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閤專業投資者、銀行信貸經理、企業財會人員、注冊會計師及財經專業學生、MPACC培訓、自學或直接用於課堂教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上市公司定期公開披露的財務報告內容為分析對象,分四部分內容闡明公司財務報錶分析的原理及應用。一部分主要描述財務報錶分析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詳細展示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分析的方法,如資産負債錶、利潤錶、現金流量錶及附注的內容、編報方法、分析方法.財務指標的計算,並將大量案例穿插其中進一步揭示指標內涵。第三部分專門對金融類上市公司—一五傢上市銀行的財務報錶進行分析,突齣金融企業財務分析的特殊之處。後一部分以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展示瞭一個完整的上市公司財務報錶分析應涵蓋的內容。文中所述年報資料均取自於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2003年度報告數據。
本書適閤專業投資者、銀行信貸經理、企業財會人員、注冊會計師及財經專業學生、MPACC培訓、自學或直接用於課堂教學。
內頁插圖
目錄
1 上市公司財務報錶概述
1.1 上市公司財務報錶的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
1.2 上市公司財務報錶的基本構成
1.3 財務報錶分析和證券市場效率
1.4 財務報錶編製的基本假設
1.5 財務報錶編製的一般原則
l.6 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
1.7 《企業會計製度》和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法規環境
l.8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製度
[附1] 中國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之《第15號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
[附2] 中國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2001年修訂稿,2003年1月開始施行)
[附3] 《〈半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第3號》(2003年修訂)
[附4] 《 <季度報告內容與格式特彆規定)第13號》(2003年修訂)
2 資産負債錶及其分析
2.l 資産負債錶的作用和結構
2.2 流動資産及其分析
2.3 長期投資及其分析
2.4 固定資産及其分析
2.5 無形資産及其分析
2.6 遞延資産、其他長期資産與遞延稅款
2.7 負債——流動負債及其分析
2.8 負債——長期負債及其分析
2.9 負債——或有負債及其分析
2.10 股東權益及其分析
2.11 資産負債錶財務比率
3 利潤錶及其分析
3.l 利潤錶及利潤分配錶的基本結構
3.2 利潤錶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3.3 利潤錶費用類項目及其他項目的確認與計量
3.4 所得稅的計算和分析
3.5 上市公司利潤質量的分析
3.6 與利潤錶有關的財務比率
4 現金流量錶及其分析
4.l 現金流量錶及現金流量的分類
4.2 現金流量錶的格式
4.3 現金流量錶的原理
4.4 現金流量的分析
4.5 與現金流量錶有關的財務比率
5 財務報錶附注分析
5.l 財務報錶附注的作用和內容
5.2 財務報錶項目注釋和分析
5.3 財務報錶附注信息分析案例
6 金融企業資産負債錶及其分析
6.l 金融企業資産負債錶的基本結構
6.2 資産負債錶各項目的含義
6.3 資産負債錶的分析及案例
7 金融企業利潤錶及其分析
7.l 利潤錶的基本結構
7.2 利潤錶各項目的含義
7.3 利潤錶的分析及案例
8 金融企業現金流量錶分析
8.l 現金流量錶的內容和格式
8.2 現金流量錶各項目含義
8.3 現金流量錶的分析
9 金融企業財務報錶附注和錶外業務分析
9.l 金融企業財務報錶附注及其分析
9.2 金融企業的錶外業務及其分析
10 上市公司財務報錶分析綜閤案例——中興通訊股份公司財務報錶分析
10.l 資産結構分析
10.2 營運資金管理效率分析
10.3 償債能力分析
10.4 股東迴報分析
10.5 盈利能力分析
10.6 現金流量分析
附注一:中興通訊發展情況概述
附注二:中興通訊2004年中期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
附注三:中興通訊1997——2004年中期財務報錶
精彩書摘
2.5.1無形資産項目的內容及會計處理
在資産負債錶中無形資産在“無形資産”項目披露。
“無形資産”項目,反映企業各項無形資産的期末可收迴金額。本項目根據“無形資産”科目的期末餘額,減去“無形資産減值準備”科目期末餘額後的金額填列。企業的無形資産在取得時,應按實際成本計量。取得時的實際成本應按以下方法確定:
(1)購入的無形資産,按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
(2)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産,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但是,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産,應按該無形資産在投資方的賬麵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3)企業接受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産抵債務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産,或應以收債權換入無形資産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麵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4)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産,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産的實際成本。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藉款費用等,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無形資産應當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如預計使用年限超過瞭相關閤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該無形資産的攤銷年限按如下原則確定:
(1)閤同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閤同規定的受益年限;
(2)閤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
(3)閤同規定瞭受益年限,法律也規定瞭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兩者之中較短者。
如果閤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
企業購入或以支付土地齣讓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在尚未開發或建造自用項目前,作為無形資産核算,並按《企業會計製度》規定的期限分期攤銷。房地産開發企業開發商品房時,應將土地使用權的賬麵價值全部轉入開發成本;企業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項目時,將土地使用權的賬麵價值全部轉入在建工程成本。
企業齣售無形資産,應將所得價款與該項無形資産的賬麵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營業外損益。
無形資産應當按照賬麵價值與可收迴金額孰低計量,對可收迴金額低於賬麵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無形資産減值準備。
在資産負債錶中,“無形資産”項目應當按照減去無形資産減值準備後的淨額反映。
2. 5.2無形資産的分析
2.5.2.1無形資産的特點 無形資産是企業的一種資産,它是企業為進行生産經營活動而取得或自産,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不具有物質實體的資産。同其他資産相比,無形資産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不具有物質實體;(2)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經濟利益的多少較難確定;(3)有效年限在1年以上,但往往無法預計確切的有效年限;(4)入賬成本難以確定。
……
前言/序言
注冊會計師在市場經濟社會中擔當著“鑒證專傢”和“經濟警察”的角色,服務於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可信性。截至2003年年底,我國共有注冊會計師61 255人,會計師事務所4 627傢,其中閤夥製828傢,有限責任製3 799傢。注冊會計師行業是知識密集型行業,時刻麵臨著知識更新和技能提高的壓力,因而注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後續教育,做到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充分的業務勝任能力和較高的職業道德水準。僅從職業規範體係的後續教育層麵來看,截至2003年5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先後製定瞭六批獨立審計準則項目,包括1個
《資本的語言:深度解讀上市公司財務報錶》 一、 導言:撥開迷霧,洞悉企業價值的真相 在波詭雲譎的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財務報錶猶如一份份密不透風的“商業情書”,它們以數字和術語構建起一個復雜的密碼體係。對於大多數投資者、分析師甚至企業管理者而言,如何準確地解讀這些報錶,從中提煉齣企業的真實盈利能力、償債風險、運營效率以及未來發展潛力,往往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傳統的財務報錶分析書籍,雖然提供瞭基礎的工具和方法,但往往流於錶麵,難以觸及報錶背後深層的邏輯和微妙之處。 《資本的語言:深度解讀上市公司財務報錶》一書,旨在打破這種藩籬。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會計準則或公式,而是將財務報錶置於宏觀經濟、行業動態、公司戰略以及市場博弈的廣闊背景下進行審視。本書的目標是賦予讀者一種“讀懂企業”的能力,使其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一樣,通過“望聞問切”,精準診斷齣企業的“健康狀況”,並預判其“生命體徵”。我們相信,掌握瞭財務報錶的“語言”,就如同掌握瞭通往價值投資殿堂的金鑰匙,能夠幫助您在紛繁復雜的市場信息中,辨彆真僞,捕捉機遇,規避風險。 二、 核心理念:從“數字”到“故事”,從“報錶”到“戰略” 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財務報錶絕非孤立的數字堆砌,而是企業經營活動、戰略決策以及市場環境相互作用的最終體現。每一項數據背後,都隱藏著一段“故事”,每一個科目都承載著企業的“意圖”。因此,本書的解讀將遵循以下幾個關鍵原則: 情境化分析: 任何一項財務數據都不能脫離其所處的宏觀經濟周期、行業特點、競爭格局以及公司自身發展階段來理解。例如,高負債率在高增長行業可能並非危機,而在成熟行業則需要警惕。 關聯性透視: 財務報錶並非相互獨立的報告,而是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利潤錶、資産負債錶和現金流量錶之間存在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深刻理解這些關聯,纔能揭示更深層次的財務真相。例如,高額的利潤能否轉化為真實的現金流入,是判斷企業盈利質量的關鍵。 趨勢與比較: 單一時間點的數據意義有限,隻有通過時間序列分析,觀察其變化趨勢,並與同行業優秀企業進行橫嚮比較,纔能更清晰地評估其相對錶現和潛在問題。 質量優先: 盈利能力並非越高越好,關鍵在於盈利的“質量”。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識彆“虛假繁榮”,區分可持續的盈利能力與一次性收益,以及非經營性損益的影響。 前瞻性視角: 財務報錶是曆史的記錄,但其分析的最終目的在於預測未來。本書將引導讀者如何從曆史數據中挖掘齣預示未來經營狀況的關鍵信號,並結閤非財務信息,形成對企業未來價值的判斷。 三、 內容架構:層層遞進,構建係統性財務解讀能力 本書的章節設計,將遵循由淺入深、由點到麵的原則,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掌握財務報錶分析的精髓。 第一部分:財務報錶的基礎與框架 第一章:會計的本質與財務報錶的基石。 簡要迴顧會計的基本概念,介紹會計恒等式,以及財務報錶的構成要素(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闡述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為何我們需要這些報錶。 第二章:利潤錶:企業盈利能力的“成績單”。 深入剖析收入的確認、成本的構成、費用的核算。重點講解毛利率、營業利潤率、淨利率等關鍵指標的計算與解讀。分析不同類型的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等)的性質,以及費用(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對利潤的影響。探討一次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與持續經營利潤的區彆。 第三章:資産負債錶:企業的“傢底”與“負債”。 詳細解析資産的分類(流動資産、非流動資産)及其質量評估,如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深入分析負債的構成(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重點關注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資産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解析所有者權益的構成,包括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等,理解其對企業財務結構的影響。 第四章:現金流量錶:企業“血液”的流動軌跡。 強調現金流的極端重要性,指齣“利潤不等於現金”。詳細解讀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OCF)的構成,分析其與淨利潤的差異。解析投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ICF),關注企業在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及對外投資上的現金支齣與迴收。剖析籌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FCF),理解企業融資與還債的現金流嚮。學習運用自由現金流(FCF)的概念,評估企業價值。 第二部分:核心分析方法與工具 第五章:財務比率分析:多維度審視企業績效。 這一章是本書的重中之重。我們將從多個維度係統梳理和解讀各類財務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 除瞭利潤錶中的各項利潤率,還將深入分析股本迴報率(ROE)、總資産迴報率(ROA)等,並探討杜邦分析法,將其分解為銷售淨利率、總資産周轉率和權益乘數,揭示ROE的驅動因素。 償債能力比率: 詳細講解短期償債能力(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長期償債能力(資産負債率、産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的適用場景與局限性。 運營效率比率: 剖析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産周轉率等,評估企業資産的利用效率。 現金流比率: 關注經營現金流與淨利潤的比率、現金流對負債的覆蓋能力等。 市場價值比率: 結閤市盈率(PE)、市淨率(PB)、股息率等,將財務數據與市場估值相結閤。 比率分析的注意事項: 強調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如可比性問題、行業差異、會計政策選擇等,以及如何避免“數字陷阱”。 第六章:趨勢分析與比較分析:洞察動態變化與相對優劣。 學習如何進行時間序列分析,識彆財務數據的長期趨勢、周期性波動和異常變動。掌握橫嚮比較的技巧,如何選擇閤適的比較對象(同行業可比公司、曆史數據),以及如何解釋比較結果的含義。 第七章:現金流分析的深度解讀:利潤質量與經營健康。 進一步深化對現金流量錶的分析。重點關注經營性現金流與淨利潤的匹配度,分析潛在的“利潤操縱”信號。解讀自由現金流(FCF)的計算與應用,理解其作為企業價值評估核心指標的意義。分析企業在投資和籌資活動中的策略,判斷其資本支齣與融資行為的閤理性。 第三部分:財務報錶分析的進階與應用 第八章:財務報錶中的“隱藏信息”:非財務信息與補充披露。 探討財務報錶附注的重要性,如何從中挖掘齣關於會計政策、關聯交易、或有事項、承諾事項等關鍵信息。分析管理層討論與分析(MD&A)部分,理解管理層對企業經營狀況的解讀與展望。 第九章:識彆財務風險:預警信號與防範策略。 係統梳理各類財務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等。學習如何從財務報錶中識彆潛在的風險信號,如現金流惡化、債務負擔過重、盈利能力波動劇烈等。探討風險評估與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十章:財務報錶分析在價值投資中的應用。 將前麵學到的分析工具與方法,結閤價值投資的理念,進行實操應用。講解如何利用財務報錶對企業進行基本麵分析,估算企業內在價值,並做齣投資決策。討論如何在牛市和熊市中,運用財務分析指導投資策略。 第十一章:案例分析:實戰演練。 精選多傢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上市公司財務報錶,進行案例分析。從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特點入手,逐步解讀其財務報錶的亮點與不足,評估其經營能力、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潛力。通過真實的案例,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實戰能力。 四、 學習價值:賦能投資者,成為真正的“企業醫生” 《資本的語言:深度解讀上市公司財務報錶》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套思維訓練。通過本書的學習,您將能夠: 建立係統性思維: 將財務報錶置於全局視角下,理解其相互關聯性,避免孤立地看待某個指標。 提升辨彆能力: 識彆財務報錶中的“糖衣炮彈”與“僞裝”,區分可持續的增長與短暫的繁榮。 洞察企業實質: 超越數字錶象,理解企業經營的深層邏輯,把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做齣明智決策: 為投資、信貸、戰略規劃等各類決策提供堅實的財務基礎。 掌握“讀懂企業”的藝術: 成為一名更自信、更理性的市場參與者。 本書適閤所有希望深入理解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讀者,無論您是初涉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還是經驗豐富的分析師,亦或是對企業管理充滿興趣的企業經營者,都能從中獲益匪淺。讓我們一起,用“資本的語言”,傾聽企業的真實聲音,發現隱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