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SG510-1轻型屋面平行弦钢屋架(圆钢管、方钢管)

08SG510-1轻型屋面平行弦钢屋架(圆钢管、方钢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屋架
  • 钢结构
  • 轻型屋面
  • 平行弦
  • 圆钢管
  • 方钢管
  • 建筑结构
  • 设计手册
  • 施工图集
  • 结构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2422032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8164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8
字数:10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轻型屋面平行弦钢屋架(圆钢管、方钢管)08SG510-1》适用于非地震区及抗震设防烈度≤9度的地区,跨度在18~30m,屋面采用压型钢板、夹芯板或发泡水泥复合板、杆截面采用圆钢管、方钢管的平行弦钢屋架。屋架下弦标高≤20m,起重机工作级别A1~A5,额定起重量≤50t,桁架间距及柱距为6。0m、7。5m、9。0m的单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主要内容包括屋架详图、支撑布置及其构件详图、檩条和拉条的布置、檩托位置图(檩条选用详见标准图《钢檩条、钢墙粱》)、安装节点详图(包括多跨单坡和多跨双坡的安装详图)等。
特点:本图集屋盖体系索采用的所有材料特别突出了“轻”屋面的特点,对用于有设防烈度要求的地区效果显著。同时,钢管型材的使用,对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起到积极的作用。图中给出了较为详尽、方便施工的节点安装详图,便于设计、施工人员选用。

目录

总说明
图例及连接的标注方法
支撑编号及布置图
屋架支撑编号表
18m屋架支撑布置图
18m屋架檩条、拉条布置图
21m屋架支撑布置图:
21m屋架檩条、拉条布置图
24m屋架支撑布置图
24m屋架檩条、拉条布置图
27m屋架支撑布置图
27m屋架檩条、拉条布置图
30m屋架支撑布置图
30m屋架檩条、拉条布置图
安装节点详图
安装节点图
山墙柱与屋架连接详图
YWJ1-X节点详图
FWJ1-X节点详图
屋架弦杆不在跨中拼接时修改图
竖向支撑Cxx节点详图
横向支撑详图
横向支撑Sh1a、SA1b、Sh2a、SA2b详图
横向支撑Sh3a、SA3b、SA4a、SA4b详图
横向支撑Sh5a、SA5b、Sh6a、Sh6b详图
横向支撑SA7a、Sh7b、Sh8a、Sh8b详图
横向支撑Sh9a、SA9b、SA1oa、SA1 ob详图
横向支撑SA11a、SA11b、SA12a、SA12b详图
横向支撑SA1 3a、SA1 3b、Sh14a、SA14b详图
横向支撑SB1a、SB1b、SB2a、SB2b详图
横向支撑SB3a、SB3b、SB4a、SB4b详图
横向支撑SB5a、SB5b、SB7a详图
横向支撑SB6a、SB6b、SB7b详图
横向支撑SB8a、SB8b、SB9a详图
横向支撑SB9b、SB1oa、SB1 ob详图
横向支撑SB11a、SB11b详图
横向支撑SB12a、SB1 2b详图
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丛书——XX卷:现代建筑结构体系优化与实践 图书导读: 本卷聚焦于当前建筑结构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挑战,旨在为结构工程师、设计人员、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我们摒弃了对基础理论的冗余阐述,转而深入探讨复杂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新型材料的应用、数字化施工的集成,以及如何在高标准规范下实现结构安全、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完美平衡。 第一部分: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的深化设计与分析 本部分系统性地回顾了当前主流大跨度结构形式的演变历程,重点剖析了新型预应力体系在复杂曲面结构中的应用潜力。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BAQUS、MIDAS Gen等)建立高精度模型,对张拉整体(Tensegrity)结构和自由曲面网壳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动力响应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施工阶段临时荷载控制的实用化设计方法。 特别地,本卷对拉杆拱桥与悬索结构的非线性屈曲稳定性和疲劳寿命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涵盖了索股材料的本构模型选择、锚固系统的冗余设计、以及在多极端环境载荷(如强风、地震)耦合作用下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对于超高层建筑中常用的巨型框架-核心筒组合结构,本部分侧重于剪力键、伸臂桁架与核心筒的连接节点详图优化,并结合性能化抗震设计理念,探讨了基于位移控制的阻尼器优化配置方案。 第二部分:新型结构材料的性能验证与应用规范 本卷的第二部分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结构材料的创新与应用。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和普通钢材的设计规范,而是详细探讨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关键受力部位(如剪力墙肢端、柱顶梁接点)的应用潜力,包括其微观结构对延性表现的影响。 此外,对高性能轧制钢材(如Q550B及以上级别)的应用进行了专项论述,重点分析了其在焊接工艺中的热影响区(HAZ)性能退化问题,并提出了针对高强度钢材疲劳验算的改进公式。在绿色建筑趋势下,我们还收录了关于工程木材(如胶合木、正交胶合木CLT)在大跨度公共建筑中作为主体结构的应用实例,包括其防火等级的提升技术和长期湿热环境下的耐久性保障措施。 第三部分:数字化施工与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 本部分着眼于工程实施层面,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结构工程的精度与效率。我们详尽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在钢结构深化设计中的集成应用,特别是如何实现从三维建模到参数化详图生成的无缝对接,有效避免碰撞检测和信息传递错误。 对于复杂的钢结构节点,本卷提供了基于数控加工(CNC)的预制流程解析,包括定位孔、螺栓孔的精度控制标准。在施工阶段,我们重点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在大型桥梁和超高层建筑中的部署策略,包括应变片、倾角仪、GPS/INS集成系统的选型、数据采集频率与阈值设定,以及如何将实时监测数据反馈至结构承载力评估模型中,实现结构的主动维护。 第四部分:复杂基础与岩土工程相互作用分析 结构安全始于地基。本部分深入研究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设计难题。内容涵盖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支护结构-相邻构筑物相互作用的动态耦合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地下连续墙与桩基协同受力的设计方法,以应对高地下水位和软弱土层带来的挑战。 对于高耸结构,我们探讨了桩筏基础的非线性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包括如何准确模拟地基的应力重分布和沉降差异。此外,本卷还特别关注了地震作用下液化土层对基础承载力的瞬时削弱效应,并提出了针对性地基处理技术(如高压旋喷、振冲密实)的设计参数选取依据。 本书特色: 本书摈弃了传统教科书中过于侧重基础公式推导的模式,而是聚焦于工程实践中的难点、热点和前沿技术。所有分析方法均结合了最新的国家及国际工程规范,辅以详尽的工程案例和精确的图表说明,确保理论指导能够直接转化为高效可靠的工程实践。本书适合于具备结构工程基础知识,寻求在复杂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寻求突破的专业人士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绝对超出了我购买时的预期。坦率地说,市面上很多技术规范类的书籍都写得干巴巴的,让人望而生畏,但《08SG510-1》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它似乎预设了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所有“痛点”和常见错误,并提前给出了规避方案。我特别欣赏它在材料选用和施工安装部分的处理。比如,对于钢管在低温环境下的焊接工艺要求,以及不同防腐涂层对结构寿命的影响,都有深入的探讨和明确的推荐标准。这不是那种只停留在计算层面的书,它深入到了工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承包商反映现场加工难度太大,我翻阅这本书,找到了一个使用标准化连接件的替代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现场装配效率,减少了返工。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告诉你“该怎么算”,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在现实中该怎么做才能既安全又高效”。这对于项目管理和现场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

从专业深度上来说,这本关于平行弦钢屋架的专著,无疑是业内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对“轻型化”设计理念的深入贯彻。书中对于如何通过优化桁架的腹杆和弦杆布局,在保证结构刚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钢材用量,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对比分析。我特别关注了它关于“次结构与主体结构的协调”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屋面檩条与主屋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如何确保屋面荷载能均匀、合理地传递到支撑体系上。这对于优化整个屋面系统的经济性至关重要。很多时候,为了赶进度,我们容易忽略细节优化,但这本书时刻提醒我们,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节点设计,累积起来都会对整体成本产生巨大影响。对于那些追求极致工程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设计院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基础和案例支撑,足以支撑他们做出更具竞争力的方案。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图集汇编,而是一套系统性的、以优化为导向的设计方法论。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也值得称赞,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空间结构至关重要。我发现,相比于其他一些老旧的规范,这本书大量采用了三维建模辅助的清晰视图来展示节点细节。例如,在解释T型节点和十字节点如何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时,那些剖面图和轴测图的清晰度,远胜于传统的二维简化图。当我面对一个复杂的管件相交界面时,只需对照书中的图例,就能立刻把握住构造的逻辑。这种视觉化的学习体验极大地加快了我的理解速度。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关键参数表格,这些表格的编制非常严谨,涵盖了从不同跨度到不同坡度的常见工况,使得现场人员在进行临时校核或快速选型时,可以迅速找到参考数据,避免了反复进行复杂计算的麻烦。可以说,这本书的设计兼顾了深度研究者和一线执行者的不同需求,做到了理论深度与操作便利性的绝佳平衡。

评分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轻型屋架的设计理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用钢材搭一个顶棚”,而是一门精密的结构艺术。书中对圆钢管与方钢管在抗扭转性能上的差异对比分析尤其精彩。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选用方钢管,还给出了计算上需要额外考虑的折减系数。这体现了编著者对材料性能的深刻洞察力。此外,书中对疲劳荷载和风振反应的初步分析,虽然不是最深入的专题研究,但对于一个轻型结构设计来说,已经提供了足够的预警和指导。它帮助我意识到,在某些高耸或沿海项目中,轻型屋架并非可以简单对待,必须纳入必要的动力学考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拓宽了我们的设计视野,引导我们从传统的静力分析思维中走出来,更全面地考虑结构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表现。每次翻阅,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灵感,优化我现有的设计习惯。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建筑设计领域的“扫盲神器”!我手里这本《轻型屋面平行弦钢屋架(圆钢管、方钢管)》的设计手册,内容详实得让人惊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图纸和参数,更是将整个设计思路和背后的力学原理剖析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于不同截面形式的钢管连接节点处理,书中提供了极其详尽的施工详图和计算示例。记得我之前在做一个跨度较大的厂房屋面时,对于如何优化支撑体系一直很头疼,看了这本书后,茅塞顿开。它清晰地展示了在不同荷载组合下,圆钢管和方钢管各自的受力特性,以及如何通过节点设计来有效传递内力,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对于初涉钢结构设计的新手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且知识渊博的导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轻型屋架。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结合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让人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立马就能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已经把它放在工作台上最容易拿到的地方,随时查阅和印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