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縱觀曆史,有的書改變瞭世界。它們扭轉瞭我們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它們引發爭論,産生異見,挑起戰爭,催化革命。它們發人深省,激發憤懣,鼓動情緒,提供慰藉。它們豐富瞭我們的生活,也摧毀瞭我們的生活。現在,《偉大的思想》叢書帶您領略偉大的思想傢、先驅、激進分子和夢想傢的著作,他們的思想撼動瞭舊有的文明,塑造瞭我們現在的樣子。
《我的棲身之所 我的人生目的(英漢雙語)》梭羅描繪瞭他在新英格蘭樹林中與世隔絕、恬然自適的傢,至今仍為環保運動提供靈感。
內頁插圖
目錄
簡樸生活
我的棲身之所,我的人生目的
鼕日裏的動物
結束語
精彩書摘
簡樸生活
以下篇章,更確切地說是大部分文字,是我離群索居,在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鎮的瓦爾登湖濱那片森林裏寫就的。那時候,我孤身一人居住在自己親手搭建的屋捨裏,方圓一英裏之內沒有任何鄰居,僅靠雙手勞作來養活自己。在那裏,我生活瞭兩年又兩個月。如今,我又成瞭文明生活的過客。
若不是鎮子裏的人對我的生活方式刨根問底,我本不會把自己這些私事強加給讀者。有些人可能會把這種探詢稱為唐突無禮,不過,在我看來並非如此,而且,考慮到當時的情景,那是自然而然,閤情閤理的。他們中間有些人問我吃些什麼,是否感到孤單寂寞,是否害怕,諸如此類。另有些人好奇地打探,我把自己收入中的多大一部分捐贈給瞭慈善事業;還有些人,傢裏人口多,想知道我撫養瞭幾個貧苦孩子。在這本書裏,我會對上述的某些問題作齣迴答,在此懇請那些對我這個人沒有什麼特殊興趣的讀者多加原諒。在多數作品中,第一人稱“我”通常是避而不用的:而在我這本書裏,“我”則大行其道;言必稱我是本書與眾不同的主要特點。其實,說到底,進行陳述的都是第一人稱,我們卻往往忽視這一點。倘若我對他人知之甚多,如同瞭解自己一般,我就不會大談特談自我瞭。遺憾的是,我閱曆淺薄,隻得囿於這一主題。不僅如此,就我而言,我想要每一個作傢,都不僅僅是記述道聽途說來的彆人的生活,而是或遲或早,把自己的生活以一種簡潔而真誠的方式描述齣來:類似於他從遙遠的異地寫給親人的生活實錄;因為我覺得,如果一個人真誠地生活過,他必定是生活在一個與我相距遙遠的地方。也許這些篇章更適閤那些清貧的莘莘學子,至於其他讀者,他們自會各取所需。我相信,沒有人願意穿上一件緊綳綳的衣衫,隻有閤乎尺寸的衣服穿上纔會感到舒適自如。
我在此娓娓道來的事情與中國以及桑威奇群島的人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與閱讀這些文字的諸位——你們這些生活在新英格蘭的人息息相關;我所說的正是你們的際遇,尤其是你們在這個世界上,在這個城鎮裏生活的外部境況或環境,也就是說,你們生活得如此不盡人意是不可避免的嗎?這種狀況是否能夠得到改善?我在康科德遊曆過很多地方,所到之處,不論是商店、辦公室,還是田野裏,我無不感覺到這裏的居民仿佛正在以數以韆計不同尋常的方式身體力行著苦修贖罪。我聽說,婆羅門教徒會坐在四堆火之間,眼睛直視太陽,或者頭朝下倒掛在火焰之上,或者側轉頭顱仰視蒼穹,“直至無法恢復原狀,隻有液體能夠通過扭麯變形的脖子進到胃裏”;還有的用鐵鏈鎖在樹下,如此終其一生,或者像蠕蟲一樣,用自己的軀體丈量帝國的廣袤土地,或者單腿直立在柱子項端——這些形形色色有意識的苦行贖罪行為,足以讓人感到匪夷所思、驚詫不已,然而,我每天親眼目睹的情形有過之而無不及。和我的鄰居們所從事的勞役相比較而言,赫拉剋勒斯的十二項艱巨任務簡直就是微不足道——因為那隻不過是十二項任務而已,總有結束的時候;可是我從來沒有見過鄰居們殺死或捕獲過什麼怪獸,也沒有看到他們做完過什麼苦役。他們也沒有像伊俄拉斯這樣的朋友來助其一臂之力,用火紅的烙鐵灼燒九頭蛇的殘頸,而是剛剛砍掉一個蛇頭,立刻就有兩個冒齣來。
我見到過一些年輕人,那些和我住在同一個鎮子裏的人,他們繼承瞭農莊、屋捨、榖倉、牲畜,還有農具,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不幸:因為這些東西得來容易,捨棄可就難瞭。他們倒還不如降生在空曠的牧場上,讓狼來哺育他們,這樣,他們也許能夠更清楚地意識到,他們是被召喚到什麼樣的田地上來勞作。是誰使得他們成瞭土地的奴隸?為什麼他們能夠享受60英畝土地的供養,而有些人命中注定隻能含垢忍辱?為什麼他們剛剛降臨人世就開始自掘墳墓呢?他們不得不度過人的一生,推著所有這些東西一路前行,盡其所能生活得好一些。我遇到過多少令人憐憫而又永世無絕的靈魂啊,他們不堪生活的重負,幾乎被壓垮、窒息而死,他們在人生之路上艱難爬行,推著一座75英尺長40英尺寬的大榖倉,一個從未清掃過的奧吉亞斯牛圈,還有100英畝土地——耕地、牧草地、牧場和林地!那些沒有産業可以繼承的人,倒是無需費心竭力地載負這種多餘的身外之纍,不過,他們為瞭幾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軀,已經夠委麯求全,含辛茹苦瞭。
然而,人的艱苦勞作總是錯誤所緻。一個人生命中的大部分光陰都在轉瞬間被犁進泥土,化作瞭肥料。正如一本古書中所說,他們往往被一種似是而非,通常被稱作“必然”的命運所支配,靠勞作積纍起財富,結果卻遭到蟲蛀銹蝕,乃至招緻賊人破門而入,偷竊一空。
P1-3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詳細的圖書簡介,內容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特定書籍,旨在展現其他領域或主題的深度與廣度: 《宇宙織錦:從微觀粒子到星係演化的宏大敘事》 一部探索存在本質、揭示宇宙運行法則的科學與哲學交匯之作 導言:無盡的追問與無垠的疆域 自古以來,人類從未停止對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探尋。我們由何而來?構成萬物的基本單元究竟是什麼?時間與空間是否是絕對的框架,還是更深層現實的投影?《宇宙織錦》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它是一次跨越學科邊界的史詩性旅程,將物理學的嚴謹邏輯與哲學的深刻思辨融為一爐,試圖勾勒齣一幅宏大且精密的宇宙圖景。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到物質的最底層,觸摸能量的脈動,並最終將目光投嚮時間盡頭的宏偉命運。 第一部分:微觀的奇點與量子之舞 本部分聚焦於我們感官無法直接觸及的微觀世界——量子力學的領域。我們將從經典物理學的基石開始迴顧,逐步過渡到二十世紀初那場顛覆瞭我們對實在(Reality)認知的革命。 量子場論的基石: 探討場(Field)的概念如何取代瞭粒子作為最基本實體的地位。我們詳細解析瞭標準模型的構建邏輯,包括誇剋、輕子以及傳遞基本力的規範玻色子。書中將用清晰的語言闡述色荷、弱同位素等抽象概念,而非僅僅停留在公式的堆砌上。 不確定性與波粒二象性: 深入剖析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的真正含義,它並非測量技術的限製,而是自然界內在的屬性。通過大量的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s),讀者將體會到觀測行為如何影響被觀測對象的狀態,以及量子糾纏(Entanglement)這一“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如何挑戰瞭我們對定域性(Locality)的直覺。 實在的本質之辯: 在量子力學的框架下,我們重新審視“實在”的定義。哥本哈根詮釋、多世界詮釋(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以及退相乾理論(Decoherence)被並列討論,引導讀者思考:在被觀測之前,一個物體的性質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僅僅是一種概率的疊加態? 第二部分:時空的架構與引力的低語 從微觀跳躍至宏觀,我們將進入愛因斯坦的廣闊領域,探究引力如何塑造瞭宇宙的幾何形態。 狹義相對論的革命: 速度的極限,時間膨脹(Time Dilation)與長度收縮(Length Contraction)如何將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徹底瓦解。本書將詳細解析洛倫茲變換背後的幾何意義,以及質能等價原理(E=mc²)對現代物理乃至核能技術的深遠影響。 廣義相對論的優雅: 本章是全書的重量級篇章之一。我們以幾何化的視角來理解引力——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麯,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我們將詳細分析黎曼幾何在描述引力場中的應用,並探討引力如何導緻黑洞的形成。書中的插圖將緻力於直觀地展示四維時空的概念。 宇宙的邊界與奇點: 聚焦於黑洞的視界、信息悖論(Information Paradox)以及宇宙學中的大爆炸奇點。我們考察瞭史瓦西半徑、史瓦西黑洞與剋爾黑洞的區彆,並討論瞭霍金輻射的理論基礎,試圖迴答:落入黑洞的信息,是否真的被永遠抹去瞭? 第三部分:宇宙的編年史與最終命運 本部分將時間尺度拉伸至百億年級彆,追溯宇宙的起源、演化曆史,並展望其終極歸宿。 從暴脹到原初核閤成: 詳細描述宇宙大爆炸後的最初幾秒鍾內發生瞭什麼。暴脹理論(Inflation Theory)如何解決瞭視界問題和平坦性問題,以及早期宇宙的高溫等離子體中,氫、氦等輕元素是如何“鑄造”齣來的。 星係的形成與演化: 探討暗物質(Dark Matter)在宇宙結構形成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分析瞭星係團、超星係團的分布,並研究瞭恒星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從星雲坍縮到紅巨星,再到超新星爆發,以及最終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的過程。 暗能量的謎團: 宇宙加速膨脹的發現是當代科學的重大震撼。本書將深入探討暗能量(Dark Energy)的性質,以及它在宇宙能量預算中占據的絕大部分份額。我們比較瞭ΛCDM模型(Lambda-Cold Dark Matter Model)與一些替代性理論,並討論瞭未來觀測任務(如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對這些謎團的潛在貢獻。 第四部分:超越已知:理論的融閤與未來的方嚮 在敘述完現有的物理學框架後,本書轉嚮瞭理論物理學的前沿和未解之謎,探討人類試圖統一不同力量的努力。 量子引力之夢: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極端條件下(如黑洞內部或宇宙大爆炸的瞬間)無法兼容。我們概述瞭弦理論(String Theory)和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等主要的候選理論,它們試圖在更高的維度或不同的數學結構中調和這兩大支柱理論。 額外維度的可能性: 探討卡魯紮-剋萊因理論的現代迴響,以及為什麼高維空間(如超對稱理論或膜宇宙學中提齣的額外緊緻維度)可能是解決粒子質量和引力尺度差異的綫索。 時間的單嚮性與熱力學的箭頭: 為什麼時間之箭(Arrow of Time)是單嚮的,而基本物理定律在大體上都是時間對稱的?我們從熵增原理齣發,探究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宇宙宏觀演化中的不可逆性,以及它與信息、乃至意識之間的深層關聯。 結語:謙卑與敬畏 《宇宙織錦》以一種兼具科學嚴謹性與人文關懷的筆觸,引導讀者穿越時空,直麵宇宙的終極問題。它旨在傳達一種深刻的認識:我們所觀察到的一切,都是一種極為精巧、相互關聯的“織錦”。理解它的紋理,需要跨學科的視角和永不滿足的好奇心。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心智的拓展,提醒我們在浩瀚的宇宙麵前,保持求知路上的謙卑與敬畏。 目標讀者: 具備高中以上科學知識基礎,對物理學、宇宙學和科學哲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學生及專業人士。 特色: 結閤最新的實驗數據與深刻的哲學思辨,提供清晰的數學概念解釋,而非生硬的公式羅列,確保復雜概念的易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