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实务(3建筑施工装修房地产业分册)》由高立法、孙逸仁、曲云翠主编,是在《小企业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图解》基础上,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逐项进行了修改,特别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做了详尽论述。同时,结合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等税收法规,对涉税部分也做了修改,补充了内容,充实了案例,并保留了原书“简明扼要、会税结合、注重于实”的特点。
高立法: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人力资源部颁发风险评估职业**培训师、编审。
**章 小企业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概述
**节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含义及特征
第二节 小企业会计的职能、内容与对象
第三节 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前提与原则
第四节 小企业会计要素、科目与凭证
第五节 小企业会计核算过程
第六节 小企业会计循环
第七节 企业所得税处理
第八节 税务工作六要诀
附件1关于小型、微型企业的划型标准
附件2会计科目比较
第二章 货币性资产核算与税务处理
**节 资产的含义、核算目标及风险提示
第二节 现金的管理与核算
第三节 银行存款的管理与核算
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核算
第五节 应收票据的管理与核算
第六节 应收账款核算
第七节 预付账款核算
第八节 应收股利与应收利息核算
第九节 其他应收款核算
第十节 货币性资产损失处理的有关规定
[案例]北京一出纳挪用2629万元公款炒黄金期货
第三章 投资核算与税务处理
**节 投资的含义、核算目标及风险提示
第二节 短期投资核算
第三节 长期债券投资核算
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第五节 投资损失税务规定
第四章 固定性资产核算与税务处理
**节 固定性资产含义、核算目标及风险提示
第二节 固定资产核算及税务处理
第三节 在建工程核算
第四节 生产性生物资产核算
第五节 无形资产核算与税务处理
第六节 其他资产核算
第五章 负债核算与税务处理
**节 负债的含义、核算目标及风险提示
第二节 短期借款及应付款项核算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第四节 应交税费核算
第五节 长期负债核算
第六章 所有者权益核算与税务处理
**节 所有者权益含义、核算目标及风险提示
第二节 实收资本含义与核算
第三节 资本公积核算
第四节 盈余公积核算
第五节 未分配利润核算
第六节 税务处理有关规定
第七章 施工材料、临时设施核算与税务处理
**节 施工材料的含义、核算目标及其计量规定
第二节 施工材料核算
第三节 周转材料核算
第四节 临时设施核算
第五节 材料清查与税务处理
第八章 施工成本、收入核算与税务处理
**节 施工企业含义、核算目标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征
第三节 施工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
第四节 工程施工成本明细分类核算
第五节 已完工程实际成本结算
第六节 工程预算成本计算与分析
第七节 施工合同收入与费用核算
第八节 分包工程价款核算
第九节 工程施工核算实例
第九章 房地产成本、预售核算与税务处理
**节 房地产企业含义、核算目标与风险提示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核算概述
第三节 开发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
第四节 土地开发成本计算与结转
第五节 房屋开发成本计算与结转
第六节 配套设施成本计算与结转
第七节 代建工程成本计算与结转
第八节 开发产品成本汇集和分配实例
第九节 房地产收入与税费核算
第十节 预售房税务处理
第十章 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与税务处理
**节 收入、费用、利润核算目标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收入、税金、费用与收益核算
第三节 利润的核算
第四节 所得税计算及纳税调整-
第五节 利润分配核算
第六节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附:会计核算应关注税务风险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会计调整及税务处理
**节 本章核算内容、目标及风险提示-
第二节 债务重组与税法规定
第三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与税务处理
第四节 会计调整事项与方法
第十二章 外币业务核算与税务处理
**节 外币业务与国际结算
第二节 兼容外币账户和汇兑损益
第三节 国际结算与信用证
第四节 外币交易的核算
第五节 报表外币折算
第十三章 财务报表编制与所得税申报
**节 财务报表构成及编制要求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及其编制
第三节 利润表及其编制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及其编制
第五节 报表附注内容及编报|.
第六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处理
第七节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调整表
第八节 与所得税计算有关的几个问题
附录一
**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
**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
附录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
最近读了几本关于财会和税务的书,发现其中一本《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疑难解析》简直是税务工作者的福音。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深入,特别是针对一些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疑难杂症,给出了详尽的解答和实操建议。比如,书中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解读就非常到位,详细列举了哪些费用符合条件,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还附带了一些案例分析,让抽象的政策变得具体可操作。另外,对于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书中也给出了清晰的指引,无论是固定资产、存货还是其他资产,都详细说明了损失的认定标准、证据要求以及申报流程,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有专门的章节进行探讨。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最新的税收政策和实务操作,很多内容都是我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读完这本书,感觉豁然开朗,信心倍增。书中穿插的案例也非常贴近实际,通过这些案例,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政策的 적용,也为我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提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专业性和准确性非常有帮助,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税务工作的同行们。
评分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我阅读了《审计实务操作指南:风险导向审计》这本书,感觉非常实用。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我们都知道风险导向审计是当前审计的主流方法,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落地,这本书给了我非常具体的指导。书中的内容详实,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应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操技巧和模板。例如,在风险识别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访谈、穿行测试、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来发现潜在的审计风险,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提供了相应的识别方法。在风险评估部分,书中不仅讲解了风险评估的常用模型和工具,还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示了如何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而最让我觉得有价值的是关于风险应对的部分,书中提供了多种审计程序的选择和设计思路,例如实质性分析程序、详细测试程序等等,并详细说明了这些程序的执行步骤、取样方法以及如何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调整审计程序的范围和深度。书中还强调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系统化的风险导向审计框架,让我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能够更有条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也大大提升了我识别和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成本管理领域,有幸接触到了《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这本书,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我对成本管理的认知。以往我总觉得成本管理就是简单地压缩开支,降低物料消耗,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成本管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它从战略层面出发,强调成本控制应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部门行为。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工具,例如作业成本法(ABC)、价值工程(VE)、准时生产制(JIT)等等,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理论基础、实施步骤、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全面成本管理”的论述,它强调了成本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参与,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要纳入成本管理的视野。书中还提供了大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看到这些企业是如何运用创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来提升竞争力的。例如,有一个案例讲述了一家制造企业如何通过引入JIT管理,大幅降低库存成本和生产周期,从而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怎么做”,更是教我“为什么这么做”,让我深刻理解了成本管理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对未来的成本管理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方向。
评分最近在学习财务报表分析,偶然间翻阅了《财务报表分析与公司价值评估》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将报表分析与公司价值评估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财务数据背后的意义。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大报表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运用各种财务比率,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来全面评估一家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各种价值评估模型,例如DCF模型、市盈率模型、市净率模型等,并且详细解释了这些模型的原理、适用场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真实上市公司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财务报表信息如何影响公司价值的判断,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来做出投资决策。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无形资产的评估、商誉的确认与减值等,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这些难点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财务报表分析和公司价值评估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仅是看懂报表,更能理解报表,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价值判断。
评分近期在钻研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偶然间发现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这本著作,读来令人茅塞顿开。这本书的体系非常完整,从理论的源头讲起,清晰地梳理了内部控制的演进历程、基本原理以及各项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评价。作者没有停留在概念的阐述,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不同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采取的策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控制环境”的深入探讨,它强调了管理层在塑造企业文化、履行道德责任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这对于理解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书中关于“风险评估”的部分,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如何识别、分析和应对内外部的经营风险,作者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工具,并结合了不同行业特点进行了说明。另外,关于“控制活动”的设计和执行,书中也列举了采购、销售、存货、资产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控制措施,并且对如何设计有效的控制程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指导我如何构建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提升经营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