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凡四訓 研習報告 鍾茂森博士 中國華僑齣版社25

瞭凡四訓 研習報告 鍾茂森博士 中國華僑齣版社2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瞭凡四訓
  • 研習報告
  • 鍾茂森
  • 中國華僑齣版社
  • 傳統文化
  • 人生哲學
  • 修身養性
  • 道德修養
  • 勵誌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弘省文化旗艦店
齣版社: 1
ISBN:9787511300317
商品編碼:1081903195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瞭凡四訓研習報告

原價: 25.00元

作者:鍾茂森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ISBN:9787511300317

字數:

頁碼:209頁

版次: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標識:asinB0044N3DHG

編輯推薦


《瞭凡四訓研習報告》:種德立命、修身治世的傢訓名篇,改造命運、心想事成的勵誌寶典。
清朝時期的“中興名臣”曾國藩對《瞭凡四訓》為推崇,讀後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汙也;生者,取明袁瞭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曾圍藩還將此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一本人牛智慧之書。
近代著名的學者鬍適先生則認為,《瞭凡四訓》是研究中國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錶作。
日本著名漢學傢、陽明學大師安岡正篤先生,對《瞭凡四訓研習報告》推崇備至,他建議日本天皇及曆任道相將此書視為“治國寶典”,應當熟讀、細讀、精讀;凡有誌執政者,應詳加研究。安岡正篤先生盛贊此書為“人生能動的偉大學問”。
日本經營四聖之一、兩傢世界500強企業的創始人稻盛和夫先生早年有幸讀到《瞭凡四訓》並將其作為人牛指導。他後來在其著作中說道:我邂逅瞭袁瞭凡所寫的《瞭凡四訓》,頓時得到瞭頓悟的感覺,原來人生是這樣的。

內容提要


《瞭凡四訓研習報告》作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經典,是瞭凡先生一生道德學問的涵養和凝聚,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現身說法,講述瞭如何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瞭凡四訓研習報告》中立身、處世、為學、修德、立業的經驗總結,越來越被後人譽為傢教典範。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目前不僅被傢庭接受,更被國內外許多企業乃至社會多個層麵列為典範教材,瞭凡先生一生不是顯官,沒有做到高位,而日享盛名,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目錄


《瞭凡四訓》原文/1
《瞭凡四訓》序文/19
一部分 本書介紹/23
第二部分 立命之學/27
第三部分 改過之法/83
第四部分 積善之方/117
第五部分 謙德之效/155
成聖之道/159
後記/203

作者介紹


鍾茂森,教授,1973年生於中國廣州。1995年畢業於中國廣州中山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7年獲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9年獲該校金融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德州大學及肯薩斯州州立大學任教四年;2003年移居澳洲。在澳洲著名的昆士蘭大學商學院任教四年。擔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並獲得該校終身聘用。昆士蘭大學原定於2007年提拔他為教授。而且多傢大學曾高薪聘請他擔任首席教授。但是,他淡泊名利。立誌走上聖賢教學之路。所以均婉言謝絕。
鍾茂森教授曾應邀多次參加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布裏斯班。法國巴黎,印度尼西亞等地的關於教育與和平的國際會議,介紹和推動中華傳統聖賢教育。曾應邀參加中國2006年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會,2007年國際道德經論壇和國際儒聯會議,並在會議上演講。
鍾茂森教授現任澳大利亞淨宗學院副院長和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

文摘


“彼何以百世可師”?他為什麼成為萬世師錶、至聖先師,成為令人景仰的佛菩薩?我“何以一身瓦裂”?我為什麼會變得像破碎一個的陶器,一身瓦裂,一文不值?這是因為我們“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耽染塵情”的耽就是過分,染上瞭一些社會上的習氣毛病,重情欲;“私行不義”,在私下裏做一些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這都是*惡習性,把我們善良的本性給覆蓋瞭。其實我們本來是佛,本來跟孔子、孟子一樣“百世可師”,現在變成一身瓦裂。這是令人羞恥的事,所以要改過。如果我們真正明白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願意發心重新改造命運,打造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那麼第一步就是改過。瞭凡先生在改過方麵很有體會,他給我們講瞭改過的方法,就是要發三種心:一要發恥心,第二要發畏心,第三要發勇心。
為什麼要發羞恥之心?因為古來的聖賢,像孔子、孟子、老子、釋迦牟尼佛這些聖賢,跟我們本性是一樣的,都是“人之初,性本善”。這種本善是絕對的善,不是建立在善惡相對概念上的善,我們把這種本善稱為“純淨純善”。佛在經裏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凡夫既然跟如來、跟佛一樣,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德相,我們都具足,一點都沒有比佛少,那為什麼“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為什麼他們能夠稱為佛、稱為世尊?這是世間尊貴的,我們稱為“天人師”。不僅現世是天人師,而且能堪為韆鞦萬代的師錶,“百世可師”。我們把中國的聖賢孔老夫子,也稱為“萬世師錶”。為什麼他們能做到?而我們想想自己一身的習氣毛病,想要做善事、起善念,但是卻不管怎麼都發不齣這種真誠心,一天到晚都生活在煩惱痛苦當中。“一身瓦裂”這是比喻我們痛苦、煩惱的生活。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好。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好。

評分

好。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