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云白编写的这本《篆刻入门》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以历史源流的梳理和具体专题的分析为维度,分别从识印、别篆、篆印、用刀、击边与具款、名家派别、印论、印质印纽与用具等方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篆刻学习的方法、技巧,以及篆刻的其它知识。论述简明扼要,插图详尽丰富,既足资有一定水平的篆刻爱好者参考,又可使对篆刻艺术开始研习者得以略窥门径,颇合彼时初学者参考之用。正是因为如此,《篆刻入门》成为近百年来影响*广的篆刻入门读物。
出版说明
叙述
**章 识印
周秦时期
古玺
小玺
秦印
汉魏六朝时期
官印
私印
一面印
两面印
字母印
带钩印
五面六面印
巨印
姓名印
表字印
臣妾印
书简印
总印
回文印
朱白文相间印
图案姓名印
杂印
肖形印
吉语印
黄神越印
封泥
隋唐以来时期
官印
杂印
斋馆印
别号印
收藏印
词句印
花押印
第二章 别篆
古文
籀文
秦篆
摹印篆
殳书 虫书 鱼书 鸟书
九叠文
甲骨文
杂体
第三章 篆印
第四章 用力
第五章 击边与具款
第六章 名家派别
文何
徽派
浙派
邓派
赵之谦与吴俊卿
闽派
第七章 印论
第八章 印质印钮与用具
印质
玉
金银
铜
铅铁
宝石 玛瑙 琥珀 蜜蜡等
水晶
象牙 犀角
瓷及紫砂
黄杨 竹根 沉香 伽楠等
瓜蒂 果核
石
青田石
寿山石
昌化石
杂石
印纽
用具
刀
印床
印色
笔
砂纸
油纸
印规
印刷
拓包
印色池
印箸
附录
用印法
制印色法
这本《篆刻入门/篆刻小丛书》真的让我对篆刻这门古老的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篆刻是高不可攀的,是需要经过长年累月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从最基础的笔画、线条的理解,到印材的选择、工具的运用,再到章法的布局、刀法的变化,作者都用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进行了阐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刀笔合一”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下刀,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线条在篆刻中蕴含的生命力,如何通过刀痕的变化来传达情感和意境。书中配有大量的图例,而且这些图例都非常清晰,甚至能看到细微的刀痕,让我可以反复临摹,感受其中的精髓。我刚开始尝试的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会,连拿起刻刀都觉得手生,但跟着书中的步骤一步一步来,从最简单的字开始,慢慢地,我居然真的能刻出一些能看的字了!这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让我对篆刻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我还会继续深入研究这本书,希望能够掌握更多高级的技巧,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这本书绝对是我篆刻学习道路上的启蒙之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篆刻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拿到《篆刻入门/篆丛书》这本书,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之前对篆刻的了解非常有限,以为就是把字刻在石头上,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作者在讲解“刀痕艺术”的部分,让我看到了刀痕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力。不是所有的线条都是一样的,有的刀痕圆润,有的刀痕挺拔,有的刀痕粗犷,有的刀痕细腻,这些都源于刀法的不同和作者情感的注入。书中还特别强调了“顺其自然”的理念,也就是说,在刻制的过程中,要尊重印材的纹理和质感,因势利导,而不是强行改变。我还学习到了如何通过调整刀的倾斜角度和深浅来控制线条的粗细和力度,这让我对篆刻的细微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教程,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石头对话”的艺术指南,让我感受到了篆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评分《篆刻入门/篆丛书》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自己被带进了一个充满魅力的篆刻世界。作者的讲解非常清晰,即使是零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刀法”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介绍几种刀法,而是深入剖析了每种刀法产生的视觉效果,以及如何根据字体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刀法。比如,书里讲到了“冲刀”、“切刀”、“切冲刀”等,并且配有大量的图例,我通过对比图例,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刀法带来的线条质感。书中还强调了“运气”、“用腕”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篆刻不仅仅是手上功夫,更是全身心的投入。我还按照书中的建议,练习了“单刀直入”的技法,虽然一开始刻出来的线条比较生涩,但通过反复练习,我慢慢体会到了其中的韵味。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教会了我刻刀的语言。
评分自从我拿到这本《篆刻入门/篆刻小丛书》之后,我几乎每天都会翻阅。作为一个完全的初学者,我之前对篆刻的认识仅限于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艺术家在创作。这本书真的帮我打通了任督二脉。作者在讲解工具的使用时,不是简单地罗列工具名称,而是详细地介绍了每种工具的材质、形状,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技巧。比如,刀的种类有很多,有的适合刻细线,有的适合刻粗犷的笔画,我以前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些区别。而且,书中还给出了非常实用的保养工具的建议,这对于我这种新手来说太重要了。另外,关于印材的选择,我也学到了很多。不是所有石头都适合刻印,不同的印材有不同的质感和纹理,会影响到最终的篆刻效果。书里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印材,比如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等,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基础的印章印泥的选择和使用方法,这在我之前看来是完全无关紧要的细节,但这本书告诉我,这些细节同样影响着篆刻作品的整体美感。
评分我一直对篆刻心生向往,但苦于没有门路,直到我发现了这本《篆刻入门/篆丛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全面性,几乎涵盖了篆刻入门所需的所有知识点。从最基础的工具介绍,到印材的选择,再到篆书的学习,以及各种刀法的运用,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章法布局”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如何排布文字,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不同风格的章法特点,比如顾景星的疏密相间,吴昌硕的雄浑大气,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构图的精髓。我还学习到了“漏白”和“留红”的技巧,这些看似微小的处理,却能让印章的整体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基础的印章边款的刻法,这让我对印章的完整性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刻字,更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和理解篆刻作品的艺术价值。
评分我是一名对传统工艺充满热情的设计师,偶然间发现了这本《篆刻入门/篆丛书》。这本书的设计风格非常简洁大气,内容也非常实用。作者在讲解“篆书基础”的部分,不仅介绍了篆书的演变,还详细分析了各种常用篆字的字形结构,并提供了非常多基础字例,让我能够快速掌握篆书的笔画特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印面设计”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关于文字的排列,更是关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艺术美感。书中分析了许多经典的印章作品,从它们的章法布局、字体选择、刀法变化等方面进行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我还学习到了如何根据印文内容来设计印章,比如,如果是闲章,可以更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如果是姓名章,则需要更加规整和严谨。这本书让我对篆刻的理解,从单纯的“刻字”提升到了“艺术设计”的高度。
评分拿到《篆刻入门/篆丛书》这本书,我感觉像是获得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之前一直认为篆刻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普通人很难触及,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的口吻,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进入篆刻的殿堂。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实践指导”部分,它不像其他一些理论书籍那样空泛,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的练习方法。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练习“走刀”,如何控制刀的力度和速度,如何刻出流畅的线条。我还按照书中的建议,找了一些简单的字来练习,从最开始的歪歪扭扭,到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流畅,这个过程让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书中还强调了“多看、多想、多练”的学习方法,这真的是至理名言。通过反复观看优秀的篆刻作品,思考作者的构思和刀法,再加上自己的反复练习,我感觉自己的篆刻水平正在稳步提升。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篆刻这种古老而又充满艺术性的技艺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离我太过遥远。直到我看到了这本《篆刻入门/丛书》。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从最基础的握刀姿势、如何研磨印章,到如何起稿、如何下刀,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构图”的讲解,它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不同风格的构图特点,比如对称式、错落式、满白式等等,让我能够理解到,好的构图能够让整个印章“活”起来。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摹印”方法,这对于我这种刚开始模仿学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按照书中的方法,临摹了一些秦汉的古印,虽然刻出来的效果还不能与原作相比,但已经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了。这本书让我明白,篆刻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用心去学,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真正走进篆刻世界的书,直到我遇到了《篆刻入门/篆丛书》。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入门”二字,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者在讲解字体的部分,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篆书的演变,从大篆到小篆,再到后来的隶书、楷书在篆刻中的运用,让我对篆书的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不仅有文字的讲解,更有大量的字例,这些字例都来自于经典的碑帖,而且被作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如某个字的笔画结构,在篆刻中如何进行变形和组合,都讲得非常清楚。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因材施刻”的章节,它让我明白,篆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印材的特点来调整刻法。有的印材比较脆,需要小心刻制;有的印材比较坚硬,可以使用更锋利的刀具。这种因材施刻的理念,让我觉得篆刻更有生命力,也更能体现艺术家的功力。我还尝试了书里提供的“拆字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我快速掌握字的结构,并在刻制时灵活运用。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尤其喜欢书法和绘画,但一直觉得篆刻这块是个空白。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这本《篆刻入门/篆丛书》,被它朴实而又充满吸引力的封面设计所打动。翻开来一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作者的讲解非常细致,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真正从实践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教你如何入门。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不同印章字体时的内容,比如秦汉的古朴,明清的妍丽,以及近现代的创新,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图文对比和分析,让我一下子就能辨别出不同风格的特点。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意在笔先,形随刀走”的理念,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篆刻的最高境界。我一直纠结于如何让我的刻字看起来有“味道”,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指引。它教我如何在落笔之前就构思好整个印章的章法布局,如何通过对笔画粗细、长短、曲直的处理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我还尝试了书里提到的几种基础刀法,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但通过反复练习,我慢慢体会到了用刀的乐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教程,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领略到了篆刻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