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汤普逊的经济理论述评
原编者序
作者前言
第一章 从我们的本性以及我们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研究一切公平的财富分配应该依据的自然原理、原则或法则
第一节 财富是由劳动产生的
第二节 分配财富的目的和用劳动来生产财富的目的一样
第三节 社会上所有的成员(畸形的人除外)既然在身体构造上相同
第四节 多数人的幸福优先于少数人的幸福
第五节 被称为财富的那些生活享受手段或者谋求幸福的手段是在知识的指导之下
第六节 按照自然之理
第七节 财富品的一切自愿交换
第八节 把劳动生产品、财富品和谋求幸福的手段
第九节 从任何一定数目的个人手里
第十节 没有一个人的劳动产品
第十一节 物质财富、劳动生产品的分配应该完成双重目的
第十二节 为了完成这个公平的分配
第十三节 只有一种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是应该被支持的
第十四节 所有其他种分配上的不平等不仅是不必要的
第十五节 劳动生产者在生产时使用的物品叫作资太
第十六节 从上述前提得出来的一般结论
第二章 强迫的财富不平等实际造成的弊害
第一节 强迫的财富不平等所造成的道德方面的弊害
第二节 强迫的财富不平等所造成的经济方面的弊害
第三节 强迫的财富不平等所造成的政治方面的弊害
第三章 分配的自然法则即“自由劳动、完全享用劳动产品和自愿交换”,也就是为同样有保障所限制的平等所带来的利益
第一节 从分配的自然法则产生的政治方面的利益
第二节 从分配的自然法则产生的经济方面的利益
第三节 从分配的自然法则产生的道德方面的利益
第四章 知识的获得和传播是提高生产和增加享受以及使分配和自然法则获得巩固的一种手段
第五章 现在从无保障的法律制度中产生的财富分配的情况和怎样把现存的造成不平等分配的强 迫后伙成了自愿的在保障原则限制之下的平等方式
第六章个人竞争原则和互助合作原则在财富生产与幸福方面的利弊的比较个人竞争的利益个人竞 争的弊害
第七章 财富分配的自愿平等。互助合作的劳动和个人竞争的劳动的对比
结束语
人名对照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往往流于表面,或者被情绪所裹挟。我对《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够提供一种更具深度和建设性的视角,来理解和解决财富分配这一复杂议题。读完之后,我可以说,这本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的期待。作者并没有急于提出激进的改革方案,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审慎和循证的道路。他深入研究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财富分配模式,并尝试从中找出那些与人类福祉最相关的共性原则。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财富分配领域的应用分析,以及它如何解释为什么无限度的财富积累并不能带来无限度的幸福感。书中还探讨了“信任”和“合作”在财富分配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公平和高效的财富分配体系,不仅仅需要精密的制度设计,更需要良好的社会信任基础。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的研究和案例,但语言却并不晦涩,使得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其中的逻辑。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看待财富分配问题的新框架,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对人类幸福感的关注,并且这种关注应该贯穿于财富分配的每一个环节。
评分说实话,我对“财富分配”这个词的联想,往往是严肃的、甚至是有些沉重的。通常意味着税收、福利、贫困线之类的概念,感觉离我的日常生活比较遥远,也缺乏那么点吸引力。然而,这本书的标题中“最能促进人类幸福”这几个字,却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这让我觉得,它可能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要探讨一个更贴近我们内心需求的问题——如何才能活得更快乐,更满足?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他并没有用过于专业的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许多关于财富、关于分享、关于满足的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一些关于“心理财富”的观点,比如安全感、归属感、被尊重的感觉,这些才是真正影响我们幸福感的关键,而不仅仅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作者还分析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的幸福感是如何受到财富分配的影响的,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社会是否健康,不仅仅取决于它的经济有多发达,更在于它能否让绝大多数人都感受到公平和希望,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这种从“人”出发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凡。
评分我一直对社会公正的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更公平的财富分配,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本书的标题《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立刻吸引了我,它没有停留在批判不公的层面,而是着眼于“促进幸福”这一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目标。我原以为会是一本充满大量经济学模型和复杂计算的书,但实际阅读后,我发现它的视角更加宏观和人性化。作者似乎更像是一位社会学家或哲学家,他从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一些关于财富分配与幸福感之间微妙联系的洞察。例如,书中对某些传统社区共享资源模式的描绘,以及它们如何维系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幸福感,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们过于依赖现代化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财富分配模式,而忽略了一些古老但有效的集体智慧。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万能公式”,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辩证地看待不同的财富分配方式,并鼓励我们去探索那些能够真正提升个体和社会整体福祉的路径。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方式,反而比直接的结论更能激发读者的独立思考,也更能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深度反思。
评分平日里,我是一个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现象比较关注的人,但总觉得很多关于财富分配的讨论,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过于实用主义,缺乏一种能够真正触及人心的深度。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最能促进人类幸福”这几个字,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的堆砌,更是一次对人类普遍幸福感的深刻洞察。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直接给出“最优”的财富分配模型,而是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社会实验以及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来揭示财富分配与个体和社会整体幸福感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书中对“稀缺感”与“丰裕感”对人类心态的影响分析,以及它们如何受到财富分配方式的影响,就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作者还强调了“机会公平”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幸福感,不仅仅来自于物质的平均分配,更来自于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财富分配不仅仅是分蛋糕的问题,更是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制作蛋糕的过程中,并且能够从分享蛋糕中获得满足感。这种以人为本、以幸福为导向的分析,使得这本书在众多关于财富分配的论述中,显得尤为独特和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宁静而又引人深思的感觉,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简洁的字体,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深刻思想的探索。我之前对财富分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基本模型,比如基尼系数、累进税制等等,这些概念虽然重要,但总感觉缺少了些人性的温度。直到我偶然翻到这本书,才意识到原来财富的公平分配,远不止于冰冷的数字和制度设计,它更关乎每一个个体的情感、尊严和归属感。作者似乎没有选择那种大刀阔斧、颠覆性的理论框架,而是像一位温厚的智者,娓娓道来,从历史的长河中撷取那些关于公平与幸福的古老智慧,又结合当代的社会现象,进行细腻的剖析。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回想起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片段,那些关于分享、关于给予、关于被帮助的时刻,都突然有了新的解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财富”的定义,它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更是一种资源,一种机会,一种可能。如何让这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最大化人类的整体幸福感,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探讨的核心。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既承认市场经济的活力,也看到了其可能带来的不平等,并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点,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
评分第二章强迫的财富不平等实际造成的弊害
评分大师精品,多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商务印书馆全集出品,阅读、收藏,做文献,推荐购买。
评分商务汉译经典,绝对是名不虚传
评分第十三节只有一种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是应该被支持的, 那就是 从保障每个人自由使用他的劳动力和自由享用他的劳 动产品上以及随之发生的自愿交换上所产生的不平等
评分粗略翻了一下,蛮合个人预期的。
评分第四节多数人的幸福优先干少数人的幸福
评分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评分第十六节从上述前提得出来的一般结论
评分趁着促销活动,买了阅读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