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商:影響近代中國的十位商人

國商:影響近代中國的十位商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言夏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3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當代中國齣版社
ISBN:9787801706645
版次:1
商品編碼:1045429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從洋務運動到共和國近百年間,中國處於內外交睏、新舊更迭的製度急轉期。而彼時對中國商人來說,在破除幾韆年重農輕工商傳統後,他們不僅得到瞭機會,並且獲得瞭地位。他們對社會和政治發揮齣前所未有的影響力,而他們的精神世界在曆史的夾縫中顯得華麗又蒼涼。
張謇、盛宣懷、唐廷樞、周學熙、範旭東、劉鴻生、盧作孚、榮毅仁、穆藕初、陳光甫,這十位在近代中國轉型時期産生過巨大影響的商人,其商路曆程值得曆史認可和紀念。他們大多是近現代中國一些重要産業的拓荒者和奠基者,他們中大部分人以商人的身份承擔瞭傳統文化中“士”的一部分責任——改造社會、思考國民性,甚至是服務社會公益。在曆史的迴鏇中,他們的名字可能被隱沒,但是他們的影響已經輻射到瞭今天。

作者簡介

言夏,80年生人,英國利物浦大學政治與傳媒碩士,從事新聞與傳媒工作。好讀史,喜遊曆,曾齣版譯著《法國沙龍女人》。

目錄

第一章 張謇:注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
四十年功名之路
徘徊上海路燈下
“大農”經營
與孫中山和袁世凱的分閤
中國近代第一城
一個光明而又冷峻的結局
企業傢與社會傢的角色衝突

第二章 盛宣懷:亦官亦商第一人
輪船招商局內的商權之爭
作為商戰和政治工具的電報
“一隻手撈十六顆夜明珠”
策劃“東南互保”
“鐵路國有令”與清朝覆沒
功過與是非
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睏境

第三章 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
買辦生涯
商戰
中國保險業之先河
龍脈
身後的哀榮與蕭條
買辦階層

第四章 周學熙:一場商人與政客的相逢
開平礦務局的淪喪
與袁世凱的最初閤作
從灤州煤礦到開灤閤並
北京最早的自來水
袁世凱的“藉款總長”
二次齣任財政總長
老叟殘年

第五章 範旭東:耿介書生的事業
一次飽嘗官場之腐敗
沒有對手的買賣亦須妥協
永利的坎坷之路
義門多義士
國難當頭
抱憾辭世於勝利之時
管製經濟的殉難者

第六章 劉鴻生:最像商人的商人
上帝的叛徒
精明用巧,十年稱富
大中華火柴
“劉氏托拉斯”之夢
劉鴻生與蔣宋關係的演變
與共産黨閤作
在商言商

第七章 盧作孚:越成功越悲涼的航運巨子
清貧書生
從一艘客輪起傢的川江巨頭
外王內聖
“中國實業上的敦刻爾剋”
壯士之死
商道尊嚴

第八章 榮氏:富過四代的傢族
榮氏第一代早年的慘淡經營
靠四颱石磨起傢
榮氏企業集團的規模和欠債
“孤島繁榮”和巨大損失
與蔣氏政府齟齬日增
政權更迭,境遇起伏
中信係
富過三代

第九章 穆藕初:被遺忘的管理先驅
壯誌始於早年
“大齡”留學生
快速成功和快速失敗
穆氏管理的經驗與尷尬
商人與學者的一場論戰
夢想的中國
“傢道豐腴自飽溫,也須肚裏立乾坤”
二次從政,抱憾而終

第十章 陳光甫:職業銀行傢與非職業外交傢
學徒齣身的沃頓商纔
逃脫政壇,三十而立
以小博大
積極心態和謹慎原則
生意的手腕與正道
兩次特殊的國傢使命
乘桴浮於海
附錄 近代國商大事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張謇:注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
謇進入曆史視野的身份是——晚清狀元,棄官從商的中國實業先驅。這個帶有轉摺性的身份蘊涵的內容很多。張謇在40歲之前苦苦求取功名,坎坷非常,到41歲纔功成名就。但卻在第二年便辭職返鄉,轉而經商。甲國士大夫階層曆來以“學而優則仕”為事業,經商曾經是中國讀書人所不屑於選擇的一條道路。張謇棄官而從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對儒傢傳統的背離;但是經商之後的張謇又從來沒有放棄“堯舜之治”、“聖王之道”的儒傢社會理想,作為商人的張謇甚至做瞭不少從商人的角度來看並不十分正確的決定。
張謇生活的時代對商人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代。此時的商人作為一個社會階層沒有得到足夠的社會權利,國傢的經濟政策仍未走齣小農時代的框架,即使是很微觀的商業活動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準,處處受牽製,也沒有好的融資環境和渠道。張謇經曆瞭許多艱苦,有許多感慨,對後代來說,這一代企業傢的曆程有許多啓發和映射現實的意義。
雖然張謇從商之後,大部分時間都用於經營,卻很少有人簡單地把張謇稱為“商人”。這或許是因為他的政治和社會聲望實在太耀眼瞭。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無大權,也無巨富,但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所以被稱為“紳商”。用今天的視角來看,他應該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理想主義色彩的職業經理人兼公益傢。
在20世紀初整個中國處於渾噩茫然之中時,張謇幾乎完全憑藉自己和傢族的力量在他的故鄉南通建設瞭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城市範本。當時的南通城就像一個試驗田,張謇在這裏培植他對美好社會的理想。而南通城也像是張謇的城堡,是他政治追求受挫後苦心經營的小王國。它因張謇而起,也終於隨張謇而落,令人景仰,卻也發人深省。
四十年功名之路
張謇的科舉之路仿佛是《儒林外史》中的一個片段,其中不乏荒誕之處,但他的確繼承瞭儒傢知識分子的理想和自尊。
1853年7月1日(清鹹豐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張謇齣生於江蘇通州(今南通)海門常樂鎮。張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張傢世代務農,直到張謇的父親張彭年時,纔在務農之餘兼營一個製糖的作坊。
張謇4歲時起,父親張彭年開始教他學習《韆字文》。到5歲,張謇已經可以完整無誤地背誦《韆字文》,於是父親將他送進私塾讀書。但是張傢祖上三代沒有人獲得過功名,也就是所謂“冷籍”。當時科舉規定“冷籍不得入試”。為瞭取得應試資格,張謇15歲時由他的一位老師宋琛安排,結識瞭鄰近如皋縣的張傢。張傢同意張謇冒充自傢的子嗣報名獲得學籍。
16歲,張謇考中瞭秀纔。
但是從此如皋縣張傢開始用冒名一事來要挾張謇,連續索要錢物,最後索性將張謇告上瞭公堂,要求得到一筆高昂的酬金。這一場訴訟延續瞭幾年,令張謇十分狼狽,傢道也因此睏頓下來。幸而張謇的老師們愛惜他的纔華,為他四處斡鏇。當時的通州知州孫雲錦也齣麵為他調解,將此事上報給江蘇學政,繼而上書禮部。直到張謇20歲時,此案終於告終,禮部同意張謇重填履曆,撤銷控案,恢復通州原籍。
“冒籍案”結案後第二年,孫雲錦調往江寜(今南京),邀請張謇入幕同往。在江寜,張謇認識瞭孫雲錦的世交,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此後成為吳的幕僚。吳長慶對張謇有不可忽略的提攜之功,所以張謇一直敬重吳長慶。
1880年吳長慶奉命督辦山東海防,張謇隨同到瞭山東登州。第二年,科舉不第的袁世凱來到登州投奔吳長慶。吳長慶認為袁世凱學識疏淺,命他在營中讀書,由張謇教導他。因此袁世凱當時對張謇行的是弟子之禮。袁世凱初到的時候,因為不得吳長慶重用,頗為鬱鬱不得誌。後來張謇嚮吳長慶舉薦袁世凱,此後張袁二人成為吳長慶的文武兩大幕僚。
從16歲中秀纔到27歲之間,張謇每兩年就去江寜參加一次鄉試,先後5次都未得中。1882年,朝鮮發生瞭“壬午兵變”,日本乘機派兵進抵仁川。為瞭阻止日本吞並朝鮮,吳長慶奉命率兵赴朝平定局勢,張謇隨同到瞭漢城。因為身處政治風暴中心的緣故,張謇雖然人在漢城,但是他所撰寫的政見和議論很快傳迴北京,引起瞭高層官員的注意。他所撰寫的《條陳朝鮮事宜疏》、《壬午事略》、《善後六策》等政論主張對外持強硬政策。這受到瞭光緒的帝師,時任戶部尚書的翁同龢的賞識。翁同穌在政治上與慈禧不和,擁護光緒掌權,正需有人充實陣營,從此便不遺餘力地提攜張謇。
在朝鮮不多時,因為李鴻章不喜歡吳長慶,慶軍被拆分為正副營。吳長慶率正營迴國;袁世凱則率領慶軍副營留守朝鮮,幫助朝鮮練習新軍,袁氏的崛起就是從這裏開始。袁世凱很快轉而投靠瞭李鴻章,這令迴國失勢的吳長慶更加抑鬱,不久病終。張謇痛斥瞭袁世凱一番,二人絕交多年,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後。
在這個時期,張謇可以躋身官場的機會很多。朝鮮希望以“賓師”的待遇留住他。而李鴻章雖不喜吳長慶,但卻非常樂意上書推薦張謇在朝中任事。吳長慶病故後,北洋大臣李鴻章和兩廣總督張之洞同時嚮他發齣禮聘,邀其入幕。但張謇一概婉拒,人稱“南不拜張北不投李”,迴到通州故裏,繼續攻讀應試。這大約是一個舊時讀書人內心的自尊——希望靠自己考取功名,名正言順地踏入仕途。
1885年,張謇終於在鄉試中考中瞭第二名舉人。此後張謇開始參加禮部會試,嚮科舉的最高階段進發。很富戲劇性的是,當時翁同穌、潘祖蔭等“清流”黨人對他著力延攬,在禮部會試中暗中識彆他的捲子,結果卻連著三次誤認瞭彆人的捲子,將彆人取中。1889年,張謇參加會試,結果“清流”的考官們將無锡孫和的捲子認作張謇的,孫考中而張落第。潘祖蔭因此氣憤不已,拒絕接受孫的拜見。1890年第三次會試,這次陶世鳳的捲子被誤認瞭,結果陶考中會元,張謇又落第。1892年第四次會試,考官們又誤認瞭劉可毅的捲子,張謇再次落第。
到1894年,也就是甲午年,因為慈禧六十壽辰特設瞭恩科會試。心灰意冷的張謇因父命難違,第五次進京應試。這次在禮部會試,張謇被取中第六十名貢士。三月禮部復試時中瞭一等第十一名,翁同穌將他改為第十名。四月殿試時翁同穌的提攜之心已經迫不及待。他命收捲官坐著等張謇交捲,然後直接送到自己手裏,匆匆評閱之後,便勸說其他閱捲大臣把張謇的捲子定為第一,並特地嚮光緒介紹說:“張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於是張謇在41歲的時候,終於得中一甲一名狀元,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職。
就在這一年,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慘遭失敗。“清流”將目標對準李鴻章,藉此衝擊主和的“後黨”。張謇上疏彈劾李鴻章,文中稱“(李鴻章)以四朝之元老,籌三省之海防,統勝兵精卒五十營,設機廠學堂六七處,曆時二十年之久,用財數韆萬之多,一旦有事,但能漫為大言,脅製朝野。曾無一端立於可戰之地,以善可和之局”,並要求朝廷“另簡重臣,以戰求和”。甲午之恥令張謇深感仕途之無聊,他在筆記中寫道:“願為小民盡稍有知見之心,不願廁貴人更不值計較之氣;願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願居八命九命可恥之官。”不久張謇的父親去世,張謇迴到故鄉守孝,從此離開瞭清朝的政治中心。
縱觀張謇的功名之路,既有科舉中的種種荒誕之處,又令人不禁欽佩他的堅持和自尊。如果張謇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如果他求取功名的目標是官權利祿,那麼朝鮮平叛之後他既可以留在朝鮮受人尊奉,也可以在李鴻章等大員的舉薦下直接獲得官職。可是張謇求取功名更像是一種自我實現。在他心目中,通過科舉得到認可和榮譽是一個讀書人成功的正道,其他方式都無法見容於他的自尊。為此他付齣瞭生命的前41年。而一旦完成瞭這個過程,功名為他帶來的結果卻讓他感到失落。所以說他的內心有強烈的理想主義。同時張謇因為齣身農傢的緣故,富有草根情節,他的那句“願為小民盡稍有知見之心,不願廁貴人更不值計較之氣”就是一個寫照。這種理想主義和草根情節的交織是他後半生經營生涯的靈魂支柱,既成就瞭他,但或許也造成瞭他現實上的失敗。
徘徊上海路燈下
張謇以狀元的身份投身商海,似乎並沒有給他帶來很多實際的享便。因為籌資無門,原本計劃民營的企業因為缺乏民資的參與,最後隻能求助於官方資本。
1895年,時任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嚮朝廷請示,委派張謇、陸潤癢和丁立瀛分彆在通州、蘇州和鎮江興辦企業。丁立瀛在鎮江無所作為。陸潤庠是比張謇早20年的同治狀元,當時因母親患病在傢歸養。但陸對經商辦廠興趣不大,兩年後重歸仕途,後來纍遞升至侍郎、尚書、大學士。而張謇卻是離開官場再不迴頭。
江蘇是中國的主要棉産區之一,以“紗花”聞名天下,産量和質量都很高。當時日商在中國大量采購棉花運迴日本,加工成棉紗之後以高價迴售中國市場。因此棉紗業成為洋務派扶持發展的重點嚴業之一。張謇為籌辦中的紗廠起名“大生紗廠”,取《易經》中“天地之大德日生”之意,采取股份製的形式。
從1895年底開始籌辦到1899年4月投人生産,“首尾五載,閱月四十有四”。在這44個月中,大生紗廠的招股集資曆經麯摺,幾次瀕臨夭摺。這段經曆是近代中國企業發展不易的一個生動例證。
大生紗廠最初定位為商辦,由張謇齣麵在民間集資。張謇召集到的股東包括瀋敬夫、陳維鏞、劉桂馨、郭茂芝、潘鶴琴和樊時勛。前三位來自通州,後三位來自上海,因此分彆稱為“通董”和“滬董”。最初決定以100兩為一股,共6000股,籌銀60萬兩。但是招股很快陷入睏境,通董和滬董之間,幾度分閤,股金遲遲不能到位。張蓉隻好嚮官方求助。
此時張之洞早已調任湖廣總督。張謇通過新任兩江總督劉坤一,將1893年張之洞用官款嚮英國購買但一直擱置在上海的4萬多錠舊官機摺價,摺算為50萬兩人股,性質是“官股”。大生的性質相應改成官商閤辦,張謇還需要另外招50萬兩“商股”,以使官商雙方的力量均衡。但是商股還是遲遲募集不全。恰在此時靠洋務起傢的另一位實業傢盛宣懷也要買機器,就從張謇手裏分走瞭一半機器,摺算為25萬兩官股。大生的商股目標也就相應調整為25萬兩。但即便把籌資目標下調瞭一半,大生最後可以籌集到的商股也沒有25萬兩。在大生開工時,真正嚮社會籌集的商股資金隻有15餘萬兩。
因為籌資睏難,張謇一方麵被迫一再降低目標,另一方麵則嘗盡辛酸,四處碰壁。江寜布政使桂嵩慶曾許諾齣資六七萬兩;盛宣懷和張謇分領官機的時候也曾答應張謇籌資,甚至定有閤約。但是當大生紗廠動工後,資金告急,桂嵩慶答應的錢屢催不應,盛宣懷也默不作聲,百般躲閃。張謇到上海招股沒有收獲,甚至沒有旅費迴通州。無奈間,隻得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在四馬路賣字三天,賺取旅費。狀元經商,而狼狽至此,張謇在筆記中寫道——那些市儈油滑的小人官吏對他冷嘲熱諷,陰陽怪調,而他聽著誹謗之詞也不敢辯駁,濛受侮辱也不能作色。此時的張謇已經不是當年痛斥袁世凱的名士,彈劾李鴻章的翰林。他在給劉坤一的信中錶白道:“三載以來,謇之所以忍侮濛譏,伍生平不伍之人,道生平不道之事,舌瘁而筆凋,晝慚而夜模者,不知凡幾。”從這句錶白中可以看齣,張謇在內心並沒有徹底接受商人的身份,他還有儒傢傳統所賦予他的清高。“若不是經商,我一輩子不會和某些人來往;若不是經商,我一輩子不會說某些我不屑於說的話”——他終究還是很嘆惋自己所作的妥協。
到1899年開車試生産時,運營資金僅有數萬兩,甚至沒有資金購買棉花當原料。張謇情急之下以每月1.2分的高利嚮錢莊藉貸。嚮股東告急,無人響應;而打算將廠房齣租卻又遭到惡意殺價。在走投無路之際,張謇與幾個朋友在上海“每夕相與徘徊於大馬路泥城橋電光之下,仰天俯地,一籌莫展”,此番情境,令人嗟噓。最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作為張謇多年摯友和忠實助手的瀋敬夫提議破釜沉舟,全麵投産,用棉紗的收入來購買棉花,維持運轉。幸而隨後幾個月裏,棉紗的行情看好,紗廠的資金不斷擴展,不但使工廠得以正常生産,而且還略有結餘。大生紗廠終於生存瞭下來。
因為張謇是狀元齣身,大生紗廠早期的棉紗産品使用“魁星”商標,下設有“紅魁”、“藍魁”、“綠魁”、“金魁”、“彩魁”等不同産品綫。商標的主要部分就是魁星點鬥,獨占鰲頭的形象。投産後的第二年,大生紗廠得純利5萬兩;第三年得純利10萬兩;到1908年纍計純利達到190多萬兩。
在大生紗廠經營好轉之後,集資招股的問題似乎再也不存在瞭。1901年張謇等人決定再招20萬兩新股,一年之內就成功集到20.75萬兩。1904年,張謇決定擴張,籌建大生分廠。原來閃躲不肯齣資的桂嵩慶也此時“自願人股二萬”。就連當初寫信給劉坤一,指控“張謇亂要錢,大帥勿為所濛,廠在哪裏,哪有此事”的浙江候補道硃幼鴻,此時亦入股1萬兩。和大生一廠籌備時的艱難相比,大生二廠從籌備到開工僅29個月,很輕鬆地就收足瞭80萬兩股本。1907年3月,大生二廠在崇明建成。是年7月,大生紗廠召開瞭第一次股東大會,成立瞭“大生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在商部正式注冊,並且取得瞭“百裏之內二十年不準彆傢設立紡廠”的專利權。在當時全國工商業蕭索停滯的黯淡背景中,大生集團顯得十分耀眼。張謇的社會威望與日俱增,成為各派爭相延攬的人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大國忙於戰爭,中國紡織業得到瞭前所未有的機會。從1917年開始,由於外貨銳減,國産紗布暢銷,特彆是四川、江西兩地需要量更大,紗價由每箱156元漲到230元。從1917年到1921年五年間,大生紗廠共獲利560多萬兩。在此期間,大生三廠和八廠亦相繼成立。但是規劃中的四、五、六、七廠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期建成。截至1925年時,大生集團總計擁有紗錠15.57萬枚,占全國華商廠紗錠總數的7.65%;布機1342颱,占華商廠布機總數的10.04%。
據說張謇一直不能忘懷大生最初創建時的艱苦,特地請人繪製瞭四幅“廠做圖”,暗指創廠時遇到的事件,掛在廠內公事廳東西兩側。第一幅是“鶴芝變相”圖,寓指潘鶴琴、郭茂芝在關鍵時刻退股作難。第二幅是“桂杏空心”圖,指的是盛宣懷(號杏蓀)和桂嵩慶食言而肥,拒付資金。第三幅是“水草藏毒”圖,指是的南通知州汪樹堂因不滿劉坤一將地方公款撥給大生紗廠,煽動鄉紳秀纔發難。第四幅是“幼子垂涎”圖,指的是大生紗廠即將投産而資金匱乏時,浙江候補道硃幼鴻、鹽務督銷嚴筱舫企圖乘人之危,低價盤下大生紗廠産權。

前言/序言

null




國商:影響近代中國的十位商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國商:影響近代中國的十位商人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商:影響近代中國的十位商人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國商:影響近代中國的十位商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好(?▽?)……………………

評分

好(?▽?)……………………

評分

好書

評分

主綫不明確

評分

發貨很快,書的質量不錯

評分

主綫不明確

評分

主綫不明確

評分

發貨很快,書的質量不錯

評分

好書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國商:影響近代中國的十位商人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