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理论物理学教程:物理动理学》(第2版)(精装)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教师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理论物理学教程:物理动理学》(第2版)(精装)第十卷,全面详细地论述了统计非平衡系统中过程的微观理论,特别着重于阐述基本物理概念和一般原理与方法:全书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对简单的气体动理学理论给予足够重视外,还用了几章篇幅充分论述了等寓体动理学理论,此外对介电体、金属、超导体、量子液体以及相变理论中的动理学基本现象及其研究方法的最普遍问题也进行了阐述。
作者简介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1908-1968) 理论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8年1月22日生于今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巴库,父母是工程师和医生。朗道1 9岁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开始学术生涯。1929-1931年赴德国、瑞士、荷兰、英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进修,特别是在哥本哈根,曾受益于玻尔的指引。1932-1937年,朗道在哈尔科夫担任乌克兰物理技术研究所理论部主任。从1 937年起在莫斯科担任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理论部主任。朗道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曾先后在哈尔科夫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学校教授理论物理,撰写了大量教材和科普读物。
朗道的研究工作几乎涵盖了从流体力学到量子场论的所有理论物理学分支。1927年朗道引入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密度矩阵;1930年创立电子抗磁性的量子理论(相关现象被称为朗道抗磁性,电子的相应能级被称为朗道能级):1935年创立铁磁性的磁畴理论和反铁磁性的理论解释;1936-1937年创立二级相变的一般理论和超导体的中间态理论(相关理论被称为朗道相变理论和朗道中间态结构模型);1937年创立原子核的几率理论;1940-1941年创立液氦的超流理论(被称为朗道超流理论)和量子液体理论;1 946年创立等离子体振动理论(相关现象被称为朗道阻尼);1 950年与金兹堡一起创立超导理论(金兹堡一朗道唯象理论);1954年创立基本粒子的电荷约束理论;1956-1958年创立了费米液体的量子理论(被称为朗道费米液体理论)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的CP不变性。
朗道于194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曾3次获得苏联国家奖;1954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 961年获得马克斯·普朗克奖章和弗里茨·伦敦奖;1 962年他与栗弗席兹合著的《理论物理学教程》获得列宁奖,同年,他因为对凝聚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朗道还是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和法国物理学会的荣誉会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气体动理学理论
§1 分布函数
§2 细致平衡原理
§3 玻尔兹曼动理方程
§4 H定理
§5 向宏观方程的转变
§6 微弱不均匀气体的动理方程
§7 气体中的热传导
§8 气体中的黏性
§9 动理系数的对称性
§10 动理方程的近似解
§ll 轻气体在重气体中的扩散
§12 重气体在轻气体中的扩散
§13 存在外场时气体中的动理现象
§14 轻度稀薄气体中的现象
§15 高度稀薄气体中的现象
§16 动理方程的动力学推导
§17 考虑到三粒子碰撞的动理方程
§18 动理系数的位力展开
§19 平衡气体中分布函数的涨落
§20 非平衡气体中分布函数的涨落
第二章 扩散近似
§2l 福克尔一普朗克方程
§22 电场中的弱电离气体
§23 非平衡弱电离气体中的涨落
§24 复合与电离
§25 双极扩散
§26 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率
第三章 无碰撞等离体
§27 自洽场
§28 等离体中的空间色散
§29 无碰撞等离体的电容率
§30 朗道阻尼
§31 麦克斯韦等离体的电容率
§32 纵等离体波
§33 离子声波
§34 初始微扰的弛豫
§35 等离体回波
§36 浸渐电子陷俘
§37 准中性等离体
§38 双温等离体流体力学
§39 弱色散介质中的孤子
§40 无碰撞简并性等离体的电容率
第四章 等离体中的碰撞
§41 朗道碰撞积分
§42 电子与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
§43 等离体中粒子的平均自由程
§44 洛伦兹等离体
§45 脱逸电子
§46 收敛碰撞积分
§47 通过等离体波的相互作用
§48 高频极限下等离体中的吸收
§49 朗道阻尼的准线性理论
§50 相对论性等离体的动理方程
§51 等离体中的涨落
第五章 磁场中的等离体
§52 无碰撞冷等离体的电容率
§53 磁场中的分布函数
§54 磁旋麦克斯韦等离体的电容率
§55 磁旋等离体中的朗道阻尼
§56 磁旋冷等离体中的电磁波
§57 磁旋等离体中热运动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58 磁旋等离体流体力学方程
§59 强磁场中等离体的动理系数
§60 漂移近似
第六章 不稳定性理论
§61 束不稳定性
§62 绝对不稳定性与对流不稳定性
§63 放大性与不透明性
§64 振荡谱两分支弱耦合情况下的不稳定性
§65 有限系统中的不稳定性
第七章 介电体
§66 声子相互作用
§67 介电体中声子的动理方程
§68 介电体中的热传导 高温
§69 介电体中的热传导低温
§70 杂质对声子的散射
§71 介电体中声子气体动力学
§72 介电体中的声吸收长波
§73 介电体中的声吸收短波
第八章 量子液体
§74 费米液体中准粒子的动理方程
§75 费米液体的热导率和黏度
§76 费米液体中的声吸收
§77 玻色液体中准粒子的动理方程
第九章 金属
§78 剩余电阻
§79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
§80 金属中的动理系数 高温
§81 金属中的倒逆过程
§82 金属中的动理系数低温
§83 费米面上的电子扩散
§84 强场中的磁场电流现象 一般理论
§85 强场中的磁场电流现象特殊情况
§86 反常趋肤效应
§87 红外区的趋肤效应
§88 金属中的螺旋波
§89 金属中的磁等离体波
§90 磁场中金属电导率的量子振荡
第十章 非平衡系统的图解法
§91 松原响应率
§92 非平衡系统的格林函数
§93 非平衡系统的图解法
§94 自能函数
§95 图解法中的动理方程
第十一章 超导体
§96 超导体的高频性质 一般公式
§97 超导体的高频性质 极限情况
§98 超导体的热导率
第十二章 相变动理学
§99 一级相变的动理学 成核
§100 一级相变的动理学 聚结
§101 二级相变点邻近序参量的弛豫
§102 动理学标度不变性
§103 液氦中邻近A点的弛豫
索引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前言/序言
《理论物理学教程》的最后这一卷用于论述物理动理学①,就广义而言,应该理解为统计非平衡系统中过程的微观理论。
与统计平衡系统的性质不同的是,任何物理客体中的动理学性质和微观相互作用特性的联系要更加紧密得多。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性质的极其多样性以及它们的理论的极其复杂性。因此,哪些材料应该进入理论物理学一般教程的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本书内容由目录可清楚了解。这里仅想再作几点说明。
气体理论通常被认为是动理学理论的最简单的一个分支,本书对此给予了相当的注意。书中用了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理论物理学教程·第10卷:物理动理学(第2版)》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且不涉及该书本身。 --- 《理论物理学教程:卷一至卷九(最新版)》 一部全面而深入的理论物理学经典体系 本教程系列,历经数代物理学家的研习与推崇,旨在为高等院校物理专业学生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系统、严谨且富有启发性的理论物理学知识框架。本系列共涵盖九卷,每一卷都聚焦于理论物理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力求从基础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前沿课题。 卷一:经典力学(第X版) 本卷是整个理论物理学大厦的基石。它系统地介绍了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重点阐述了从牛顿定律到更抽象的变分原理的过渡,深入探讨了泊松括号、正则变换以及正则方程的性质。此外,对中心场问题、刚体运动的欧拉方程、以及微扰理论在经典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本卷的目的是使读者建立起扎实的、基于能量和作用量的力学直觉。 卷二:电动力学(第Y版) 电动力学是理解宏观和微观电磁现象的关键。本卷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详细推导了场方程的各种形式,并讨论了其在静电场、静磁场以及时变场中的应用。重点部分包括:电磁波的传播与辐射、洛伦兹协变性、以及物质中的电磁场。对于相对论性的处理被置于一个明确的框架内,并探讨了电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为后续的高能物理打下基础。 卷三:量子力学(上册:基础与一维问题)(第Z版) 本卷标志着物理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它首先引入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公设,包括波函数、算符、本征值问题以及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的推导及其在定态和含时系统中的应用是本卷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自由粒子、势阱、谐振子等标准一维模型的深入分析,读者能够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解题技巧和物理图像。 卷四:量子力学(下册:角动量与微扰论)(第Z版) 承接上一卷,本卷专注于更复杂的量子系统。详细讨论了角动量代数、球对称势场中的量子态(特别是氢原子问题),以及自旋的概念。对时间演化的处理侧重于非微扰方法,如狄拉克符号的运用。随后,系统地引入了时无关和时相关微扰理论,包括退化与非退化情况,并讨论了散射理论的基础,如玻恩近似。 卷五:统计物理学(第A版) 统计物理学将微观定律与宏观热力学现象联系起来。本卷首先回顾了经典热力学定律,并发展了宏观系综理论,包括微正则、正则和巨正则系综。重点分析了理想气体、玻尔兹曼分布以及经典理想气体的熵和自由能计算。此外,对近理想气体系统的低密度展开和维里展开进行了介绍,为理解真实气体的行为做铺垫。 卷六:热力学与相变(第B版) 本卷深入探讨了热力学更精妙的方面以及宏观系统中的集体行为。除了更深层次的热力学势和关系式的推导外,本卷花费大量篇幅讨论了相变现象。从朗道理论的视角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一阶和二阶相变,并引入了平均场理论来描述临界现象的定性特征。对量子统计,特别是费米子和玻色子的处理,构成了本卷的重要组成部分。 卷七:广义相对论(第C版) 广义相对论是现代时空几何理论的基石。本卷从狭义相对论的局限性出发,引入了微分几何的工具,如张量分析和黎曼几何。爱因斯坦场方程的推导和形式成为核心内容,并详尽讨论了其在弱场近似下的应用,从而恢复牛顿引力。对黑洞(史瓦西解)和宇宙学模型的讨论,展示了该理论在极端物理环境中的威力。 卷八:经典场论与规范场基础(第D版) 本卷旨在弥合经典力学与量子场论之间的鸿沟。它以拉格朗日形式化和哈密顿形式化为起点,发展出经典场论的框架,重点讨论了场的运动方程和守恒定律(诺特定理)。随后,本卷引入了规范场论的基础概念,通过对电磁场和非阿贝尔场(如杨-米尔斯理论的初步介绍)的分析,为理解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奠定了数学和物理概念基础。 卷九:高级量子场论(初步)(第E版) 作为教程系列的收官之作,本卷对量子场论进行了高层次的概述。它涵盖了狄拉克方程、 Klein-Gordon 方程的量子化,并引入了正则量子化方法。对微扰论的深入分析,包括费曼图的构造和基本理解,是本卷的核心技能训练。虽然不涉及完整的重整化群过程,但对紫外灾难和量子修正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引导读者迈向现代高能物理的研究前沿。 结语 本教程系列结构严谨,内容翔实,配备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确保读者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也能培养出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也是物理学家案头常备的参考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