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技术系列:食用菌栽培技术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技术系列:食用菌栽培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振祥,张胜 著
图书标签:
  • 食用菌
  • 栽培技术
  • 高职高专
  • 生物技术
  • 农业科技
  • 种植技术
  • 菌类
  • 教材
  • “十一五”规划
  • 实用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04840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786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生物技术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除对食用菌基本理论进行系统而简明的介绍外,重点阐述了各种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管理技术,尤其是对22种食(药)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做了具体而详细的介绍。书中结合近年来食用菌栽培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对食用菌菌种制作、食用菌产品保鲜与加工、食用菌周年立体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技术和提高动手能力,书中还专门安排了若干单元的实训操作内容;考虑到学生复习和练习的方便性,本书各章后都附有精选的思考题。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学校生物、园艺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农学种植专业师生参考;同时,本书也是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人员及栽培爱好者、生产者的一本好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1
一、食用菌的概念和分类地位1
二、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1
三、食用菌栽培简史2
四、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3
五、如何学好食用菌栽培技术5
六、我国食用菌研究主要刊物简介6
思考题6
第一章食用菌基础7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7
一、菌丝体7
二、子实体9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生活史12
一、食用菌的生长发育12
二、食用菌的繁殖13
三、食用菌的生活史15
第三节食用菌的营养16
一、营养类型16
二、营养物质17
第四节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18
一、温度18
二、水分和湿度19
三、酸碱度20
四、空气20
五、光照21
六、生物因子21
第五节食用菌遗传育种22
一、食用菌的遗传学基础22
二、食用菌育种的几种方法23
思考题26
第二章食用菌菌种生产27
第一节菌种生产的基本设备27
一、接种设备27
二、培养设备28
三、灭菌设备28
第二节培养基的配制28
一、培养基的种类28
二、培养基配制的一般原则29
三、常用培养基及配制方法30
第三节消毒与灭菌33
一、消毒与灭菌的概念33
二、消毒与灭菌的一般方法33
第四节接种与培养36
一、接种工具及用品36
二、接种与培养36
三、菌种质量鉴定37
第五节菌种分离方法39
一、孢子分离法39
二、组织分离法42
三、基内菌丝分离法44
第六节菌种的保藏与复壮45
一、菌种的保藏45
二、菌种的复壮46
第七节液体菌种生产简介47
一、液体菌种的用途和特点47
二、液体菌种的生产设备47
三、液体菌种制备工艺流程47
四、液体菌种生产操作流程47
思考题48
第三章木腐型食用菌栽培49
第一节香菇栽培49
一、概述49
二、生物学特性50
三、栽培管理技术52
第二节平菇栽培(附:姬菇栽培)61
一、概述61
二、生物学特性61
三、栽培管理技术65
第三节黑木耳栽培(附:毛木耳栽培)71
一、概述71
二、生物学特性71
三、栽培管理技术73
第四节银耳栽培82
一、概述82
二、生物学特性82
三、栽培管理技术84
第五节金针菇栽培94
一、概述94
二、生物学特性95
三、栽培管理技术96
思考题100
第四章草腐型食用菌栽培101
第一节双孢蘑菇栽培101
一、概述101
二、生物学特性102
三、栽培管理技术104
第二节草菇栽培112
一、概述112
二、生物学特性113
三、栽培管理技术115
第三节鸡腿菇栽培118
一、概述118
二、生物学特性119
三、栽培管理技术120
第四节竹荪栽培122
一、概述122
二、生物学特性123
三、栽培管理技术124
思考题127
第五章珍稀食用菌栽培128
第一节茶薪菇栽培128
一、概述128
二、生物学特性129
三、栽培管理技术130
第二节巴西蘑菇134
一、概述134
二、生物学特性135
三、栽培条件136
四、栽培管理技术137
第三节灰树花栽培145
一、概述145
二、生物学特性146
三、栽培管理技术147
第四节滑菇栽培150
一、概述150
二、生物学特性150
三、栽培管理技术152
第五节秀珍菇栽培154
一、概述154
二、生物学特性155
三、栽培管理技术156
第六节真姬菇栽培158
一、概述158
二、生物学特性158
三、栽培技术159
第七节大球盖菇栽培162
一、概述162
二、生物学特性163
三、栽培管理技术164
第八节杏鲍菇栽培166
一、概述166
二、生物学特性166
三、栽培管理技术167
思考题169
第六章药用菌栽培170
第一节猴头菇栽培170
一、概述170
二、生物学特性170
三、栽培管理技术171
第二节灵芝栽培173
一、概述173
二、生物学特性174
三、栽培技术175
第三节茯苓栽培178
一、概述178
二、生物学特性178
三、栽培管理技术179
第四节天麻栽培182
一、概述182
二、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183
三、天麻栽培技术184
第五节蛹虫草栽培186
一、概述186
二、生物学特性186
三、栽培管理技术188
思考题191
第七章食用菌周年栽培与多层次综合利用192
第一节食用菌周年栽培192
一、食用菌周年栽培的意义192
二、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模式192
第二节食用菌多层次综合利用195
一、田间多层次立体种植195
二、食用菌废料的综合利用198
三、工业生产废物的综合利用199
思考题200
第八章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201
第一节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201
一、菌丝体阶段的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201
二、子实体阶段的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202
第二节竞争性杂菌及防治202
一、菌种培养期的杂菌及防治202
二、栽培料中的杂菌及防治205
三、菇(耳)木上的杂菌及防治207
第三节食用菌常见害虫及防治209
一、菇蚊蝇类209
二、螨类、线虫和蛞蝓212
第四节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215
一、合理选场建厂和设计215
二、严把菌种质量关215
三、确保卫生环境215
四、做好栽培管理工作216
五、采用农业防治措施216
六、配用化学防治措施216
七、巧用生态防治217
思考题218
第九章食用菌产品的保鲜与加工219
第一节食用菌的保鲜技术219
一、食用菌保鲜的原理219
二、影响食用菌保鲜的因素219
三、常用的保鲜方法220
第二节食用菌产品的加工222
一、干制加工法222
二、腌制加工法224
三、罐藏加工法225
四、食用菌的深加工227
思考题228
第十章实践技能训练229
实训一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229
一、目的要求229
二、材料及用具229
三、内容与方法229
作业229
实训二食用菌孢子大小的测定230
一、目的要求230
二、材料及用具230
三、说明230
四、内容与方法230
作业231
实训三食用菌菌种培养基制作实践231
一、目的要求231
二、材料及用具232
三、内容与方法232
作业234
实训四食用菌母种分离实践234
一、目的要求234
二、准备工作(业余时间)234
三、材料及用具234
四、内容与方法234
作业235
实训五食用菌母种的转管、原种与栽培种的接种及培养236
一、目的要求236
二、材料及用具236
三、内容与方法236
作业237
实训六食用菌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237
一、目的要求237
二、材料及用具237
三、内容与方法237
作业238
实训七香菇的干制加工实践238
一、目的要求238
二、材料及用具238
三、内容与方法238
作业239
实训八棉籽壳发酵料袋栽平菇实践239
一、实训目的239
二、材料及用具239
三、内容与方法239
四、注意事项241
作业241
实训九木屑袋料栽培香菇实践241
一、目的要求241
二、材料及用具241
三、内容与方法241
作业243
实训十段木栽培黑木耳实践243
一、目的要求243
二、材料及用具243
三、内容与方法243
作业244
实训十一双孢蘑菇栽培实践245
一、目的要求245
二、材料及用具245
三、内容与方法245
作业246
实训十二蛹虫草栽培实践246
一、目的要求246
二、材料及用具246
三、内容与方法246
作业248
实训十三食用菌栽培设施参观248
一、目的要求248
二、参观内容248
作业249
附录250
附录1 各种培养料的碳、氮含量(%)与碳氮比(C/N)250
附录2��1培养料含水量换算表(一)250
附录2��2培养料含水量换算表(二)251
附录3 蒸汽压力与蒸汽温度(℃)对应表251
附录4 常见食用菌主要栽培方式与生物学效率251
附录5 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化学成分252
附录6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53
附录7 食用菌卫生管理办法256
参考文献258

前言/序言


深耕绿色农业,聚焦现代种养——精选图书推荐 面对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日益增长的关注,现代农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期精选书单旨在为农业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关注现代农业发展脉络的读者,提供一系列高质量、专业性强、紧扣时代脉搏的优秀读物。我们精选的图书涵盖了从宏观的农业政策、前沿的生物技术应用,到具体的种养殖优化、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维度,力求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现代农业知识体系。 一、 农业政策与发展战略 理解国家层面的农业发展战略是把握行业动态的基石。本部分精选书籍深入剖析了近年来国家在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并探讨了这些战略如何具体落地到各个农业细分领域。 《新时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本书集合了多位知名农业经济学家和政策专家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我国从“数量优先”到“质量并重”的农业发展转型历程。书中重点分析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内涵与实践路径,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难点与突破口进行了细致阐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书对如何平衡粮食生产的刚性需求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提出了多套可量化的评估模型和政策建议,为地方政府制定“十四五”及后续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操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投融资创新》:聚焦资金这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本书跳出了传统的财政补贴模式,着力探讨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的构建。内容涵盖了农业产业基金的设立与管理、社会资本如何有效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科技(FinTech)在农业信贷中的应用案例。书中通过对多个成功乡村产业园区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股权合作、PPP模式等机制,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吸引人才回流,实现农业产业的内生增长。 二、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前沿 生物技术是推动农业生产力飞跃的核心驱动力。本系列书籍紧跟国际最新科研进展,聚焦于如何将尖端科技转化为高效的田间地头的生产力。 《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与分子育种新进展》:这是一本面向专业科研人员的深度技术手册。它详细介绍了CRISPR-Cas9、碱基编辑、先导编辑等基因编辑工具在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中的应用案例。书中不仅包括了实验室操作的详细SOP(标准操作规程),更侧重于讨论基因编辑成果向新品种商业化转化的法律法规、伦理考量及市场接受度问题。特别是对于如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加速抗逆性状的聚合,书中提供了多组对比数据和图表,极具参考价值。 《植物病原微生物组学与精准防控》:突破了传统的病原体单一防控思维,本书将视角拓展至植物根际和叶面微生物群落。它深入探讨了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溶磷菌)与作物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阐述了如何通过环境调控和生物制剂,构建稳定的优势微生物群落,从而实现对重要病害的“绿色防控”。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田间试验数据,对比了传统化学农药与微生物调控方案在产量、品质和环境残留上的差异。 三、 精细化种养与智慧农业 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本部分书籍关注于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控制。 《设施园艺环境智能调控系统构建与应用》:本书聚焦于温室、植物工厂等受控环境农业。它全面介绍了环境传感器网络、物联网(IoT)平台在现代设施中的部署,以及如何基于环境大数据进行气候预测和策略优化。书中详尽介绍了光照(光谱配比)、营养液(EC/pH动态调整)和气象参数的耦合控制模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通过算法实现作物生长周期的“定制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和营养品质。 《畜禽精准营养与饲料转化效率提升技术》:针对畜牧业的成本控制与环境友好型发展需求,本书重点阐述了如何根据动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精确计算和配置营养需求。内容包括可消化氨基酸模型、微量元素络合技术,以及新型饲料添加剂(如益生元、酶制剂)的应用效果评估。书中提供了大量猪、牛、禽类饲料配方案例,并辅以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饲料消化吸收研究中的应用介绍,是养殖企业和饲料研发人员的实用宝典。 四、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 农产品的价值实现最终要通过加工与流通环节。本系列书籍关注如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并确保其全链条的安全可追溯性。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技术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本书聚焦于如何从特色农产品(如药食同源植物、特色谷物)中高效提取和纯化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成分。内容涵盖了超临界流体萃取(SFE)、膜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书中特别强调了提取工艺对目标产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为开发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和化妆品原料提供了技术指导。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设计与区块链应用》:在全球化贸易背景下,食品安全溯源成为刚需。本书系统介绍了从田间(农场)到餐桌(消费者)的全过程质量数据采集、存储和验证技术。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特性,构建一个高度信任的追溯网络,有效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增强消费者信心。书中包含了多个供应链协同追溯平台的架构设计图和数据交互流程。 本精选书单的每一本书都代表了其细分领域内的权威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它们共同描绘了未来农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致力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食用菌栽培技术》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作为一名刚接触食用菌种植的爱好者,我之前尝试过一些网上的零散教程,但总是感觉不得要领,走了不少弯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我的困惑。它从最基础的菌种选择、培养基配制讲起,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仿佛作者就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教。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食用菌品种的详细介绍。以前我对香菇、平菇、金针菇这些常见的品种还算了解,但对于木耳、杏鲍菇、灵芝等,就有些模糊了。这本书不仅列举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要求,还重点分析了不同品种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不同栽培基质的配比和处理方法,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这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菌种和栽培方式。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这绝对是新手种植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详细列举了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并提供了科学、环保的防治措施,从物理防治到生物防治,再到适度的化学防治,都有清晰的说明。而且,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图例,直观地展示了病虫害的样子和防治效果,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除了技术层面的指导,本书在生产管理和市场推广方面也给出了宝贵的建议。这对于想要将食用菌种植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书中详细讲解了温湿度控制、通风换气、采收标准和贮藏方法,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更难得的是,它还涉及到如何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包装、品牌建设等内容,让我对整个食用菌产业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栽培技术层面。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的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内容全面,图文并茂,非常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生以及所有对食用菌栽培感兴趣的读者。我从中获益匪浅,相信在它的指引下,我一定能逐步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精髓,实现我的“菌菇梦”。强烈推荐给各位!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一项技能,最怕的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本《食用菌栽培技术》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给我一本冷冰冰的操作指南,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让我逐渐理解了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科学原理。 书中开篇就对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包括它们的营养来源、繁殖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我以前只知道要把它们放在黑暗潮湿的地方,但这本书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比如菌丝体在黑暗环境中生长更旺盛,需要高湿度来保证水分供应等。这让我不再是盲目操作,而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菌种选择和培养这一点上,这本书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它介绍了不同菌种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自身的栽培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菌种。更重要的是,书中对培养基的配制讲解得非常透彻,从各种原材料的选择、配比,到灭菌、接种的注意事项,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通过学习,甚至能自己动手根据书中的指导来配制不同用途的培养基,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专门辟出章节讲解了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控制。从温室的设计、通风系统的选择,到光照、湿度、温度的精确调控,再到二氧化碳浓度的管理,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不仅告诉我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明白,食用菌栽培并非简单的“种下去等收成”,而是一门需要精细管理和科学调控的学问。 而且,书中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它不仅列举了常见的病虫害,还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包括环境卫生、菌种消毒、栽培材料处理等。对于已经发生的病虫害,书中也提供了多种防治方案,并强调了环保和安全的重要性。这让我在面对潜在的风险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有准备。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食用菌栽培知识体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引领读者深入理解食用菌世界的“启蒙书”。

评分

读完这本《食用菌栽培技术》,我感觉自己像是踏上了一段探索未知领域的奇妙旅程。作为一名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心的人,我对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奥秘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食用菌这一特殊的类群,更是让我着迷。这本书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清晰的逻辑结构,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食用菌栽培世界的窗户。 书中对食用菌的分类、生态学特性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角色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为理解其栽培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菌丝体生长、孢子繁殖以及营养代谢的讲解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如何种植,更是深入到食用菌的生命本质,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某些条件会促进生长,而另一些条件又会抑制生长。这种溯本求源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栽培技术背后的科学道理。 书中对不同食用菌品种的栽培技术也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介绍。它并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针对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经济价值,提出了差异化的栽培方案。例如,对于需要严格控温控湿的某些珍稀菌种,书中提供了详细的温室管理技巧;而对于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常见菌种,则侧重于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优化策略。这种“因材施教”的编写思路,让我在选择和种植适合自己的食用菌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此外,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写得非常扎实,不仅列举了各种可能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湿度、温度、空气流通等,以及它们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监测和调节这些因素。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书中也提供了多种预防和治理的手段,强调了绿色、无污染的栽培理念,让我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在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食用菌生命科学的科普读物。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让我对食用菌栽培这个领域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热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启发读者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操作。

评分

我是一个对农作物生长和自然界奇妙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人,尤其对食用菌这种兼具食用价值和科研意义的生物感到着迷。当我翻开这本《食用菌栽培技术》时,立刻被它内容之丰富、讲解之细致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教授栽培技巧,更像是一次带领读者深入探索食用菌世界的奇妙旅程。 书中对食用菌的生物学分类、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精彩的解读。我从中了解到了不同食用菌是如何通过孢子繁殖,如何在适宜的环境中形成菌丝体,进而发展出我们熟知的子实体。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原本可能枯燥的生物学知识变得引人入胜,让我对这些小小的生命充满了敬意。 在栽培技术方面,本书的内容简直是“干货”满满。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从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到菌丝体的培养、出菇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特别让我受益的是,书中对不同食用菌品种的栽培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区分,例如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条件的具体数值要求,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化管理措施,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栽培。 此外,书中在病虫害防治部分的内容也格外详实。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常见的病虫害及其症状,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在必要时的化学防治。书中还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改善栽培环境、加强日常管理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这种注重细节和预防的理念,对于我这样希望获得稳定产量和高品质产品的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的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栽培技术层面,还涉及了市场分析、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等内容,这让我对整个食用菌产业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系统的食用菌栽培知识体系,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投身食用菌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真正感觉到“学以致用”的教材。作为一名希望在农业领域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某项实用技术的书籍,而这本《食用菌栽培技术》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指导实践的“操作手册”。 书中对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清晰的介绍,从最基础的菌类起源、形态结构,到它们如何获取营养、进行繁殖,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以前对食用菌的了解仅停留在它们是“长在土里或者木头上”的层面,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它们是真菌,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周期和生长习性。这种科学的认知,为我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栽培技术方面,本书的讲解细致入微,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身边悉心指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食用菌品种的栽培方案。它详细列举了香菇、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常见品种的栽培流程,从原料预处理、菌种培养,到出菇管理、采收贮藏,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清晰,并且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得操作更加直观易懂。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辟出章节讲解了食用菌栽培中的环境控制技术。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搭建栽培场所、安装通风设备、使用温湿度监测仪器等方式,来创造和维持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关于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因素的调控,书中都给出了具体的参数和操作方法,这让我对如何精准管理栽培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书中对于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它不仅列举了常见的病虫害及其症状,还详细介绍了预防和治理的方法,并且强调了绿色、环保的栽培理念。这让我意识到,要想获得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就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并采取科学、可持续的方式。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指南。它内容全面、讲解清晰、图文并茂,非常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以及所有对食用菌栽培感兴趣的读者。我从中获益匪浅,相信在它的指导下,我能够逐步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各项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