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松浦章,译者:杨蕾,王亦铮,董科 编
图书标签:
  • 清史
  • 上海史
  • 沙船
  • 航运
  • 海外中国研究
  • 凤凰文库
  • 近代史
  • 经济史
  • 交通史
  • 社会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
ISBN:9787214081049
商品编码:1028291347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2-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 作者:(日)松浦章|译者:杨蕾//王亦铮//董科
  • 定价:49
  • 出版社:江苏人民
  • ISBN号:978721408104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2-05-01
  • 印刷时间:2012-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531
  • 字数:462千字

编辑推荐语

松浦章所著的《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搜集材料之宏富,谋篇立意之新颖,考察范围之广泛,论述内容之具体,在同类课题研究中可谓无出其右。本书广泛搜集珍藏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的资料,为沙船航运业的研究作出了新的努力和贡献。

内容提要

松浦章所著的《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广泛搜集珍藏在中国、日 本和韩国等地的资料,从中文、日文和英文等文献文书中贡献给学界大量而 又系统的**手资料,并对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作了全方位、多层次和新视 角的考察,清晰地展示了清代沙船航运业的全貌和上海沙船字号主的实态, 大大地推进了相关专题的研究,《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从而堪为沙 船航运业研究的集大成者。
    

作者简介

松浦章 1947年生。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关西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长年从事中国帆船航运史研究,代表作有:《明清时代东亚海域的文化交流》、《清代海外贸易史研究》、《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清代帆船与中日文化交流》、《清代帆船沿海航运史研究》、《从海外情报看东亚——唐船风说书的世界》、《东亚海域的海盗与琉球》等。

目录

卷首图
译者的话
序说 清代沙船航运业研究的课题
**编 清代沙船航运业的萌芽
**章 清代以前平底海船的航运
第2章 清代沙船的航运和乘员
第3章 清代的江南船商与沿海航运
第2编 清代江南沙船的航海轨迹
**章 清代江南沙船与长崎贸易
第2章 清代江南沙船郁长发的航海记录——江南商船漂流日本
第3章 清代江南沙船的航运记录——江南商船漂流琉球
第4章 清代江南沙船的航运记录——江南商船漂流朝鲜
第3编 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展开
**章 清代沙船航运业的展开
第2章 上海沙船航运业各号的系谱
第3章 上海沙船航运业与钱庄业
第4章 上海沙船航运业与南货:上海棉布的流通
第5章 上海沙船的北货:豆货
第6章 清代沙船航运业与报关行
第7章 清代海运和沙船
第8章 咸丰八年入港天津沙船的货物
第9章 清代东北与上海沙船航运业
**0章 清末上海与山东的大豆帆船贸易
**1章 清末英商佣船金万利沙船的航运活动
**2章 上海南市的商船会馆
终章 清代上海南市沙船航运业的变质
资料篇《海运南漕议》等
后记
附录 范金民触手皆珍构宏篇——松浦章 《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的研究》述评


故纸堆中的百年风云:清代以来中国商业都市的兴衰变迁 本书聚焦于清代至民国时期,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网络重塑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聚焦于作为传统商业重镇的上海,其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及城市空间在近现代转型中的复杂图景。 本研究并非直接探讨某一时期的特定航运工具或某一行业的运营细节,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考察地理环境、技术革新、政策变动与商业资本如何共同塑造了一个新兴大都市的命运。 第一部分:传统航运格局的瓦解与重构(清中叶至洋务运动前) 本书首先细致梳理了清代中叶,以长江口岸和京杭大运河为核心的传统漕运和内贸航运体系的运作模式。在这一阶段,地方性、家族性的水路运输网络构成了商业流通的基石。我们深入分析了不同地域商帮(如徽商、晋商等)在水运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如何利用既有的地理优势和人脉网络,垄断特定物资的运输。 重点研究领域包括: 1. 江浙地区的水路客货流量模型: 考察了传统帆船、沙船等主力船型在特定航线上的载重能力、季节性波动以及运输成本的构成。这部分内容着重于“慢经济”时代,信息传递与货物周转效率的物理限制。 2. 地方性税费与管制结构: 详述了清廷在沿江、沿海地区设立的税务机构(如钞关、盐厘),以及这些机构如何通过复杂的盘剥机制影响了商船的营运利润,并无形中构筑了地方贸易的壁垒。 3. 城镇聚落的依附性: 探讨了许多内陆城镇的兴衰直接依赖于其所处的内河航道的水深和通达性,分析了泥沙淤积、河道改道等自然因素如何引发区域经济的此消彼长。 第二部分:近代化的冲击与上海的崛起(洋务运动至清末)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它将目光投向了19世纪下半叶,西方技术和商业模式如何加速了中国传统运输业的结构性转型,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了上海的城市化进程。我们不侧重于讨论具体的船只建造技术,而是分析技术引入对整个经济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 核心议题的展开: 1. 蒸汽动力对传统运力的替代效应: 蒸汽轮船的出现,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对风力和人力的高度依赖,使得航线的时间表和可靠性大大增强。这种可靠性直接吸引了外资和内地的优质货源向沿海口岸聚集,上海作为长江的咽喉,其地利优势被最大化地释放。我们考察了早期中外合资的航运公司(如太古、怡和)如何通过建立沿江支线网络,将长江腹地的物资快速导向上海的码头。 2. 港口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与“虹吸效应”: 详细分析了上海近代化码头(如杨树浦、十六铺)的建设,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货物装卸的效率和安全标准。这种效率的提升,使得传统的小码头和内河转运站的竞争力急剧下降,大量商业活动自然向上海集中,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 3. 金融资本与航运业的耦合: 探讨了近代银行业、票号以及保险业的发展,如何为大型航运和贸易活动提供必要的信贷和风险保障。上海作为新兴的金融中心,其资本的集聚能力反过来巩固了其作为航运枢纽的地位。 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与社会结构的分层 航运业的变迁,直接映射在上海这座城市的物理空间和阶层结构上。本书利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地图、房产契约和商业广告,重构了城市空间随航运动脉的扩张而生长的历史。 空间与社会分析: 1. 码头周边区域的社会生态: 分析了码头工人(苦力)、船东、货栈老板、行口代理人等不同群体在黄浦江沿岸形成的特定社会群体和生活方式。码头工人的组织形式、薪酬结构以及他们与船东之间的劳资关系,构成了城市底层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 2. “内外洋”的界限模糊: 考察了随着海关制度的改革和租界的扩张,传统意义上的“内地”与“海外”之间的贸易壁垒如何通过上海的集散功能被逐渐打破。这不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商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交融。 3. 传统商帮的衰落与新式企业家的兴起: 对比分析了坚持传统经营理念的传统商帮(多依赖内河和沿海帆船运输)如何在蒸汽时代的冲击下,逐步丧失市场份额,以及以“实业救国”为口号的新一代企业家如何抓住航运现代化的机遇,建立起适应新商业环境的贸易和服务网络。 结语:近代中国商业地理的定型 本书的结论指出,清代以来中国商业地理的变迁,并非线性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由技术、资本和国家权力共同驱动的、充满冲突的结构重组。上海的崛起是这一转型的典型样本,它通过吸收和整合新的航运技术,最终在国家经济命脉中占据了无可取代的核心地位,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内部的资源流向和权力分布格局。本书旨在为理解近代中国商业都市的生成逻辑提供一个多维度、社会经济史视角的解读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历史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事实,更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时代背景。这本书的书名“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上海,一个在近代迅速崛起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的经济腾飞离不开其发达的交通网络。而沙船,作为一种在中国沿海和内河广泛使用的传统帆船,在清代上海的贸易格局中扮演了怎样的核心角色?我尤其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沙船航运业的兴衰变迁,它如何从萌芽状态发展壮大,又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走向式微。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当时的航运管理制度、商业运作模式、甚至是与航运业相关的金融保险活动?一个繁荣的航运业背后,必然牵涉到复杂的社会经济网络,包括港口建设、货物集散、市场价格波动、以及与官府的关系等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景,让我理解沙船航运业是如何成为清代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柱,又如何与当时的社会变革相互作用。海外中国研究系列这个定位,也暗示了可能包含一些新颖的研究方法或观点,令人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近代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那些构成城市脉络的行业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沙船航运业”这几个字,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想象一下,在清代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上海这样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它的经济命脉是如何通过那些在黄浦江上、长江口缓缓驶过的沙船维系的?我很好奇,本书会如何描绘沙船在当时的贸易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它不仅仅是运输工具,更是连接内陆和沿海,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纽带。书中是否会详细探讨沙船的航线布局、主要运输的货物种类,以及其在促进上海商业繁荣中的具体贡献?我期待看到对当时航运市场的供需关系、运费的形成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类从业人员(船主、船工、货主、牙行等)的生计状况的细致描写。这些细节往往是理解一个行业兴盛与否的关键。凤凰文库这个品牌也让我对其内容的学术严谨性和思想深度充满信心,或许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揭示一段被忽视但极其重要的经济史篇章。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爱不释手,那种古朴的墨色晕染,加上烫金的几个大字,仿佛瞬间将我带回到了那个繁华却又带着一丝沧桑的年代。我一直对中国近代的经济史,尤其是那些在特定地域兴起又衰落的行业非常着迷,而“沙船航运”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翻开书页,但仅仅从书名和装帧上,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选题上的独到眼光和对这段历史的深深挖掘。我特别好奇,沙船这种独特的船型,在清代上海的地理环境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又是如何支撑起那个时期繁荣的水运网络的?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沙船的建造工艺、航行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结构?我猜想,这一定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行业史。那些在码头上忙碌的身影,那些在江河湖海上穿梭的船只,那些为了生计奔波的船夫和商人,他们的故事一定在这本书里留下了印记。凤凰文库这个系列的名字也预示着它可能包含了许多来自海外的视角,这让我更加期待,是否会有外国学者对上海沙船航运业的观察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不一样的解读。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充满水陆交通脉络的时代景象。清代上海,一个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城市,其经济的繁荣必然与发达的航运业密不可分。而“沙船”作为一种代表性的运输工具,它的故事无疑是理解这段历史的钥匙。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深入浅出地解析沙船航运业的运作机制。它是否会从沙船的构造、适航性,到航海技术、气象知识,再到航线选择、避险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论述?更重要的是,这种航运模式是如何与当时的商业活动、城市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紧密联系的?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够通过扎实的文献考证,描绘出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的盛衰图景,包括它在推动区域经济交流、货物集散、乃至社会变迁中的作用。海外中国研究系列这一标签,也让我对本书可能提供的新颖视角和国际化学术对话充满了期待,这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地域的特色,让我立刻产生了阅读的冲动。我一直对中国近代经济史,尤其是那些与水运相关的行业情有独钟。沙船,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航运工具,在清代上海这座近代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无疑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我特别想知道,本书会如何梳理沙船航运业的发展脉络,它如何从早期的零散经营逐渐形成规模,又在怎样的历史进程中完成了它的使命。书里面是否会详细介绍沙船的航行区域、主要运输的商品种类,以及由此形成的商业网络和市场格局?我热切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当时航运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以及与航运业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比如货栈、码头、船行、行会等。凤凰文库的出品,让我相信这本书在学术价值和研究深度上会有不错的表现,它或许能够填补我们在理解上海近代经济发展史上的某个重要空白,让我看到一个更鲜活、更立体的沙船航运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