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写给15岁正值初中毕业的女儿的一本书。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了剑、心、宝、锄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前),讨论了日本的国家形成、历史建构、宗教信仰、社会变动等方面的议题,涉及遣唐使、圣德太子、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幕府更替、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诸多日本历目前重要的人物事件,并对日本中心论等流行观点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全书将被分解为琐碎断代的历史重新整合,展现出其整体面貌。作者通过本书,希望传递给读者的不仅是日本史中具体的细节,更强调看待历史的角度与解读历史的方法,以宏大的胸怀与视野走近历史。 (日)小岛毅 著;郭清华,王筱玲 译 小岛毅(Kojima Tsuyoshi),东京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中日历史共同研究”成员、日本学术会议连携会员。专攻中国思想史,著作包括《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中国的历史》丛书07,讲谈社)、《朱子学与阳明学》(放送大学教材)。 在书中,作者小岛毅有多重身份,他是日本人,是东京大学的知名教授,同时也是一名15岁中学女生的父亲,在这样的多重视角下,他将如何描述日本史??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是被“东大爸爸”这个标签吸引来的,总觉得能出自东大学者之手的历史讲解,应该不会太差。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是正确的,而且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套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的通史那样线性推进,而是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叙事线索,串联起日本历史的脉络。比如,作者在讲述战国时代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路大名的兴衰,而是通过对几位代表性人物——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深入剖析,展现了那个乱世中人物的雄心、策略以及时代的烙印。他特别擅长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让我们看到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和面对困境时的挣扎。我尤其喜欢他对丰臣秀吉的描述,从一个出身低微的草鞋武士,一步步爬上权力的顶峰,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作者没有回避他手段的残酷,但同时也展现了他过人的才华和笼络人心的能力。读到这里,我仿佛能听到战场的号角,看到权谋的较量,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紧张和活力。而且,作者还会适时地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引发读者对当下的一些思考,比如,那个时代为了生存和发展,个体和集体所做的选择,和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有什么异同。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历史的意义更加鲜活和深刻。
评分这套书的语言风格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它没有半点学术论文的生硬和枯燥,而是像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一样,轻松、有趣,又不失深度。作者总是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和最生动的词汇,来描绘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比如,在讲述平安时代贵族的生活时,他会用“锦衣玉食”、“风花雪月”来形容,同时又不乏对这种生活背后潜在的危机和腐朽的揭示。他还会引用一些诗歌、随笔中的片段,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学氛围和贵族情感。我特别喜欢他对《源氏物语》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将其仅仅视为一部小说,而是将其看作是理解平安时代贵族生活、情感世界乃至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窗口。他分析了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作者紫式部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和挣扎。读到这里,我仿佛置身于平安京的华丽庭院,感受着贵族们的情感纠葛和生活细节。这种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历史信息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新颖,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更加立体和饱满。
评分这套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人情味”。虽然书名中冠以“东大爸爸”,但它绝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讲授理论的学术著作。相反,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温度和关怀,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辈,在耐心地引导着晚辈去认识一个古老而又迷人的国度。他讲日本神话的部分,就像在讲述古老的传说故事,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日本民族的起源和早期信仰。那些关于天照大神、须佐之男命的神话,在他口中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让我不再觉得这些神话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民族情感和文化基因的瑰宝。他还会解释这些神话背后可能蕴含的社会形态和人们的愿望。我特别欣赏他处理古代社会的那种细腻,比如,他会描述奈良时代遣唐使带回来的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不仅仅是制度上的学习,更包括生活方式、艺术审美的改变。他会引用一些古籍中的片段,让我们窥见那个时代的生活细节,比如当时的服饰、建筑、饮食习惯等等。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到了平安时代,置身于那些华丽的宫殿和喧嚣的市集之中,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历史书籍中很少获得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不太敏感的人,很多时候会觉得历史人物和事件是孤立的,难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但是,这套《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作者非常善于将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比如,在讲述不同幕府的更迭时,他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哪个幕府被推翻,哪个幕府建立,而是会分析每个幕府衰落的原因,以及新幕府建立的必然性。他会从政治体制、经济基础、社会矛盾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让我们看到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我尤其喜欢他对“武士阶层”的演变和命运的描述。从最初的军事力量,到管理阶层,再到最后的没落,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武士阶层在日本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他还会分析不同时期武士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变化,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群体,他们的命运与整个日本的历史紧密相连。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过瘾,也对日本历史的整体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有好奇心但又很容易被枯燥事实淹没的人,所以一直以来,日本史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直到读了这套《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我才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不是那种按部就班地讲述史实,而是善于设置一些“钩子”,吸引读者深入。比如,在讲述室町幕府的衰落时,他并没有直接分析政治原因,而是从“应仁之乱”这个标志性事件入手,通过描绘当时京都的战乱景象,展现了幕府权威的丧失和下克上的社会风潮。他会详细描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在这种混乱中,一些新的社会力量是如何悄然崛起的。他还特别强调了“艺能”在室町时代的发展,比如能剧、茶道等,这些在战乱中孕育出的精致文化,反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张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复杂的一面。我感觉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他总能抓住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然后通过生动的事例和细致的描写,将那些复杂的历史进程一一展现。读完这部分,我对室町幕府的认识不再是单一的“幕府”,而是充满了色彩和动感的时代图景,也更理解了为何会有后来的战国时代。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而且节奏把握得很好。作者并没有急于推进时间线,而是会在每个关键时期,留出足够的篇幅来深入剖析。比如,在讲到日本近代化转型时,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一些改革措施,而是会深入分析明治维新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日本民族强烈的危机感,以及他们如何有效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同时又保留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他会详细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我特别欣赏他对“和魂洋才”这一理念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深入分析了在实践中,这种理念是如何被理解和执行的,以及它在促进日本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还探讨了近代日本在对外扩张和民族主义兴起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反思。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日本近代史的复杂性和其独特的路径,也对现代日本的一些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觉得收获颇丰。
评分我向来觉得日本历史有点遥远,尤其是那些古代的部分,总觉得与我无关。但这套书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我带回了日本的古代。作者在讲到古代政治制度时,不会直接讲解官职名称和权力结构,而是会从“家族”和“氏族”这些最基本的社会单元讲起,解释这些单位是如何在早期日本社会中发挥作用的,以及它们如何逐渐演变成更复杂的政治组织。他特别擅长在讲述历史事件时,穿插一些与我们现代生活相关的思考。比如,在分析古代统治者如何巩固权力时,他会联系到我们现在社会中一些关于“集体认同”和“文化输出”的讨论,让我们看到历史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我尤其喜欢他对古代神话和早期宗教的解读,他不是简单地复述神话故事,而是会分析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价值。通过这些解读,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日本会有那么多神道教的神社,以及这些神社在日本人心中扮演的角色。这种将历史与文化、心理相结合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在讲历史,更是在讲“人”和“社会”。
评分我一直认为,历史不是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时代之间的复杂互动。而这套《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讲述日本历史时,非常注重展现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命运。比如,在讲到战国时代时,他不仅仅关注大名之间的斗争,还会描绘那些普通农民、商人、僧侣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他会分析不同阶层的人是如何受到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影响,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他还会探讨“下克上”的社会现象,分析这种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们对传统的挑战。我尤其对作者分析“町人文化”的那部分印象深刻。他详细介绍了江户时代商人群体的崛起,以及他们如何在经济上积累财富,并在文化上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比如,歌舞伎、小说、版画等艺术形式,都是在町人文化的影响下蓬勃发展的。作者通过这些例子,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发展不仅仅是政治家和武士的故事,更是无数普通人的生活和选择共同塑造的。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转换,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套书绝对是我近期最惊喜的阅读体验之一,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家庭作业”的感觉,但实际内容却远超我的想象。我一直对日本历史抱有模糊的兴趣,但碎片化的信息和过于学术化的读物总是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翻开这《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以一种极其亲切、如同长辈在耳边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日本波澜壮阔的千年历史徐徐展开。他没有堆砌枯燥的年代和人名,而是善于抓住每个时代的精神内核,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那些遥远的事件变得触手可及。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明治维新的那部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洋务运动、黑船来航这些关键词上,而是深入剖析了日本民族在那个关键时刻的危机感、学习能力以及他们如何巧妙地借鉴西方文明,同时又保留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他甚至会穿插一些小故事,比如某个改革者的个人轶事,或是当时普通民众的生活片段,这些细节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鲜活的人间烟火。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叙述中展现了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和反思,他不会盲目赞美,也不会过度批判,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断。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日本现代化的复杂性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根源,感觉脑海中那些杂乱的知识点瞬间被梳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激发了我进一步去探索相关主题的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历史书。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游览日本历史的长河。他不会把所有景点(事件)都挤在一起,而是会根据每个时期的特点,选择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精髓的“讲解点”。比如,在讲到江户时代时,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讲德川幕府的制度,而是从“锁国”政策入手,分析了当时日本对外交流的限制,以及这种限制对日本社会内部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他会生动地描绘江户时代的市井生活,比如那些繁华的商业街区、充满活力的歌舞伎町,以及当时的文化风俗,如浮世绘、俳谐等等。他会让你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宁静和秩序,但也暗含着变革的暗流。我特别喜欢他对浮世绘的介绍,作者分析了浮世绘为何能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以及它如何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趣味和审美情趣。通过这些细节,我才真正理解了“和平年代”的江户时代,它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稳定,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的繁荣。这种从微观入手,逐渐展现宏观历史的写法,让我觉得非常生动,也更容易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