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不用多说好书不用多说
评分老外研究儒家,开本略大,其他尚好
评分反映的孔子学说以及《孟子》、《荀子》中所反映的古典儒学的早期演化之间的失落的环节之一,子思得以走出历史的迷雾。不过,子思只是那些失落环节的其中之一,因为在那些考古发现中,出现了很多的文献,这些文献和早期儒学传统中的其他几个我们熟知的重要人物有关。除了被当代学者打算归诸子思的那些文献资料极为丰富之外,新的出土材料中还有名为"曾子"、"子路"和"颜渊"的文献。所有这些文献全部以出现于《论语》中的重要孔门弟子而命名。
评分很精美
评分子思不仅仅是孔子的孙子,而且是曾子的学生。在《论语》的后半部分,曾子是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孔子死后,曾子也是孔门后学中名列最优秀的八大儒生之一。据《史记》记载,子思晚期的弟子之一是孟子的老师。正是由于子思和孟子之间的这一直接的历史关联,由曾子所传下来的这一学派常常被称为"思孟学派"。而新发现的有关子思的文献和《孟子》之间在哲学思想上的共鸣,则更加印证了"思孟学派"的内在联系。在后来的儒学传统中,正是这一谱系被认为是儒家的正统传承。
评分安乐哲(RogerT.Ames),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曾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余东旋杰出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第五届汤用彤学术讲座教授和第四届蔡元培学术讲座教授。著有《主术: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The Art of Rulership:A Study in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透过孔子而思》(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由汉而思:中西文化中的自我、真理与超越》(Thinking from the Han:Self,Truth,andTranscend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Culture)、《期待中国》、《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以及民主在中国的希望》(TheDemocracy of the Dead:Dewey,Confucius,and the Hope for Democracy in China)以及自选集《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中的古典儒学与道家》(彭国翔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译有多部中国经典,包括《论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淮南子》、《道德经》以及《中庸》。
评分(一)《中庸》和"思孟学派"
评分《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中译本的出版,正逢人类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已然发生的一个巨大变迁就是:21世纪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球相互依存的新时代。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所面对的日益增长的各种复杂问题,不再只是单纯的国家利益。诸如全球变暖、全球流行疾病的威胁、空气与水污染、宗教极端主义、萎缩的能源储备、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并不尊重国家的边界,而是在全球蔓延。我们要么一道来解决这些问题,要么一道沉沦下去。
评分孔伋(公元前483一前402)是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的孙子。他的父亲伯鱼在《论语》中出现过2次。孔伋,字子思,而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子思子"。在早期的记录中,子思的名字与《中庸》相关。另外,除了《中庸》以外,在编辑于汉代的《礼记》中,还有"表记"、"缁衣"和"坊记"这三篇文章也与子思有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