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於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不僅是道傢養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古代化學、藥物學、天文曆算等學科的發軔之作。如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藥”,其原理即從此書而來。因其涉及諸多學科知識,艱深晦澀,素以“天書”著稱。
《我說參同契(上冊)》一書,是南懷瑾先生繼《論語彆裁》後用力深、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餘萬言,分上、中、下三冊。內容涉及廣泛,旁徵博引,舉證極多,更有南師本人所經曆的諸多奇特的人和事。先生用平實的語言,由淺入深地講解瞭周易、道傢、丹道的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對儒、釋、道三傢的一體共論,亦有不少不拘一格、獨到精闢的個人觀點。對於一些已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瞭解的讀者來說,此書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學習、修證;而對於一些初入門的讀者來說,則可以依此領略中國古人非凡的哲學智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先生學識之廣博,對各種修煉法門之深刻體驗,此書當是國人瞭解、解讀《參同契》這部“天書”的。
南懷瑾(1918年-2012年),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彆具一格。齣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南宅殿後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現居江蘇。
楔子
齣版說明
第一講
驚人的學說
龍代錶的意義
宋儒口中的異端
硃熹與白玉蟾
《參同契》三大綱要
三種丹
第二講
想成仙的大人物們
龍門派與成吉思汗
乾坤門戶章第一
十二闢卦
天文 曆律 氣節
《易經》的八卦與文字
第三講
道傢與禪宗的易學
五代的人物
道傢與密宗的關係
陽火之始
復卦是什麼
一月泰二月雷
第四講
氣象春鞦
六陽的上半年
醫病的法則
二至否泰
至日閉關與奇門遁甲
藉東風之迷
第五講
占蔔與神通
乾支陰陽消息
乾坤天地
坎離日月
乾支氣血點穴
第六講
沐浴的人
子午卯酉的作用
采補 奪捨
日月精華與月輪觀
劍仙的話
第七講
四卦的作用
氣與物
四卦與修道
數是什麼
什麼是自然
第八講
生命的卦變
無根的樹
人欲能平嗎
逆流而上
第九講
南宗北派有彆
月節 中氣 剛柔
每月六十卦
第十講
日月運轉的影響
四季五行和人體
你愛吃補品嗎
關於一陽來復
第十一講
坎離二用章第二
修道先要瞭解的事
守丹田的問題
管住耳朵和眼睛
精神與魂魄
第十二講
一陽初動無陰陽
品性理性工夫
你經驗過一陽生嗎
源頭活水
第十三講
中國的文字文化
魏真人的說明
魏伯陽說真空妙有
日月二用與結丹
第十四講
前三關後三關
尾閭關 夾脊關 玉枕關
氣難下
降的前三關
第十五講
穴道與針灸
經脈與醫道
生活習慣影響氣脈
第十六講
各傢各派的氣脈說
神光落地的人
氣脈真通和
假通
第十七講
伍柳派的大小周天
河車周天導引
河車不轉又如何
築基成功瞭
第十八講
乾支 陰陽與方位
四象五行皆藉土
顔色的作用
訪道青城後山
第十九講
方伎之學的長生術
修栽接法的老人
桂湖寶光寺奇事
第二十講
五金八石的外丹
未有神仙不讀書
守哪個竅
上品丹法如何煉
第二十一講
真土真意與孟子
日月含符章第三
偉大的日月
卦變及人事之變
第二十二講
天地陰陽相交
大周天小周天
精從腳底生
混沌與昏沉
水源與采補
第二十三講
人老有藥醫
真正的栽接
天符進退章第四
金丹 火候
天地開始隻有陰陽
第二十四講
如何對應天符
長子和海底
再說太陽月亮
第二十五講
圓月 眉月 鈎月
朋友與光明
封禪禪讓禪與
更年之後如何
配卦與陰陽
第二十六講
袁枚的八索
中的道理
瞭解進度和易觀
拿得起放得下
把握動靜之間
我們書院有關道傢哲學思想的課程,從《老子》、《莊子》到《列子 》,是一係列連貫下來的。現在要研究的是《參同契》,這是最難研究的 一本書。我本人對《參同契》的理解不一定是全對的,這並不是謙虛,我 隻能把自己的一些心得提齣來,貢獻給諸位做參考。這一本書在中國整體 文化裏,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古人更直指《參同契》是韆古丹經之鼻祖 。古今以來,尤其是講修道的神仙之學,要煉丹法,要返老還童求得長生 不老之術,這是一本非讀不可的秘密典籍。不僅如此,它可以說既是哲學 的又是科學的,很多相關學理,都來自這本書。現在西方人研究中國古代 科學發展史,也把《參同契》看成是化學、地球物理、天文等等學問的重 要源頭。隻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往往忽略瞭這一本書,原因之一,是這本書 實在很難研究。 驚人的學說 書名為什麼叫做《參同契》?“參”就是參閤,“同”就是相同。怎 麼樣叫做“參同”?簡單地說,就是參閤三種原則相同的學問,融於一爐 。這三種學問就是老莊、道傢的丹道,還有《易經》的學問。我先聲明, 我是沒有做到返老還童長生不死;假使做到瞭,我應該是個童子,結果我 還是個老頭子。不過這裏提一件事情希望大傢注意,據我所瞭解;世界上 人類都在研究追問生命的來源,也在追問是不是死後有個東西可以存在。 全世界人類由宗教開始,一直到現在的科學,都在圍繞著這些問題打轉。 宗教傢說有一個東西在人死後還存在的,到天堂那裏,或者到瞭彆的世界 ,像極樂世界。這種說法是不是能兌現,我們不知道,不過宗教傢那麼說 ,信眾也就那麼信。 對於這些問題,中國道教文化提齣來,人的肉體生命與天地一樣,是 可以永遠存在的。我們標榜人的生命可以“與天地同休”、“與日月同壽 ”。中國文化把人的生命價值提得那麼高,並不靠上帝,不靠佛菩薩,也 不靠祖宗、鬼神。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資格,每人都可以成聖賢、成仙、成 佛,隻要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真正的東西。我們現在活著,真東西沒有發展 齣來,都是假的部分在維持著生命。 所以中國文化大膽地說,人的生命可以與天地同壽,隻要太陽月亮在 ,宇宙存在,“我”就存在,與日月一樣的長久。我們研究世界各國的文 化,不管是宗教是哲學還是科學,沒有敢這樣大膽吹牛的!可以說世界上 吹牛吹得最厲害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即使隻是一種假設,也隻有中國文化 敢這麼講。其次,道傢提齣來,可以利用自己肉體的生命功能返老還童, 長生不死。外國任何文化也沒有敢這樣說的。將來有沒有不管,至少過去 沒有。 所以講到中國文化的特點,隻有道傢的思想具有這一種特點。比較接 近的是印度佛傢的文化,但是佛傢在這一方麵是不願多提的,隻是偶然露 一點消息。在釋迦牟尼佛的許多弟子當中,他特彆吩咐四個人“留形住世 ”,把肉體生命留在這個世界上,等到下一次地球冰河時期過去,另一個 劫運來瞭,世界太平的時候,纔交代給下一位成佛者,然後他們四人纔可 以人涅槃,離開這個肉體。 據我所知,隻有佛傢有這麼一個說法,有一點接近中國文化這一方麵 的消息,這是其他人類文化所沒有的。所以我們站在自己中國文化的立場 看來,這一點很值得驕傲。 可是韆古以來,究竟有沒有不死的神仙?我們從小讀的小說,聽的傳 聞,乃至丹經、道書、神仙傳上都說有不死的神仙,甚至現在還有朋友來 講某某地方的山洞裏有神仙。問他見到過嗎?沒有,是聽某人說的,某人 又聽他錶哥說的,一路追蹤下去連影子都沒有瞭。世界上說神仙說鬼,多 半都是如此。 龍代錶的意義 前幾年有年輕人提倡所謂龍的文化,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年輕人當 然有他的理想,可是這樣的提法是不大妥當的,因為中國遠古文獻並沒提 到龍的傳人。《易經》上再三講所謂的龍,不過是我們所用的一個標誌而 已。孔子是非常佩服老子的,弟子們問他,老子在你心目中究竟如何評價 呢?孔子說:鳥,我知道它能夠飛;魚,我知道它能夠遊;獸,我知道它 能夠走;至於龍,我知道它能乘風雲上天,而老子他就像龍一樣。 我們古代所講的龍不是西方神話的龍,更不是已經絕種的恐龍。我們 這個龍是四棲動物,能夠飛,能夠遊泳,能夠陸地上走,能夠鑽山人洞; 能夠變大,變成宇宙那麼大;能夠變小,比一根頭發還要小。所以龍所象 徵的就是“隱現無常,變化莫測”,也可以說不可測。古人畫龍從不畫齣 龍的全體,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見尾就不見首。這個動物在古代究竟 有沒有我們不管,至少是民族自我錶達的一種象徵,就像有些民族用獅子 、美國人用老鷹來錶達自己的民族精神一樣。 《參同契》提齣來的,是老莊的思想觀念、《易經》的變易法則、丹 道的修煉方法。三樣的原理相同,隻要懂瞭某一麵的道理,對於生命真諦 就把握住瞭,這是《參同契》書名大緻的來源。曆史上相傳,作者是東漢 魏伯陽先生,道傢稱他魏伯陽真人。我們講《莊子》的時候提到,“真人 ”這個名稱是莊子所創,得道的人纔能叫“真人”。所以後來道傢道教的 神仙都稱做“真人”。那麼相反的呢?我們沒有得道的都是“假人”。所 謂假人,道傢的名稱叫做行屍走肉,把我們人類罵慘啦!沒有得道的人走 路,隻是屍體在走,其中無物,其中無道,中間是空洞的。 曆史上這位魏伯陽,學術地位很高,官卻並不大。很奇怪,中國曆史 上學問好的人,官大的並不太多;官大的,學問又不一定成比例地好。不 過,中國上古的文化,事業功各與學問是一路的,文武是閤一的,後世把 文武分途瞭。魏真人對後世的影響很大,道傢神仙傳上稱他火龍真人—— 一條渾身帶火的奇怪的龍。可是在東方,我們曉得,龍都是帶雨帶水的。 P2-6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考驗讀者的心性和專注力,但隻要你能跟上南師的思路,那收獲絕對是巨大的。我嘗試過在非常嘈雜的環境下閱讀,效果很差,因為它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去感受文字中蘊含的“氣韻”。南師的語言,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和力量感,尤其是在描述“火候”和“程序”時,那種一闆一眼的精確性,讓人感受到這不是信口開河,而是韆錘百煉的經驗總結。我個人覺得,對於想入門道傢修煉的朋友,直接看原典可能會被那些古奧的詞匯勸退,但通過南師的導讀,就像是有人在你耳邊詳細講解每一步的注意事項和可能齣現的偏差。這種“貼身指導”的感覺,是其他許多注疏版本所不具備的。讀到關於“坎離交媾”的部分時,我更是反復揣摩瞭好幾遍,南師的解釋,一下子將原本感覺非常“玄乎”的理論,落實到瞭具體的身心覺察上。可以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普通的學術著作,它更像是一部帶有實踐指南性質的哲學導論。
評分說實話,我過去對道傢典籍的興趣,多半停留在一些奇聞異事的獵奇層麵,總覺得那些東西離現代生活太遠,有點像老掉牙的民間傳說。但是,當我真正沉下心來翻閱南懷瑾先生對《參同契》的這一冊講解時,那種感覺完全被顛覆瞭。南師的文字風格,與其說是“講課”,不如說是“對話”,他仿佛坐在你的對麵,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語調,將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古代哲學概念,拉到我們日常的呼吸、心念之間。他特彆擅長打破“神秘化”的外衣,把煉丹術還原為身心修煉的次第。比如他談到“交泰”之境時,絕不是空泛地談論陰陽和閤,而是聯係到我們情緒的起伏、精氣的保養,這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這本書的編排也十分用心,注釋詳實而不冗餘,既保證瞭對原文的尊重,又照顧到瞭初學者的接受程度。我尤其欣賞他引用現代科學的一些觀點來佐證古代的觀察,這使得整部著作具有瞭一種跨時代的張力,讓你不得不承認,古人的智慧,在很多層麵上,是超越時代的。每次讀完一個章節,都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趕緊拿筆在旁邊記下心得,生怕轉頭就忘瞭這份清明。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作為“作品集”的一部分,體現齣一種樸素而莊重的風格,讓人一拿到手就覺得是值得珍藏的。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在於南懷瑾先生那種對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深切關懷。他講《參同契》,不是為瞭炫耀自己的學問,而是帶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希望將這套關於生命奧秘的古老智慧,完整、準確地傳遞給下一代。他講解時,那種對古聖先賢的敬畏之情溢於言錶,同時,他對現代人精神睏境的理解又是如此深刻。他會毫不留情地指齣,很多人在追求物質成功後,內心依然感到空虛,而這本書所揭示的,正是解決這種根本性空虛的途徑。這種宏大敘事與個體關懷的完美結閤,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精神的滋養。我身邊很多朋友,原本對這類傳統學問不感興趣,被我推薦後,都錶示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實用性”——它教你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如何管理自己的生命能量,而不是教你如何去“成仙”。這是一部真正能讓人在紛繁世事中,找到內心安定力量的寶典。
評分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的人而言,南懷瑾先生的這部《我說參同契(上冊)》簡直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它不僅僅是對魏伯陽原著的梳理,更是一場關於中國傳統哲學——特彆是道傢內丹學與易學思想關係的深刻探討。我注意到,南師在論述過程中,對不同流派、不同時期的觀點都有所涉獵和辨析,他並非盲目推崇某一傢之言,而是站在一個極高的製高點上,去甄彆其精華與糟粕。比如,他對“性命雙修”理念的闡釋,就極具洞察力,他清晰地劃分瞭“性”與“命”在實踐中的不同切入點,以及兩者如何最終匯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係統性和嚴謹性,它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簡化內容,相反,它在保持深度的同時,運用瞭大量的比喻和實例來構建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讀起來頗有一種“剝繭抽絲”的快感,每一層皮膚被揭開後,都能看到更深層的結構。對於我們這些想要深入挖掘古代智慧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而是一張完整的、可操作的哲學地圖。
評分這本《南懷瑾作品集1 我說參同契(上冊)》,我真是找瞭很久纔找到的珍本,手裏捧著,心裏就有種踏實感。讀南師的著作,最讓人稱道的,莫過於他那份融會貫通古今中外的學識底蘊,尤其是在闡釋像《參同契》這樣深奧的古代煉丹著作時,他總能用最貼近生活、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一一剝開,展現其內在的精微義理。我記得我第一次接觸到道傢文化時,感覺像在迷霧中摸索,那些關於“龍虎”、“鉛汞”的描述,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然而,南師的解讀,並非簡單的字麵翻譯,而是將之升華為心法和性命的修持路徑。他擅長將儒釋道的思想熔於一爐,比如他會巧妙地引用《易經》的卦象來印證《參同契》中關於天地運行的法則,那種跨越領域的融通能力,簡直令人嘆服。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聽一位學者講解古籍,而是在聽一位過來人,帶著慈悲與智慧,指引我如何去認識自己身體內部的小宇宙,以及人與天地大道的關聯。對於那些希望從傳統文化中探尋生命真諦,又苦於找不到有效入門路徑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燈塔,它讓你知道,那些所謂的“丹道”,其實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本具的能量轉化與升華的過程。
評分南老的書,很好看,買瞭不少,慢慢讀。
評分南老師講的書,不用考慮,直接入。這次乘活動,入瞭十幾本,能看很久瞭。
評分質量很好,價格便宜。
評分傳國玉璽流落何方?香港富豪廖七究竟遇見瞭何等恐怖的大對頭?傳國寶璽與茅山道派有著什麼糾葛?張國忠與師兄老劉頭、美國學者秦戈,能夠在九死一生的探險之旅中實現各自的目標嗎?
評分老子他說,莊子喃嘩已經有瞭,列子一補上道傢三經齊瞭。就是封麵這顔色不咋逍遙。
評分南懷瑾大師的作品,全是精品。值得細讀!
評分非常喜歡,感謝。
評分《我說參同契(下冊)》講瞭《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於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
評分好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