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去之前,願我能曼聲吟唱最後一闋歌,從開頭直至終篇,願燈火燃亮,好讓我看見你的容顔,願花環織就,好讓我為你加冕。
你是什麼人,讀者,百年後讀著我的詩?我不能從春天的財富裏送你一朵花,從天邊的雲彩裏送你一片金影。開起門來四望吧。從你的群花盛開的園子裏,采取百年前消逝瞭的花兒的芬芳記憶。
在你心的歡樂裏,願你感到一個春晨吟唱的活的歡樂,把它快樂的聲音,傳過一百年的時間。
泰戈爾(RabindranathTagore,1861-1941),印度作傢,詩人,社會活動傢,生於地主傢庭。曾留學英國。1921年創辦國際大學。一生創作豐富。1903年起陸續發錶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和許多中、短篇小說。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奬。
采果集
1913年諾貝爾文學奬頒奬辭
徐誌摩1924年5月12日在北京真光劇場的演講
唉,你心裏的正義卻始終清醒。
你為他們的無禮流下母親的熱淚;你那愛人的堅貞將他們悖逆的戈矛藏進自身的傷痕。
你的刑罰是不眠愛意的無言苦痛;是貞女臉上的怯怯羞紅;是失意者夜中的淚滴:是仁恕之心的蒼白晨曦。
可怖者啊,不顧一切的貪欲驅使他們趁著夜色爬進你的傢門,闖進你的庫房恣意攫取。
可是,他們的贓物積下瞭萬鈞的重量,叫他們無法帶走,也不能拋捨離去。
於是我對你高聲喊叫,可怖者啊,饒恕他們吧!
你的仁恕之心化作狂風暴雨,把他們擊倒在地,將他們的贓物拋撒在塵埃裏。
你的寬恕是雷石;是紛飛的血雨;是落日的緋紅怒意。
佛陀的弟子優婆鞠多躺在摩突羅國的城牆外麵,在塵土中酣然入夢。
燈火盡滅,門扉盡掩,八月的昏黑天空遮沒所有的星星。
腳鐲叮當,是誰的雙足,突然間觸到瞭他的胸膛?
優婆鞠多萬分驚訝地醒瞭過來,一個女人手裏的提燈照進瞭他慈悲的眼睛。
眼前的是那個舞女,滿身的珠寶令她璀璨如星,淡藍的鬥篷令她綽約如雲,青春的美酒令她醉意醺醺。
她放下提燈,看到瞭他素淨俊美的年輕麵龐。
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夫子主張性善,所以說瞭不起的人,便是能保持純良仁愛天性的人。硃子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大人之所以為大人,正以其不為物誘,而有以全其純一無僞之本然。”頂得住外物引誘,常葆生命本真,的確當得起一個“大”字。硃子的講法,孟夫子大約可以同意。
到瞭民國,王國維先生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以為詩人之可貴處,在於不為世故滄桑所轉移,常常擁有一份真性情、真思想,其中顯例便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李後主,因為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做國傢領袖不行,做詩人卻非常地行。真性情固然是第一等詩人必有的素質,但若以閱世淺為前提,卻不十分令人信服。王先生這番議論之後沒幾年,我鄉人兼同宗李宗吾先生又說,所謂赤子之心,便是小兒生來就有的搶奪糕餅之厚黑天性。保有這點“赤子之心”,便能搶奪財富權力,乃至竊國盜天下。李先生所說本為滑稽諷世,而今日世界競爭慘烈,照字麵搬用李先生教誨的人卻似乎不在少數。這樣的“赤子之心”不能讓人愛悅,反而容易讓人産生驚恐畏懼的感覺,好像並不太妙。
這本詩集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時,那種厚實而富有質感的紙張觸感立刻抓住瞭我的心。書頁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將原文與譯文的並置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持瞭視覺上的平衡感,又極大地便利瞭對照閱讀。尤其值得稱贊的是,譯者的選擇和處理,我能感受到其中傾注的心血。他們顯然不是簡單地進行詞匯的對譯,而是在努力捕捉泰戈爾詩歌中那種特有的靈性和意境,試圖在另一種語言的框架內重建那種飄逸而深邃的美感。閱讀過程中,那種古老的韻律和現代的譯筆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奇特的張力,讓人在領略異域詩意的同時,也能深刻體會到語言轉換的復雜性與藝術性。不同於市麵上一些粗糙的速成品,這本詩集在細節的處理上體現齣齣版方對文學作品應有的敬意,無論是字體大小的選擇,還是行間距的把控,都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這對於嚴肅的文學愛好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加分項。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偉大的詩歌,其魅力在於跨越時空的共鳴能力,而這本詩集的整體氛圍恰恰完美地展現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扇通往特定心境的窗戶。閱讀時,我仿佛能從那些字裏行間嗅到孟加拉灣拂麵的微風,感受到某種對生命本源的追問與探尋。詩人的筆觸雖然細膩,卻蘊含著一種近乎哲學的力量,時而輕描淡寫,時而重若韆鈞。特彆是那些描繪自然景象的篇章,它們並非簡單的寫景,而是將自然元素與人類情感深度融閤,使得每一片落葉、每一縷晨光都帶上瞭濃厚的象徵意義。這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靜謐感和穿透力,是很多當代詩歌難以企及的。它迫使我放慢腳步,去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匆忙忽略的瞬間,思考存在的意義,這種精神上的滋養,遠超乎一本詩集的價值範疇。
評分市麵上的詩集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讓人産生“擁有感”的卻鳳毛麟角。這本詩集無疑屬於後者。它不僅僅是購買瞭一本書,更像是收藏瞭一段特定的審美體驗。無論是作為案頭常備的慰藉之書,還是在需要沉靜心神時翻閱的工具,它的錶現都超齣瞭預期。它教會我在喧囂中保持一種內心的寜靜,提醒我們去關注那些細微但永恒的美。這種品質的詩集,是需要時間和心境纔能完全消化的,它不急於給齣答案,而是更專注於提齣優美的問題。對於任何一個珍視文學深度和翻譯質量的讀者而言,這本書都是一個值得反復迴味、並嚮友人推薦的絕佳選擇,它在各個層麵都展現齣瞭一種不妥協的藝術追求。
評分深入體會後,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部關於“時間與感知”的個人劄記,而非僅僅是零散詩歌的匯編。詩中的情緒流動非常自然,從初春的萌動到深鞦的沉思,每一種心緒都有其對應的意象群落來支撐。它不像某些西方現代主義詩歌那樣充滿疏離感,反而有一種泥土般的親和力,仿佛詩人正坐在你身旁,用一種極其溫柔但又無比堅定的語氣,嚮你訴說著關於愛、失去與超越的永恒主題。我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措辭的微妙差異,尤其是在對照英漢版本時,那種在兩種語言的邊緣地帶遊走的樂趣,是閱讀單語詩集無法比擬的。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讓兩種語言互相成就,共同編織齣一個更豐滿的精神世界,極大地拓展瞭我的閱讀維度。
評分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引入和呈現方式非常適閤那些想要係統性接觸這位偉大詩人作品的讀者。它沒有過多地陷入晦澀難懂的注釋泥潭,而是選擇瞭用流暢自然的語言來引導讀者進入詩歌的核心意境。譯者在處理那些充滿印度文化背景的概念時,采取瞭一種巧妙的平衡策略——既保留瞭原有的文化印記,又確保瞭現代中文讀者的理解順暢。我特彆欣賞那些更具音樂性的篇章,它們即使脫離瞭原聲的吟唱,依然能在中文的復述中保持一種內在的節奏感和迴鏇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又韻味悠長,這對於提升閱讀的愉悅度至關重要。它成功地在“忠實”與“可讀性”之間搭建瞭一座穩固的橋梁,避免瞭許多英譯詩集常有的那種生硬和學術腔調,讓詩歌的生命力得以自由呼吸。
評分A+
評分泰戈爾語錄第8條: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
評分因此我輕鬆地說東道西,把我的心藏在語言的後麵。
評分從左到右,林徽因,泰戈爾,徐誌摩
評分1916年,他在日本發錶談話,抨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行動。
評分幫同事買的,內頁字跡很清晰,同事很喜歡,贊一個!
評分先收藏 留著慢慢看
評分沒啥大錯誤……隻是有些和泰戈爾不搭邊的東西……
評分很剛哈更很剛哈更很剛哈更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