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维修

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维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明亮 著,张惠敏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产品
  • 整机检测
  • 整机维修
  • 电路分析
  • 故障诊断
  • 维修技术
  • 电子维修
  • 实操指南
  • 电器维修
  • 技术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17809
版次:1
商品编码:108111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页数:21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维修》以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改革思想为指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具体任务驱动为目标,全书共分6大项目、40个具体工作任务。主要内容有:电子产品检测维修基本技能、电视技术基本原理、CRT及液晶彩色电视机电路原理与分析、电子产品典型电路的检修与调试、数字电视等电子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液晶显示器的检测维修技术等。
《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维修》可作为电子类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电子产品检测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项目1 电子产品检测维修基本技能
任务1.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2
任务1.2 电子产品的使用和日常维护6
任务1.3 电子产品的故障种类10
任务1.4 电子产品的故障规律11
任务1.5 电子产品故障检修步骤和方法12
思考与练习16

项目2 典型电子产品——彩色电视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任务2.1 光的特性与三基色原理认知19
任务2.2 人眼的视觉特性22
任务2.3 电视图像传送基本知识24
任务2.4 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过程25
任务2.5 电视扫描原理28
任务2.6 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31
任务2.7 全电视信号的分析34
任务2.8 电视信号的发送与电视频道的划分38
任务2.9 彩色电视制式44
技能训练任务2.10 电视接收机的使用与电视机内部结构剖析49
思考与练习51

项目3 CRT彩色电视机电路原理与分析
任务3.1 黑白及彩色电视机整机电路组成及分析54
任务3.2 公共通道电路原理与分析58
任务3.3 伴音通道电路原理与分析69
任务3.4 亮度通道电路72
任务3.5 色度通道电路77
任务3.6 显像管及附属电路原理与分析81
任务3.7 扫描电路原理分析86
任务3.8 开关电源电路原理与分析96
任务3.9 红外线遥控电路分析101
技能训练任务3.10 高频调谐器性能检测与TA7680外围电路测试110
技能训练任务3.11 行场扫描电路与TA7698外围电路测试113
技能训练任务3.12 显像管及附属电路的检测调试115
思考与练习117

项目4 电子产品典型电路的检修与调试
任务4.1 组合音响设备电路结构与音源电路的检修120
任务4.2 组合音响设备控制电路与电源电路的检修122
任务4.3 彩电公共通道、伴音电路检测与维修125
任务4.4 彩电亮度、色度和末级视放电路检测与维修129
任务4.5 彩电扫描电路及电源电路的检测维修133
任务4.6 彩电遥控电路的常见故障检修136
任务4.7 单片机芯彩电整机电路组装与调试140
技能训练任务4.8 电视机电源电路的检测146
技能训练任务4.9 电视机遥控系统的测试与检修技能训练148
思考与练习150

项目5 液晶彩色电视机整机维护与检测
任务5.1 数字电视技术认知152
任务5.2 平板显示技术及电视新技术认知156
任务5.3 液晶彩色电视机的电路认知159
任务5.4 液晶彩电的主要技术指标及维护保养166
任务5.5 液晶彩色电视机检修技术171
任务5.6 液晶彩色电视机检修实例183
技能训练任务5.7 液晶电视机的调试与拆装192
思考与练习194

项目6 液晶显示器检测维修技术
任务6.1 液晶显示器结构与电路认知197
任务6.2 液晶显示器的故障现象分析及故障特点203
任务6.3 液晶显示器的检修流程和检修原则205
任务6.4 液晶显示器常见故障的检修208
思考与练习213
参考文献214

精彩书摘

另一种办法是把被传送图像上各像素的亮度按一定顺序转变电信号,并依次传送出去(这相当于把亮度转变成单一变量时间的函数)。在接收端的屏幕上再按同样顺序将各个电信号在相对应位置上转变为光。只要这种顺序传送进行得非常快,那么由于人眼的视觉惰性和发光材料的余辉特性,就会使人们感到整幅图像同时发光没有顺序感。电视机系统图像传送采用这种按顺序传送图像像素的方法,这种系统只需要一条信道。这种顺序传送必须迅速而准确,每一个像素一定要在轮到它的时候才被发送和接收,而且收端每个像素的几何位置与发端一一对应。这种工作方式称为收、发端同步工作,或简称同步。如果这样的要求不能满足,即收端画面的每行或每幅画面的像素相对于发端画面发生错位而不同步。则重现画面将发生畸变乃至什么也分辨不出来。可见,同步是电视机系统中的一个非常基本而重要的特殊问题。
……
《光辉的历程:民族复兴的时代篇章》 引言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民族如何从百年沉沦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它不是一段简单的历史回顾,也不是一部枯燥的理论分析,而是以鲜活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勾勒出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崭新征程。本书聚焦于我们这个时代最核心的主题——民族复兴,深入剖析了其背后驱动的强大力量、经历的艰辛挑战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直面现实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感受一个民族澎湃的活力与不屈的意志。 第一章:觉醒的时代——信念的重塑与梦想的启航 本书的开篇,将我们带回那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时代。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探索之后,一个沉睡的巨人开始苏醒。本章重点阐述了“民族复兴”这一宏大愿景如何在中华大地凝聚共识,成为驱动国家前进的最强劲动力。我们将看到,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口号,而是建立在一代代仁人志士的艰苦奋斗和无数人民的共同期盼之上。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呼唤: 深入剖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侮、寻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历史进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深切渴望。我们将回顾那些屈辱的岁月,以及从中汲取的深刻教训,理解为何复兴的梦想如此紧迫而迫切。 新时代的思想引领: 探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形成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不仅为民族复兴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更点燃了人民群众实现梦想的希望之火。我们将解析这些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重塑作用。 价值观的凝聚: 民族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腾飞或国力的增强,更是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的回归与升华。本章将审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如何重塑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形成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梦想的种子: 描绘普通中国人如何从个人梦想出发,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将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个体经历,展现梦想的力量如何在基层发芽、生长,最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第二章:改革的浪潮——破局立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必须依靠持续的改革开放来落地生根。本章将聚焦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领域所经历的深刻变革。我们将看到,改革不仅仅是制度的调整,更是对固有模式的突破,是对发展方式的重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及后续的深化改革,如何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将回顾市场化改革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分析其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科技创新的驱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引擎。本章将深入探讨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巨大投入和显著成就,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展现科技进步如何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我们将关注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举措。 开放的广度与深度: 改革离不开开放,开放促进改革。本章将分析中国如何从对外开放的窗口,逐步迈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我们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开放战略的意义,以及其如何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并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告别粗放式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本章将分析中国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努力,以及如何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更可持续、更包容的发展。 营商环境的优化: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本章将探讨中国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从而释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 第三章:治理的智慧——现代化的国家能力与治理体系 一个强大的民族复兴,离不开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国家治理体系。本章将深入探讨中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将看到,这既是对传统治国理念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 法治的基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章将分析中国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 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以及如何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确保国家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 深入阐述中国式民主的内涵,以及如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社会治理的创新: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本章将探讨中国如何在社会治理领域进行创新,包括基层治理、矛盾化解、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等方面,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反腐败斗争的深化: 强调反腐败斗争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净化政治生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如何坚持零容忍态度,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 第四章:文明的对话——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的融合 民族复兴不仅是物质和政治层面的崛起,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和中华文明的复兴。本章将聚焦于中国在文化建设、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将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广等。 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探讨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与特点,如何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人民心声的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自信的塑造: 民族复兴的根基在于文化自信。本章将分析中国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如何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与其他国家和文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关注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文明对话中的作用。 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提升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成为重要课题。本章将分析中国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第五章:未来的展望——新征程上的挑战与机遇 宏伟的民族复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挑战与机遇并存。本章将着眼于未来,审视民族复兴进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潜在风险,同时也指出蕴藏其中的巨大机遇。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分析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及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来解决这些矛盾,为实现民族复兴扫清障碍。 全球变局中的中国角色: 审视当前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如何在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应对: 探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如何抓住机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强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面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地球做出贡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族复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本章将关注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物质富足的同时,实现精神富足、社会和谐、环境优美。 结语 《光辉的历程:民族复兴的时代篇章》并非终结,而是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本书以史为鉴,以现实为基石,以未来为导向,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中国发展的叙事,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探索,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的生动注解。阅读本书,我们将不仅仅了解中国,更能从中获得启示,共同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关心中国、关心世界、关心人类未来的读者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令我感到不解的是,这本书在“创新驱动与未来趋势”这个主题上的沉默,这在我看来是电子产品行业最核心的魅力所在。例如,当今人工智能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智能家居的语音交互到手机的拍照优化,再到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系统,这些前沿技术的实际落地和发展前景,我都希望能在《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维修》中看到一些探讨。这本书仿佛停留在对既有技术的“诊断”层面,却对孕育新一代电子产品的技术革新和市场走向缺乏任何前瞻性的分析。我尤其好奇,在不久的将来,哪些全新的检测维修技术会应运而生,以应对那些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的复杂系统?这方面的缺失,让这本书的价值大打折扣。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电子产品背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责任”议题非常关注,尤其是在如今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对于电子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最终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如何被纳入环保考量的?例如,在维修过程中,是否会优先考虑使用可回收或环保的零部件?而对于报废的电子产品,其回收和再利用的流程又是怎样的?书中的内容似乎完全没有涉及这些重要的社会责任层面。我期待的不仅仅是让电子产品“能用”,更是希望它们能“以一种对地球更友好的方式被使用和处理”。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空白,让它显得不够全面,未能触及我所认为的电子产品行业发展的重要维度。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是《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维修》,但我发现它在很多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都未能触及。首先,我一直对电子产品的“设计哲学”和“美学理念”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了解工程师们在设计一款产品时,是如何权衡功能性、用户体验和外观设计的。例如,为何一款手机的曲线设计能带来更好的握持感?一个音响的箱体材质选择,究竟会对音质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本书似乎完全回避了这些“软性”但至关重要的内容,将焦点完全放在了硬核的技术层面,这让我感到有些许失望,因为它错失了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电子产品发展的机会。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如何修”,更是“为何这样造”。

评分

我一直对“跨学科融合与未来科技的想象”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电子产品领域。例如,生物科技与电子产品的结合,是否会催生出全新的可穿戴设备,能够监测我们的健康状况并做出个性化干预?或者,材料科学的突破,如何影响下一代电子产品的形态和功能?《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维修》这本书在这些方面的描写非常单薄,它更多地聚焦于既有的、相对成熟的技术体系。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一些关于电子产品与其他前沿学科交叉融合的案例和设想,例如,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电子产品的硬件升级将如何推动沉浸式体验的革新?这些富有想象力且充满前瞻性的内容,才是真正能激发读者对未来科技的憧憬。

评分

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的是,这本书对于“用户体验的深度剖析与情感连接”方面的内容几乎为零。《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维修》似乎将用户视为单纯的“使用者”,而非一个拥有情感、偏好和独特需求的个体。例如,为何某些产品的用户界面设计会让用户感到愉悦和高效?又或者,是什么样的“细节”能让用户对一个品牌产生忠诚度和情感认同?我一直觉得,一款真正优秀的产品,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情感的共鸣。这本书专注于“故障排除”,却忽略了“用户如何感知和互动”这个更为广阔的领域,这让我觉得它缺少了一层“温度”和“人文关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