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康复评定概述 三、康复评定的层次 康复医学是研究如何避免障碍以及减轻、改善障碍的医学,其着眼点在于障碍。康复评定是客观、准确评定障碍的过程,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0)对障碍不同层次的分类进行障碍判断。关于障碍的层次,wHO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病损、失能和残障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ICIDH—1)将障碍分为病损、失能和残障三个层次。①病损:病损是由于疾病、外伤或发育障碍所致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心理的功能异常,这些异常变化影响组织、器官或系统的正常功能,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永久的。②失能:失能是指个体在特定角色中的实际表现能力与社会的“正常”期望值或标准之间产生了明显差距。根据障碍的程度,失能又分为活动受限和残疾。活动受限是指个体不能按照多数人的方式完成某种活动或任务。当个体的多个功能受限并且不能承担(胜任)家庭、社区、休闲、社会和工作中的角色时,活动受限就转变为残疾。③残障:残障是各种环境(自然、社会)不利因素所导致的障碍。ICIDH—l将障碍分为三个层次,病损是生物水平的障碍,失能是个体水平的障碍,残障是社会水平的障碍。 1996年,WHO对上述分类进行修订,制订了《国际残损、活动和参与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ICIDH一2),200 1年又进一步修订为《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根据ICF的定义,功能是躯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参与的概括性术语,是指个体与其所处的背景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积极方面。残疾是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受限的概括性术语,是指个体与其所处的背景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消极方面。背景性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人因素指性别、年龄、其他方面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生活方式、习惯、教养、社会背景、教育、职业、行为方式、性格特点、心理品质等,环境因素指社会态度、建筑物的特点、法律系统等个人之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