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理虚元鉴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理虚元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绮石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临床
  • 理虚元鉴
  • 中医经典
  • 中医教材
  • 中医诊断
  • 中医治疗
  • 传统医学
  • 医学古籍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671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474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理虚元鉴》是一部中医虚劳证治专著,该书理法方药俱备,文字简要而重点突出,对虚劳的病机阐发、论治大法和预防措施都子成体系,对中医虚损学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对虚劳病机的认识,对虚劳辨证、审脉、立法、制方、选药的独特见解,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理虚元鉴》据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柯氏原刻本整理。全书分上下两卷。卷上首先提出了虚劳之脉法,接着叙述了治虚之三本、二统、六因,然后从脏腑论及证、治、防、护及易于混淆诸证的辨疑。卷下主要介绍了虚劳本治方二十二首及治虚药讹一十八辨。汪氏学术上宗《内经》,对历代名医大家,如丹溪、东垣、立斋等,从其说而不泥其说,独善治疗虚劳病。《理虚元鉴》全面总结了汪氏多年治疗虚劳病的临床经验,其所论及的治法方药对当今中医临床颇有启发。本次整理新增中药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目录

卷上 1
治虚脉法总括 3
治虚脉法分类 3
治虚三本 5
治虚二统 6
阳虚三夺统于脾 7
阴虚之症统于肺 8
虚症有六因 8
心肾论 11
心肾不交 11
心肾不交与劳嗽总论 12
五交论 13
吐血论 13
红症初治法 14
劳嗽症论 14
劳嗽初治法 15
干咳嗽论 16
咳嗽痰中带血珠血丝 16
论劳嗽吐血能治不能治大旨 17
虚劳内热骨蒸论 17
虚火伏火论 18
遗精梦泄论 19
肾痹论 20
白浊白淫论 2Il
女人虚劳 21
尸疰传尸劳等症 21
虚劳当治其未成 22
知节 23
知防 23
二护 24
三候 24
二首 25
三禁 25
四难 26
劳伤非弱症 26
呕血见血非弱症 27
伤寒见血非弱症 27
肠风便血不同怯症 28
阳虚阴症辨 28
软懒症辨 29
老年怯症难治说 30
卷下 33
虚劳本治方 35
归养心脾汤 35
归养心肾丸 35
养心固本丸 36
养心固肾汤 36
桑螵蛸散 36
补元汤 36
清热养荣汤 36
加味固本胶 36
集灵胶 36
清金养荣丸 37
清金甘桔汤 37
清金百部汤 37
清金加减百合固金汤 37
大圣药 37
固金养荣汤 37
清金甘桔汤 38
加味犀角地黄汤 38
琼玉胶 38
固本肾气丸 38
还元丹 38
獭爪丸 38
百部清金汤 38
治虚药讹一十八辨 39
人参 39
黄柏、知母 39
麦冬、五味 40
泽泻 41
桑皮 41
桔梗 42
丹皮、地骨皮 42
生地 43
茯苓 43
黄芪 44
白术 45
柴胡 45
陈皮 46
苏子 46
枳壳 47
杞子 47
当归 47
桂圆 48
柯跋 49
中药方剂索引 50

前言/序言


《理虚元鉴》:中医治病求本,精微探秘之经典 《理虚元鉴》,一本沉甸甸的医学典籍,它并非泛泛而谈的养生指南,也非急功近利的速效方剂集,而是深入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探究“虚”之本质,揭示“元”之真谛的宏篇巨著。本书由一代代中医名家薪火相传,集数千年临床实践之大成,以其深邃的理论体系、精妙的辨证方法、确凿的临床疗效,在浩瀚的中医经典中独树一帜,成为无数中医临床工作者和有志于岐黄之学的医者必读的案头之书。 本书的价值,首先在于其对“虚”的深刻洞察。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虚”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内因,也是许多疑难杂症缠绵难愈的关键所在。然而,“虚”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涵盖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精虚、津虚等多种病理状态,且这些虚证往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虚虚之证。历代医家对“虚”的研究可谓不遗余力,但《理虚元鉴》却以其独到的视角,系统地梳理了“虚”的各种表现、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精细化、个体化的辨识方法。书中并非简单地将虚证归为几类,而是深入到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更微观的层面,探究不同脏腑之虚、不同精微物质之虚所表现出的细微差别,以及这些差别对人体整体功能的影响。 例如,在论述心气虚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心悸、气短、乏力等常见症状,更会进一步分析心气虚所致的失眠、多梦,甚至因心气不足而引发的胸闷、憋气等危象,并指出其与脾气虚、肾气虚等不同证型的鉴别要点。在谈及肝血虚时,书中不仅涵盖了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等症,更会深入探讨肝血虚如何影响女性月经,导致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以及如何与肾精不足、气血两虚等进行区分。这种对“虚”的细致入微的辨析,使得医者在面对复杂的临床病例时,能够拨开迷雾,直抵病灶,避免笼统的“补虚”而导致疗效不彰,甚至适得其反。 本书的另一核心价值,在于对“元”的深刻挖掘。“元”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人体的生命本源、精气神之总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动力。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元”的盛衰息息相关。“元”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正气强弱,抗病能力高低。而“虚”证的根本,往往就体现在“元”的亏损。《理虚元鉴》正是将“虚”与“元”紧密联系起来,认为许多虚证的发生,其根源在于“元”气的不足或亏损。因此,治疗虚证,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扶元固本”,恢复和充实人体的生命本源。 书中对于“元”的论述,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更是将其落实到具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它会详细阐述“元气”的生成、运行、贮藏,以及“元精”、“元神”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在疾病发生后,如何导致“元”气的耗损,以及“元”气亏损又如何进一步加剧疾病的发展,书中都有条理的分明的论述。例如,在讨论劳累过度伤肾而导致肾精亏虚时,书中会追溯其对“元”之根本的影响,指出肾精亏虚不仅会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健忘,更会影响到骨骼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殖功能的减退。 正是基于对“虚”与“元”的深刻理解,《理虚元鉴》得以发展出一套系统而精妙的临床治疗理论和方法。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药方,而是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虚证的类型、程度、兼夹证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治疗理念,始终围绕着“扶正祛邪”这一中医核心思想,特别是在“扶正”方面,更是将“补虚”作为重中之重。但其“补虚”并非粗暴地进补,而是讲究“虚则补之,损则益之,亏则充之”,根据不同的虚损部位和性质,选择恰当的药物和方剂。 书中对于补益类药物的运用,有着极为详尽的阐述。它会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结合具体的虚证类型,来指导方剂的配伍。例如,对于气虚,书中会详细介绍人参、黄参、党参、黄芪等药物的补气作用,以及它们在不同方剂中的配伍变化。对于血虚,则会深入讲解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补血活血药物的运用。对于阴虚,则会分析生地、麦冬、玄参、知母等滋阴药的特点。对于阳虚,则会介绍附子、肉桂、鹿茸等温阳药的用法。更重要的是,书中会根据不同虚证的兼夹证,如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脾肾两虚等,来灵活调整方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的运用,《理虚元鉴》也十分重视非药物疗法的配合。书中可能涉及针灸、推拿、导引等疗法在治疗虚证中的应用,以及情志调摄、饮食调养等生活方式的指导。这些疗法的运用,都紧密围绕着“补虚”和“固元”的原则,旨在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调理,最终达到人体整体功能的恢复和平衡。 《理虚元鉴》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临床经验。书中引用的医案,往往是经过反复验证的经典病例,其论述的理论,也都建立在坚实的医学实践之上。它并非空穴来风的理论推演,而是根植于千百年来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些医案的记载,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理解理论,更能从中学习到辨证施治的思路和临证取穴、遣药组方的技巧。通过对这些医案的深入研习,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辨证论治的精髓,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此外,本书的语言风格古朴典雅,但又不失清晰明了。它承袭了中国传统医学典籍的叙事风格,用精炼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医学内涵。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需要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但对于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能够极大地开阔思路、提升临床能力的宝典。它所蕴含的智慧,能够帮助医者在面对复杂的疾病时,不被表象所迷惑,而能够深入本质,抓住病机,从而制定出更有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理虚元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虚”的医学著作,更是关于如何理解人体生命本质,如何守护生命本源的智慧之书。它教会我们,疾病的根源往往在于人体的内在亏损,而真正的治疗,在于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增强生命的活力。对于每一个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医者而言,阅读《理虚元鉴》,都将是一次深刻的学习,一次思想的升华,一次临床能力的飞跃。它将引领我们,在中医的广阔天地里,探索更深邃的奥秘,践行更精湛的医术,为守护人类的健康,贡献更大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基层中医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我深知虚证在临床上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理虚元鉴》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临床的智慧和实用的指导。书中对各种虚证的深入剖析,让我对那些曾经困扰我的疑难杂症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等常见虚证的辨证要点,书中给出的讲解细致入微,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病机的细微差别,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补法”的应用,它并非简单地强调“补”,而是强调“补之有道”,根据不同的虚证类型,选择不同的补益药物和配伍方式,避免了“虚不受补”或“补益太过”的弊端。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虚证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让我对中医的临床疗效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中医的虚证辨证有些力不从心,总觉得概念模糊,难以把握。直到我读了这套《理虚元鉴》,我才真正找到了“感觉”。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层层递进,毫不费力就能被它深深吸引。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虚”的分类和解析,它将复杂的虚证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且对每一种虚证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以及治疗原则都做了详尽的阐述。书中提供的方剂也不是那种“万能方”,而是根据不同的病机和证型进行精准配伍,让我看到了中医方剂的精妙之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把自己遇到的病例与书中的案例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似与不同,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辨证准确率。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提升了思维方式,学会了如何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在我的临床实践中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了。

评分

在我看来,《理虚元鉴》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家在循循善诱地教导我。这本书的文字并不艰涩,但其蕴含的智慧却深邃无比。它引导我从“表象”走向“本质”,去探究虚证背后真正的根源。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正气”和“邪气”相互作用的深刻阐释,以及如何在这种动态平衡中把握治疗的“度”。很多时候,虚证的治疗并非一味地“扶正”,而是需要在“扶正”和“祛邪”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书中对这一点论述得非常透彻,让我对“扶正祛邪”的辩证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书中对不同虚证的病机演变过程的描绘,也让我能够预见疾病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的临床思维,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复杂的虚证。

评分

这套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套真正系统、深入的临床读物,能够解答我心中那些关于虚证的疑惑。《理虚元鉴》恰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虚”的辨证论治的详尽阐述,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那样浅尝辄止,而是从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多个维度层层剥离,将复杂的虚证剖析得淋漓尽致。每一种虚证的论述都仿佛一个精彩的侦探故事,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探寻疾病的根源。书中的案例分析更是我最宝贵的收获,那些真实的临床病例,配以精辟的辨证和详细的方药讲解,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疗效,也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学习笔记和临床经验,发现许多之前模糊不清的地方豁然开朗。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到位,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临床的生动,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让人欲罢不能。总而言之,这套书是我中医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医临床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拿到这套《理虚元鉴》的时候,我还在犹豫它是否真的能“读懂”我临床上遇到的那些棘手的虚证问题。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罗列病症和方剂,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去“理”——如何去梳理虚证的脉络,如何去鉴别不同虚证之间的细微差别。书中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新颖,颠覆了我以往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关于“精气神”在虚证中的动态平衡的论述,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脏腑虚损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虚证的“治未病”思想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中医的精髓不仅仅在于治疗疾病,更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在疾病初期就加以干预,防止其演变为复杂的虚证。我计划将这本书作为我日常临床的案头必备,反复研读,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评分

60多岁时,脸上长出了老年斑,记性越来越差,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套经典中医丛书。。。。。。

评分

“同志们,会议开始。”常伟思将军说,“在全球各战区,我们这里现在成为焦点。首先把当前情况向与会的同志们介绍一下。”

评分

《素问玄机原病式》,1卷,为金·刘完素所撰。书约成于1152年。本书主要针对《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分析、整理、发挥、归纳为五运主病(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和六气主病(风、热、湿、火、燥、寒)共十一条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原为一百七十六字,现演为二百七十七字,逐条逐证进行注释阐发,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该书是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著作,书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热"和"火"的病证、病机,反映了刘完素的寒凉派学术思想。

评分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 半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评分

性格热情开朗,乐观向上、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品学兼优。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上手快、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坚毅不拔、勇于迎接新挑战。

评分

原来买的两本翻烂了,再买多两本。。。读书必备。

评分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系列,温病条辩,脾胃论。物美价廉的中医名著!诠释经典明方,奇方。探究中医临床应用奥秘!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物美价廉!好!好!好!好!

评分

五戒: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已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