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主持人口语训练
第一节 主持人口语修辞
一、语音修辞训练
二、达意修辞训练
三、适切性修辞训练
第二节 节目主持环节语
一、基础演说训练
二、开场语训练
三、衔接语训练
四、问询语训练
五、点评语训练
六、交流语训练
七、评述语训练
八、终结语训练
第三节 现场言语生成
一、基础语流训练
二、回映训练
三、即兴训练
第四节 现场言语智慧
一、语智开发
二、论辩训练
三、应对训练
四、趣说训练
第二章 形体与体态语训练
第一节 形体训练
一、地面训练
二、把杆训练
三、中间训练
第二节 体态语训练
一、目光语训练
二、表情语训练
三、手势语训练
四、坐站走姿训练
第三节 体态语的运用
一、不同演播空间体态语运用
二、不同节目语境体态语运用
三、不同主持形式体态语运用
第三章 主持人形象设计
第一节 主持人化妆训练
一、常规性化妆
二、矫正性化妆
三、光照下化妆
第二节 主持人服装选配
一、服装语言识别
二、体形与服装造型
三、款式与风格体现
四、服装色彩搭配
五、不同节目服装造型
第四章 主持人表演训练
第五章 主持人调控能力培养
第六章 节目文案写作训练
后记
(1)鲁迅喝酸酒
1925年的一天,有个神经有些错乱的叫杨树达的青年学生,跑到鲁迅家里胡闹,说鲁迅拿了苏联的“卢布”。鲁迅敏感地认为这是敌人派来的走卒。愤慨之余,当晚写下《记杨树达的袭来》送《语丝》杂志发表。但不久鲁迅得知实情,内心很不安,登门向杨树达赔礼道歉,又郑重其事地写了《关于杨君袭来的辨证》一文。送《语丝》杂志发表时,他承担了刊载此文所需纸张和印刷等全部费用。有人说不必如此,鲁迅说:“由我自己酿出的酸酒,当然应当由我自己将它喝干。”
(2)名人失恋
1841年,20岁的恩格斯在不来梅商行当练习生时,同一位姑娘的恋爱失败了。恩格斯很悲伤,于是他翻越阿尔卑斯山去意大利旅行,向美丽的大自然“倾诉爱情的痛苦”,“在大自然壮丽景色中得以怡然开脱,熔化在温暖的生活之中”(给友人信)。1844年,恩格斯又与一位姑娘恋爱了,可几个月后他又一次失恋了。于是恩格斯用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来冲淡失恋的痛苦。像恩格斯这样,在失恋的痛苦中站起来的人是很多的。柴可夫斯基失恋后写成名曲《悲怆》,舒伯特失恋后完成了《未来交响乐》,罗曼·罗兰失恋后创作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还有歌德失恋后写成传世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3)这是“多管闲事”吗?
据《新民晚报》报道:11月14日傍晚5时许,公交lO1路新风车驾驶员杜明生驾驶一辆公共汽车从吴淞驶向北站。途中,人们看到一辆外地汽车油箱起火,那位驾驶员急得束手无策。小杜看见后立即停车,拿起车厢里的灭火机,冒着呛人的浓烟和油箱随时会爆炸的危险,奋不顾身地扑灭了烈火。外地司机拉住小杜的手感激不已。但遗憾的是,当小杜回到车上时,车厢里隔车观火的部分乘客竟指责他多管闲事,自讨苦吃,并怪他耽误了他们回家的时间。
(4)一个曾被人讥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英国的谢灵顿是荣获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科学家。他出生在伦敦的贫民窟里,是个被人收养的孤儿。少年时代他沾染了许多坏习气,人们说他“不是好种”,成不了材。他对于别人的侮辱、谩骂习以为常。有一段时间,谢灵顿对一个挤奶女工产生了爱慕之情。他向她求爱,那女工说:“我宁愿跳到泰晤士河淹死,也不会嫁给你!”这一“闷棍”把谢灵顿从迷困中打醒了。他一改恶习,发愤攻读,决心彻底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后来他终于在研究中枢神经学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担任了伦敦大学、牛津大学的教授。
训练提示:
主持人的述评应力求“述”中显“评”,做到“示之以形”,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这样的叙述虽没有抽象的议论,但有一根“理”的红线贯穿,并注入感情,以显示自己的倾向。
八、终结语训练
终结语是主持人在节目即将结束时说的话。
(一)终结语的重要性
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说,人们欣赏节目都希望有头有尾,不能有头无尾,所以人们将“终结语”看做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程式。作为一种文化承传,甚至终结语的选词用语也比较固定。比如,宋代演艺活动的主持人(当时称做“竹竿子”)在演出活动结束时,一定要即席赋诗一首,然后以“歌舞既阑,相将好去”之类的套话作结。
但现在的节目已经不只是文艺演出了。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个节目播出,内容丰富而分散,观众的理解接受有的可能还停留于感性的层面上,有的可能还需要帮助消化,这时主持人的终结语就是为实现节目的意图,为满足受众的接受期待而必须设置的了。
优生优育节目终结语
在“优生优育”节目中,播出了幸福的恋爱家庭生活和残疾孩子生活的纪录片片断后,主持人张悦作了如下的小结:
“看了刚才的节目,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恩恩爱爱、温情脉脉的一对对情侣,而是这些残疾的孩子。尽管我们的编导用心良苦,尽量不给大家以视觉上的刺激,让那些令人心痛的画面一闪而过,但是它还是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记得当初我孕育生命的时候,内心深处有个最隐秘的想法:祈祷上苍一定让我生一个健康的孩子。我同几个过来人谈到这个想法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哎呀,咱们的担心怎么那么一样啊!是啊,生小孩比不得买东西,东西买得不理想,比如一件衣服不合意,我们可以狠狠心不要了,但孩子那可是自己的骨肉啊。有的朋友看到自己的残疾孩子实在可怜,所以给他加倍的呵护,其实,这些悲剧,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医学科学知识,早一点加以注意力,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说,只要想当父母,那么就一定要从准备结婚的那一刻起,有意识地注意优生这个问题。”
点评:
主持人张悦的小结语,并非可有可无,它为体现节目主旨而说,但是没有任何说教灌输的痕迹。她用平实的语言从自己切身感受的角度作结。这篇由主持人自己撰写的终结语,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丰富并拓展了节目的意义。它不仅是对整个节目内容的归纳,也是对内容的深化。
(二)终结语的语用策略
1.概括。在运用议论终结节目时,可以对节目内容作出简要的归纳,用提纲挈领的话表述。
2.确定。对毋庸置疑的或已经取得共识的结论性认识,可以语气肯定,用精确简洁的语言说得清楚明白。
3.强调。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不作面面俱到的总结,而是抓住关键之处,通过深化议论和“点睛”之语,给予强调。
4.升华。通过议论的拓展,设疑引思,给人以启迪;或通过抒情性的表述,使思想感情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训练设计
1.赏析下列终结语,说说它们的语用功能和语用策略。
(1)上海电视台《共度好时光·百年风流》的终结语:
曹可凡:这一期《共度好时光》节目已近尾声,在和朋友们说再见的时候,我们也将同1995年说一声再见了!
袁鸣:流光飞转,时间带领我们不断向前!回顾往日,我们有那么多的怀念,因为记忆里,有那么多真挚的笑脸!
曹可凡:时光荏苒,欢乐伴随我们走向新的一年。我们《共度好时光》节目在过去的一年里和观众相见相识,同乐同欢,就让这一年中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时光,留在我们生命的记忆里,一起走向1996年,明天会更加灿烂!
袁鸣:让真情和欢乐伴我们一路同行,直到永远!
(2)中央电视台2001年1月31日《焦点访谈》报道安徽滁州市一些贫困村吃喝风盛行,主持人的终结语是: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孩子升学,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可以成为大吃大喝的理由,这种现象在咱们农村哪,的确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
这本关于主持技巧的教程,从我初次翻阅时的期待,到深入阅读后的震撼,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我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主持人”的传统认知。它并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空洞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手把手地带着你走进聚光灯下的世界。书中对气息控制的讲解细致入微,甚至能让人在文字中感受到那种胸腔的共振和声音的穿透力。我尤其欣赏它对“舞台心理学”的剖析,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与现场观众建立情感连接,这些内容远超出了我们通常理解的“口才训练”。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心血,将那些需要多年积累才能领悟的“主持人直觉”系统化、结构化地呈现出来,使得即便是新手也能迅速建立起一套扎实的底层逻辑。那些关于不同类型节目(访谈、晚会、新闻播报)的流程拆解,详尽到连灯光和机位的配合都考虑到了,这无疑是为追求专业的读者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商务汇报能力,因为在很多场合,主持人技巧和高效的演示能力是高度重叠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陷入纯粹的娱乐性主持的窠臼,而是将“控场能力”置于核心地位。它提供了一套极具操作性的“危机预案模型”,详细列举了音频故障、嘉宾冷场、时间超限等多种常见“灾难场景”,并给出了即时反应的脚本框架。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面对高压环境的职场人士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表演”无懈可击,而是如何在失控边缘迅速夺回主导权,这种强调“恢复力”而非“完美性”的理念,非常符合现实工作的需求。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任何需要“掌控全局”的任务都多了一份从容不迫的底气。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出乎意料地具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它不像某些教程那样充满亢奋的口号,反而像一位智者在低语。它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它将“临场反应”这件事解构成了可以学习的技能,而不是玄学。书中对于“倾听的艺术”的阐述,是我读过的所有相关书籍中最深刻的。它指出,好的主持人首先是一个好的倾听者,而这种倾听,是带有目的性、预判性和反馈性的。它细致地分析了在访谈中,主持人如何通过眼神和微小的点头,潜移默化地引导嘉宾表达,同时又让嘉宾感觉完全是自己的意愿。这种对人际互动微妙平衡的把握,让我深刻认识到,主持的本质是一种高阶的“人际影响力工程”。阅读体验非常顺滑,每次放下书本,都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被重新构建了一次。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技术细节非常挑剔的人,市面上很多教程在讲解“肢体语言”时总是不够精确,要么过于夸张,要么过于保守。但这本书在这一块的表现简直是出乎意料地平衡和实用。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微笑”、“要站直”,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站姿对气场的影响,以及眼神在不同镜头焦距下如何捕捉观众的注意力。书中甚至配有大量的图解和“错误示范对比”,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有一章节专门讨论了“声音的色彩学”,如何通过语速、音调的细微变化来烘托气氛,比如如何用低沉的“木质音”来表达严肃,又如何用轻快的“金属音”来推动节奏。这套精细的分析体系,让我在练习时仿佛有了一套可以量化的标准去自我校准,效果立竿见影。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本来期待的是一本标准的“技巧手册”,能告诉我如何克服紧张,如何清晰发音。然而,它提供的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拒绝将主持视为一种表演,而是强调其背后的“人文关怀”和“信息传递的责任”。它花了大量篇幅探讨如何挖掘嘉宾的真实故事,如何将冰冷的新闻事件转化为有温度的叙事,这种对主持内涵的深度挖掘,让我这位老听众都为之动容。书中对于“同理心”在主持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避免“过度引导”的陷阱,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警示。我发现自己开始重新审视那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不再仅仅关注主持人的华丽辞藻,而是去体会他们如何用声音和眼神构建起沟通的桥梁。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有效沟通的艺术”的哲学著作,只是它的载体恰好是主持这项工作。
评分明知是永绝,却义无反顾的前行。这是男人的本色。
评分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评分再次,送货员的速度很快,态度也非常好,还帮忙送上楼,一句怨言都没有。非常感动!
评分柴写的每个段落时的结束文一行字都简洁又引人深思
评分以前把人分成士、农、工、商四等,士列居首位,因为古人最好的出路是做官,想做官,就得读书。大家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鼓励男孩子求取功名,但这些并不是今天我想讲的"读书"。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不是有黄金屋、有美人颜如玉的书,而是从古到今,数以万计的人用他们毕生的阅历和智慧,写来供做我们头脑滋养品的书。大家想想,写成一本书有多么不容易,写一篇文章都未必写得好,何况是一本书!虽然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是这个"抄"的功夫也不简单。抄等于是一种摘录的工作,不仅摘录,还要言之成理,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人一辈子的经验与智慧,作者可能要花上经年累月的工夫来完成它,而我们只需要数小时就能吸收,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评分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评分是主持人的话多读读这本书,对今后的发展好处很多!
评分读一篇文章之前要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得多。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对读物内容进一步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读得正利、有感情的基础上抓住读物的主要内容,心得体会《班级读书活动心得体会》。在对读物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复诵读和揣摩,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最后,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要问问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这最后一步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评分明知是永绝,却义无反顾的前行。这是男人的本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