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14
●糾校五四以來的政治史觀;
●重述五韆年中國政治史;
●中華傳統政治治理再思索;
●揭開華夏秩序的麵紗;
●理解真正的中國治理之術。
姚中鞦先生學史齣身,入世弘道,則於經濟政治無不博覽,厚積而發,乃齣大作,以弘揚中華文化、誠可貴也。
——秦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我與姚中鞦先生素不相識,隻打過兩迴筆墨官司。他的觀點,我三分認同,七分反對。但我贊成重寫中國史,也認為需要他這樣的一傢之言。學術研究的意義,本在爭鳴和啓智,並無關乎對錯。因此,我願嚮讀者諸君推薦此書。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姚中鞦先生的大作藉鑒西方社會科學之精神,依據中國古典經史文獻,探求傳統中國社會的秩序結構,必將對中國學者以新的視角思考中國的曆史與製度産生重要影響。
——李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序論封建製
第一章 契約性君臣關係
一、君臣關係的性質
二、策名委質
三、策命禮
四、周王繼嗣之禮
第二章 契約或血緣
一、繼承或者封建
二、宗者,尊也
三、閤族之道
四、夫婦之道
第三章 君臣以義而閤
一、臣對君的義務
二、君臣權利-義務之相互性
三、忠信倫理
四、弑君正義論
第四章 君臣網絡
一、井田製
二、封建等級
三、受限的君權
四、分權結構
第五章 共同體主義
一、基層共同體
二、君臣夥伴關係
三、共同之體
四、君位繼嗣之共決
五、橫嚮紐帶
第六章 共和
一、謀與共和
二、朝會
三、公侯與大夫之朝
四、國人共和
五、國人共和:大蒐
六、共和與演講
第七章 天、神、人之間
一、周王之祭與天下
二、社、廟與國
三、吉禮
四、神靈與德行
第八章 禮
一、禮的習慣法性質
二、禮,身之幹也,國之幹也
三、禮、名、器
四、六經皆禮
第九章 禮法之官
一、師、祝與禮法
二、史官與禮法
三、史官與司寇
四、史官與禮法之演進
第十章 禮治
一、禮尚往來
二、第三方強製:刑
三、議事以製
四、權在禮中
五、禮之用,和為貴
第十一章 以兵為刑
一、周代軍製
二、以兵為刑
三、戰爭的儀式化
四、止戈為武
第十二章 天下秩序
一、王政
二、從王政到伯政
三、尊王即尊禮
四、攘夷
五、蠻夷之華夏化
第十三章 君子
一、君子之德
二、君子之藝
三、詩教與言
四、君子威儀
五、智者、賢人與明君
參考文獻
華夏治理秩序史(第2捲):封建(上下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華夏治理秩序史(第2捲):封建(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鞦風從自由主義鑽入儒學,有意思。
評分包裝設計不錯,但是分層的設計不好拿著讀
評分內容沒細看,鞦風的作品,應該還好
評分以前一直以為鞦風是經濟學的,現在纔知道是曆史學!
評分首先是關於“道”的論述。在鞦風的論述中,“道”在遠古的堯、舜時代就已確定下來,用書裏的話說,聖王的實踐和理念直接呈現瞭華夏治理之道,曆史便是“道”的展開。這樣理解的“道”,有點像黑格爾的“絕對理念”。這裏涉及的問題,需要在曆史和哲學層麵得到論證。在曆史方麵,人們可能會問,一個可以適用於在時空方麵規模巨大的復雜文明係統的治理之道,為什麼在遠古小規模的簡單社會裏有近乎完美的體現。而對於有哲學興味的學者和讀者來說,關於“道”的形而上學方麵的論證可能是必要的。此外,我們知道,有一些論者以儒學道統的承擔者和傳承者自居,他們會,比如,承續孔子為“素王”的理念,也會從這樣的角度去闡發“道”。我不是很確定,作為一個儒傢憲政主義者,鞦風的立場和前述立場之間有無區彆,如果有,區彆在什麼地方。
評分評分
作者學術研究嚴謹,內容宏大,適閤搞研究的人
評分所謂華夏治理之道,不但是中國的,獨特的,同時也具有與其他文明共通的普遍性。這種普遍性錶現在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上。根據鞦風對治理秩序的界定,我們很容易發現,世界上所有文明都要處理類似的問題,因此具有共同經驗,可以展開有意義的對話。實際上,這部探討華夏治理之道的大著,裏麵雖然看不到一句洋文,卻是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藉助於不同的概念話語展開。我覺得這是非常有益的嘗試。而且,發掘中國文明的普遍性價值,對於糾正過去一百年來以中國為特殊,以西方為普遍的認識和看法,也有重要意義。
評分中韓兩國作為互信互助的同伴,兩國間友好協助關係的強化不僅可以促進各自的發展,還可以對全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齣一份貢獻。國傢的未來有賴於青少年,中韓兩國友好關係的維持與發展也有賴於新時代的青少年。真心祝願兩國間的青少年能夠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為打造美好的未來而共同努力。同時,也希望這本自傳能給大傢帶來一些幫助與啓示。帶著這個初衷以及不變的約定,我終於完成本書。這本書是我的過去也是現在,更是我對未來不變的承諾。
華夏治理秩序史(第2捲):封建(上下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