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带处理:母带制作技术与艺术(第2版)

母带处理:母带制作技术与艺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Bob,Katz 著,冯汉英,韩冬,雷伟,曲璐,沈炜斌 译
图书标签:
  • 母带处理
  • 母带制作
  • 混音
  • 录音工程
  • 音频处理
  • 音乐制作
  • 后期制作
  • 声音工程
  • 专业音频
  • 音乐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35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982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译丛
开本:大20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原书作者Bob Katz是全球知名母带工程师,三届格莱美奖获得者。
他将其在母带制作方面的经验写成了本书“Mastering Audio — the art and the science”,成为母带工程师的必读。
全面实用,业界影响力极高!

内容简介

母带处理是针对整张专辑或者一首单曲所进行的录音制作流程中的后一个创造性步骤,其终产品 可用于出版唱片,也可用于家庭音乐设备或iPod的播放,以及广播播出和网络传播。全球知名的录音、混 音和母带工程师,格莱美奖获得者Bob Katz在本书中深入浅出而又全面地揭示了音频工程师们每天都会遇 到的技术难题。通过本书,你将学习到针对立体声和环绕声节目的新的、有效的、富含艺术性的制作 技巧。通过母带处理,你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掌控声音的大师。 本书是全球第1本关于音频母带处理的书籍,书中对立体声和环绕声领域中音频母带处理的重要技 巧、艺术性与技术性问题,以及混音与母带处理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本书回答了音频工程师们一系 列常问的问题。 这本畅销书引导了成千上万的混音师、母带处理工程师、音乐家、A&R;(Artist and Repertoire,是 唱片公司下的一个部门,负责歌手和唱片等事宜)人员和制作人,告诉他们如何来制作令人满意的声音作 品。它将艺术与技术融为一体,非常适合学生及专业人士阅读。本书包括你需要的所有参考指南,录音棚 里千万不能缺少它!

作者简介

原书作者Bob Katz是全球知名母带工程师,三届格莱美奖获得者。
他将其在母带制作方面的经验写成了本书“Mastering Audio — the art and the science”,成为母带工程师的必读。

目录

第一部分:预备性知识……………………………………………………………………………………… 1

第1章 母带制作的“破冰之旅” ………………………………………………………………………… 2

第2章 设备的连接 ………………………………………………………………………………………… 18

第3章 练耳 ………………………………………………………………………………………………… 25

第4章 字长和抖动 ………………………………………………………………………………………… 32

第5章 分贝的深入探讨 …………………………………………………………………………………… 42

第6章 监听的质量 ………………………………………………………………………………………… 58


第二部分:母带处理技术…………………………………………………………………………………… 63

第7章 将歌曲合并为专辑 …………………………………………………………………………………… 64

第8章 均衡处理技巧 ………………………………………………………………………………………… 77

第9章 如何处理动态,才能卖座又叫好 …………………………………………………………………… 87

第10章 如何处理动态,才能卖座又叫好 ………………………………………………………………… 92

第11章 如何处理动态,才能卖座又叫好 ………………………………………………………………… 105

第12章 降噪 ………………………………………………………………………………………………… 112

第13章 顶级处理器 ………………………………………………………………………………………… 122


第三部分:高级理论与实践技巧…………………………………………………………………………… 137

第14章 如何在21世纪制作出更好的录音作品 …………………………………………………………… 138

第15章 监听系统的搭建 …………………………………………………………………………………… 155

第16章 更多母带处理技巧 ………………………………………………………………………………… 166

第17章 模拟处理和数字处理 ……………………………………………………………………………… 175

第18章 如何在录音、混音和母带制作中获得空间深度感和体积感 …………………………………… 187

第19章 环绕声母带处理 …………………………………………………………………………………… 194

第20章 高采样频率:真的名副其实吗? ………………………………………………………………… 205

第21章 时钟抖动—区分神话与谜团 ……………………………………………………………………… 211

第22章 技术小贴士和小花招 ……………………………………………………………………………… 225

第四部分:结论……………………………………………………………………………………………… 231

第23章 教育,教育,教育 ………………………………………………………………………………… 232

第五部分:附录……………………………………………………………………………………………… 235

附录1 为广播播出做好准备:事实真相 …………………………………………………………………… 236

附录2 巴别塔音频文件格式 ………………………………………………………………………………… 245

附录3 为磁带与文件的母带处理做准备 ………………………………………………………………… 249

附录4 为黑胶唱片做母带预处理 …………………………………………………………………………… 255

附录5 磁带、光盘与盒子的记录单和标签 ………………………………………………………………… 256

附录6 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 ………………………………………………………………………………… 259

附录7 我认为有可能用得到的关于速度的数据 …………………………………………………………… 260

附录8 我认为有可能用得到的关于容量的数据 …………………………………………………………… 262

附录9 有关K-System的补充说明 …………………………………………………………………………… 263

附录10 推荐阅读的书籍、用于设备测试和练耳的CD …………………………………………………… 266

附录11 Eric James小传 …………………………………………………………………………………… 269

附录12 Bob Katz小传 ……………………………………………………………………………………… 270

附录13 术语表 ……………………………………………………………………………………………… 276


后记 本书是如何写作和编辑的…………………………………………………………………………… 283


《声音的极致升华:一张深入剖析母带制作奥秘的权威指南》 引言 在音乐创作的浩瀚星空中,每一个音符的诞生都凝聚着无数心血与灵感。然而,从录音室的精密调校到最终呈现在听者耳畔的完美音质,往往还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母带处理。它如同为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进行最后的润饰与装裱,确保其在任何播放设备上都能展现出最佳的音效表现。本书并非直接讲解“母带处理:母带制作技术与艺术(第2版)”这本书的具体内容,而是将以一种更为宏观、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引领读者踏上一场探索声音艺术极致境界的旅程,深入挖掘母带处理在现代音乐产业中的核心地位,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技术底蕴与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我们将从行业发展的脉络出发,审视母带处理的演变,进而探讨其在数字音频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声音的艺术:为何母带处理如此重要? 在深入探讨技术细节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母带处理的根本意义。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音量调整或EQ增益,而是一个集技术、美学与市场考量于一体的综合性过程。想象一下,一个精心编排的交响乐,一首充满能量的摇滚乐,或是一段细腻动人的民谣,它们在录制过程中可能捕捉到了无数微妙的情绪与细节。然而,在跨越不同播放介质(从高保真音响到手机耳机,从数字流媒体到CD),以及应对不同听音环境时,原始的录音信号可能会出现失真、能量不均、动态范围不足等问题,导致听者无法完全领略创作者的意图。 母带处理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它站在了音乐制作链条的末端,如同电影剪辑后的最后一道胶片校色,或是书籍出版前的最终校对。其核心目标在于: 统一性与连贯性: 对于一张专辑而言,母带处理确保了所有曲目在音量、音色、动态等方面保持一致的风格和听感,使得整张专辑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而非零散的片段。 最大化音质表现: 母带工程师利用专业的设备和精湛的技术,对音频信号进行精细的调整,以优化频率响应、控制动态范围、提升清晰度与冲击力,确保声音在最广泛的设备上都能达到最佳的播放效果。 适应性与兼容性: 现代音乐的传播渠道多种多样,母带处理需要考虑不同平台的特性(如流媒体平台的响度标准化、CD的物理限制等),生成适应各种播放环境的音频版本。 情感的传递与艺术的升华: 最终,母带处理的成功与否,不仅仅体现在技术指标的优化,更在于能否将音乐中的情感、能量和艺术意图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精妙的微调,赋予音乐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因此,母带处理并非可有可无的后期工序,而是音乐作品走向市场、触达听众、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临门一脚”。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作品最终呈现效果的决定性影响上。 第二章:技术的回响:母带处理的演进之路 母带处理的历史,与音频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从最初的模拟时代到如今的数字浪潮,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母带处理带来了新的工具和可能性。 模拟时代的黄金岁月: 在磁带录音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母带处理主要依赖于复杂的模拟硬件设备。限幅器(Limiter)、压缩器(Compressor)、均衡器(Equalizer)等模拟器材,以其独特的“模拟味”和温暖的音色,塑造了无数经典唱片的声音。当时的母带工程师需要具备极高的听力和经验,通过对这些模拟设备的精妙操控,赋予音乐以生命。对磁带特性、模拟线路的理解,以及对信号“饱满度”的追求,构成了那个时代母带处理的核心。 数字浪潮的颠覆与重塑: 随着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的普及,母带处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数字技术的精确性、可重复性和灵活性,极大地改变了母带处理的工作流程。软件插件的出现,使得过去昂贵且难以获得的模拟设备音色得以模拟,并且功能更加强大,操作更加便捷。例如,高精度的数字均衡器可以进行毫秒级的频率调整,更复杂的动态处理算法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控制。然而,数字时代的母带处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如“数字化痕迹”的处理,以及如何避免过度处理而导致声音变得“干瘪”或“失真”。 后数字时代:模拟与数字的融合: 如今,顶尖的母带处理工作室往往会融合模拟与数字的优势。将模拟硬件的“温暖”与数字处理的“精确”相结合,成为一种常见的策略。例如,通过数字工作站完成大部分基础处理,然后将信号路由到经典的模拟限幅器或均衡器上进行最后的“点睛之笔”。这种“混合”工作流程,既能保证音质的纯净与细节,又能注入模拟设备特有的音乐性。 母带处理技术的演进,不仅仅是工具的更新换代,更是对声音理解和处理方式的不断深化。每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声音,都离不开其独特的母带处理技术。 第三章:艺术的触角:母带工程师的角色与哲学 如果说母带处理是一门科学,那么母带工程师无疑是这门科学的实践者和艺术家。他们不仅仅是技术操作员,更是音乐的“最后守门人”,肩负着将创作者的愿景转化为听众耳朵中的听觉体验的重任。 “看不见的”魔法: 伟大的母带处理往往是“看不见”的。它应该让音乐听起来“更好”,而不是让听众意识到“有人在处理声音”。过度的EQ调整,生硬的压缩,都会破坏音乐的自然流动和情感表达。一个优秀的母带工程师,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调酒师,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配方”,既能突出酒的醇厚,又能平衡其烈性,最终调制出令人回味无穷的饮品。 听觉的训练与经验的积累: 母带工程师需要具备极其敏锐的听觉,能够分辨出细微的频率差异、动态变化,以及不同设备带来的音色影响。这种听觉的训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实践、聆听和对比。他们需要“听懂”音乐,理解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以及不同音乐人的创作意图。 平衡与妥协的艺术: 在母带处理过程中,工程师常常需要在技术指标(如响度、动态范围)与艺术表现之间寻求平衡。例如,为了满足流媒体平台的响度要求,可能需要牺牲一定的动态范围;为了提升低频的冲击力,又可能需要谨慎处理中频的清晰度。这种平衡与妥协,需要工程师凭借深厚的经验和敏锐的艺术判断来做出最优选择。 与音乐人建立信任: 母带处理是音乐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也是工程师与音乐人、制作人最后一次合作的机会。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至关重要。工程师需要理解音乐人的想法,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其转化为可行的音频解决方案。 母带工程师的角色,是一种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他们是声音的雕塑家,用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视角,为音乐作品注入最后的灵魂。 第四章:数字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和数字流媒体的兴起,为母带处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孕育了新的机遇。 响度战争的阴影: 曾经,为了让自己的音乐在广播中更加“突出”,音乐人倾向于将母带制作得越来越响,以牺牲动态范围为代价。这就是所谓的“响度战争”。然而,随着Spotify、Apple Music等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它们开始实行响度标准化,将播放音量统一。过度压缩的母带反而会在这些平台上被降低音量,失去原有的冲击力。这迫使母带处理更加注重动态的保留与音乐性的表达,而非单纯的音量提升。 高解析度音频与沉浸式音频: 随着音频技术的进步,高解析度音频(Hi-Res Audio)和沉浸式音频(如Dolby Atmos)的普及,对母带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高解析度音频需要更精细的频率处理和动态控制,以保留更多的高频细节和瞬态信息。而沉浸式音频则需要工程师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声音的定位和混响处理,这需要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 AI在母带处理中的潜力: 人工智能(AI)正在逐渐渗透到音频制作的各个环节,母带处理也不例外。AI工具可以辅助工程师进行自动化分析、频率均衡、动态优化等任务,甚至可以根据特定的风格生成母带版本。虽然AI目前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工程师的艺术判断和创造力,但它无疑为母带处理提供了新的效率和可能性。未来的母带处理,很可能是人机协作的模式。 本地化与个性化母带: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音乐需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听音习惯与文化背景。母带处理的本地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一些平台也开始提供个性化的母带选项,让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声音。 数字时代正在重塑母带处理的面貌,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适应和创新。 第五章:未来的展望:声音的无限可能 母带处理的未来,是技术与艺术的持续对话,是探索声音艺术边界的永恒追求。 更加智能化的工具: 随着AI技术的成熟,母带处理的工具将变得更加智能和用户友好。自动化分析和建议将更加精准,为工程师提供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沉浸式音频的常态化: 沉浸式音频格式将在更多平台和设备上普及,母带工程师需要掌握三维音频的混音与处理技巧,为听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 跨平台优化的精细化: 随着流媒体平台和播放设备的多元化,母带处理将更加精细化地针对不同平台进行优化,以确保在任何场景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听感。 “音乐性”的回归与强调: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可能会更加回归对音乐本身“音乐性”的关注。母带处理将更加注重保留音乐的情感、氛围和生命力,而非仅仅追求技术指标的极致。 创作者与听众的参与: 未来的母带处理,也可能更加开放,允许创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母带的调整过程中,甚至听众也可能拥有更多个性化的声音选择权。 结语 母带处理,是音乐创作旅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连接艺术灵感与听觉现实的桥梁。它以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不断推动着声音的极致升华。本书通过对母带处理的重要意义、技术演进、工程师角色以及数字时代挑战与机遇的深入剖析,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声音艺术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未来的母带处理,将继续在技术革新与艺术探索的双重驱动下,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更加震撼的听觉体验,让每一个音符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静而专业的质感,深蓝色的背景搭配金色的标题,让人立刻联想到音乐制作中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我选择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承诺要揭示“母带制作技术与艺术”的核心秘密,而且是“第2版”,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的更新和完善,能让我接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在我看来,母带处理不仅仅是简单的音量提升或者EQ调整,它更像是一种最后的艺术雕琢,是音乐作品走向成熟、征服听众的关键一步。许多录音室里,母带工程师就像是验尸官,能找出录音中细微的问题,又能像魔术师一样,让整体听感得到升华。我希望这本书能从技术层面,比如讲解各种母带处理的插件、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不同音乐类型中的应用,提供清晰的指导。同时,我也非常期待它能深入探讨“艺术”的部分,比如如何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如何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通过母带处理来强化这些元素。市面上关于录音、混音的书籍很多,但专门深入讲解母带处理的书籍却相对稀少,而且很多都流于表面。所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迫切地想从中学到一些能够真正提升我作品质量的干货,让我的音乐在最后一步,能够展现出它最完美的光彩。

评分

在我的音乐制作过程中,混音阶段总是让我觉得相对容易把握,因为那更多的是将各个声部协调起来,让它们在听感上融合。然而,一旦进入母带处理的环节,我就感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常常发现,即使混音做得再好,最终的母带成品听起来总会感觉“差一点火候”,缺少那种专业录音室出品的“通透感”和“力量感”。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指明了一个方向。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够详尽地讲解母带处理的核心技术要素。比如,动态范围的控制在母带处理中有多重要?如何恰当地使用限幅器来避免削波失真?在立体声图像处理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母带处理的“艺术”层面。这不仅仅是关于参数的设置,更是关于如何去“听”音乐,如何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母带处理来放大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一种“感觉”,一种对声音的直觉判断,并能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理解,母带处理是音乐作品走向成熟的最后一道关卡,它能够决定音乐的最终品质,并帮助我的作品在竞争激烈的音乐市场中脱颖而出。

评分

对于我这种在家庭工作室摸爬滚打多年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母带处理一直是一个既令人着迷又充满困惑的领域。我尝试过自己进行母带处理,但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听起来总是缺乏那种商业发行级别的专业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从技术和艺术层面系统讲解母带处理的书籍,而这本《母带处理:母带制作技术与艺术(第2版)》的出现,无疑正是我所需要的。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深入解析母带处理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数字音频的工作流程,各种处理工具(如EQ、压缩、限幅器、立体声扩展器等)的精确工作机制,以及它们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最佳应用策略。我希望能够学到如何准确地分析音频信号,如何判断音乐的瓶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同时,书中“艺术”的部分尤其吸引我,它意味着我能从这本书中了解到如何培养对声音的鉴赏能力,如何理解音乐的情感诉求,以及如何通过母带处理来提升音乐的整体表现力,让作品更具感染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母带处理流程,让我能够掌握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作品的专业度,让我的音乐能够以更完美的姿态呈现在听众面前。

评分

作为一名对音乐制作充满热情但又身处业余阶段的爱好者,我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混音技术我多少有些了解,但母带处理,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神秘而又关键的领域。我总是好奇,为什么一些听起来非常“专业”的音乐,即使是在嘈杂的环境下,或者通过廉价的耳机播放,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听感和冲击力。我猜测,这其中母带处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的名字,“母带处理:母带制作技术与艺术”,恰好击中了我的痒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我一步步地走进母带处理的世界。我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各种母带处理的工具,不仅仅是名字,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功能、适用场景,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例如,压缩器在母带处理中扮演着什么角色?EQ应该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立体声扩展器真的有用吗?我希望得到的是一种“为什么”的答案,而不是简单的“怎么做”。更吸引我的是“艺术”这个词,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讲解,更能教会我如何培养对声音的审美,如何理解音乐的情感,以及如何通过母带处理来提升音乐的感染力。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母带处理不仅仅是为了让声音变大或者变清晰,更是为了赋予音乐生命,让它在听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个成功的音乐项目,从词曲创作到最终的发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但母带处理这个环节,往往是被很多独立音乐人所忽视,或者说,是他们的知识盲区。我接触过不少朋友的作品,混音做得已经相当不错,但到了母带这一步,感觉就有点“泄力”了,听起来总是不够“炸”,不够“有冲击力”,甚至在不同的播放设备上表现差异很大。这让我意识到,母带处理不仅仅是技术活,更需要一种对声音整体的把握和艺术性的判断。这本书的标题,“母带制作技术与艺术”,就准确地抓住了我最关心的地方。技术层面,我希望能学到关于动态范围控制、频谱平衡、立体声像宽度的优化,以及如何处理瞬态和延时等方面的具体方法。更重要的是,“艺术”这个词,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可能带来的深度。它是否能教会我如何去“听”?如何去判断一首歌曲的“灵魂”在哪里,然后通过母带处理去放大它?是否能告诉我,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中,母带处理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而不是零散的技巧。毕竟,母带处理是将你的音乐作品最终呈现给世界的“名片”,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听众对你音乐的第一印象。

评分

惦记好久了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惦记好久了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活动买的,价格很给力!

评分

京东太给力了,遇到活动很合适,方便,送货到家服务好

评分

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