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edes-Benz W123 Series: All Models 1976 to 1986
作者: Brian Long;
ISBN13: 9781845847920
类型: 精装(精装书)
语种: 英语(English)
出版日期: 2015-10-15
出版社: Veloce Publishing
页数: 192
重量(克): 1224
尺寸: 25.654 x 25.146 x 2.032 cm
At last,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the hugely-successful Mercedes-Benz W123 series, written in English and by renowned motoring writer Brian Long. Produced in saloon/sedan, coupe, estate/wagon, LWB and chassis only form, around 2,700,000 examples of the W123 series were sold between 1976 and 1986, and, thanks to the full co-operation of the factory in Stuttgart, this book covers each and every variant from a worldwide sales perspective. Packed full of information and contemporary color photography, it is the perfect resource for W123 enthusiasts and followers of Mercedes lore.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几乎可以说是对这个经典系列最全面的研究报告。与其他同类书籍不同的是,它没有沉溺于对车型外观的过度赞美,而是将笔墨大量投入到了那些被隐藏起来的关键技术环节。比如,它对那个时代电动系统的设计冗余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及为何这个系列的车型的电气故障率在当时业界属于奇迹般的低水平。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原厂维修手册中的技术草图和诊断流程图,这些资料对于理解车辆的内在逻辑构建至关重要。对于那些真正想“理解”而不是仅仅“拥有”这款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知识框架。它将复杂的技术语言转化为清晰易懂的逻辑链条,让即便是非机械专业的读者也能领略到德系工程美学的魅力所在,这是一种将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专注于技术参数和维修步骤的枯燥指南,没想到它却带给我一种近乎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且富有洞察力,他不仅仅是在罗列数据,更是在描摹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款车型是如何融入社会肌理,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同时又是无数家庭信赖的“老伙计”。书中穿插了不少车主访谈的片段,那些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车主们讲述与W123相处的点点滴滴,从长途跨国旅行的艰辛到日常通勤的从容不迫,这些鲜活的个体故事,极大地丰富了冰冷机械的温度。尤其是书中对于不同配置车型在特定市场上的营销策略的剖析,显示出作者对汽车产业历史的深刻理解,远超出了单纯的车型介绍范畴。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内饰材料选择的讨论,详细解释了当时环保法规对织物和塑料配方的影响,以及梅赛德斯如何坚持使用那些看似简单却极其耐磨的材料,这背后蕴含的商业哲学和对品质的坚持,读来令人深思。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在介绍“一辆车”,而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设计哲学”。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宏大,从宏观的全球经济背景、能源危机对汽车工业的冲击,逐步聚焦到W123系列如何作为奔驰对“永恒价值”的坚守而诞生。书中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也十分到位,通过对比同时代的沃尔沃、宝马等车型,反衬出W123在工程设计上的独特立场——那就是拒绝妥协,追求“用不坏”的境界。阅读这些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奔驰内部关于设计取舍的激烈辩论,每一次对成本的抵抗和对质量的坚持,最终都铸就了这款车在后世的声誉。那些关于噪音、振动和声振粗度(NVH)的早期测试报告分析,揭示了当时工程师在提升舒适性和安全感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汽车爱好读物,成为了一部关于工业伦理的佳作。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藏之作,坦白说,与其说是一本手册,不如说是一部活生生的编年史。我翻阅它的过程,就像是搭上了一辆时间机器,直接穿越回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洲街道。书中对于那个时代汽车设计哲学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入。它没有停留在对车身线条的简单描述,而是着重探讨了工程师们如何在当时的材料限制和安全法规下,追求极致的可靠性与耐用度。例如,书中对底盘结构件的焊接工艺和防锈处理的详尽分析,光是图纸和剖面图就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让人不得不佩服那一代德国制造的“过剩”工程设计。特别是当提到那款著名的直列五缸柴油发动机时,作者仿佛化身为一位老技师,娓娓道来其机械上的精妙之处,那些关于活塞行程、燃烧室形状乃至机油泵设计的细节,即便是对于一个资深的车迷来说,也充满了令人兴奋的知识点。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讲究,大量使用原版宣传册的复印件和那个年代的官方照片,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怀旧的质感,让人感觉手中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段被精心保存的历史档案。
评分作为一本专注于特定车系的参考书,其广度令人咋舌。我原本以为它会集中火力在轿车版本上,但惊喜地发现,对于旅行车(Estate/T-Modell)和双门轿跑(Coupé)的变体,也给予了同等深度的关注。作者似乎跑遍了全球的博物馆、私人收藏家和报废场,搜集了大量关于这些稀有变体的原始资料。书中对于不同年份小改款之间的细微差别,比如前大灯的布局变化、保险杠材质的更新换代,甚至是不同产地(如南非或巴西组装版)车型的地域性差异,都做了详尽的对比分析,配以极其清晰的对比照片。这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或正在修复某一特定年份车型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提供的细节精确到了零件号的微小变动,这种对“大而全”的掌控,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近乎偏执的钻研精神,绝非一般的官方资料汇编所能比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