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精细磷化工技术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精细磷化工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冉隆文 著
图书标签:
  • 精细磷化工
  • 磷化工技术
  • 高职高专
  • 规划教材
  • 化工技术
  • 无机化学
  • 磷酸盐
  • 精细化工
  • 化工工艺
  • 职业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65718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06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4-01
页数:2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相关学校磷化工教学和企业磷化工人才培训的需要而编写的一本兼顾教学、生产技术人员自学和培训需要的科普读物。本书提取磷化工中精细磷酸盐、磷化物及其衍生物部分作为主要内容,共分四篇十三章。第一篇介绍了精细磷化工产品的用途及应用;第二篇分别介绍了各种重要无机磷酸盐及磷化合物的性质、生产原理和生产方法,对较为重要和典型的磷酸盐品种,如磷酸钠盐、磷酸钙盐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第三篇则将含碳磷化合物综合在一起,介绍各种重要含碳磷化合物的性质、生产原理和生产方法,重点对几种重要而常用的含磷农药的生产进行了叙述;第四篇则对磷化工企业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本书叙述较为详细、语言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主要供学校学生和企业基层生产技术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使用和参考。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磷化工发展概况1
第一节磷、磷酸及磷化合物发展简史1
第二节精细磷化工发展概况2
一、世界精细磷化工发展概况2
二、中国精细磷化工发展概况3
第三节磷化工产品的分类4
一、无机磷化工产品4
二、有机磷化工产品7
三、磷化工材料8
第二章磷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9
第一节磷化合物在洗涤剂生产中的应用9
一、磷化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9
二、含磷洗涤剂的去污机理和功能10
第二节磷化合物在饲料中的应用12
一、饲料磷酸盐简介12
二、饲料磷酸盐的功效、饲用要求及主要配方12
三、饲料磷酸盐的品种和发展前景13
第三节磷化合物在食品饮料中的应用14
一、磷化合物在食品饮料生产中的应用14
二、食品磷酸盐的主要品种16
第四节磷化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6
一、水处理的重要性16
二、磷酸盐的缓蚀和阻垢机理17
三、磷酸盐在水处理剂中的应用18
四、磷酸盐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20
第五节无机磷化合物在金属表面处理、电镀中的应用20
一、金属表面处理简介20
二、磷酸盐在金属表面处理中的应用机理和配方21
三、磷酸盐在化学镀镍中的应用23
第六节无机磷化合物在涂料、建材、搪瓷等中的应用24
一、无机磷化合物在涂料中的应用24
二、磷化合物在建材中的应用26
三、磷化合物在玻璃、搪瓷中的应用26
第七节磷化合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7
一、磷化合物在医药中的应用27
二、磷酸盐在催化剂、离子交换剂、石油化工、地质钻探中的应用28
三、磷化合物在阻燃剂、灭火剂中的应用28
四、磷化合物在其他新领域的应用29
第二篇典型无机磷化合物的生产
第三章磷化合物生产的原料31
第一节磷矿31
一、磷矿的分类31
二、磷矿的性质32
三、中国磷矿资源的特点与现状32
四、工业对磷矿的质量要求32
第二节湿法磷酸33
一、湿法磷酸的生产方法34
二、湿法磷酸的净化34
第三节热法磷酸38
第四节过磷酸38
第四章正磷酸盐40
第一节正磷酸钠盐40
一、正磷酸钠盐的物理化学性质40
二、正磷酸钠盐的生产原理和相图41
三、正磷酸钠盐的生产方法45
四、正磷酸钠盐生产的主要设备51
第二节正磷酸钾盐55
一、正磷酸钾盐的物理化学性质56
二、正磷酸钾盐的生产原理和生产方法57
第三节正磷酸钙盐66
一、正磷酸钙盐的性质67
二、正磷酸钙盐的生产原理68
三、正磷酸钙盐的生产方法71
四、正磷酸钙盐生产的主要设备76
第四节正磷酸铵盐77
一、正磷酸铵盐的物理化学性质77
二、正磷酸铵盐的生产原理78
三、正磷酸铵盐的生产方法79
四、正磷酸铵盐生产的主要设备81
第五节正磷酸铝盐82
一、正磷酸铝盐的种类及性质82
二、正磷酸铝83
三、磷酸二氢铝85
第五章缩聚磷酸盐87
第一节缩聚磷酸盐基础理论87
一、缩聚磷酸盐的分类和结构87
二、缩聚磷酸盐的加热生成历程88
三、缩聚磷酸盐的主要性质89
第二节焦磷酸钠盐92
一、焦磷酸钠盐的物理化学性质92
二、焦磷酸钠盐生产的化学原理94
三、焦磷酸钠盐的生产方法94
四、焦磷酸钠盐生产的主要设备97
第三节其他焦磷酸盐98
一、焦磷酸钾98
二、焦磷酸钙100
第四节聚磷酸钠盐102
一、聚磷酸钠盐的种类102
二、三聚磷酸钠103
第五节其他聚磷酸盐110
一、聚磷酸钾110
二、聚磷酸铵111
三、聚磷酸铝112
第六节偏磷酸盐112
一、偏磷酸盐的生成机理112
二、长链状结晶偏磷酸盐113
三、六偏磷酸钠113
第六章次、亚磷酸盐117
第一节概述117
第二节次磷酸盐117
一、次磷酸及其盐的物理化学性质117
二、次磷酸盐的生产原理120
三、次磷酸盐的生产方法121
第三节亚磷酸盐125
一、亚磷酸及其盐的种类和性质125
二、亚磷酸及其盐的生产原理和生产方法127
第七章其他磷酸盐129
第一节磷酸铁、钴、镍盐129
一、磷酸铁129
二、磷酸钴130
三、磷酸镍130
第二节磷酸锰、铬盐131
一、磷酸锰131
二、磷酸铬133
第三节磷酸铅、锌盐133
一、磷酸铅133
二、磷酸锌135
第四节磷酸复盐136
一、尿素磷酸盐136
二、氯化磷酸钠139
三、单氟磷酸钠141
第五节磷酸锆、钛以及复杂成分磷酸盐142
一、磷酸锆142
二、磷酸钛143
三、复杂成分磷酸盐144
第八章磷化物147
第一节卤化磷147
一、三卤化磷147
二、五卤化磷149
第二节氧化磷151
一、三氧化二磷(P2O3或P4O6)151
二、五氧化二磷(P2O5或P4O10)151
第三节硫化磷152
一、三硫化四磷(P4S3)153
二、五硫化四磷(P4S5)153
三、七硫化四磷(P4S7)153
四、十硫化四磷[P4S10(或P2S5)]154
第四节磷酰卤154
一、磷酰氯(三氯氧磷)(POCl3)154
二、其他均式磷酰卤化合物155
第五节硫代磷酰卤155
一、硫代磷酰氯(三氯硫磷)PSCl3155
二、其他均式硫代磷酰卤156
第六节金属磷化物156
一、概述156
二、ⅠA和ⅡA族金属磷化物157
三、ⅢA族、镧系和锕系金属磷化物157
四、ⅡB和ⅣA族金属磷化物158
五、过渡金属磷化物158
第三篇有机磷化合物
第九章含磷�蔡技�化合物160
第一节概述160
第二节膦和盐160
一、膦160
二、盐162
第三节膦酸及其衍生物163
一、烷基膦酸163
二、烷基膦酸酯166
三、烃基氧膦167
第十章磷酸酯和亚磷酸酯168
第一节概述168
第二节亚磷酸酯168
一、亚磷酸酯的性质169
二、亚磷酸酯的生产方法170
三、重要亚磷酸酯的产品及其应用172
第三节磷酸酯173
一、磷酸酯的结构及性质173
二、磷酸酯的生产原理和生产方法174
第四节硫代磷酸酯178
一、硫代磷酸酯的生产原理178
二、硫代磷酸酯的生产方法180
第五节焦磷酸酯和多磷酸酯181
第十一章过渡金属有机磷(Ⅲ)配合物183
第一节概述183
一、配合物183
二、配合催化183
第二节过渡金属有机磷(Ⅲ)配合物184
一、有机磷(Ⅲ)配体184
二、过渡金属有机磷(Ⅳ)配合物186
第三节过渡金属有机磷(Ⅲ)配合物在配合催化中的应用186
第十二章有机磷农药188
第一节概述188
一、有机磷农药工业的发展概况188
二、有机磷农药的分类与命名188
三、有机磷农药制备的主要化学反应类型190
第二节杀虫剂(含杀螨剂)191
一、甲基对硫磷191
二、敌百虫193
三、敌敌畏195
第三节杀线虫剂196
一、克线磷197
二、灭克磷198
第四节杀菌剂199
一、稻瘟净199
二、甲基立枯磷200
第五节含磷除草剂201
第四篇磷化工“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
第十三章“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203
第一节黄磷生产中“三废”的治理和利用203
一、黄磷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利用203
二、磷泥的回收与利用205
三、磷铁206
四、黄磷炉渣的利用206
五、黄磷废水处理207
第二节氟的回收和利用207
一、氟的回收207
二、氟吸收液的利用208
第三节磷石膏的处理与综合利用212
一、磷石膏的处理213
二、磷石膏的综合利用213
第四节有机磷农药的“三废”治理215
一、焚烧处理法215
二、生物处理法216
三、物理法216
四、臭氧降解法216
五、水解法217
六、湿式氧化法217
第五节伴生元素的回收218
一、铀的回收218
二、镧系元素的回收219
三、锶、碘和其他元素的回收219
参考文献220
精细磷化工技术:工业化时代的基石与创新前沿 磷,作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一员,其化合物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农业生产所需的磷肥,到医药、电子、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特种材料的合成,精细磷化工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科技进步。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精细磷化工的关键技术、工艺流程、产业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 一、精细磷化工的基础理论与核心工艺 本书首先从磷元素的基本性质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磷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活性等基础理论,为理解后续的工艺技术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涵盖了磷矿石的性质、选矿技术及其对下游磷化工的影响。 在核心工艺方面,本书将聚焦于几大关键技术: 磷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技术: 湿法磷酸: 详细介绍磷矿石与硫酸反应生产磷酸的湿法工艺,包括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如热法、半水法、二水法)、设备选择、能耗优化、杂质去除(如氟、硅、重金属、有机物)以及磷酸净化技术(如萃取法、沉淀法)。特别强调如何通过工艺改进提高磷酸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满足不同下游应用对磷酸纯度的要求,如食品级、电子级磷酸。 热法磷酸: 阐述电炉法生产高纯度磷酸的工艺原理,包括磷矿石、焦炭、硅石作为原料的反应过程,高温控制,以及磷酸蒸汽的冷凝、净化技术。分析热法磷酸在纯度上的优势及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 磷酸盐的生产: 深入讲解各种重要磷酸盐的合成方法,包括磷酸一氢钙、磷酸二氢钙(肥料级)、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洗涤剂、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水处理、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重点分析其合成机理、反应条件控制(pH、温度、浓度)、产品分离与提纯技术。 黄磷生产技术: 详细介绍电炉法黄磷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配比(磷矿石、焦炭、硅石)、电炉结构与操作、反应机理(还原反应)、高温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 重点探讨黄磷的捕集、净化、储存与运输技术,以及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 分析黄磷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如炉渣)的利用价值。 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技术: 磷酸酯类: 重点介绍三聚磷酸酯(阻燃剂)、磷酸三苯酯(阻燃剂、增塑剂)、磷酸三丁酯(溶剂、萃取剂)等重要有机磷酸酯的合成方法,包括醇解、酯化反应的催化剂选择、反应条件控制、产物分离与精制。 亚磷酸酯类: 讲解亚磷酸酯的合成,如亚磷酸三苯酯,及其在聚合物稳定剂、抗氧化剂中的应用。 有机磷化物: 涉及如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等关键中间体的生产,及其作为合成其他有机磷化合物的起始原料。 二、精细磷化工产品的产业化应用 本书将全面展示精细磷化工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深入分析其在具体应用中的性能要求与技术挑战。 农业领域: 高效磷肥: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缓释/控释磷肥等,分析其养分释放特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施用技术。 植物生长调节剂: 介绍含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作用机理。 医药与生物化工领域: 医药中间体: 阐述含磷化合物作为药物合成关键中间体的作用,如磷酸酯类作为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的结构单元。 生物试剂: 介绍ATP(三磷酸腺苷)等重要生物分子中磷的作用,以及相关研究和应用。 消毒剂与杀菌剂: 介绍含磷化合物在消毒剂和杀菌剂中的应用,如季铵盐类磷化合物。 新材料与电子信息领域: 阻燃剂: 重点分析无卤阻燃剂(如含磷聚合物、磷酸酯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性能优势,以及在塑料、纺织品、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电子化学品: 介绍高纯度磷酸在半导体制造中的蚀刻、清洗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其他磷化物在高能电池、光电材料等领域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 介绍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其在洗涤、乳化、分散等方面的应用。 水处理剂: 讲解含磷化合物(如六偏磷酸钠、聚磷酸盐)在水垢抑制、金属缓蚀等方面的应用。 食品工业领域: 食品添加剂: 详细介绍磷酸盐类食品添加剂(如磷酸氢二钠、磷酸三钠、焦磷酸钠、柠檬酸三钠、食品级磷酸等)的功能(膨松剂、稳定剂、酸度调节剂、乳化剂、抗氧化剂等),以及在烘焙、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食品中的应用。强调其安全使用标准和法规要求。 三、精细磷化工的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展望精细磷化工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 磷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 关注磷资源的枯竭问题,探讨磷矿石选矿技术的进步,磷回收技术的开发(如从废水中回收磷),以及磷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 清洁生产工艺: 强调开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磷化工生产技术,例如新型催化剂的应用,废酸、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无卤阻燃剂的研发与推广: 应对环保法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环保的无卤磷系阻燃剂。 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电子级、医药级特种磷化学品: 聚焦于满足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对超高纯度、高性能磷化学品的需求。 功能性磷材料: 探索新型含磷聚合物、磷基纳米材料、磷化物在催化、储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工艺优化与过程控制: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细磷化工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安全环保管理: 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风险预警,提升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四、安全与环保 本书还将专门章节介绍精细磷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安全风险,包括易燃易爆、腐蚀性、毒性物质的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措施,如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排放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环境友好。 本书内容力求科学严谨,图文并茂,结合理论与实践,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精细磷化工技术,为培养高素质的化工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精细磷化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对专业领域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求。作为一名化工行业的从业者,我深知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这本书在“磷化工行业标准与法规”方面的介绍,让我意识到合规经营的重要性。书中对国家和行业在磷化工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最新标准和法规进行了梳理,这对于我了解行业的“游戏规则”非常有帮助。虽然我可能无法记住所有的细节,但知道有这些规定存在,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注意,就能够避免很多潜在的风险。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法律法规的约束。

评分

这本书在我手边已经放了几个月了,偶尔会拿出来翻翻,主要是因为其中一些关于磷化工发展趋势和未来技术展望的章节。我个人对行业的前景比较关注,希望能找到一些指引方向的内容。书中对绿色磷化工、生物磷化工的介绍,以及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与磷化工的结合,都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关于磷系阻燃剂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在锂电池电解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有些内容的技术性比较强,我还需要结合其他资料来理解,但它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看到了磷化工这个传统行业在创新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是我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会去翻阅查找的参考资料。我是一名化工工艺的研发工程师,平时的工作就是不断地进行技术攻关和工艺创新。这本书在“磷化工新技术、新工艺”这方面的介绍,给了我很多灵感。例如,书中对采用微反应器技术生产高纯度磷酸的探讨,以及利用膜分离技术提纯磷酸盐的介绍,都为我未来的研发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书中提供的信息可能还不足以直接落地,但它已经为我指明了探索的方向,让我能够更聚焦地去研究相关技术。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用了好一阵子了,几乎是泡在里面。作为一个在磷化工行业摸爬滚打了快十年的人,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特别喜欢它在“精细磷化工”这个概念上的阐述,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工艺流程、每一个反应机理的细节。比如,在讲到磷酸的提纯技术时,它不仅列举了各种方法,还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纯度要求下的适用性。我还记得书中对磷酸盐的生产工艺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特别是对不同应用领域(如食品级、工业级、农业级)所需的磷酸盐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生产参数和控制要点。这对我平时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毕竟这是教育部规划教材,内容应该是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拿到书后,我翻看了目录,看到很多我之前在课堂上没有接触过的专业名词和技术,这让我既感到新奇又有点小压力。但我还是认真地从头读起,特别是关于磷矿石的选矿和预处理部分,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理解。书里对浮选、重选等技术的原理讲解得很清晰,还配有流程图,让我这个初学者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此外,书中对磷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和废水处理的论述也引起了我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环保在现代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也为我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评分

这本书在我工作台上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重要。作为一家化工企业的安全工程师,我非常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环境保护措施。这本书在“磷化工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这部分的内容,给我提供了非常多的参考。书中详细列举了磷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的使用,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同时,它对磷化工“三废”的产生、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我们企业制定和完善安全环保规章制度,非常有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我觉得更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并且对磷化工有深入研究需求的读者。我是一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平时主要的工作就是针对现有的磷化工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思路。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磷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和分析方法方面的详细阐述。书中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分析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实验步骤和数据解读。这对于我们实验室的日常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也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评估产品质量,从而更好地进行工艺调整。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磷肥生产的基层技术员,平时接触的主要是大宗磷化工产品。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来说,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精细”世界的大门。以前我只知道磷肥的生产,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原来磷元素还可以有如此多的“精细”应用,比如在医药、食品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等领域。书中对这些领域所需的磷化工产品的特性、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虽然我目前的工作接触不到这些,但了解这些知识,能让我对整个磷化工行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

作为一名对化学工业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想系统地了解一下磷化工这个领域。这本书虽然是专业教材,但我觉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如果愿意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也是能够有所收获的。我最喜欢它在开篇部分对磷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历史的介绍,这为我建立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框架。然后,当我开始阅读后面的工艺部分时,虽然有些技术细节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但通过书中的图表和简要的文字说明,我依然能够把握住大致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步骤。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磷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的介绍,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学习”这些产品是如何诞生的。

评分

我是一位化工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寻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的优秀教材。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注重原理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例如,在讲述磷化学基础知识时,它穿插了大量实际生产中的例子,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反应的机理分析,例如磷酸与各种碱反应生成不同磷酸盐的机理,它通过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复杂的化学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这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非常有帮助。

评分

第二节正磷酸钾盐55

评分

一、亚磷酸及其盐的种类和性质125

评分

第三节过渡金属有机磷(Ⅲ)配合物在配合催X化中的应用186

评分

第四r节磷酸复盐136

评分

五、过渡金属磷化物158

评分

第一节概述188

评分

第三节热法磷酸38

评分

第Q一节概述168

评分

第三节磷化工产Q品的分类4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