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

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撷芳主人 编
图书标签:
  • 大明
  • 明朝
  • 历史
  • 服饰
  • 文化
  • 图鉴
  • Q版
  • 精装
  • 插画
  • 中国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67318
商品编码:10513253136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
  • 作者:撷芳主人
  • 定价:148
  • 出版社:北京大学
  • ISBN号:978730126731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3-01
  • 印刷时间:2016-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551
  • 字数:590千字

编辑推荐语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升温,大家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兴趣也日益浓厚。由于目前中国服饰史研究和普及工作的相对滞后,加上现代古装影视剧中大量毫无依据的造型设计的误导,人们对古人的真实衣着形象普遍缺乏正确的认知。 明代是丝绸织绣工艺水平登峰造极的时代,其服饰艺术在中国服饰史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传世与出土的实物数量非常丰富,相关文献资料也较为完整,如能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诞生一部明代的服饰断代史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在现阶段看来,这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正因为如此,作者撷芳主人才萌生了绘制这套漫画的想法,希望能用卡通这样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对真实的明代服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能尽我绵薄之力,对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们有些微的帮助。 由撷芳主人所著的《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一书此次采用精装的装订方式,在2011版的基础上做了详细校对,根据*新文献资料对内容做了部分修订。

内容提要

由撷芳主人所著的《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 )》一书的分类和体例参考《大明会典》,将不同服 饰按照穿着者的身份(等级)分为皇帝冠服、后妃冠 服、皇子冠服、内使冠服、文武官冠服、命妇冠服、 军校冠服、生员吏员巾服、士庶巾服、士庶妻冠服、 婚丧冠服、仆役巾服、乐舞巾服、僧道杂流巾服等十 四大类,每类各成一卷。另外,还将一些重要的、具 有代表性的服饰绘制成示意图,单独列为一卷。书中 所有漫画形象和图示均参考明代服饰实物、绘画以及 典籍文献绘制,同时用文字的形式加以详细说明。
    

作者简介

撷芳主人,本名董进,青年学者,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于2007年创办“大明衣冠一中国服饰史论坛”,2010年成为北京十三陵特区明代帝陵研究会特邀会员。 相关作品:《明朝梁冠复原推测》《明朝革带制作研究》《明代大帽浅谈》《明代忠静冠服和行衣》《明代祭服图考》《明代冕服图考》《明神宗帝后复原像》等。

目录

1.【卷之一】皇帝冠服
2.冕服(初期)
4.冕服(前期)
6.冕服(后期)
8.皮弁服
10.通天冠服
12.常服(前期)
14.常服(后期)
16.武弁服
18.燕弁冠服
20.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前期)
22.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后期)
24.八团龙袍
26.云肩通袖龙襕圆领
28.云肩通袖龙襕直身
30.四团龙直身
32.衤曳衤散
34.青袍
36.大袖衬道袍
38.罩甲(一)
40.罩甲(二)
42.盔甲(一)
44.盔甲(二)
47.【卷之二】后妃冠服
48.皇后翟衣(礼服)
50.皇后大衫(燕居冠服)
52.皇后大衫(后期)
54.皇后鞠衣
56.皇后百子衣
58.皇后袄裙(一)
60.皇后袄裙(二)
62.皇妃大衫(礼服)
64.皇妃鞠衣
66.重阳节吉服袄裙
68.皇嫔袄裙
71.【卷之三】皇子女冠服
72.皇太子冕服(衮冕)
74.亲王冕服(衮冕)
76.皇太子、亲王皮弁服
78.皇太子、亲王常服
80.亲王保和冠服
82.皇太子、亲王道袍
84.皇太子妃翟衣(礼服)
86.皇太子妃大衫(燕居冠服)
88.公主、亲王妃大衫(礼服)
90.世子冕服(衮冕)
92.郡王冕服(衮冕)
94.郡王皮弁服
96.郡主、郡王妃大衫(礼服)
98.长子朝服(前期)
100.皇子
102.皇女袄裙
105.【卷之四】内使宫人冠服
106.内使盘领衫(初期)
108.内使
110.内使贴里
112.内使蟒衣
114.内使圆领
116.内使束发冠
118.宫人团领(初期)
120.宫人袄裙
123.【卷之五】文武官冠服
124.一品朝服(初期)
126.大绶(前期)
128.三品朝服(后期)
130.公朝服
132.二品祭服(前期)
134.侯祭服(前期)
136.八品、九品祭服(后期)
138.一品公服
140.五品公服
142.一品文官常服(前期)
144.二品武官常服(前期)
146.一品文官常服(后期)
148.褡
150.一品武官常服(后期)
152.风宪官常服
154.直身
156.忠静冠服
158.蟒服
160.飞鱼服
162.斗牛服
164.
166.暖耳(帽套)
168.素服
170.吊服
172.道袍(双袖襕蟒衣)
175.【卷之六】命妇冠服
176.一品夫人大衫
178.三品淑人大衫
180.侯夫人大衫
182.六品安人常服
184.风宪官命妇常服
186.五品宜人常服
188.一品夫人云肩通袖膝襕袍
190.蟒服
192.霞帔(一)
194.霞帔(二)
196.霞帔(三)
198.长袄
200.袄裙(一)
202.袄裙(二)
204.通袖衫
206.对衿袄
208.通袖袍
210.披风
213.【卷之七】军校冠服
214.大汉将军盔甲(一)
216.大汉将军盔甲(二)
218.锦衣卫盔甲
220.旗手卫罩甲(一)
222.旗手卫罩甲(二)
224.旗手卫罩甲(三)
226.锦衣卫圆领甲
228.锦衣卫飞鱼服
230.锦衣卫罩甲
232.军士盔甲(初期)
234.军士裲裆
236.军士齐腰甲(一)
238.军士齐腰甲(二)
240.将校齐腰甲
242.军士罩甲
244.将校战裙
246.军士战裙
248.军士毡笠
250.军士褡
252.军士绵甲
255.【卷之八】生员吏员巾服
256.生员襕衫
258.举人青袍(圆领)
260.进士巾袍
262.状元朝服
264.状元圆领
266.吏员巾衫
268.缠棕大帽
270.皂隶青衣
272.捕快背甲
275.【卷之九】士庶巾服
276.老人巾
278.方巾(一)
280.方巾(二)
282.六合一统帽(小帽)
284.唐巾
286.大帽
288.飘飘巾
290.云巾(凌云巾)
292.深衣
294.道服
296.行衣
298.大带
300.直身
302.道袍
304.氅衣
306.披风
308.腰裙
310.褡
312.贴里
314.子
316.方笠
318.短褐
321.【卷之十】士庶妻冠服
322.缘襈袄(初期)
324.半臂
326.比甲
328.袄裙(一)
330.袄裙(二)
332.袄裙(三)
334.圆领袄
336.长袄(衫)(一)
338.长袄(衫)(二)
340.长袄(衫)(三)
342.对衿衫(褂)
344.披风(一)
346.披风(二)
348.皮袄
350.白绫袄
352.纱衫
354.主腰
356.云肩
358.髻(一)
360.髻(二)
362.髻(三)
364.金丝冠
366.围裙
369.【卷之十一】婚丧冠服
370.新郎乌纱帽、圆领
372.新娘翟冠(凤冠)、麒麟袍
374.新郎儒巾、圆领
376.新娘髻、通袖袍
378.新郎方巾、道袍
380.新娘霞帔
382.傧相巾服
384.斩衰
386.齐衰
388.大功
390.小功
392.缌麻
394.衰服(斩衰)(一)
396.衰服(斩衰)(二)
398.嗣皇帝麻布袍
400.文武官素服
402.命妇麻布大袖圆领长衫
404.孝衣
406.孝裙
408.孝髻
410.白直裰
413.【卷之十二】仆役巾服
414.小帽
416.直裰
418.圆领衫
420.贴里
422.罩甲(一)
424.罩甲(二)
426.袄裙(一)
428.袄裙(二)
430.髽髻
432.比甲
435.【卷之十三】乐舞巾服
436.教坊司奉銮大袖袍
438.教坊司乐工巾袍
440.伶人巾衫
442.提调女乐圆领
444.太常文舞生团领
446.府州县学舞生襕衫
448.舞女舞衣
451.【卷之十四】僧道杂流巾服
452.僧人金襕袈裟
454.僧人毗卢帽
456.僧人直裰
458.尼僧道袍
460.道士法服
462.道士纯阳巾
464.道士道袍
466.传教士道服
468.算命先生巾服
470.花鼓妇巾服
472.说唱先生巾服
474.蓑衣
477.【卷之十五】冠服图示
478.皇帝冕服(永乐三年)
492.皇帝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万历时期)
498.皇后礼服(翟衣)
512.皇后常服(大衫霞帔)
522.文武官朝、祭服(后朝)
528.文武官常服
532.衤曳衤散、深衣、直身、道袍
538.头面、髻
542.常服革带
546.【参考资料】
546.明代年表
548.参考文献
551.后记


《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 本书并非一本讲述大明王朝服饰规制的严谨考证之作,亦非描绘宫廷生活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邂逅,一次将宏伟历史与可爱萌系巧妙融合的艺术探索。 想象一下,褪去历史的厚重与严肃,那些曾活跃在紫禁城、塞外战场、江南水乡的熟悉身影,以全新的Q版形象跃然纸上。他们不再是冰冷的画像,而是拥有生动表情、可爱比例的鲜活人物。朱元璋头戴弁冠,却带着一丝稚气;郑和身披海事官服,目光炯炯,仿佛下一秒就要扬帆远航;戚继光手持戚家刀,眼神里闪烁着守护家国的坚定,却也透着一丝少年人的英气。 这本书将带你进入一个别样的明朝世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萌态可掬的皇家贵胄: 从皇帝到后宫妃嫔,从皇子公主到各级王公大臣,他们褪去繁复的礼仪,以Q版的可爱形象展现出不一样的亲切感。你或许能发现,即使是身居高位,他们也会有俏皮的一面,他们的服饰虽然经过简化,但依然保留了明朝服饰的关键特征,如圆领袍、曳撒、比甲、以及各种华丽的纹饰,都被赋予了更加活泼的色彩和线条。 英姿飒爽的文武百官: 那些在史书上留名的大臣们,无论是运筹帷幄的文官,还是驰骋沙场的武将,都将以Q版的形象重新诠释。他们的官服、铠甲,在保留核心元素的同时,被设计得更具现代审美的趣味性。例如,朝服上的补子被设计得更像可爱的徽章,武将的铠甲则更加流线型,方便做出各种帅气的动作。 风姿绰约的市井生活: 除了庙堂之上,本书还可能描绘明朝市井生活中的各色人物。绣娘们在绣房里忙碌,她们手中的绣线仿佛也闪耀着Q版的灵动;书生们在学堂中摇头晃脑,他们的青衫也因为Q版的处理而显得格外精神;甚至是街头的小贩,他们手中的商品,如瓷器、布匹,也被赋予了可爱的细节。 特色鲜明的职业群体: 从骁勇善战的卫所兵,到精通技艺的工匠,再到游走四方的商贾,甚至是隐居山林的文人墨客,每一个职业群体都将被赋予独特的Q版造型。他们的服装特点,如士兵的甲胄、工匠的围裙、商人的长袍,都在Q版的风格下得以可爱地展现,并点缀着代表其身份的标志性物品。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 视觉的惊喜: 它打破了传统服饰图鉴的枯燥与刻板,用轻松愉悦的Q版风格,赋予了历史人物和服饰全新的生命力。每一页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萌感与惊喜。 细节的趣味: 尽管是Q版,但作者在设计中依然注重对明朝服饰的辨识度。通过对服装的廓形、颜色、纹样、配饰的提炼与再创作,即使是初次接触明朝服饰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并从中了解到基本的服饰特点。 情感的连接: 可爱的形象更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激发读者的兴趣。它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可以亲近、可以喜欢的“小人儿”,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和喜爱明朝的文化。 艺术的融合: 这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尝试,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流行的Q版动漫风格巧妙融合,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视觉艺术品。它既有历史的底蕴,又不失当代的审美情趣。 《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 是一本集趣味性、观赏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独特读物。它适合所有对明朝历史感兴趣,同时又热爱萌系风格的读者。翻开它,你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萌”明朝,与那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来一场可爱的邂逅。这是一次颠覆性的历史视觉体验,也是一次充满创意的艺术呈现。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汉服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明朝服饰的资料。传统的史料要么过于艰涩,要么信息零散,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而这本《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我尤其欣赏其“Q版”的风格,它打破了传统服饰书籍的刻板印象,用一种更为生动、活泼的视觉语言来呈现明朝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我发现,作者在Q版人物的绘制上,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可爱而忽略了服饰本身的准确性。相反,我能从这些Q版人物身上清晰地看到明朝服饰的典型特征,比如官员的圆领袍、端庄的明制袄裙、以及当时流行的披帛和霞帔等。每一个人物的服饰都经过了细致的考究,作者在配以文字说明时,也详细地解释了各种服饰的名称、形制、材质、纹样以及穿着场合。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仅仅看到图例是不够的,我需要了解这些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例如,书中对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补子做了详细的区分和解释,这让我对明朝森严的等级制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还有对女性服饰的描绘,从命妇的礼服到普通女子的常服,都展现了当时女性服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对细节的处理,如领口、袖口、下摆的装饰,以及各种发髻和头饰的搭配,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的“精”字,不仅仅体现在其精美的插画和翔实的文字,更体现在其整体的编排和呈现方式上。它将复杂的历史服饰知识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在欣赏可爱画面的同时,能够轻松地掌握大量有用的信息。我常常会把书中的一些插画和文字内容分享给我的汉服同袍,大家也都一致认为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优秀读物。对于想要系统了解明朝服饰,或者对明朝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服饰,特别是明朝时期的服饰有着深厚的兴趣。然而,在过去的阅读经历中,我发现市面上关于明朝服饰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显,无法满足我对细节和深度的渴求。这本《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极大的阅读乐趣。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采用的“Q版”风格。我一直认为,将复杂的历史文化以更生动、更亲切的方式呈现,是激发人们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者在Q版人物的绘制上,不仅保留了Q版应有的可爱和灵动,更重要的是,在服饰的细节处理上极其用心,准确地还原了明朝服饰的形制和特征。从服饰的剪裁、纹样到配饰,都显得格外考究。我能清晰地辨认出明朝各个阶层、各种场合的服饰,从皇帝的龙袍,到文武百官的朝服,再到士人的长袍,以及女性的袄裙、霞帔等,每一个都栩栩如生,仿佛穿越时空。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为每一套服饰都配有详实的文字注解。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服饰的名称、形制、材质、纹样、色彩,甚至穿着场合和背后的文化寓意。这让我对明朝的社会制度、礼仪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例如,书中对官服补子的详细介绍,让我对明朝的官场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样,对女性服饰的描绘,也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风采和审美。这本书的“精”,体现在其内容的精炼、画面的精美、以及编排的精心,它让我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深入了解明朝服饰的魅力,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宝藏”之书。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将枯燥的服饰历史变得生动有趣的读物,直到我发现了这本《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作为一个对明朝历史和服饰文化都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被市面上那些过于学术化、充斥着专业术语的书籍所劝退。这本“Q版”的图志,可以说是一场视觉和知识的盛宴,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我带入了那个古老而辉煌的时代。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在Q版人物的绘制上,并没有牺牲服饰本身的细节和考究。我能从这些可爱的卡通人物身上,清晰地辨认出明朝服饰的典型特征,例如文官的朝服、武将的戎装、士人的长袍,以及当时女性的袄裙、霞帔等。每一个人物的服饰都绘制得细致入微,仿佛是真的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貌。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不仅仅是展示精美的插画,而是配以大量的文字注解,对每一套服饰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这是什么,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服饰的名称、形制、材质、纹样、色彩,甚至穿着场合和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这让我对明朝的社会制度、礼仪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例如,书中对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补子的详细介绍,让我对明朝等级制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样,对当时女性服饰的描绘,从华贵的礼服到日常的便服,都展现了明朝女性服饰的丰富性和时代感,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审美情趣。这本书的“精”,不仅仅体现在其画面的精美、内容的详实,更体现在其整体的编排和呈现方式上,将复杂的历史知识以一种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常沉醉在书中的图画和文字之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朝气蓬勃的明朝。对于任何对中国古代服饰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错过的精品。

评分

这本《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真的是太对我胃口了!作为一个从小就痴迷于古代服饰,尤其对明朝服饰情有独钟的“古风爱好者”,我找这类书籍已经很久了。市面上要么是枯燥乏味的学术研究,要么是过于写意的绘画,很难找到既有考据又不失趣味性的作品。这本《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首先,它的“Q版”处理方式简直是神来之笔。我一直觉得,把复杂的历史事物变得生动有趣,是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的关键。作者并没有因为Q版而牺牲掉服饰本身的细节和精髓,反而用一种更轻松、更亲切的方式,把明朝各个阶层、各个场合的服饰特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从皇帝的龙袍、文武百官的官服,到士人的袍衫、女子的袄裙,再到市井百姓的便服,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细致的描绘和标注。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不同身份人物的刻画,比如那位一脸严肃却被Q版化后带着一丝萌气的文官,还有那位在后宫忙碌却被描绘得充满生活气息的宫女,都让人忍俊不禁,又倍感亲切。更重要的是,书中附带的讲解也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服饰名称,而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些服饰的形制、材质、纹样、色彩,甚至还关联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礼仪文化和审美情趣。比如,关于官服补子的演变,关于不同场合下发髻的变化,关于当时流行的图案所蕴含的寓意,这些内容都让我大开眼界。它不是那种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娓娓道来,让我一边欣赏可爱的画面,一边不知不觉地吸收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这本书的“精”体现在了方方面面,无论是纸张的质感、印刷的色彩,还是版式的设计,都体现出了出版方的用心。它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我常常会把它拿出来翻阅,每次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对于那些想要了解明朝服饰,但又被传统学术书籍吓退的朋友,我强烈推荐这本《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它绝对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领略到大明王朝服饰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是严肃而厚重的,而服饰,作为历史的载体之一,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这本书,恰恰用一种我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将这份厚重变得轻盈、鲜活。我是一名对明朝历史情有独钟的读者,尤其对明朝的服饰文化充满好奇。市面上关于明朝服饰的书籍不少,但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简略,很难找到既有深度又有趣味性的。这本“Q版”的图志,可以说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作者在Q版人物的描绘上,既保留了Q版特有的可爱、灵动,又精准地捕捉到了明朝服饰的关键特征。从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到官服的补子,从文士的交领右衽袍,到女性的袄裙、霞帔,每一个细节都被作者细致地还原和描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展示图片,更重要的是,作者用文字对每一套服饰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它不仅仅告诉你这是什么服饰,更告诉你这套服饰的名称、形制、材质、纹样、色彩,甚至穿着它的场合,以及它所代表的社会意义。这让我对明朝的社会等级、礼仪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我通过书中对不同等级官服的介绍,才了解到明朝官员的服饰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同样,书中对女性服饰的描绘也让我大开眼界,从皇后的凤冠霞帔,到贵妇的礼服,再到普通女子的家常便服,都展现了明朝女性服饰的丰富性和时代感。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很扎实,语言通俗易懂,不故弄玄虚,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就能吸收大量的知识。这本书的“精”,体现在其内容的精准、画面的精美、以及编排的精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本关于明朝服饰文化的入门指南,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读物。我非常庆幸能读到这样一本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书籍,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评分

我自认算是一个对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明朝时期颇有研究的热爱者,尤其对当时的衣冠服饰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来,我搜集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但大多都是严肃的学术论文或者大部头的史书,阅读起来总觉得有些枯燥和吃力。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图志”类书籍的认知。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Q版”风格,这种处理方式让原本可能显得沉闷的服饰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了趣味性。我能从这些Q版人物的身上,清晰地看到明朝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的服饰特征,从皇帝的龙袍,到文武百官的朝服,再到士人的便服,以及女性的袄裙、霞帔等,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十分到位。作者在Q版人物的设计上,并没有牺牲服饰本身的严谨性,反而通过生动的形象,让服饰的特点更加鲜明。更令我赞叹的是,书中配有大量的文字注解,对每一套服饰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它不仅告诉了我服饰的名称,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其形制、材质、纹样、色彩,以及穿着它的场合和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这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了解服饰背后文化的用户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例如,书中对官服补子的介绍,让我对明朝的官职体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同样,对女性服饰的描绘,也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状态。这本书的“精”,体现在其内容的精炼、画面的精美、以及编排的精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本关于明朝服饰文化的精华指南。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的古代服饰,尤其是明朝的服饰情有独钟,但苦于市面上要么是艰深晦涩的学术专著,要么是过于笼统的普及读物,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参考资料。这本《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首先,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采用的“Q版”风格。我一直认为,将复杂的历史知识以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是普及文化的重要途径。作者在Q版人物的创作上,巧妙地将可爱、灵动的画风与严谨的服饰考据相结合,使得每一套服饰都跃然纸上,生动形象。我能从这些Q版人物身上清晰地辨认出明朝服饰的典型特征,例如官员的圆领袍、士人的青衫,以及当时女性流行的袄裙、霞帔等。令人惊喜的是,作者在Q版人物的服饰细节上,并没有丝毫的马虎,每一个图案、每一处纹样都经过了细致的描绘和考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集,作者在每幅插画旁都配以详实的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服饰的名称、形制、材质、纹样、色彩,甚至穿着场合和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这让我对明朝的社会制度、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比如,书中对不同等级官员官服补子的详细介绍,让我对明朝森严的等级制度有了直观的认识。对当时女性服饰的描绘也同样精彩,从贵妇的礼服到女子的常服,都展现了明朝女性服饰的丰富性和时代感。这本书的“精”,体现在其内容的精准、画面的精美、编排的精心,以及传递的文化价值。它让我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深入了解明朝服饰的魅力,简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服饰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明朝那个既辉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但苦于市面上能找到的资料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简略,始终无法找到一本既能满足我对细节的渴求,又能让我轻松阅读的书籍。这本《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的出现,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天命之书”。首先,其“Q版”的画风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将复杂的历史知识用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是传播文化的关键。作者在Q版人物的创作上,既保留了Q版特有的可爱、灵动,又精准地捕捉到了明朝服饰的精髓。从服饰的廓形、线条,到纹样的细节,都显得格外用心。我能从书中清晰地分辨出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的明朝服饰,例如皇帝的龙袍,文武百官的朝服,士人的长袍,以及女性的袄裙、霞帔等等,每一个都栩栩如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配以大量的文字注解,对每一套服饰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对照,更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服饰的名称、形制、材质、纹样、色彩,甚至穿着场合和背后的文化寓意。这让我对明朝的社会制度、礼仪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例如,书中对官服补子的详细介绍,让我对明朝的官场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样,对女性服饰的描绘,也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风采和审美。这本书的“精”,不仅仅体现在其内容的严谨、画面的精美,更体现在其整体的编排和呈现方式,将明朝服饰文化的精华浓缩于此,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我一直坚信,服饰是历史最生动的见证之一。而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艺术创造力的时代,其服饰文化更是令人着迷。然而,要深入了解明朝服饰,往往需要翻阅大量的史料,或者面对枯燥的学术论文。《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这本书,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将我带入了那个精彩的时代。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无疑是其“Q版”的人物设计。我一直觉得,把复杂的历史事物变得生动有趣,是吸引大众的关键。作者巧妙地将Q版人物的可爱、灵动与明朝服饰的严谨、考究相结合,使得书中的每一幅插画都充满了生命力。从服饰的轮廓到纹样的细节,都展现出作者的用心。我能清晰地辨认出明朝各个阶层、各种场合的服饰,从皇帝的朝服,到文武百官的官服,再到士人的袍衫,以及女性的袄裙、霞帔,都栩栩如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为每一套服饰都配有详实的文字注解。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服饰的名称、形制、材质、纹样、色彩,甚至穿着场合和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这让我对明朝的社会制度、礼仪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例如,书中对官服补子的详细介绍,让我对明朝的官场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样,对女性服饰的描绘,也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风采和审美。这本书的“精”,体现在其内容的精炼、画面的精美、以及编排的精心,它让我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深入了解明朝服饰的魅力,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必读”之作。

评分

我必须承认,《大明衣冠图志(Q版)(精)》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图志”类书籍的固有印象。在此之前,我脑海中的“图志”往往与枯燥、乏味、晦涩的学术专著划等号,阅读过程如同嚼蜡。然而,这本书以其“Q版”的独特视角,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服饰内容变得活泼有趣,极具感染力。书中的人物造型虽然是Q版,但作者在服饰的还原度上却做得相当出色。从明朝皇室的礼仪性服饰,如十二章纹的龙袍,到文武百官的官服,再到士人阶层的袍服,以及寻常百姓的日常着装,每一个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毫不含糊。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单纯的视觉呈现,而是通过大量的文字注解,为每一套服饰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我了解到,一件看似简单的袍子,在明朝却有着严格的形制要求,不同的场合和身份,会有不同的选择。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服饰差异也有着细致的描述,这极大地拓展了我对于明朝服饰的认知边界。例如,我之前一直以为明朝的士人服饰都是千篇一律的,但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在细节上,比如衣襟的设计、袖子的宽度、以及腰带的系法上,都有着不少学问。而且,书中对当时女性服饰的描绘也同样精彩,从华贵的命妇礼服,到市井女子的襦裙,都展现了明朝女性服饰的独特韵味和时代特色。作者在文字上,也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知识娓娓道来,避免了学术术语的堆砌,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就能掌握大量的历史信息。这本“精”字,不仅仅体现在内容的详实和画面的精美,更体现在它所传递的那种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本书就像一个窗口,让我能够窥见那个辉煌的时代,领略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我真心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对明朝服饰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好奇心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