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方式瞭解糕點的(為什麼?):基本麵團、材料的231個Q&A; 》
基本信息
作者:中山弘典, 木村万紀子
出版社:大境文化 (2010年8月4日)
精装:320页
语种:繁体中文
ISBN:9570410825
条形码:9789570410822
商品尺寸:21.6 x 15.8 x 2.2 cm
商品重量:621 g
ASIN:9570410825
内容简介
以科學角度解答製作糕點的疑問,就是零失敗與進步的訣竅!
雞蛋、砂糖、麵粉、奶油,只要將這些材料混合,就可以製作出美味的糕點。製作糕點ZUI有趣的地方,就是將這些材料幻化成原先所無法想像的、全新的形態及風味。
許多朋友們在製作糕點的過程中,產生許多疑問…
例如:
Q:為什麼需要預熱烤箱?
Q:蛋糕在烤箱裡膨脹得很好,但脫模後為什麼會折腰?
Q:家裡的模型與書上的尺寸不同,要如何換算?
Q:沒有糖粉可以用細砂糖嗎?三溫糖、上白糖、細砂糖有何不同?
Q:可不可以減糖製作?可不可以減油製作?
Q:海綿蛋糕烤好,為什麼必須連同模型敲扣?
Q:小蘇打和泡打粉,有何不同?
Q:明膠片、明膠粉、鹿角菜膠使用上有何不同?
Q:奶油的種類,發酵奶油、低水奶油有何不同?
為何材料的混拌必須依序呢?為什麼必須先溫熱麵糊呢?為什麼會膨脹起來呢?「為什麼必須要……呢?」能夠如此隨時抱持著疑問是非常重要。思考這些事情並且瞭解其中原因,才是能夠進步的要領。
本書中,以參考配方的麵糊為例,將讀者們在製作時產生的種種疑問,以詳細的圖文傳達清楚辦識ZUI佳狀態的技巧,引導讀者們成功製作就是ZUI大目的。知道完成的目標,並能確實明瞭完成此目標的過程,就可以避免失敗。
基本麵團、材料的231個Q&A;
在本書中,由木村万紀子小姐以科學的角度,將疑問以一問一答的Q&A;方式為大家解惑。過去傳承至今的糕點技巧,都是累積前人的成敗經驗所獲得的成果,但延習至今「為什麼會如此製作」的理由,可藉由科學角度的解釋而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糕點的製作上,不僅只是技術層面,還必須確實地了解各種材料所擁有的特性。為了方便各位讀者活用而特地以製作者的角度,整理出糕點製作的基本知識並集結成冊。
希望能藉由書中內容,幫助各位讀者在糕點製作領域裡更上層樓。
作者简介
中山弘典╱木村万紀子 辻製菓專門學校 監修
中山弘典(Nakayama Hironori)
生於1953年。辻調理師專門學校畢業。之後任職於該校糕點麵包製作研究室。曾服務於東京銀座餐廳「Belle France」,並在辻製菓專門學校、辻調グループ校(辻調Group France學校)負責指導學生,並在法國的「Bernachon」和德國的「Café KOCHS」等地研習。目前服務於辻糕點製作技術研究所,擔任辻調グループ校糕點製作的主任教授。著有『由基礎學習法國糕點』(柴田書店)。重視調理科學的同時,也傳遞對於糕點製作的用心,並以此做為教學重點。
木村万紀子(Kimura Makiko)
於1997年畢業於奈良女子大學家政學部食物學系,並結業於辻調理師專門學校。曾服務於辻調グループ校、辻靜雄料理教育研究所,之後自立門戶。現在擔任該校講師的同時,也在調理科學領域執筆著作。共同著有『西洋料理的要領』(學研)。藉由過去培養出的經驗,更能深入理解糕點製作及調理現場的技術,利用調理科學與實務運用,以作為兩者融合的橋樑而努力。
这本书的到来,让我对烘焙有了更科学的认知。我最初的期待是这本书能帮助我解决烘焙中的一些“疑难杂症”,比如如何让戚风蛋糕的组织更细腻,如何让马卡龙的裙边更漂亮,或者如何让慕斯蛋糕的口感更丝滑。我本身是一个对烘焙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尝试过不少食谱,但总感觉在某些细节上做得不够完美,比如有时候烤出来的饼干口感不够酥脆,或者蛋糕中心部分不够熟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烘焙的原理,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些步骤是必不可少的,以及不同食材的特性对成品的影响。我尤其想知道,为什么在制作某些甜点时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的“烘焙顾问”,帮助我解答烘焙过程中的各种疑问,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创作出美味的甜点。
评分拿到这本《用科学方式了解糕点的「为什么」》,我最开始的期待其实是能够从一些经典食谱中获得灵感,或许还能学到一些更高级的装饰技巧。我尤其对那些外形精致、口感层次丰富的法式甜点抱有浓厚的兴趣,想着这本书里说不定就能找到如何让慕斯更顺滑、马卡龙裙边更漂亮的秘诀。我平时也算是个勤奋的家庭烘焙爱好者,尝试过不少配方,但总觉得自己的作品距离专业水准还有一段距离,比如戚风蛋糕偶尔会塌陷,曲奇饼干的酥脆度总是不如预期,有时甚至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手法或者设备不够好。我曾幻想书中会有一章专门讲解各种面粉的特性,或者详尽对比不同品牌的黄油在烘焙中的差异,甚至会介绍一些小众但效果显著的香料搭配。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让读者“恍然大悟”的细节,比如为什么有些配方需要隔水加热,又比如如何才能让巧克力酱达到完美的流动性,从而能够做出令人惊艳的淋面。总之,我带着一份期待,希望这本书能为我的烘焙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让我能更游刃有余地创作出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简约的风格中带着一丝艺术气息,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本来以为它会像市面上很多烘焙书那样,罗列一大堆复杂的步骤和高难度的技巧,毕竟“西式甜点”这个标签就充满了挑战性。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拥有复杂结构和精妙口感的甜点情有独钟,比如制作起来需要极高技巧的歌剧院蛋糕,或是需要精确掌握温度的熔岩巧克力蛋糕。我曾梦想着有一天能亲手做出这些令人赞叹的甜点,并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专业的内行门道。我期待书中能够解答关于各种食材在烘焙过程中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比如为什么加入泡打粉会让蛋糕膨胀,又或者为什么用蛋白霜打发能带来轻盈的口感。我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提升烘焙稳定性的实用技巧,避免那些常见的失败,例如烤饼干时容易烤焦,或者制作挞皮时容易回缩。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突破瓶颈,让我的烘焙技术更上一层楼的宝典。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那些在咖啡馆里见过的琳琅满目的甜点,从精致的慕斯蛋糕到色彩缤纷的马卡龙,每一个都像是艺术品。我本来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解析这些甜点的制作原理,或许还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调整甜度、酸度,以及如何达到完美口感的进阶建议。我一直对如何才能让奶油霜质地细腻、裱花饱满富有弹性颇感好奇,也曾花了不少时间去摸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为什么某些食材的比例会影响到成品的质地,又或者如何通过调整温度和时间来优化烘焙效果。我也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关于不同糖类在烘焙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甜点最终的风味和口感。我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烘焙背后科学的解释,这样我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烘焙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评分对于“用科学方式了解糕点的‘为什么’”这个书名,我一开始的联想是这本书会非常注重原理和知识的讲解,而不是单纯的食谱堆砌。我原本设想,这本书可能会像一本烘焙界的“百科全书”,会详细解释诸如面粉中 gluten 的形成、糖在烘焙中发生的焦糖化反应、鸡蛋蛋白打发时产生的气泡结构等等。我一直对甜点的“科学”一面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尝试制作一些需要精确控温和比例的西点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失败,比如蛋糕烤得太干、饼干太硬,或者派皮不够酥脆。我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科学原理,从而在以后的烘焙中避免同样的错误。我也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食材,以及不同食材在烘焙过程中如何相互作用非常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不仅仅是照着食谱操作,而是能够真正理解每一步操作背后的科学依据,从而能够更灵活地调整配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美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