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3版

无机化学: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米斯勒 著
图书标签:
  • 无机化学
  • 化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第三版
  • 理学
  • 大学
  • 基础化学
  • 化学原理
  • 教学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关村图书大厦图书音像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蓝色畅想)
ISBN:704015586
商品编码:10079099370
出版时间:200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无机化学:第3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蓝色畅想) 出版时间:2004-10-01
作者:米斯勒 译者: 开本: 3
定价: 52.00 页数:706 印次: 1
ISBN号:7040155869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目录

PREFACE1 INTRODUCTION TO INORGANIC CHEMISTRY 1-1 What is Inorganic Chemistry? 1-2 Contrasts with Organic Chemistry 1-3 Genesis of the Elements (The Big Bang)and Flrmation of the Earth 1-4 Nuclear Reactions and Radioactivity 1-5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on Earth 1-6 The History of Inorganic Chemistry2 ATOMIC STRUCTURE 2-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tomic Theory 2-1-1 The Periodic Table 2-1-2 Discover of Subatomic Particles and the Bohr Atom 2-2 The Schrodinger Equation 2-2-1 The Particle in a Box 2-2-2 Quantum Numbers and Atomic Wave Functions 2-2-3 The Aufbau Principle 2-2-4 Shielding 2-3 Perildic Properties of Atoms 2-3-1 Ionization Energy 2-3-2 Elecrton Affinity 2-3-3 Covalent and Ionic Radii3 SIMPLE BONDING THEORY 3-1 Liewis Electron-Dot Diagrams 3-1-1 Resonance 3-1-2 Expanded shells 3-1-3 Formal Charge 3-1-4 Multiple Bonds in Be and B Compounds 3-2 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 Theory 3-2-1 Lone Pair Repulsion 3-2-2 Multiple Bonds 3-2-3 Electroneatuvity and Atomic Size Effects 3-2-4 Ligand Close-Packing 3-3 Polar Molecules 3-4 Hydrogen Bonding4 SYMMETRY AND GROUP THEORY 4-1 Symmetry Element and Operations 4-2 Point Groups 4-2-1 Groups of Low and High Symmetry 4-2-2 Other Groups 4-3 Properties and Representations of Groups 4-3-1 Matrices 4-3-2 Representations of Point Groups 4-3-3 Character Tables 4-4 Exam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Symmetry 4-4-1 Chirality 4-4-2 Molecular Vibrations5 MOLECULAR ORBITALS 5-1 Formation of Molecular Orbiatls form Atomic Orbitals 5-1-1 Molecular Orbitals form s Orbitals 5-1-2 Molecular Orbitals form p Orbitals 5-1-3 Molecular Orbitals form d Orbitals 5-1-4 Nonbonding Orbitals and Other Factors 5-2 Homonuclear Diatomic Molecules 5-2-1 Molecular Orbitals 5-2-2 Orbitals Mixing 5-2-3 First and Second Row Mocecules 5-2-4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5-2-5 Correlation Diagrams 5-3 Heteronuclear Diatomic Molecules 5-3-1 Polar Bonds 5-3-2 Ionic Compounds and Molecular Orbiatals 5-4 Molecular Orbitals for Larger Molecules 5-4-1 FHF 5-4-2 CO2 5-4-3 H2O 5-4-4 NH3 5-4-5 BF3 5-4-6 Molecular shapes 5-4-7 Hybrid Orbitals 5-5 Expanded Shells and Molecular Orbitals 6 ACID-BASE AND DONOR-ACCEPTOR CHEMISTRY 6-1 Acid-Base Concepts as Organizing Concepts 6-1-1 History 6-2 Major Acid-Base Concepts 6-2-1 Arrhenius Concept 6-2-2 Brnsted-Lowry Concept 6-2-3 Solvent System Concept 6-2-4 Lewis Concept 6-2-5 Frontier Orbitals and Acid-Base Reactions 6-2-6 Hydrogen Bonding 6-2-7 Electronic Spectra(Including Charge Transfer) ……7 THE CRYSTALLINE SOLID STATE8 CHEMISTRY OF THE MAIN GROUP ELEMENTS9 COORDINATION CHEMISTRYⅠ:STRUSTURES AND ISOMERS10 COORDINATION CHEMISTRYⅡ:BONDING11 COORDINATION CHEMISTRYⅢ:ELECTRONIC SPECTRA12 COORDINATION CHEMISTRYⅣ:REACTIONS AND MECHANISMS13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14 ORGANOMETALLIC REACTONS AND CATALYSIS15 PARALLELS BETWEEN MAIN GROUP AN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16 BIOINORGANIC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APPENDIXA ANSWERA TO EXERCISESAPPENDIXA B-1 IONIC RADIIAPPENDIXA B-2 IONIZATION ENERGYAPPENDIXA B-3 ELECTORON AFFINITYAPPENDIXA B-4 ELECTRONEGATIVITYAPPENDIXA B-5 ABSOLUTE HARDNESS PARAMETERSAPPENDIXA B-6 CA,EA,CB,AND EB VALUESAPPENDIXA B-7 LATIMER DIAGRAMS FOR SELECTED ELEMENTSAPPENDIXA C CHARACTER TABLESAPPENDIXA ELECTRON-DOT DIAGRAMS AND FORMAL CHARGEINDEX


《当代有机合成方法学导论》 第一章:有机合成的基石——基础反应与机理 本章深入探讨了有机合成化学的核心基础,为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我们将从经典的亲电取代反应($ ext{S}_ ext{E} ext{Ar}$)和亲核取代反应($ ext{S}_ ext{N}1/ ext{S}_ ext{N}2/ ext{S}_ ext{N}2' $)入手,详细剖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及自由基中间体的稳定性、反应路径和立体化学控制。重点内容包括: 1. 酸碱理论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深入讨论了布朗斯特-洛瑞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在有机反应平衡和速率控制中的作用。尤其关注了$ ext{p}K_{ ext{a}}$在反应选择性中的决定性影响,以及非质子溶剂效应。 2. 烯烃的构建与转化: 详述了消除反应($ ext{E}1/ ext{E}2/ ext{E}1 ext{cb}$)的区域选择性(霍夫曼 vs. 查伊塞夫规则)和立体选择性。重点讲解了Wittig反应、Horner-Wadsworth-Emmons(HWE)反应在精确构建碳-碳双键中的策略与立体控制。 3. 氧化还原反应基础: 介绍了关键的氧化剂(如$ ext{KMnO}_4$, $ ext{PCC}$, $ ext{m}$-CPBA)和还原剂(如$ ext{LiAlH}_4$, $ ext{NaBH}_4$, $ ext{DIBAL-H}$)的选择原则,以及它们在官能团相互转化中的应用,如醇的氧化、硝基的还原、酯的还原等。 第二章:碳-碳键的构建:连接分子骨架的艺术 碳-碳键的形成是复杂分子合成的灵魂。本章系统梳理了现代有机合成中构建碳骨架的强大工具。 1. 有机金属试剂的统治地位: 详尽阐述了格氏试剂(Grignard试剂)和有机锂试剂的制备、反应活性以及在亲核加成反应中的应用。随后,聚焦于铜试剂(有机铜试剂,Gilman试剂)在共轭加成(Michael加成)中的高选择性。 2. 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上): 本节集中讨论了钯催化的偶联反应,这是现代合成化学的基石。详细分析了Suzuki-Miyaura偶联(硼酸酯)、Stille偶联(有机锡)、Negishi偶联(有机锌)的催化循环(氧化加成、转金属化、还原消除)及其官能团兼容性。对比了每种偶联反应的优缺点、底物普适性和环境影响。 3. 新型碳键形成策略: 介绍了烯醇硅醚(Silyl Enol Ethers)在Stork烯胺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以及Michael加成反应在构建新季碳中心时的有效性。 第三章:环的构建与重排反应 环状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占据核心地位。本章关注环的有效构建和分子骨架的巧妙重排。 1. 环加成反应: 深入探讨了Diels-Alder反应的机理、区域选择性(对邻、对位产物)和立体选择性(内型/外型)。分析了其作为一锅法高效合成六元环的优势。此外,还介绍了1,3-偶极环加成反应在五元杂环合成中的重要性。 2. 关环复分解反应(RCM): 详细介绍了第二代和第三代Grubbs催化剂、Schrock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和催化活性。RCM如何实现大环和中等环的构建,尤其在药物合成中如何避免传统的低效关环方法。 3. 重要的分子骨架重排: 集中讲解了Wagner-Meerwein重排(碳正离子迁移)、Cope重排(Claisen重排的变体)、Beckmann重排(肟向酰胺转化)的机理和应用,展示了这些反应如何实现分子骨架的“内在重组”。 第四章:立体化学与不对称催化 在生命科学领域,分子的三维结构决定其功能。本章是关于如何精确控制手性中心和几何异构体的核心章节。 1. 手性与对映选择性: 回顾了费歇尔投影式、构象分析、Cahn-Ingold-Prelog (CIP) 规则。详细讨论了非对映异构体和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差异及分离方法(如手性柱层析、非对映异构体盐的结晶分离)。 2. 手性辅助剂的应用: 介绍了通过共价连接手性辅助剂(如Evans恶唑烷酮、Oppolzer磺内酰胺)来诱导不对称反应的策略,包括烷基化、Aldol反应和Michael加成。分析了辅助剂的引入和脱除步骤。 3. 不对称催化核心: 重点介绍不对称氢化(Noyori催化剂,BINAP配体)在烯烃和亚胺不对称还原中的工业应用。随后,深入分析了不对称Sharpless环氧化反应(使用酒石酸酯和钛酸酯)在构建手性环氧化物中的精妙控制,以及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中Lewis酸催化剂对手性诱导的作用。 第五章:杂原子化学与官能团的精细转化 本章探讨了含氮、硫、磷等杂原子的官能团的引入、转化和保护策略。 1. 氮化学: 氨基的引入途径(Gabriel合成、Delépine反应、还原胺化)。详述了胺的保护基团(Boc, Cbz, Fmoc)的选择性脱除条件。重点讨论了Buchwald-Hartwig胺化反应在构建芳基胺中的巨大突破。 2. 氧化学的精细控制: 深入分析了醚和酯的制备(Williamson合成、Mitsunobu反应)。着重阐述了对羟基的选择性保护和去保护策略,例如TBS, TBDPS保护基团的酸/碱稳定性比较。 3. 硫的引入与应用: 硫醚的构建(亲核取代)。硫叶立德在环氧化物开环反应中的特殊作用,以及磺酰胺在药物化学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合成路线设计与现代计算辅助 本章从宏观角度审视复杂分子的合成策略。 1. 逆合成分析法: 系统介绍了E. J. Corey提出的逆合成分析的逻辑框架,包括官能团等效体、功能基团转化(FGT)和连接键断裂的策略选择。通过多个天然产物合成案例(如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的关键片段)来演示如何从目标分子追溯到易得的起始原料。 2. 保护基团的战略选择: 探讨了“正交保护”的概念,即选择一组性质迥异的保护基团,使其能够被不同化学条件选择性地移除,而不影响其他官能团。 3. 计算化学在合成中的初级应用: 简要介绍如何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如密度泛函理论 $ ext{DFT}$)来预测反应的过渡态能量,从而辅助选择更具活性的催化剂体系或更优的反应温度,以提高对映选择性。 附录:常用有机合成试剂手册(包含关键试剂的结构、制备和主要用途的速查表)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毕业多年的打工族,重拾课本学习,纯粹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个人能力提升的追求。选择《无机化学:第3版》这本书,是因为我记得当年学习无机化学时,基础打得不够牢固,很多概念至今仍模糊不清。这次重学,我最看重的是教材的“易懂性”和“应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更加贴近实际,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概念,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或者在引入专业术语时,能有清晰的解释和举例。例如,像“氧化还原反应”这样的核心概念,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我理解它的本质。同时,我也非常关注教材是否能体现无机化学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具体的工业过程,比如催化剂的原理、新型材料的制备方法,或者环保领域中的化学应用,这样我才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学习无机化学的意义和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良师益友,耐心解答我的疑问,并且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化学世界的大门。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名非常“佛系”的读者,选择教材更多的时候是看缘分,也看同学们的口碑。《无机化学:第3版》这本书,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可读性”。我希望它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学习兴趣的书。例如,在讲解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这些基础概念时,如果能加入一些有趣的化学史故事,或者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现象,那会大大提高我的学习积极性。我不太喜欢那种上来就讲一大堆公式和定义,让人望而却步的书。我更喜欢那种图文并茂,能够形象地展示化学过程的书。比如,在描述晶体结构时,如果有精美的三维模型图,那比纯文字的描述要直观得多。另外,学习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杂化轨道、分子轨道理论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解释角度,或者一些辅助的类比,来帮助我理解这些难点。当然,适量的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习题的难度和题型最好能有一定的梯度,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而不是给我带来太大的挫败感。总之,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像一个耐心负责的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我走进无机化学的世界。

评分

终于等到这本《无机化学:第3版》到手了!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厚实的内页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书名和精美的封面设计,这总能给我的学习之旅一个好的开端。我是一名对化学世界充满好奇的大二学生,虽然之前接触过基础化学,但对于无机化学的深度和广度,我总是抱有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拿到这本新版教材,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内容是否与时俱进,能否跟上最新的科研进展。例如,我特别想了解在配位化学、固态化学以及生物无机化学等前沿领域,这本书是如何阐述的。过去的一些教材,在提到某些新兴概念时,往往显得有些滞后。我希望这本第三版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提供更具深度和前瞻性的视角。同时,作为一名读者,我非常关注教材的组织结构和逻辑性。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是否清晰易懂,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理论的过渡是否自然流畅,这一点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帮助我构建一个扎实且完整的无机化学知识体系。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探索无机化学奥秘的得力助手。

评分

我之前在学习无机化学时,总觉得教材里的内容有点“脱节”,好像是把各种知识点零散地堆砌在一起,缺乏一种整体的联系感。因此,我特别希望《无机化学:第3版》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我希望它能够围绕着一些核心的科学问题或者主题来组织内容,让读者能够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关联。比如,可以从“为什么元素会有特定的性质”这个根本问题出发,逐步引申到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构型、反应性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再比如,在讲解金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其在地壳中的丰度、提取方法、以及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不仅能让知识更加生动,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无机化学的实际意义。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更深入地探讨“过程”和“机理”。化学反应不是凭空发生的,了解反应的历程、能量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才是真正掌握化学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通过清晰的反应机理图示和详实的机理分析,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转化,那将是极大的福音。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提供一种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学习体验,让我能够真正地“融会贯通”。

评分

作为一个在无机化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科研工作者,我拿到《无机化学:第3版》时,更多的是一种审视和对比的心态。过去几年,我接触过不少同领域的教材,它们各有千秋,但总有一些地方让我觉得可以更进一步。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在于其在理论深度和计算方法的更新。尤其是在量子化学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以及新颖合成技术方面,我希望第三版能有更详实的论述,甚至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在解释金属有机化学中的某些复杂反应机理时,仅仅依靠定性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我渴望看到更精密的理论计算结果和相关的实验证据。此外,我非常关注书中对材料科学中无机化合物应用的讲解。现在,高性能无机材料的研究如火如荼,如果教材能够更深入地探讨纳米材料、催化剂、储能材料等与无机化学密切相关的应用,那将极大提升其价值。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近期的经典实验或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无机化学学科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学生和研究人员建立起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