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風雲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産品及應用

新一代風雲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産品及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軍 等 著
圖書標籤:
  • 氣象衛星
  • 風雲衛星
  • 極軌衛星
  • 遙感
  • 氣象數據
  • 數據應用
  • 衛星産品
  • 氣象服務
  • 觀測技術
  • 數據處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288486
版次:1
商品編碼:1036340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9-01
頁數:38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是風雲三號衛星應用技術的全麵總結,其內容包括我國極軌氣象衛星發展簡史,風雲三號衛星地麵應用係統概況、星載遙感儀器探測原理和性能指標、地理定位和輻射定標方法、産品生成原理和應用示例、數據文件命名規則、結構和詳細內容等。《新一代風雲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産品及應用》可供從事大氣科學、海洋學、環境科學、地理學以及農業、林業和水利科學方麵的科研、業務和應用開發人員使用,又可供大學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目錄


前言
緻謝
第1章 概述
1.1 風雲三號衛星發展背景
1.1.1 美國極軌氣象衛星的發展曆程
1.1.2 中國極軌氣象衛星的發展曆程
1.2 遙感儀器及應用係統主要特點
1.2.1 星載遙感儀器
1.2.2 數據處理係統
1.2.3 數據共享能力
1.3 風雲三號衛星的主要應用領域
1.3.1 氣象衛星應用背景
1.3.2 數值天氣預報應用
1.3.3 天氣和氣候應用
1.3.4 環境和自然災害監測
1.4 未來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第2章 風雲三號衛星及地麵應用係統
2.1 衛星概況
2.1.1 主要任務
2.1.2 主要技術指標
2.1.3 平颱
2.1.4 遙感儀器
2.1.5 主要技術特點
2.2 地麵應用係統概況
2.2.1 係統組成
2.2.2 星地信息流程
2.2.3 係統結構
2.2.4 信息處理流程
2.3 直接廣播與接收
2.3.1 HRPT傳輸信道主要技術指標
2.3.2 MPT傳輸信道主要技術指標
2.3.3 兩行軌道報
2.3.4 直接接收站
2.4 數據和産品獲取
2.4.1 産品處理時效
2.4.2 産品分發和服務渠道
2.4.3 衛星數據廣播服務
2.4.4 網站數據服務
參考文獻

第3章 風雲三號衛星星載遙感儀器
3.1 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計(VIRR)
3.1.1 應用目標
3.1.2 探測原理
3.1.3 工作方式
3.1.4 性能指標
3.2 紅外分光計(1RAS)
3.2.1 應用目標
3.2.2 探測原理
3.2.3 工作方式
3.2.4 性能指標
3.3 微波溫度計(MWTS)
3.3.1 應用目標
3.3.2 探測原理
3.3.3 工作方式
3.3.4 性能指標
3.4 微波濕度計(MWHS)
3.4.1 應用目標
3.4.2 探測原理
3.4.3 工作方式
3.4.4 性能指標
3.5 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MERSI)
3.5.1 應用目標
3.5.2 探測原理
3.5.3 工作方式
3.5.4 性能指標
3.6 紫外臭氧垂直探測儀(SBUS)
3.6.1 應用目標
3.6.2 探測原理
3.6.3 工作方式
3.6.4 性能指標
3.7 紫外臭氧總量探測儀(TOU)
3.7.1 應用目標
3.7.2 探測原理
3.7.3 工作方式
3.7.4 性能指標
3.8 微波成像儀(MWRI)
3.8.1 應用目標
3.8.2 探測原理
3.8.3 工作方式
3.8.4 性能指標
3.9 地球輻射探測儀(ERM)
3.9.1 應用目標
3.9.2 探測原理
3.9.3 工作方式
3.9.4 性能指標
3.10 太陽輻射監測儀(SIM)
3.10.1 應用目標
3.10.2 探測原理
3.10.3 工作方式
3.10.4 性能指標
3.11 空間環境監測器(SEM)
3.11.1 應用目標
3.11.2 探測原理
3.11.3 工作方式
3.11.4 性能指標
參考文獻

第4章 風雲三號衛星遙感數據地理定位
4.1 引言
4.2 軌道計算
4.2.1 GPS衛星軌道計算
4.2.2 高精度衛星軌道模型
4.2.3 綜閤模式衛星軌道計算
4.2.4 衛星軌道數據精度/誤差
4.3 姿態計算
4.3.1 星敏感器
4.3.2 星敏感器姿態測量數據及其使用方法
4.4 地理定位
4.4.1 45度鏇轉掃描鏡多元跨軌並掃
4.4.2 45度鏇轉掃描鏡(或天綫)單元跨軌掃描
4.4.3 圓錐跨軌掃描
4.4.4 星下點觀測
4.5 地形校正
4.6 輔助參數計算
4.7 誤差分析
4.7.1 不確定性因素分析
4.7.2 星體空間位置誤差對定位精度影響
4.7.3 星體姿態/遙感儀器指嚮誤差對定位精度影響
參考文獻

第5章 風雲三號衛星遙感數據輻射定標
5.1 引言
5.2 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計(VIRR)
……
第6章 風雲三號衛星業務産品及應用
第7章 風雲三號衛星遙感産品結構
縮略語列錶
附錄

前言/序言


宇宙之眼:探尋遙遠星係的奧秘與演化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麵嚮天文愛好者、行星科學研究者以及對宇宙起源與未來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的科普與研究專著。它並非聚焦於近地觀測或特定區域的氣象監測,而是將讀者的視野投嚮浩瀚無垠的深空,探索那些距離我們數百萬乃至數十億光年之外的恒星係、星係團乃至宇宙大尺度結構。 本書的核心在於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當前天文學領域最前沿的觀測結果、理論模型以及最先進的成像技術在深空探測中的應用。我們將從基礎的天體物理學原理齣發,逐步深入到極端環境下的物質行為、暗物質與暗能量的宇宙學影響,以及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遠古之光的迴響——係外行星的發現與宜居性研究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引人入勝地介紹我們如何“看見”那些圍繞其他恒星鏇轉的行星。我們將詳細闡述淩星法、視嚮速度法、引波觀測法等多種係外行星探測技術的核心原理和實際操作中的挑戰。重點分析近年來“開普勒”和“TESS”等任務帶來的革命性數據,特彆是對超級地球、迷你海王星以及圍繞紅矮星運行的行星係統的統計學研究。 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宜居帶”的概念及其局限性。本書將用大量篇幅討論行星大氣層的化學組成分析,特彆是利用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對係外行星大氣光譜進行的突破性分析。我們探討如何從大氣中的特徵信號(如水蒸氣、甲烷、氧氣甚至潛在的生物標記)來推斷一個行星是否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討論將超越傳統的類地行星範疇,擴展到探索液態甲烷海洋行星(如土衛六的類比物)以及圍繞雙星係統運行行星的復雜軌道動力學。 第二部分:恒星的生與死——極端天體物理現象的透視 恒星是宇宙中最活躍的引擎。本部分將聚焦於恒星生命周期中那些最為壯觀和極端的階段。我們將詳細描繪恒星的形成過程,從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到原恒星的誕生。 隨後,內容將轉嚮恒星的死亡。我們將通過最新的超新星爆發觀測數據,揭示Ia型和II型超新星的內部機製差異,以及它們作為標準燭光在測定宇宙距離尺度中的關鍵作用。書中將包含對中子星和脈衝星的深入討論,解釋它們如何作為宇宙中最精確的計時器,以及它們在強引力場下對時空結構的扭麯效應(引力紅移)。 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將是黑洞物理。我們不僅會復習廣義相對論的基礎,更會結閤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閤作項目提供的M87星係中心和人馬座A的直接成像成果,解析黑洞視界周圍的吸積盤動力學、噴流的形成機製以及光綫彎麯的奇異現象。我們還將討論雙黑洞並閤産生的引力波信號,以及LIGO/Virgo/KAGRA探測器如何開啓瞭“多信使天文學”的新紀元。 第三部分:星係的構建與宇宙的宏觀結構 宇宙並非隨機分布的恒星和氣體團塊,而是由復雜的、層次分明的結構構成的。本書的第三部分著眼於星係層麵的物理學。我們將追溯早期宇宙中第一代星係的形成——“宇宙黎明”時期。通過模擬和觀測數據比對,探討早期星係如何通過持續的並閤、氣體吸積和恒星形成活動,演化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鏇渦星係、橢圓星係和不規則星係。 核心內容包括星係團和超星係團的結構形成。我們將解釋暗物質暈在星係形成和星係團演化中的主導作用。書中會詳細介紹暗物質粒子存在的間接證據,包括引力透鏡效應——無論是弱引力透鏡對背景星係形狀的微小扭麯,還是強引力透鏡造成的愛因斯坦環或多重圖像,都是我們繪製宇宙質量分布圖的關鍵工具。 第四部分:宇宙學的終極問題——暴脹、暗能量與時空幾何 本書的收官部分將探討驅動整個宇宙演化的基本力量和未解之謎。我們將迴顧標準宇宙學模型(ΛCDM模型)的成功之處,特彆是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精確描述。 深入討論將圍繞CMB的微小溫度波動展開,解釋這些波動如何編碼瞭暴脹理論的關鍵參數,並幫助我們理解宇宙極早期的量子漲落如何演化成瞭今天的星係結構。 最後,本書將聚焦於宇宙加速膨脹的驅動力——暗能量。我們將比較不同的暗能量模型(如宇宙學常數、昆蟲標量場等),並分析當前觀測數據(如Ia型超新星時間序列、重子聲學振蕩BAO)對暗能量性質的限製。本書將以對宇宙最終命運的哲學性思考作結,探討熱寂、大撕裂或引力坍縮等多種可能的終局場景。 目標讀者與特色: 本書的敘事風格嚴謹又不失文學性,避免瞭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通過詳實的案例和前沿的圖像資料來闡釋復雜的概念。它適閤對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有強烈興趣的讀者,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深空探索指南,而非專注於地球大氣或近地衛星係統的技術細節。本書緻力於提供的是對“我們從何處來,嚮何處去”這一宏大命題的科學解讀。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在書店裏隨手翻瞭翻,看到一本叫《新一代風雲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産品及應用》的書。書名聽起來就非常學術,充滿瞭專業性和前沿性,但我還是被它吸引瞭。我雖然不是氣象領域的專傢,但對我們國傢的航天科技和科學研究一直非常關注。我想,這本書大概會深入探討風雲係列極軌氣象衛星的最新發展情況,特彆是它們在觀測技術和數據産品上的創新。我很好奇,究竟什麼是“新一代”?它在硬件設備、觀測能力、數據質量等方麵,與以往的風雲衛星相比,有哪些顯著的提升?書中提到的“業務産品”,聽起來就是衛星在日常運行中産生的各種數據和經過處理的信息。我想瞭解,這些産品是如何從原始的衛星信號中提取齣來的?它們經過瞭怎樣的科學處理和分析?能否舉例說明一兩種重要的業務産品,比如某個特定的遙感數據,它是如何被用來監測大氣汙染、評估水資源分布,或者為農業提供精準指導的?我感覺這本書很可能是一部為專業人士量身打造的深度研究報告,但如果它也能為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提供一些瞭解衛星氣象科學的窗口,那就太有價值瞭。

評分

對氣象科技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監測全球氣候變化、預報極端天氣事件的先進技術。《新一代風雲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産品及應用》這本書的書名,立刻吸引瞭我。我猜測,這本書會詳細介紹中國風雲係列極軌氣象衛星的最新一代産品,以及這些衛星在實際業務運行中産生的各類數據和應用。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闡述極軌衛星在氣象觀測中的獨特優勢,比如它能夠以高分辨率、高頻率的周期性覆蓋地球的特定區域,從而捕捉到大氣中快速變化的天氣係統。同時,我也對“業務産品”的具體內容非常好奇,它們是如何從衛星原始數據中提煉齣來的?例如,衛星數據在天氣預報、氣候變化研究、防災減災、航空航天、海洋監測等領域,是如何被轉化為具體、可用的信息和服務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豐富的圖例和案例,生動地展示風雲極軌氣象衛星如何為提升我國乃至全球的氣象服務能力做齣貢獻,並從中感受到科技進步的力量。

評分

我一直對氣象學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能夠全天候監測地球氣候的衛星。聽說這本《新一代風雲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産品及應用》最近齣瞭,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開,但光看書名就覺得內容一定非常硬核,充滿瞭前沿的科技感。我尤其期待它能詳細介紹風雲係列極軌衛星在觀測手段上的革新,比如會不會有更精細化的探測器,能夠捕捉到更微弱的大氣信號?還有,那些“業務産品”聽起來就很實用,我想知道它們具體指的是哪些數據産品?是像降水、溫度、濕度這些基礎數據,還是更復雜的比如雲量、氣溶膠、臭氧等産品的生成過程?更令我好奇的是,這些産品最終是如何服務於我們日常生活的?是直接體現在更精準的天氣預報上,還是在防災減災、環境監測等領域發揮著不為人知的關鍵作用?我設想書中可能包含瞭大量的圖錶和案例分析,能夠直觀地展示衛星數據如何轉化為實際的應用價值,比如如何通過衛星監測颱風的生成和路徑,如何評估乾旱地區的土壤濕度,又或者如何追蹤沙塵暴的傳播範圍。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現代氣象科技大門的窗戶,讓我不再僅僅是抬頭看天,而是能夠從更深層次理解我們頭頂那片“雲”背後的故事。

評分

作為一名對科技發展趨勢有一定關注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國傢在航天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尤其是氣象衛星,感覺它們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天空,為我們提供瞭無數重要的信息。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新一代風雲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産品及應用》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一係列的“黑科技”。我猜測,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風雲衛星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這些衛星如何“工作”,以及它們“工作”的成果——那些“業務産品”。我很好奇,這些“産品”具體是什麼?是遙感圖像的解析?是氣候模型的輸入?還是能夠直接轉化為我們能理解的信息?我期待書中能夠用比較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這些專業術語背後的含義,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有所收獲。比如,極軌衛星的“極軌”有什麼特彆之處?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軌道?它又如何決定瞭它所能觀測到的區域和特點?還有,那些“新一代”的衛星,相比之前的型號,到底有哪些突破性的進展?是探測能力更強瞭,還是數據傳輸更快速瞭?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瞭解風雲衛星在整個氣象服務體係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所代錶的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實力。

評分

我一直對地球科學和空間技術有著莫名的嚮往,尤其是那些默默為我們提供重要信息、保障我們生活安全的科技。當我在書店看到《新一代風雲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産品及應用》時,心中湧起瞭強烈的好奇。光看書名,我就能想象到這是一本關於中國尖端氣象科技的力作。我特彆想知道,所謂的“新一代”究竟意味著什麼?是衛星本身的性能有瞭質的飛躍,還是它所能提供的數據産品有瞭革命性的變化?書中提到的“業務産品”更是讓我充滿遐想,我猜測這會涉及到各種經過精細處理的氣象數據,例如全球範圍內的溫度、濕度、風速、降水分布,甚至是更加復雜的大氣成分、雲的類型與結構等。我想知道,這些“産品”是如何被生産齣來的?它們是如何支持我們日常的天氣預報,又是如何在更宏觀的層麵,比如氣候變化的研究、自然災害的預警等方麵發揮關鍵作用的?我期待這本書能用一種清晰且富有吸引力的方式,為我揭示風雲極軌氣象衛星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科技進步如何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和生活方式。

評分

介紹的比較全麵,對工程應用很有幫助。

評分

非常專業的書籍,資料全麵

評分

認真看看認真看看認真看看

評分

非常專業的書籍,資料全麵

評分

書應該是正品,因為書一次性買的比較多就沒細看。

評分

氣象專業人員使用,對FY3氣象衛星介紹詳細。

評分

作者在風雨係列衛星方麵很權威,書不錯,值得購入

評分

認真看看認真看看認真看看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