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基礎:藝術設計精品課程建設成果
理念:推廣應用型、設計型教育模式
特點:定位準確、立體開發,案例教學、實操訓練,創新思維、品牌塑造
作者:精品課程一綫主講教授
編委:全國藝術設計教育著名專傢
欣慰:列選“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內容簡介
目前,市麵上有關室內設計的書籍很多,但大多都是涉及各種設計成果的展示和一些內容重復、甚至抄襲的教科書籍。這些書籍印刷得越來越精美,圖片的選擇及相關文字說明的版式也越來越有現代感。本書是關於介紹“室內設計原理”的教學用書,書中除涵蓋一般室內設計的內容、範疇和技術手段外,還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強調對環境生態性認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對環保性和生態性的設計,並從哲學、物理學和數學的角度分析和討論瞭空間的多維度性和形態學的一些基本觀點。 該書適應於多層次的閱讀對象,尤其某些章節是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專門編寫的,希望能給大學本科生以上的教學實踐增添些許色彩。 同時,本書通過對現代設計發展曆程的比較性研究,探討瞭未來建築和室內藝術設計的一般結構特徵和形態概念。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設計的概念
第一節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第二節 設計的本質與藝術
第三節 設計的基本屬性
第四節 “人”的需求
第五節 係統的設計觀
第二章 室內設計係統
第一節 室內空間的性質
第二節 室內空間體係的構成要素
第三節 室內空間的類型與設計原則
一、住宅空間
二、商業空間
三、辦公空間
四、學生作業
第四節 室內設計係統
一、室內空間設計
二、室內裝飾設計
三、室內傢具設計
四、室內照明設計
五、室內陳設設計
六、室內景觀設計
七、室內結構與構造設計
第三章 室內設計的方法
第一節 目標係統法設計
第二節 設計的方法與程序
一、設計程序的階段性
二、設計目標的鎖定
三、語言轉換的技巧
四、設計的錶達手段
第四章 設計的創作技術
第一節 關於設計美學的幾點思考
一、審美的感知
二、審美的梯級理論
第二節 設計的前期交流
一、創造性思維
二、設計糾偏
第三節 設計經濟評估
第四節 可持續性設計概念
第五節 項目策劃先行
第六節 互動設計
第七節 設計的語言
第五章 室內設計的實踐
第一節 設計案例1:武漢市新時代商務中心室內設計
第二節 設計案例2:大學生創業中心策劃與設計
一、示範作業——“青年設計聯盟”
二、“青年設計聯盟”學生優秀作業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設計的概念
第一節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為瞭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室內外生活空間的需求,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部分高校率先在原室內設計專業的基礎上發展齣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Speciality of artistic design for enviroment),從而掀開瞭藝術設計飛速發展的一頁。
自環境藝術設計誕生之日起,這門新興的綜閤性、交叉性的應用型學科就處於激烈的爭辯中心。
前言/序言
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促使社會對藝術設計需求持續增長,這直接導緻瞭藝術設計教育的超速發展。據統計,現在全國已有1000多所高校開設瞭藝術設計專業,每年的畢業生超過10萬人。短短幾年,藝術設計專業成為中國繼計算機專業後的高等院校第二大專業。經曆瞭數量的快速發展之後,藝術設計教育的質量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文素質教育的倡導者、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楊叔子所說:“百年大計,人纔為本;人纔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教學為本;教學大計,教材為本。”盡快完善學科建設,確立科學的、適應人纔市場需求的教學體係,編寫質量高、係統性強的規劃教材,是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水平,使其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根據全國許多高等院校的要求,在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由國傢精品課程相關負責人牽頭,組織全國幾十所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著名專傢及各校精品課程主講教師,共同開發瞭“高等院校藝術設計精品教程”。專傢們結閤精品課程建設實踐,深入研討瞭藝術設計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研究瞭大量已齣版的藝術設計教材,就怎樣形成體係完整、定位清晰、使用方便、質量上乘的藝術設計教材達成瞭以下共識。
1.藝術設計教育首先應依據設計學科特點,采用科學的方法,優化知識結構,建構良好的、符閤培養目標的教育體係,以便更好地嚮學生傳授本學科基本的求解問題方法,並通過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達到培養基本能力(含創新能力和技能)、基本素質的目的;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強化設計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的思想,從而造就適應學科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設計人纔。
2.藝術設計基礎課教學要改變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突齣鮮明的設計觀念,體現藝術設計專業特色,探索適應21世紀應用型、設計型人纔需求的基礎教育模式。
3.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社會需要大批應用型設計人纔,因此教材編寫應力求以專業基礎理論為主,突齣實用性。
4.藝術設計是創造性勞動,在教學方法上要通過案例式教學加以分析和啓發,使學生瞭解設計程序和藝術設計的特殊性,從而掌握其規律,在設計中發揮創造精神。
《室內設計的光影律動與空間敘事》 引言 空間,是承載生活,塑造體驗的無形畫布。在室內設計領域,我們並非僅僅堆砌建材,而是以人為中心,運用光影、材質、色彩、綫條和形式,編織齣與使用者産生情感共鳴的敘事。本書,旨在帶領讀者深入探索室內設計的核心奧秘,揭示其背後蘊含的藝術原理與人文關懷,超越基礎的技法層麵,觸及設計的靈魂。我們不滿足於“好看”的錶象,而是追求“有意義”的空間。 第一章:光影的雕塑力——空間的情感催化劑 光,是室內設計中最具錶現力的元素之一。它不僅僅是照亮空間的功能性需求,更是塑造空間氛圍、引導視綫、定義情感的主導者。本章將從自然光與人工光的辯證關係齣發,深入剖析不同光源的特性及其對空間的影響。 自然光的藝術: 探討窗戶的設計、遮陽係統、采光井等如何最大化地引入和控製自然光。我們將分析一天中不同時段光綫變化的微妙之處,以及不同季節光照強度與角度對室內環境産生的獨特氛圍。例如,清晨柔和的散射光如何在臥室營造寜靜祥和的氛圍,而午後斜射的陽光如何在客廳投下溫暖而富有層次的光影,為空間增添戲劇性。我們還將研究如何利用建築自身的朝嚮和布局,實現對自然光的最佳利用,創造“沐光而居”的舒適體驗。 人工光的智慧: 區分和應用基礎照明、重點照明、裝飾照明等不同類型的照明方式。從色溫、顯色指數、亮度等關鍵參數入手,講解如何選擇最適閤特定空間和功能的燈具。例如,在書房,我們需要高顯色性的冷色調光源以提供專注所需的清晰度;在餐廳,溫暖的暖色調燈光則能營造溫馨的用餐氛圍。我們將深入探討燈光設計的“減法”與“加法”,如何在滿足功能的同時,通過燈光的明暗對比、投射角度和光斑的形狀,勾勒齣空間的輪廓,突齣裝飾的重點,甚至隱藏空間的不足。 光影的敘事性: 分析光綫如何通過陰影的形態,為空間注入深度和故事感。例如,斑駁的樹影透過百葉窗投射在牆壁上,仿佛是大自然在與室內空間對話;精心設計的射燈將藝術品照亮,使其在黑暗中散發齣迷人的光芒,成為空間的焦點。我們還將探討“暗”在設計中的價值,如何利用留白和暗部區域,襯托亮部,形成視覺上的張力,引導觀者的目光,創造齣引人入勝的空間體驗。 第二章:材質的觸感與靈魂——空間的溫度與質感 材質,是構成室內空間最直接的物質載體,它們不僅賦予空間以視覺上的豐富性,更以其獨特的觸感、紋理和溫度,直接影響著居住者的感官體驗和情感聯結。本章將深入挖掘不同材質的特性,以及它們在室內設計中的多維度應用。 自然材質的溫度: 深入探討木材、石材、竹、藤等天然材質的魅力。從不同樹種的紋理、色澤、硬度,到不同石材的質感、紋理、色彩,我們將分析它們各自的獨特屬性。例如,溫潤的實木地闆傳遞著自然的溫度,粗獷的天然石材則帶來樸實而堅韌的質感。我們將研究如何通過對這些材質進行恰當的加工和組閤,例如拋光、拉絲、做舊等,來豐富空間的錶現力。 工業材質的肌理: 審視金屬、玻璃、混凝土、磚石等工業化材質的現代美學。分析金屬的冷峻光澤、玻璃的通透與反射、混凝土的原始粗獷、磚石的復古韻味。我們將探討如何在現代設計中巧妙地運用這些材質,例如,金屬框架的隔斷可以分隔空間卻不阻礙視綫,大麵積的落地玻璃窗可以模糊室內外的界限,裸露的混凝土牆麵可以營造齣工業風的硬朗與個性。 織物與軟裝的溫情: 關注紡織品、皮革、壁紙等軟裝飾材料在空間中的點睛作用。從絲絨的奢華、棉麻的自然、羊毛的溫暖,到皮革的經典,我們將分析不同材質的觸感、垂墜感、光澤度如何影響空間的舒適度和氛圍。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牆布、窗簾、地毯、靠墊、床品等的選擇和搭配,為空間注入個性化的溫度和柔軟的觸感。 材質的組閤與對話: 重點在於研究不同材質之間的碰撞與融閤。分析“對比”與“和諧”在材質運用中的策略。例如,冷峻的金屬與溫潤的木材相結閤,可以創造齣既現代又富有溫度的空間;粗糙的石材與光滑的玻璃碰撞,可以産生意想不到的視覺張力。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材質的對比和呼應,豐富空間的層次感和視覺趣味,讓不同的材質在空間中發生有趣的“對話”。 第三章:色彩的語言與心理——空間的性格塑造者 色彩,是室內設計中最直觀、最具感染力的錶現手段。它不僅僅是視覺的裝飾,更是能夠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感知和行為的強大力量。本章將帶領讀者深入理解色彩的語言,掌握其心理學效應,並將其藝術性地應用於空間設計。 色彩的心理學: 深入剖析不同色彩在人類心理層麵産生的普遍影響。例如,藍色通常帶來寜靜、冷靜的感覺,適閤用於臥室或書房;黃色則能激發活力、愉悅的情緒,適閤用於兒童房或公共空間;紅色則具有熱情、激進的特質,需謹慎使用。我們將探討色彩飽和度、明度、色相如何共同作用,産生不同的心理暗示。 色彩的構成與搭配: 學習色彩的基本構成原理,包括三原色、三間色、復色等,以及色相、明度、飽和度這三個關鍵維度。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詳細講解各種經典的色彩搭配法則,例如同類色搭配、鄰近色搭配、對比色搭配、互補色搭配等。我們將分析不同搭配方案所産生的視覺效果和情感聯結。 色彩在空間中的運用策略: 探討如何根據空間的功能、大小、采光條件以及使用者的喜好,製定閤理的色彩方案。我們將研究“大麵積”與“小麵積”色彩運用的不同效果,例如,淺色調的大麵積運用可以放大空間感,而局部亮色的點綴則能起到強調和裝飾的作用。我們還將分析如何運用色彩來界定功能區域,例如,通過不同色彩的地麵或牆麵劃分客廳與餐廳的區域。 趨勢與個性化的融閤: 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同時,本章也將關注當下的色彩流行趨勢,並鼓勵讀者在理解趨勢的基礎上,結閤項目的實際需求和使用者的個性化特點,創造齣獨具風格的色彩方案。我們將強調,成功的色彩運用,是理智分析與感性錶達的完美結閤。 第四章:綫條與形式的韻律——空間的骨骼與靈魂 綫條與形式,是構成空間骨架和塑造其獨特個性的關鍵要素。它們如同音樂中的鏇律與節奏,賦予空間生命力與動感。本章將引導讀者深入理解綫條與形式的構成法則,並將其巧妙地運用到室內設計之中。 綫條的力量: 區分和分析直綫、麯綫、摺綫等不同類型的綫條。探討直綫所帶來的秩序感、力量感和現代感;麯綫所傳遞的柔和、流暢和優雅;摺綫所錶現的動感、變化和現代幾何美學。我們將分析綫條在傢具設計、建築造型、室內裝飾中的具體運用,例如,簡潔的直綫傢具如何營造現代簡潔的空間,柔美的麯綫樓梯如何成為空間的視覺焦點。 形式的構成與美學: 探討幾何形式(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和有機形式(自由形態、模仿自然形態等)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分析不同形式的組閤所産生的視覺效果,例如,方形與方形的組閤呈現齣穩定與重復的美感,圓形與方形的碰撞則帶來視覺上的趣味與對比。我們將研究“留白”和“實體”的平衡,以及如何通過形式的虛實結閤,創造齣富有深度的空間。 比例與均衡的法則: 深入理解“黃金分割”、“三分法”等古典比例法則,並探討它們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分析空間布局、傢具尺寸、裝飾品的擺放等如何遵循一定的比例關係,以達到視覺上的和諧與均衡。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對稱”與“非對稱”的布局方式,創造齣不同風格的空間感受。 形式的演變與創新: 鼓勵讀者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探索新的形式語言。分析當代設計中對仿生學、解構主義等藝術思潮的藉鑒,以及如何將科技手段融入形式的創新。我們將鼓勵讀者在理解基本法則的基礎上,勇敢地進行形式的實驗與探索,創造齣具有獨特性和前瞻性的空間。 第五章:空間敘事的構建——從功能到情感的升華 真正的室內設計,是將空間從單純的功能載體,升華為承載故事、傳遞情感、引發共鳴的藝術載體。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將前幾章所探討的原理融會貫通,構建齣富有深度和溫度的空間敘事。 以人為本的哲學: 強調理解使用者的需求、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和情感訴求是設計的起點。探討如何通過深入的用戶調研和訪談,挖掘齣空間的潛在價值和情感鏈接。 場景的營造: 分析如何通過對光影、材質、色彩、綫條和形式的綜閤運用,為不同的生活場景(如休憩、工作、娛樂、社交)創造齣最適宜的氛圍。例如,如何通過柔和的燈光、舒適的材質和安靜的色彩,營造一個放鬆的閱讀角落;如何通過明亮的采光、靈活的布局和富有活力的色彩,打造一個激發創意的共享辦公空間。 故事性的植入: 探討如何在空間中“講述”故事。這可能通過對業主生活經曆的體現,對特定文化元素的融入,或是通過藝術品的選擇與擺放,甚至可以通過隱藏的細節和驚喜,來引導居住者或訪客進行一次充滿發現的“閱讀”。 留白與想象的空間: 理解“少即是多”的哲學,以及留白在空間敘事中的重要作用。鼓勵讀者在設計中留下一定的“餘地”,讓使用者能夠將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融入其中,讓空間隨著時間而生長,完成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 設計的完整性與可持續性: 強調設計的整體性,即所有元素都應為最終的空間敘事服務,不應有任何元素的突兀或脫節。同時,也關注設計的可持續性,從材料的選擇到空間的生命周期,都應體現齣對環境和未來的責任。 結語 《室內設計的光影律動與空間敘事》並非一本枯燥的理論手冊,而是一次探索設計靈魂的旅程。我們希望通過對光影、材質、色彩、綫條與形式的深度剖析,以及對空間敘事構建的引導,幫助讀者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理解力以及強大的創造力。最終,讓每一位學習者都能成為一名能夠“用設計說話”,能夠“用空間講故事”的優秀室內設計師,為人們創造齣真正美好、有意義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