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方式瞭解糕點的(為什麼?):基本麵團、材料的231個Q&A; 》
基本信息
作者:中山弘典, 木村萬紀子
齣版社:大境文化 (2010年8月4日)
精裝:320頁
語種:繁體中文
ISBN:9570410825
條形碼:9789570410822
商品尺寸:21.6 x 15.8 x 2.2 cm
商品重量:621 g
ASIN:9570410825
內容簡介
以科學角度解答製作糕點的疑問,就是零失敗與進步的訣竅!
雞蛋、砂糖、麵粉、奶油,隻要將這些材料混閤,就可以製作齣美味的糕點。製作糕點ZUI有趣的地方,就是將這些材料幻化成原先所無法想像的、全新的形態及風味。
許多朋友們在製作糕點的過程中,產生許多疑問…
例如:
Q:為什麼需要預熱烤箱?
Q:蛋糕在烤箱裡膨脹得很好,但脫模後為什麼會摺腰?
Q:傢裡的模型與書上的尺寸不同,要如何換算?
Q:沒有糖粉可以用細砂糖嗎?三溫糖、上白糖、細砂糖有何不同?
Q:可不可以減糖製作?可不可以減油製作?
Q:海綿蛋糕烤好,為什麼必須連同模型敲扣?
Q:小蘇打和泡打粉,有何不同?
Q:明膠片、明膠粉、鹿角菜膠使用上有何不同?
Q:奶油的種類,發酵奶油、低水奶油有何不同?
為何材料的混拌必須依序呢?為什麼必須先溫熱麵糊呢?為什麼會膨脹起來呢?「為什麼必須要……呢?」能夠如此隨時抱持著疑問是非常重要。思考這些事情並且瞭解其中原因,纔是能夠進步的要領。
本書中,以參考配方的麵糊為例,將讀者們在製作時產生的種種疑問,以詳細的圖文傳達清楚辦識ZUI佳狀態的技巧,引導讀者們成功製作就是ZUI大目的。知道完成的目標,並能確實明瞭完成此目標的過程,就可以避免失敗。
基本麵團、材料的231個Q&A;
在本書中,由木村萬紀子小姐以科學的角度,將疑問以一問一答的Q&A;方式為大傢解惑。過去傳承至今的糕點技巧,都是纍積前人的成敗經驗所獲得的成果,但延習至今「為什麼會如此製作」的理由,可藉由科學角度的解釋而讓大傢更容易理解。
糕點的製作上,不僅隻是技術層麵,還必須確實地瞭解各種材料所擁有的特性。為瞭方便各位讀者活用而特地以製作者的角度,整理齣糕點製作的基本知識並集結成冊。
希望能藉由書中內容,幫助各位讀者在糕點製作領域裡更上層樓。
作者簡介
中山弘典╱木村萬紀子 辻製菓專門學校 監修
中山弘典(Nakayama Hironori)
生於1953年。辻調理師專門學校畢業。之後任職於該校糕點麵包製作研究室。曾服務於東京銀座餐廳「Belle France」,並在辻製菓專門學校、辻調グループ校(辻調Group France學校)負責指導學生,並在法國的「Bernachon」和德國的「Café KOCHS」等地研習。目前服務於辻糕點製作技術研究所,擔任辻調グループ校糕點製作的主任教授。著有『由基礎學習法國糕點』(柴田書店)。重視調理科學的同時,也傳遞對於糕點製作的用心,並以此做為教學重點。
木村萬紀子(Kimura Makiko)
於1997年畢業於奈良女子大學傢政學部食物學係,並結業於辻調理師專門學校。曾服務於辻調グループ校、辻靜雄料理教育研究所,之後自立門戶。現在擔任該校講師的同時,也在調理科學領域執筆著作。共同著有『西洋料理的要領』(學研)。藉由過去培養齣的經驗,更能深入理解糕點製作及調理現場的技術,利用調理科學與實務運用,以作為兩者融閤的橋樑而努力。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簡約的風格中帶著一絲藝術氣息,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一探究竟。我本來以為它會像市麵上很多烘焙書那樣,羅列一大堆復雜的步驟和高難度的技巧,畢竟“西式甜點”這個標簽就充滿瞭挑戰性。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擁有復雜結構和精妙口感的甜點情有獨鍾,比如製作起來需要極高技巧的歌劇院蛋糕,或是需要精確掌握溫度的熔岩巧剋力蛋糕。我曾夢想著有一天能親手做齣這些令人贊嘆的甜點,並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些專業的內行門道。我期待書中能夠解答關於各種食材在烘焙過程中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比如為什麼加入泡打粉會讓蛋糕膨脹,又或者為什麼用蛋白霜打發能帶來輕盈的口感。我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夠幫助我提升烘焙穩定性的實用技巧,避免那些常見的失敗,例如烤餅乾時容易烤焦,或者製作撻皮時容易迴縮。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突破瓶頸,讓我的烘焙技術更上一層樓的寶典。
評分拿到這本《用科學方式瞭解糕點的「為什麼」》,我最開始的期待其實是能夠從一些經典食譜中獲得靈感,或許還能學到一些更高級的裝飾技巧。我尤其對那些外形精緻、口感層次豐富的法式甜點抱有濃厚的興趣,想著這本書裏說不定就能找到如何讓慕斯更順滑、馬卡龍裙邊更漂亮的秘訣。我平時也算是個勤奮的傢庭烘焙愛好者,嘗試過不少配方,但總覺得自己的作品距離專業水準還有一段距離,比如戚風蛋糕偶爾會塌陷,麯奇餅乾的酥脆度總是不如預期,有時甚至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手法或者設備不夠好。我曾幻想書中會有一章專門講解各種麵粉的特性,或者詳盡對比不同品牌的黃油在烘焙中的差異,甚至會介紹一些小眾但效果顯著的香料搭配。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讓讀者“恍然大悟”的細節,比如為什麼有些配方需要隔水加熱,又比如如何纔能讓巧剋力醬達到完美的流動性,從而能夠做齣令人驚艷的淋麵。總之,我帶著一份期待,希望這本書能為我的烘焙事業注入新的活力,讓我能更遊刃有餘地創作齣那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腦海裏首先浮現的是那些在咖啡館裏見過的琳琅滿目的甜點,從精緻的慕斯蛋糕到色彩繽紛的馬卡龍,每一個都像是藝術品。我本來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解析這些甜點的製作原理,或許還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調整甜度、酸度,以及如何達到完美口感的進階建議。我一直對如何纔能讓奶油霜質地細膩、裱花飽滿富有彈性頗感好奇,也曾花瞭不少時間去摸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深層次的理解,比如為什麼某些食材的比例會影響到成品的質地,又或者如何通過調整溫度和時間來優化烘焙效果。我也期待書中能介紹一些關於不同糖類在烘焙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甜點最終的風味和口感。我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烘焙背後科學的解釋,這樣我纔能在遇到問題時,不至於手足無措,而是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烘焙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評分這本書的到來,讓我對烘焙有瞭更科學的認知。我最初的期待是這本書能幫助我解決烘焙中的一些“疑難雜癥”,比如如何讓戚風蛋糕的組織更細膩,如何讓馬卡龍的裙邊更漂亮,或者如何讓慕斯蛋糕的口感更絲滑。我本身是一個對烘焙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嘗試過不少食譜,但總感覺在某些細節上做得不夠完美,比如有時候烤齣來的餅乾口感不夠酥脆,或者蛋糕中心部分不夠熟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烘焙的原理,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某些步驟是必不可少的,以及不同食材的特性對成品的影響。我尤其想知道,為什麼在製作某些甜點時需要特定的溫度和時間,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這些因素來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的“烘焙顧問”,幫助我解答烘焙過程中的各種疑問,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創作齣美味的甜點。
評分對於“用科學方式瞭解糕點的‘為什麼’”這個書名,我一開始的聯想是這本書會非常注重原理和知識的講解,而不是單純的食譜堆砌。我原本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像一本烘焙界的“百科全書”,會詳細解釋諸如麵粉中 gluten 的形成、糖在烘焙中發生的焦糖化反應、雞蛋蛋白打發時産生的氣泡結構等等。我一直對甜點的“科學”一麵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嘗試製作一些需要精確控溫和比例的西點時,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解釋的失敗,比如蛋糕烤得太乾、餅乾太硬,或者派皮不夠酥脆。我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夠解釋這些現象的科學原理,從而在以後的烘焙中避免同樣的錯誤。我也對如何選擇閤適的食材,以及不同食材在烘焙過程中如何相互作用非常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讓我不僅僅是照著食譜操作,而是能夠真正理解每一步操作背後的科學依據,從而能夠更靈活地調整配方,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獨特美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