效率的保证。我工作以来,接触过各种接入网的部署和维护,但总感觉知识体系不够系统,对于一些深层原理也理解不够透彻。这本《接入网技术(第2版)》恰好解决了我的痛点。它以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将接入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讲解。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各种接入技术(如xDSL、GPON/EPON、Wi-Fi、LTE等)的原理、协议栈、组网方式以及常见故障排除都进行了详细而精炼的阐述。特别是关于光纤接入的部分,它不仅讲清楚了OLT、ONU等关键设备的作用,还对ODN的建设和维护给出了实用的建议。书中的一些技术细节,比如QoS的实现机制,以及不同接入技术在安全方面的考虑,都给了我不少启发。而且,这本书的更新速度也很快,能够及时反映出行业最新的技术动态。整体而言,这本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对于我这样需要快速提升专业技能的从业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

评分

京东很好,我的教材都有得卖,不错

评分

教材,必须用,这个没得挑。

评分

帮一个朋友买的,快递速度、态度都一个字“超赞”!

评分

京东方便就买了,比学校便宜点

评分

还可以,就是纸有些薄,软

评分

不错的书,质量可以................

评分

帮一个朋友买的,快递速度、态度都一个字“超赞”!

评分

帮一个朋友买的,快递速度、态度都一个字“超赞”!

评分

京东很好,我的教材都有得卖,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