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名曲50首

长笛名曲50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声奇编 著
图书标签:
  • 长笛
  • 古典音乐
  • 乐谱
  • 器乐
  • 音乐
  • 艺术
  • 文化
  • 演奏
  • 练习
  • 名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26328
商品编码:10389193676
出版时间:2003-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何声奇 编 定  价:24 出 版 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01日 页  数:108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3026328 1 加沃特舞曲
2 幽默曲
3 小夜曲
4 饮酒歌
5 登山歌
6 西班牙女郎
7 印度之歌
8 阿莱城姑娘
9 《卡门》间奏曲
10 哈巴涅拉舞曲
11 《卡门》间奏曲
12 小夜曲
13 圣母颂
14 圣母颂
15 梦幻曲
16 土耳其进行曲
17 土耳其进行曲
18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9 春之歌
20 乘着歌声的翅膀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教材作为《长笛练习100课》的同步教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弥补我国长笛教材方面的一个空白,此集中既有世界经典长笛曲,也有根据经典音乐改编而成的长笛曲,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学习这本诗集,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演奏技巧,增强音乐素养和表现力,还能陶冶情操和气质使学习者很终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何声奇 编 何声奇——上海音乐学院长笛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笛演奏家、教育家。1958年11月出生于上海,从小喜爱音乐。1973年2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学习长笛,因专业很好于1978年9月保送至大学本科。1982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任教于西安音乐学院。1987年受聘担任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首席长笛,1991年6月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在此期间,还曾客席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乐团的首席长笛,并应激出访意大利、奥地利、法国、西班牙、瑞士、南斯拉夫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
他在学生时代师从方定昊先生,尹正修先生和李学全先生,后来又亲受靠前长笛大师朗帕尔、尼尔柯莱、马里奥等

经典不朽:管风琴名曲珍选集 编者按: 本书汇集了跨越巴洛克、古典、浪漫乃至近现代的管风琴音乐瑰宝。管风琴,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中最具恢弘气势与复杂音响的键盘乐器,其表现力之深邃、音色之丰富,无人能出其右。本书精选的曲目不仅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作曲家们对这部“乐器之王”的深刻理解与创新精神,更涵盖了从庄严的宗教礼仪音乐到充满世俗激情的奏鸣曲、幻想曲等多种体裁。我们致力于为专业演奏者提供可靠的演奏版本参考,为音乐爱好者提供深入欣赏的导览,共同领略管风琴艺术的无上魅力。 --- 第一部分:巴洛克时代的辉煌(1600-1750) 管风琴音乐的黄金时代,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中心,奠定了其基础与规范。这一时期的作品注重对位法的精妙运用,以及对乐器本身音栓配置潜力的探索。 1.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赫被誉为管风琴音乐的巅峰。他的作品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深刻神学思想与精湛复调技巧的完美结合。 托卡塔与赋格(Toccata and Fugue): 本卷收录了D小调 BWV 565(尽管存有争议,但其戏剧性和感染力无可替代)以及气势磅礴的降E大调托卡塔与赋格 BWV 552。托卡塔部分展现了即兴的激情与快速的技巧,而赋格部分则是对位逻辑的极致体现,主题的引入、展开、交织与再现,结构如同精密的建筑。 前奏曲与赋格(Preludes and Fugues): 选取了C大调 BWV 547、a小调 BWV 543 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巴赫对不同调性色彩的驾驭能力,以及在织体处理上的细腻变化。 圣咏前奏曲(Chorale Preludes): 重点收录了《莱比锡圣咏集》(The Little Organ Book)中的精粹,如《基督,我们的救赎主》(Christ lag in Todes Banden)和《荣耀归于至高上帝》(Von Gott komm ich, Herr)。这些作品将圣歌旋律与复杂的管风琴织体巧妙融合,使旋律在变奏中升华,是宗教音乐的典范。 2. 迪特里希·布克斯特胡德(Dieterich Buxtehude): 作为巴赫的先驱,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充满了北欧特有的神秘感和叙事性。 幻想曲与前奏曲: 选取了他最具代表性的几首幻想曲,这些作品往往结构自由,充满狂放的即兴色彩,预示了后世浪漫主义对情感表达的追求。其音域的跨越和和声的运用大胆而新颖。 3.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尽管亨德尔更以歌剧和清唱剧闻名,但他的管风琴协奏曲(Organ Concertos)为管风琴与乐队的合作树立了典范。 管风琴协奏曲精选: 选取了如降F大调 HWV 292 等几首作品的管风琴独奏改编版。这些作品清晰地展示了管风琴在器乐对话中的角色,既能承担宏大的背景铺陈,也能在独奏段落中展现出精巧的歌唱性。 --- 第二部分:古典与早期浪漫主义的融合(1750-1850) 随着音乐审美的转向,管风琴音乐开始摆脱纯粹的宗教束缚,更多地追求清晰的结构、平衡的对位与旋律的抒情性。 1.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莫扎特为管风琴创作的作品数量不多,但都极为精致。 奏鸣曲选集(Sonatas for Organ): 本书收录了K. 314、K. 644等几首“信件奏鸣曲”(Epistle Sonatas),它们原为弥撒中替代乐章(Introitus, Offertorium)而作,结构紧凑,旋律优美,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的优雅与对称。 2.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 门德尔松是管风琴复兴的关键人物,他将巴赫的对位技巧与浪漫主义的色彩感融为一体。 奏鸣曲(Sonatas): 重点收录了第一号降B大调、第三号A大调(“圣歌”)和第六号降D大调。这些奏鸣曲结构宏大,特别是第六号,其主题发展和终曲的辉煌,为后来的浪漫主义管风琴家提供了蓝本。 前奏曲与练习曲: 选取的几首作品,如降E大调前奏曲,展示了他对和声色彩的敏感度以及对键盘技巧的精准要求。 3. 路易·尼古拉·克莱朗博(Nicolas Clérambault): 法国早期管风琴风格的代表,其作品标志着对法国“圆号”(Hautbois)和“低音弦”(Bombarde)等音栓的偏爱。 组曲选段(Suites): 选取了第一号和第二号组曲中的“小快板”(Allegro)和“悠扬的咏叹调”(Bas_se Taille),这些作品的特点是清晰的乐句划分和优美的独奏声部,充满宫廷的华丽气息。 --- 第三部分:浪漫主义与管风琴的“交响化”(1850-1920) 在这一时期,管风琴被视为“键盘上的交响乐团”,作曲家们极大地拓展了乐器的音响范围、和声色彩以及结构规模,以匹配当时宏大的音乐趋势。 1. 塞萨尔·弗兰克(César Franck): 弗兰克是法国浪漫主义管风琴学派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以“循环结构”著称,主题在不同乐章间不断发展和转化。 三大管风琴作品: 选收了《D小调前奏、柔板与变奏》(Prélude, Fugue, Variation en si mineur)的完整版。这部作品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标志,其变奏部分展示了主题在不同音色下的深刻变化,而赋格部分则回归了严谨的对位。 2. 费尔南多·里士满(Fernando Riemenschneider): 尽管不如德奥大师那样声名显赫,但里士满的作品代表了中欧地区管风琴音乐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度。 冥想曲(Meditations): 选取了几首极富内省色彩的冥想曲,它们通常速度缓慢,和声饱满,通过对柔和音栓(如大管弦乐音栓、颤音琴)的运用,营造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3. 马克斯·雷格(Max Reger): 雷格是巴赫精神在20世纪初的继承者,他的作品以极度复杂的对位技巧和密集的织体著称,难度极高。 赋格曲选粹: 选取了几首技巧最为炫目的赋格,其复调密度常常超过巴赫,是对演奏者技巧的终极考验。这些作品展示了管风琴音响在极度饱和状态下的震撼力。 4. 查尔斯·玛丽·维多尔(Charles-Marie Widor): 维多尔的“管风琴交响曲”确立了法国管风琴音乐的地位。 《交响曲》选段: 重点收录了著名第五号交响曲终曲(Toccata)的乐谱。这首托卡塔以其惊人的速度、持续的八度和弦以及炫技般的跑动,成为管风琴炫技曲的代名词,是展示管风琴强大机械性能的绝佳范例。 --- 第四部分:20世纪的探索与融合 进入新世纪,管风琴音乐吸收了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元素,音色运用更为自由,对传统和声的界限进行拓展。 1. 奥利维埃·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 梅西安的作品是20世纪管风琴音乐的里程碑,他将鸟鸣、节奏理论和天主教神学融入创作。 《天堂与地狱的意象》(Visions de l’Amen)选段: 本书收录了其中对节奏要求最为严苛的几个乐章。梅西安大胆使用非对称节奏和色彩和弦,要求演奏者在瞬间转换不同的音色概念,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 2. 让·阿兰(Jehan Alain): 英年早逝的天才,其作品以极简的笔触描绘出宏大的空间感。 《三首舞曲》(Trois Danses): 选取了《中世纪舞曲》(Danse Funèbre)和《鬼怪之舞》(Danse Macabre)。阿兰的作品注重音色颗粒的清晰度,常常使用极端的音区对比来营造气氛,结构简洁却意蕴深远。 结语: 《经典不朽:管风琴名曲珍选集》旨在提供一份权威且全面的管风琴曲目指南。每一首精选作品都代表了作曲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乐器之王”理解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些跨越四个世纪的音乐杰作的钻研与演奏,我们得以领略管风琴艺术如何从巴赫时代的宗教颂歌,蜕变为浪漫主义的交响史诗,直至20世纪的现代主义宣言。本书献给所有热爱键盘艺术、致力于探索管风琴无限可能性的音乐家与听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所谓的“长笛名曲50首”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里面的曲目选择和编排简直是一团糟。我本以为能找到一些巴赫、莫扎特或者德彪西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长笛作品,结果打开目录,里面充斥着大量我从未听闻的小品,有些名字甚至听起来像是某个初级音乐学校的练习曲集。更别提排版了,清晰度极差,有些音符甚至模糊不清,让人怀疑是不是直接从某个上世纪的旧谱子上扫描下来的。想找找看有没有像《牧歌》或者《西西里舞曲》这样的作品,结果失望透顶。这根本不像是精心挑选的“名曲”,更像是一个不知名人士的个人收藏夹,随便拼凑了几十首曲子就拿出来售卖了。对于一个想要系统学习或欣赏长笛经典曲目的演奏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几乎为零,纯粹浪费时间和金钱。我希望出版社在出版此类乐谱集之前,能对内容质量和专业性做更严格的把关,而不是仅仅追求数量上的“50首”这个数字。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如果有的话——简直是灾难性的。我特意去查看了是否有附带的音频示范或者指法讲解的辅助材料,但很遗憾,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堆密密麻麻的五线谱,要求读者完全依靠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已有的长笛演奏经验去揣摩这些作品。对于那些想要通过聆听来模仿或学习的人来说,这本书形同虚设。我尝试自己对着谱子吹奏其中几首比较陌生的曲子,发现由于缺乏任何速度、力度或情感表达的指示,最终演奏出来的效果非常平淡,完全没有标题所暗示的“名曲”应有的灵动和光彩。一个真正的名曲集,理应提供高质量的音频参考,帮助学习者把握作品的风格和意境。这本书的这种“裸奔式”的出版方式,体现了出版方在服务读者方面的巨大缺失,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专业水准和市场诚意。

评分

作为一名古典音乐爱好者,我对于长笛的曲目有着相对较高的标准,我期待的是那些经过历史沉淀、被公认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然而,这本“长笛名曲50首”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长笛曲目大杂烩”。里面收录的很多曲目,即便是长笛学习者也会觉得非常陌生,它们或许在某个小众的圈子里流行,但绝对称不上是“名曲”。我甚至怀疑,这些曲子是否经过了任何专业人士的甄选和认证。例如,其中有几首曲子,听起来更像是为其他乐器改编后生硬地套用在长笛上的,完全没有体现出长笛音色和演奏技巧的独特魅力。真正经典的曲子,比如博姆或者普朗克的一些作品片段,也只是零星地散落其中,而且往往是经过了大幅度简化或改编的版本,失去了原有的精髓。想要通过这本书来深入了解长笛艺术的辉煌篇章,我看是完全走错了方向。

评分

我对这本乐谱集的失望程度,简直可以用“一言难尽”来形容。我入手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在我的长笛学习中加入一些富有挑战性和艺术性的曲目,毕竟名字听起来就很宏大——“名曲50首”。然而,当我翻阅内页时,我发现里面的难度分布极不均匀,甚至可以说是混乱。前几首曲子简单得像给刚学横笛的小学生准备的,而紧接着的几首,难度又猛地跳升到接近专业演奏家的水平,完全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使得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者都很难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点。更别提对于一些技巧性的乐句,作者或者编者完全没有提供任何指法或气流上的提示,就好像默认读者都是顶尖高手一样。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从中挑选出几首适合我目前程度的曲子来练习,最终放弃了,因为找到一首合适的,却发现后面几十首根本无法使用。这绝对不是一本实用的演奏曲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完全对不起它“名曲”的称号。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封面材质很单薄,有一种廉价感。内页的纸张偏黄,而且非常薄,稍微用力翻动,就担心会撕破。作为一本需要经常翻阅和使用的乐谱,耐用性是基本要求吧?我甚至不敢把它完全摊开放在谱架上,生怕它在某次练习中就散架了。而且,装订工艺也十分粗糙,有些跨页的谱子,中间的装订线会把乐谱切断,导致阅读起来非常不连贯,需要频繁地“猜测”断开的部分是如何连接的。对于演奏者来说,阅读体验至关重要,因为演奏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在指法和气息上,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思去克服一本印刷质量低劣的乐谱所带来的阅读障碍。这本“名曲集”的制作水平,简直是对音乐家的一种怠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