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還能這樣上:中國媽媽眼中的加拿大小學教育

小學還能這樣上:中國媽媽眼中的加拿大小學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廖曉英 著
圖書標籤:
  • 教育
  • 加拿大教育
  • 小學教育
  • 傢庭教育
  • 育兒
  • 中國媽媽
  • 文化差異
  • 海外教育
  • 教育觀察
  • 教育方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寜波齣版社
ISBN:9787807437697
版次:1
商品編碼:1082241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3
字數:1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讀《小學還能這樣上(中國媽媽眼中的加拿大小學教育)》這本書,你會覺得遺憾,自己或下一代未能領受如此富有樂趣、開發潛能、培育全人、豐富生命的教育;讀這本書,你會減少遺憾,廖曉英充滿圖像、細節和實例的全景式記錄,細緻而深入的觀察,將帶你體驗近乎理想的教育製度和方法。 感謝作者,讓讀者能在輕鬆而不斷感悟的閱讀中,彌補所受教育的缺陷,經曆成長!

此商品有兩種封麵,隨機發貨。



內容簡介

傢庭是亞洲社會的細胞,個人是西方社會的細胞。在西方,每個人的小學教育就是細胞形成的過程。讀懂瞭這個過程,就基本上讀懂瞭這個社會。廖曉英《小學還能這樣上(中國媽媽眼中的加拿大小學教育)》中,博士用母親的細緻、學者的敏銳、文人的筆法為我們講瞭一個關於小孩教育的故事,一個父母、老師和教育工作者可讀、必讀的故事。讀瞭《小學還能這樣上(中國媽媽眼中的加拿大小學教育)》,你會發現自己對社會、教育和人性有瞭更深的瞭解。

作者簡介

廖曉英,齣生在南京,成長在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學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碩士,法國巴黎大學新聞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並先後在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亞太研究係任教。發錶中文和法文論文數十篇,並有譯著多種。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新學期、新班級、新老師
1 新學年第一天:各就原位
2 實用而安全的校捨
3 分班:和自己的朋友在—起最重要
4 開門會上認識新老師
5 年年照張相,記錄孩子的成長

第二章 在學校,重要的信息來自老師
6 老師的“緻傢長信”一目瞭然
7 課程錶幫助傢長瞭解在校學習
8 老師的每周匯報內容詳盡
9 在幫助老師的同時瞭解孩子的學習環境

第三章 以閱讀為本
10 學校的讀書要求
11 趣味閱讀計劃
12 老師的閱讀指引
13 閱讀與討論
14 充足的圖書資源
15 給孩子買書
16 學校舉辦書市

第四章 語言訓練分門彆類
17 一以貫之的拼寫練習
18 讀書還要寫報告
19 學作“周記”
20 為寫作而領略大自然
21 打好英語基礎
22 咬音嚼字的語音訓練課

第五章 淺顯而實用的科學教育
23 重復、滾動的數學學習
24 學習用科學術語錶達概念
25 製作機器人,學習立體幾何
26 舊貨買賣: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27 學習天文,發揮想象力
28 讓孩子們各顯神通的科學小實驗
29 彆開生麵的營養學教育
30 在養殖三文魚中學習生物學
31 節水教育與海盜娛樂會
32 強記與規範化也很有必要
33 自己動手做項目

第六章 社會科學與教孩子做人
34 通過介紹自我分享知識
35 知道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36 什麼是“貢獻”?
37 學習如何麵對來自同伴的壓力
38 防止孩子吸毒
39 和孩子—起接受防火教百
40 自行車周:環保教育
41 街道上的安全
42 新聞閱讀與演講:學會關心社會
43 為青春期作準備

第七章 藝橄育:學習、欣賞一與錶演
44 美術訓練多種多樣
45 老師匯報音樂課的教學
46 人人是觀眾、人人是演員的學校音樂會
47 有教學意義的交響樂會
48 戲劇欣賞也是藝術教育
49 學樂器是為瞭錶達和分享

第八章 培養團隊精神的體育
50 球類運動重在學習相互配閤
51 跑步也有各種名目
52 遊泳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53 全班一起打水球
54 加拿大人人都會的滑冰
55 為保護心莊一起跳繩
56 海上揚帆

第九章 把教育寓於歡慶節日之中
57 萬聖節:討糖和募捐
58 紀念先烈,播種和平理念
59 聖誕之際學曆史
60 給孩子夢想:與聖誕老人通信
61 慶春節:欣賞不同文化
62 文化之旅:逛中國城
63 傳送關愛的“情人節”
64 母親節的連環畫
65 父親節:“我的爸爸完美無缺”
66 每個人的生日都是全班的節日

第十章 傢長是學校的無冕之王
67 傢長也是學校的管理者
68 “傢長會”每月例會麵麵俱到
69 更換中學先徵求傢長意見
70 教師居然也罷工
71 罷工期間的傢長、學生自救
72 校長未盡職被傢長解雇
73 與校長不打不成交
74 茶會答謝傢長

第十—章 募捐:從小做起的公益活動
75 聖誕節前學校裏的集市
76 齊心協力集資興建學校遊樂場
77 繼承英雄未盡的事業
78 剃光頭發捐贈兒童癌癥患者
79 孩子們最愛的意大利餅
80 訂文具也是為學校捐款
81 各顯神通的班級旅行籌資活動

第十二章 教書與育入
82 老師總是誇奬孩子
83 孩子的自我評價很重要
84 正麵看待與眾不同的孩子
85 讓孩子接受自己
86 一條新聞寄希望
87 丟書反被安慰
88 嚮老師求助總能解決問題
89 打架是嚴重的違紀行為
90 老師是孩子的伯樂

第十三章 期末的陝樂時光
91 海邊齣遊兼尋寶
92 去水上公園:傢長和老師的聚會
93 營地之旅:體驗加拿大人的冒險精神
94 內容詳盡的成績報告單
95 用歌聲歡送退休老師
96 老師再見,孩子們再見
97 該上中學瞭!
98 小學畢業
後記

前言/序言


小學還能這樣上:中國媽媽眼中的加拿大小學教育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教育的書,它是一次跨越文化、審視母愛的深刻旅程,一位中國母親在加拿大溫哥華小學教育體係中,用最樸實而真摯的筆觸,記錄下她對孩子成長軌跡的觀察、思考與實踐。本書不曾描繪異國他鄉的繁華,也未曾探究宏大的教育理論,它聚焦於小學這個承載著童年最純真時光的階段,通過一個普通母親的視角,呈現齣與國內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式。 故事的開端,是無數中國傢庭共同的希冀與迷茫。當孩子踏入小學,選擇的道路似乎隻有一條——嚴苛的學業、密集的補習、步步為營的升學規劃。然而,當作者將孩子送入加拿大小學,她所見到的景象,卻如同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戶,看到瞭教育本應有的另一種模樣。這本書,正是她藉由這扇窗,嚮國內傢長傳遞的,那些觸動靈魂的教育細節,那些可能被我們忽略卻至關重要的成長養分。 在溫哥華的小學課堂裏,沒有聲嘶力竭的“分數至上”,取而代之的是對孩子天性解放的尊重,對個體差異的細緻關注。作者細緻地描繪瞭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自由狀態——他們可以圍坐在一起討論問題,可以動手製作模型,甚至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來學習抽象的知識。她發現,這裏的教學不再是單嚮的知識灌輸,而是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個孩子,無論其天賦如何,都能找到適閤自己的學習節奏,並在老師的鼓勵下,點亮屬於自己的那份自信。 本書沒有空泛的理論,而是充滿瞭鮮活的案例。作者如同一位忠實的記錄者,將孩子在學校的日常點滴,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傢長與學校的溝通,都一一收入筆下。她會描述老師如何在一次簡單的戶外活動中,引導孩子們觀察植物的生長,並激發他們對生命的好奇;她會記錄下孩子在小組閤作中,如何學會傾聽不同的意見,如何妥協與閤作;她還會分享老師們如何通過非語言的鼓勵,幫助那些內嚮的孩子建立自信。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構建起一個充滿愛與尊重的學習環境。 “成績”這個在中國傢長心中沉甸甸的詞匯,在加拿大小學教育體係中,似乎被賦予瞭不同的意義。作者觀察到,這裏的評估方式更加多元,不再是簡單地用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優劣。老師們更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投入程度,他們是否積極思考,是否勇於嘗試,是否從錯誤中學習。學校定期會進行“成長報告”,與其說是評估,不如說是與傢長的一次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孩子的優勢與不足,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這種“全人教育”的理念,讓孩子能夠更全麵地認識自己,而不是被冰冷的分數定義。 本書也深刻地探討瞭“傢校閤作”的重要性。作者描述瞭她是如何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如何與老師保持頻繁而開放的溝通。她感受到,在加拿大,傢長並非是教育的旁觀者,而是教育的重要夥伴。學校尊重傢長的意見,也鼓勵傢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積極的角色。這種緊密的配閤,讓孩子能夠在傢庭和學校之間,形成一個更穩定、更支持性的成長環境。她分享瞭她如何在傢中,配閤學校的教學方式,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如何與孩子一起探索自然,如何在生活中將學習融入其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觸及瞭“情緒管理”和“品格塑造”這些在中國教育中可能被弱化的部分。作者發現,加拿大小學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情商,教導他們如何識彆和錶達自己的情緒,如何與他人建立健康的社交關係。老師們會利用故事、遊戲等方式,引導孩子們理解同理心、責任感、毅力等重要的品格。這種教育,並非要求孩子成為“道德模範”,而是幫助他們成為一個懂得愛與被愛,懂得為自己行為負責,懂得在睏難麵前堅持的健全個體。 當然,本書並非一味地贊美西方的教育模式,而是帶著中國母親特有的審慎和反思。作者會對比中西方教育在某些方麵的差異,她會思考,哪些值得我們藉鑒,哪些可能並不完全適用於中國國情。她也誠實地記錄瞭自己在適應過程中遇到的睏惑和挑戰,以及她如何不斷調整自己的育兒觀念。這種坦誠,讓本書更具說服力和參考價值。 在書中,你可以看到作者對孩子學習的“慢”的欣慰,對孩子“玩”的肯定,對孩子“犯錯”的寬容。她發現,當學習不再是一場硝煙彌漫的戰爭,當成長不再是一張張冰冷的分數,孩子眼中閃爍的光芒,是多麼的耀眼。她用自己親身的經曆告訴我們,小學教育,不應該隻是為升學做準備的“填鴨式”訓練,它更應該是播下好奇、求知、閤作、善良的種子,讓孩子在愛與鼓勵中,自由地舒展羽翼,飛嚮屬於自己的廣闊天空。 本書的語言風格質樸而真誠,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有一位母親最真實的感悟。她就像一位鄰傢姐姐,娓娓道來,讓你在閱讀中,不自覺地産生共鳴。她分享的不僅僅是教育的經驗,更是對生命、對成長、對母愛的深刻理解。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力量,一種源自內心的關懷與期盼。 《小學還能這樣上:中國媽媽眼中的加拿大小學教育》,它鼓勵我們重新審視“教育”的真正含義,思考我們希望給予孩子怎樣的童年,以及如何纔能真正地幫助他們成為一個快樂、自信、有能力、有擔當的未來公民。這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刻思考的書,它將帶領每一位傢長,踏上一段關於“如何更好地愛孩子”的全新探索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已經工作多年的人,我常常覺得現在的社會節奏太快,孩子們似乎過早地就被推入瞭競爭的漩渦。這本書無意中提供瞭一個“慢下來”的參照係。它描繪的教育圖景,似乎更注重給孩子留白,讓他們有時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去犯錯,去從錯誤中學習。這對我觸動很大。我開始思考,教育的終極目標到底是什麼?僅僅是培養一個知識淵博的“工具人”,還是一個內心豐盈、能夠適應未來不確定性的個體?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加拿大教育體係中那種對個體差異的尊重,以及如何通過項目式學習(PBL)等方式,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育方法,比起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顯然更符閤人性的發展規律,讓人讀後心生嚮往。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有意思的,那種溫暖的色調和手繪插畫風格,一下子就讓人聯想到溫馨的傢庭氛圍和輕鬆的校園生活。我本來就對教育話題比較關注,尤其是涉及到跨文化交流的,所以看到這個標題就忍不住想翻開看看。作者的敘述口吻很親切,像是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樣,分享著她在異國他鄉觀察到的點點滴滴。讀著讀著,你會發現很多之前睏惑的問題似乎都有瞭新的視角。比如,那種強調“全人發展”的理念,是如何具體滲透到日常課堂活動中的?從老師如何與孩子互動,到學校如何組織各種社團活動,都展現齣一種更加注重孩子內在驅動力的培養方式,而不是單純地追求分數和排名。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也引發瞭我對現有教育模式的深度反思。它不是那種生硬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生活場景,展現齣一種更具人情味、更貼閤孩子天性的教育哲學。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不像某些教育類書籍那樣邏輯綫索僵硬,它更像是一部散文集,每一章節都可以獨立成篇,但串聯起來又形成瞭一個完整的觀察體係。作者的文風非常流暢自然,夾雜著一些幽默的小段子,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沉悶的教育話題變得輕鬆活潑。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具體教育實踐時,總是能夠迅速地將讀者拉迴到現實層麵,而不是停留在理論空談。比如說,關於傢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如何協同閤作的部分,寫得特彆到位。它強調瞭父母的角色不僅僅是“監督者”,更是孩子學習旅程中的“夥伴”和“引導者”。這種多維度的視角,讓這本書的受眾範圍更廣,無論你是身處教育一綫的工作者,還是普通的傢長,都能從中找到共鳴和實用的啓示。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可能性”的視角。它沒有提供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而是展示瞭一種成功的實踐樣本。閱讀這本書,就像打開瞭一扇通往不同教育理念的大門,讓人意識到教育的形態是如此的多元和富有創造力。作者的文字裏充滿瞭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和對下一代的深切關懷,這份真誠是能穿透紙張的。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於“好學校”、“好教育”的狹隘定義,認識到真正的教育是服務於人的全麵發展的。讀完之後,我的書架上少瞭一本枯燥的理論書,多瞭一份關於如何培養一個快樂、有韌性、能獨立思考的孩子的溫柔指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激發瞭我的行動欲和探索欲,讓我願意帶著這份新的視野,去重新審視和調整自己對孩子成長的期待與規劃。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紮實,但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能力。她似乎擁有一種獨特的“鏡頭感”,能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通過文字放大並賦予深刻的意義。比如,書中對某個特定節假日學校組織活動的描述,那種氛圍的營造,色彩的搭配,孩子們的笑聲,都躍然紙上。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記錄,更像是一種情感的投射。閱讀的過程,就好像跟著作者的腳步,在異國的校園裏進行瞭一次沉浸式的體驗。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保持批判性思維的態度,她並非盲目地推崇“國外的月亮比較圓”,而是會在贊揚其優點的同時,也坦誠地指齣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這種平衡的視角,讓整本書讀起來更加客觀可信,也更有價值,因為它鼓勵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

評分

全班一起打水球

評分

4 開門會上認識新老師

評分

正品,質量好。服務佳。送貨快。

評分

以閱讀為本

評分

通過介紹自我分享知識p

評分

¥16.80a(7.4b摺)

評分

買書必須趕在打摺時買啊。

評分

以後兒子上瞭小學,就告誡老師:我的兒子不參與你們的任何評比,不需要做你們布置的作業,你們隻需要確保我兒子在學校的人身安全即可。

評分

為寫作而領略大自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