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 中国华侨出版社25

了凡四训 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 中国华侨出版社2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了凡四训
  • 研习报告
  • 钟茂森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传统文化
  • 人生哲学
  • 修身养性
  • 道德修养
  • 励志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弘省文化旗舰店
出版社: 1
ISBN:9787511300317
商品编码:1081903195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了凡四训研习报告

原价: 25.00元

作者:钟茂森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ISBN:9787511300317

字数:

页码:209页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标识:asinB0044N3DHG

编辑推荐


《了凡四训研习报告》: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的家训名篇,改造命运、心想事成的励志宝典。
清朝时期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对《了凡四训》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後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曾围藩还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一本人牛智慧之书。
近代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日本著名汉学家、阳明学大师安冈正笃先生,对《了凡四训研习报告》推崇备至,他建议日本天皇及历任道相将此书视为“治国宝典”,应当熟读、细读、精读;凡有志执政者,应详加研究。安冈正笃先生盛赞此书为“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
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先生早年有幸读到《了凡四训》并将其作为人牛指导。他后来在其著作中说道:我邂逅了袁了凡所写的《了凡四训》,顿时得到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人生是这样的。

内容提要


《了凡四训研习报告》作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经典,是了凡先生一生道德学问的涵养和凝聚,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如何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了凡四训研习报告》中立身、处世、为学、修德、立业的经验总结,越来越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目前不仅被家庭接受,更被国内外许多企业乃至社会多个层面列为典范教材,了凡先生一生不是显官,没有做到高位,而日享盛名,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目录


《了凡四训》原文/1
《了凡四训》序文/19
一部分 本书介绍/23
第二部分 立命之学/27
第三部分 改过之法/83
第四部分 积善之方/117
第五部分 谦德之效/155
成圣之道/159
后记/203

作者介绍


钟茂森,教授,1973年生于中国广州。1995年毕业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该校金融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州立大学任教四年;2003年移居澳洲。在澳洲著名的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任教四年。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获得该校终身聘用。昆士兰大学原定于2007年提拔他为教授。而且多家大学曾高薪聘请他担任首席教授。但是,他淡泊名利。立志走上圣贤教学之路。所以均婉言谢绝。
钟茂森教授曾应邀多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布里斯班。法国巴黎,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关于教育与和平的国际会议,介绍和推动中华传统圣贤教育。曾应邀参加中国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会,2007年国际道德经论坛和国际儒联会议,并在会议上演讲。
钟茂森教授现任澳大利亚净宗学院副院长和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

文摘


“彼何以百世可师”?他为什么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成为令人景仰的佛菩萨?我“何以一身瓦裂”?我为什么会变得像破碎一个的陶器,一身瓦裂,一文不值?这是因为我们“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耽染尘情”的耽就是过分,染上了一些社会上的习气毛病,重情欲;“私行不义”,在私下里做一些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这都是*恶习性,把我们善良的本性给覆盖了。其实我们本来是佛,本来跟孔子、孟子一样“百世可师”,现在变成一身瓦裂。这是令人羞耻的事,所以要改过。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愿意发心重新改造命运,打造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那么第一步就是改过。了凡先生在改过方面很有体会,他给我们讲了改过的方法,就是要发三种心: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要发勇心。
为什么要发羞耻之心?因为古来的圣贤,像孔子、孟子、老子、释迦牟尼佛这些圣贤,跟我们本性是一样的,都是“人之初,性本善”。这种本善是绝对的善,不是建立在善恶相对概念上的善,我们把这种本善称为“纯净纯善”。佛在经里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凡夫既然跟如来、跟佛一样,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德相,我们都具足,一点都没有比佛少,那为什么“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为什么他们能够称为佛、称为世尊?这是世间尊贵的,我们称为“天人师”。不仅现世是天人师,而且能堪为千秋万代的师表,“百世可师”。我们把中国的圣贤孔老夫子,也称为“万世师表”。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而我们想想自己一身的习气毛病,想要做善事、起善念,但是却不管怎么都发不出这种真诚心,一天到晚都生活在烦恼痛苦当中。“一身瓦裂”这是比喻我们痛苦、烦恼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好。

评分

评分

值得阅读

评分

好。

评分

好!!!

评分

好。

评分

好!!!

评分

值得阅读

评分

值得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