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啊,終於拿到這本《中國文化精神》的繁體新校本瞭!拿到手就感覺沉甸甸的,不隻是書本身的重量,更是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之前就聽過錢穆先生的大名,一直想找他的書來讀讀。這本《中國文化精神》簡直是入門的絕佳選擇。書裏的文字,繁體字讀起來特彆有味道,而且排版很舒服,頁邊留白也恰到好處,看著不纍。更重要的是,錢穆先生的文字真是太有力量瞭!他講到中國文化裏的“道”,講到“傢國情懷”,講到“君子人格”,這些概念我以前都似懂非懂,但經過錢穆先生的講解,一下子就清晰明瞭瞭。他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你能感受到他對中國文化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深深的憂慮。他講的“天人關係”,講的“中庸之道”,讓我覺得古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而且很多道理在今天依然適用,甚至比今天的一些思潮還要深刻。這本書讓我覺得,我們不能輕易地把自己的文化往後放,它有太多值得我們去挖掘和珍視的東西。
評分五 《中國文化精神》這本書,我讀瞭不下三遍,每一次重讀都有新的體會。這次拿到的是繁體新校本,感覺比之前的版本更加精煉,也更加貼近錢穆先生的原意。錢穆先生最令人敬佩之處,在於他能夠以一種宏大的曆史視角,將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提煉齣來,並且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其闡釋清楚。他講到“中國人的宇宙觀”,講到“中國人的政治理想”,講到“中國人的藝術精神”,這些看似高深的概念,在他筆下變得鮮活而生動。我尤其喜歡先生對於“知行閤一”的論述,他將其與中國人的實踐精神緊密結閤,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重要性。這與當下社會一些空談理論的現象形成瞭鮮明對比,讓人反思。這本書讓我明白,中國文化並非停留在過去的輝煌,而是擁有著永恒的生命力,能夠不斷地滋養和啓發我們。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更加強烈瞭,也更加明白我們身上肩負的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責任。
評分四 這本《中國文化精神》的繁體新校本,拿到手上就讓人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質感。書頁的紙張觸感、印刷的精細程度,都體現瞭齣版方對經典的尊重。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感覺缺乏一個清晰的脈絡和深入的理解。錢穆先生的這本書,恰恰彌補瞭我的這一遺憾。他以一種極其耐心和懇切的方式,引導讀者去體會中國文化中那些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念。例如,他在論述“中國人的情感世界”時,並非簡單地羅列情感,而是深入分析瞭這些情感是如何與社會結構、倫理道德相互交織,形成獨特的文化心理。他講到“人倫”對於中國社會的重要性,講到“傢庭”在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地位,這些都讓我對中國社會的運轉邏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但字字珠璣,讀起來讓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錢穆先生的智慧,就像一股清泉,滋潤著我乾渴的心靈,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一 初捧《中國文化精神》,隻覺書名古樸,內容必是厚重。未曾想,翻開幾頁,錢穆先生的筆觸便如涓涓細流,緩緩滲入心田,滌蕩著我長久以來對“中國文化”這個概念的模糊認知。他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從精神層麵深入剖析,娓娓道來,將那些看似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碎片,巧妙地串聯成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讀至“天人閤一”的論述,我仿佛看見古人在山川之間,感受著宇宙的脈動,將自身融入自然,而非對抗。這種“天人閤一”,並非消極避世,而是一種積極的和諧,一種對生命本源的深刻理解。先生對於“仁”的闡釋,更是觸及靈魂,他將“仁”從道德規範提升到一種生命狀態,一種人與人之間天然的親和與關懷,這與當下社會普遍的冰冷疏離形成瞭鮮明對比,令人不禁深思。而他對“禮”的解讀,也絕非拘泥於形式,而是將其視為社會秩序與人倫關係的基石,是維係社會和諧的內在力量。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像是進行瞭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也像是在與古人神遊,錢穆先生以其洞察一切的智慧,引導著我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以及我們身上流淌著的文化血脈。
評分三 《中國文化精神》(新校本)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扇窗,一扇通往中國古代精神世界的窗戶。錢穆先生以其溫潤細膩的筆觸,一點點地揭開瞭這扇窗的帷幕。他沒有用艱澀的語言去構建一套抽象的理論體係,而是從中國人最根本的情感齣發,從最日常的生活切入,去探討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我尤其喜歡先生對“孝”的闡述,他不僅僅將其視為一種子女對父母的義務,更將其上升到一種生命傳承、一種文化延續的層麵。這種理解,讓我對“孝”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束縛,而是一種連接,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還有先生談到的“曆史觀”,他強調要站在曆史的脈絡中去理解中國文化,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個時期或某個事件。這種宏大的視角,幫助我擺脫瞭對曆史的碎片化認知,構建起一個更加完整、更加深刻的認識框架。這本書讀下來,會讓你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迴歸到中華文化最本真的樣子,也讓你重新審視自己作為中華兒女的身份和使命。
評分哈哈,買第二本啦,第一本送人
評分錢穆,(1895-1990),中國曆史學傢。字賓四,江蘇無锡人。曆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西南聯閤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任教,並曾主持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6年任昆明五華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並任教於雲南大學。1948年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曆史係主任。1949年去香港,創辦亞洲文商夜校(後更名新亞書院)。1953年創辦新亞研究所。曾獲香港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和美國耶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67年移居颱北,任教於中國文化書院(今文化大學),並任中央研究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錢穆先生是完全靠自修苦讀而在學術界確立地位的學者,對中國曆史,尤其是對中國曆代思想傢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傢之言。在曆史研究中,重視中國曆史發展的特殊性和悠久的傳統,在通史、文化史、思想史、史學理論與方法方麵都有深入研究,聞名海內外。 錢穆先生著述頗豐,專著多達六十餘種,有多種單行本和文集、全集齣版。其中,以全集最為權威。2010年經錢穆先生夫人錢鬍美琦女士授權,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作為重點項目引進,九州齣版社推齣新校重排、繁體竪排版《錢穆先生全集》。 錢穆,(1895-1990),中國曆史學傢。字賓四,江蘇無锡人。曆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西南聯閤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任教,並曾主持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6年任昆明五華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並任教於雲南大學。1948年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曆史係主任。1949年去香港,創辦亞洲文商夜校(後更名新亞書院)。1953年創辦新亞研究所。曾獲香港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和美國耶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67年移居颱北,任教於中國文化書院(今文化大學),並任中央研究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錢穆先生是完全靠自修苦讀而在學術界確立地位的學者,對中國曆史,尤其是對中國曆代思想傢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傢之言。在曆史研究中,重視中國曆史發展的特殊性和悠久的傳統,在通史、文化史、思想史、史學理論與方法方麵都有深入研究,聞名海內外。 錢穆先生著述頗豐,專著多達六十餘種,有多種單行本和文集、全集齣版。其中,以全集最為權威。2010年經錢穆先生夫人錢鬍美琦女士授權,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作為重點項目引進,九州齣版社推齣新校重排、繁體竪排版《錢穆先生全集》。 錢穆,(1895-1990),中國曆史學傢。字賓四,江蘇無锡人。曆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西南聯閤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任教,並曾主持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6年任昆明五華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並任教於雲南大學。1948年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曆史係主任。1949年去香港,創辦亞洲文商夜校(後更名新亞書院)。1953年創辦新亞研究所。曾獲香港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和美國耶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67年移居颱北,任教於中國文化書院(今文化大學),並任中央研究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錢穆先生是完全靠自修苦讀而在學術界確立地位的學者,對中國曆史,尤其是對中國曆代思想傢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傢之言。在曆史研究中,重視中國曆史發展的特殊性和悠久的傳統,在通史、文化史、思想史、史學理論與方法方麵都有深入研究,聞名海內外。 錢穆先生著述頗豐,專著多達六十餘種,有多種單行本和文集、全集齣版。其中,以全集最為權威。2010年經錢穆先生夫人錢鬍美琦女士授權,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作為重點項目引進,九州齣版社推齣新校重排、繁體竪排版《錢穆先生全集》。
評分錢穆先生全集(第三輯 共11種)》作為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籌劃引進的重要項目,這次齣版,對原版本進行瞭重排新校,訂正文中體例、格式、標號、文字等方麵存在的疏誤。至於錢穆先生全集的內容以及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的注解說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評分附錄 講辭大綱
評分很實惠的書 京東就是很方便 快遞員很敬業,書也很經典
評分復興中國文化,必須以瞭解為基礎。
評分錢穆先生全集(第三輯 共11種)》作為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籌劃引進的重要項目,這次齣版,對原版本進行瞭重排新校,訂正文中體例、格式、標號、文字等方麵存在的疏誤。至於錢穆先生全集的內容以及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的注解說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書籍其實非常好,經過小小波拆,還是想保留該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