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主要关注的是元代文人画的题跋与印章部分,发现这本书在收录的完整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收录了主要的作品图像,连同那些看似次要却蕴含丰富信息的边款、题诗以及鉴藏印的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摹拓和放大处理。我对比了几件公认为真迹的作品,这本书里的图像信息密度非常高,足以支撑起一篇深入的考证研究。比如,通过对某位画家几件不同时期作品上印章的对比分析,可以大致勾勒出他交游圈的变化轨迹。这种对“附加信息”的重视,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态度。很多时候,我们对一幅画的理解,恰恰是通过那些看似零散的文字和印记来实现的,这本书将这些线索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古代艺术史教学的教师,我对于工具书的实用性和系统性要求极高。这套书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尤其值得称赞。它的分类标准非常清晰,似乎是按照年代、地域,再细分到画科,层层递进,检索起来非常方便。我习惯于先从宏观脉络入手,再深入细节,而这本书的结构完美地支持了这种研究范式。翻阅过程中,我发现它在处理那些流传有绪但著录不详的作品时,采用了非常审慎的描述方式,既不妄加臆测,又提供了详尽的对比参考。这对于我们处理那些灰色地带的作品,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它不像某些图录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图片,而是构建了一个可以被反复交叉验证的知识体系框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至关重要。
评分我这次特意考察了关于清初“四王”部分的水墨作品收录情况。我对水墨画中“润、燥、浓、淡”的层次变化非常敏感,而这本书的图版质量,使得我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时期他们使用墨法的细微调整。例如,对于王时敏晚年作品中那种近乎于“化墨为石”的粗砺感,图录几乎完美地捕捉到了那种笔墨的张力。而且,它对一些常常被混淆的模仿之作,也进行了同页或相邻页的对比展示,这种编排策略极大地帮助了初学者建立起清晰的风格辨识标准。如果说以前的研究是依靠文字描述的想象力,那么这套书提供的视觉证据,则将研究推向了一个更加扎实、更具说服力的“眼见为实”的阶段,极大地降低了因视觉信息不足而产生的误判风险。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从纸张的选择到印刷的精细程度,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艺术的深深敬意。特别是那些高清的彩色摹本和拓片,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屏幕上观看,也能感受到原作的笔触和墨韵的微妙变化,这对于我们这些远距离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上次拿到手时,特意在光线下仔细翻阅了关于宋代山水画的部分,那些皴法和点苔的细节,在这么好的图版下,比在一些陈旧的影印本中清晰太多了。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图录,更像是一个移动的、高质量的微型博物馆。每次翻阅,都能发现之前忽略的细节,这对于梳理不同流派之间的风格演变,提供了极其坚实的视觉基础。那种沉甸甸的厚重感,握在手中仿佛就握住了历史的重量,让人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地进入一种专注而虔诚的状态,这种体验是其他轻薄的工具书无法比拟的。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一些罕见或“失踪”作品的收录。我过去在查阅一些清代中期的私人收藏记录时,总会对一些只存在于零星文字记录中的画作感到遗憾。然而,在这套图录中,赫然出现了几幅我此前认为只能通过想象来复原的作品的高清图像。这无疑为我们填补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空白。这些图像的出现,让原先那些零散的文献线索得以相互印证,使得对某一特定地域或某一小圈子艺术活动的研究,一下子丰满了许多。这种“考古式”的搜集整理工作,体现了编者团队极大的耐心和资源整合能力,对于推动整个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参考资料。
评分山东省烟台市文物商店 鲁8
评分山东省平度市博物馆 鲁12
评分山东省栖霞县文物管理所 鲁10
评分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授朝纪念馆 辽7
评分接触这部小说的机缘非常妙,在逛百度某漫画的贴吧的时看见一个“关于禁止再贴玛丽苏类型同人文”的通知,不知玛丽苏为何物的我在查百度知道的时候知道了“玛丽苏病例报告”,本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动漫爱好者特有的考据癖我点了链接,一头栽进去看的时候,心里满满充塞的都是对作者大人的感激。这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成长故事,主人公余周周的成长道路人人都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虽然作者叙述的语言平实,却足以让人痛快地看一场有笑有泪的青春。通过余周周的眼睛,我又看到年少的自己,也让我试图重新思考成长的含义。
评分吉林省博物馆 吉1
评分如果可以,请让我成为这样的人。
评分坤是明代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其著作很多,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呻吟语》则是他对宇宙、人性、命运、时事、治道、物理、人情的观察和思考,充满了哲理性,闪烁着智慧之光。纵观吕坤著作则不仅能使人看到明代的政治、社会与学术风貌,还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人生经验。 吕坤主张打破学术禁锢,万响齐鸣;为学不主一家,“我只是我”;“不儒不道不禅,亦儒亦道亦禅”。有熔铸百家,抱独自立的气象。他主张去伪存真,实学实用,学术与事功并重,明体以达用。吕坤把万物一体立为学术宗旨,他的著作始终贯穿着重民或民本思想的一条主线。 吕坤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对专制主义的批判闪烁着民主精神,开清代黄宗羲、唐甄等批判专制主义的先河。他的求真务实、经世济时思想,是一种由理学向实学的学术转型,对清代颜李学派有很大影响。 整理者很早就注意到吕坤的著作,曾译注其代表作《呻吟语》,翻译过《实政录》,并对吕坤思想做了深入探索与研究。已故著名学者金景芳在九十岁高龄时,还能背诵《呻吟语》中的话:“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金老觉得受用一生。王国轩先生本人也是在身心困倦之中读到吕坤著作,被他深邃的智慧所吸引,被他真诚的同情心所打动,为他抱独自立的气概和精神而折服。 这部《吕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创性之作。在此之前,虽说在清代有两种全集意义的吕坤著作出版,但都有一些重要著作被遗落,还称不上“全”,而新整理本则把吕坤现存著作搜罗殆尽。对吕坤全部著作进行标点、分段、校勘,这也是第一次。近人有谓研究哲学所用之方法,与研究科学所用之方法不同。科学的方法是逻辑的,理智的;哲学之方法,是直觉的,反理智的。其实凡所谓直觉、顿悟、神秘经验等,虽有甚高的价值,但不必以之混入哲学方法之内。无论科学、哲学,皆系写出或说出之道理,皆必以严刻的理智态度表出之。凡著书立说之人,无不如此。故佛家之最高境界,虽“不可说,不可说”而有待于证悟,然其“不可说,不可说”者,非是哲学;其以严刻的理智态度说出之道理,方是所谓佛家哲学也。故谓以直觉为方法,吾人可得到一种神秘的经验(此经验果与“实在”符合否是另一问题)则可,谓以直觉为方法,吾人可得到一种哲学则不可。换言之,直觉能使吾人得到一个经验,而不能使吾人成立一个道理。一个经验之本身,无所谓真妄;一个道理,是一个判断,判断必合逻辑。各种学说之目的,皆不在叙述经验,而在成立道理,故其方法,必为逻辑的、科学的。近人不明此故,于科学方法,大有争论。其实所谓科学方法,实即吾人普通思想之方法之较认真、较精确者,非有若何奇妙也。惟其如此,故反对逻辑及科学方法者,其言论仍须依逻辑及科学方法。以此之故,吾人虽承认直觉等之价值,而不承认其为哲学方法。科学方法,即是哲学方法,与吾人普通思想之方法,亦仅有程度上的差异,无种类上的差异。
评分中国古代书画真迹佳品汇编。研究中国书画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1986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在北京出版。收录了故宫博物院临时代存的私人藏品及中国历史博物馆等13个单位的部分书画藏品,计有晋至清代作品共1020件。不少书画作品还附有历代名家题跋和钤印。其编排以文物收藏单位为单元,每单元按历史朝代排列,各朝代又以作者生年为序,并对每件作品的质地、墨色、尺寸、创作年代作了说明。在鉴定过程中,对少数作品的真伪看法,则一一标出各自的鉴定意见。该书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园林、服饰、风俗、典章制度等也有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