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4-09
图书介绍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25101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46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2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尼采在《汉译经典047: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中批判了当时德国大学和文科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两种倾向。一种是扩大教育外延的倾向,大学和文科中学大规模扩招,模糊了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使教育沦为谋生的手段。另一种是缩小教育内涵的倾向,削弱人文教育,教育沦为学术分工的工厂和国家利益的工具。在尼采看来,真正的大学和文科中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悟性、艺术直觉和古典人文修养,为天才的诞生和文化的创造培育适宜的土壤。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出生于德国东部吕采恩镇勒肯村的一个牧师家庭。1864年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文学,次年放弃神学,转入莱比锡大学专攻古典语文学,深受导师里奇尔赏识。在此期间,喜欢上叔本华哲学,结识瓦格纳,二者对其思想皆产生巨大影响,日后又成为他主要的批判对象。1869年,大学刚毕业,即受聘担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但其志向在哲学。1872年初,出版“悲剧的诞生》,奠定了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巴塞尔时期还出版了《不合时宜的考察》、《人性的,太人性的》。1879年,因健康恶化提前退休,此后辗转于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南部,在飘泊中写了大部分著作,包括《朝霞》、《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看哪这人》等。1889年初,精神失常,直至去世。
目录
译者导言:教育何为?
一、关于《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二、教育中的两种错误倾向
三、两种倾向在新闻界合流
四、天才是教育的目标
五、真正的教育之内涵
六、教育的可悲现状论
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导言
前言
第一讲 现代教育的两种倾向
第二讲 人文教育始于严格的语言训练
第三讲 教育的使命是使天才得到养育和支持
第四讲 教育机构与生计机构的对立
第五讲 衡量大学教育的三个尺度
重要语词译表
精彩书摘
那么,教育与天才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同一段落中,尼采说:一个民族“最高贵的教育力量”“赋有其母性的使命,即生育天才,然后给天才以正确的教育和爱护”,使天才“在一个民族的教育之母怀中得以成熟和养育”。既然天才的来源不是教育,我们就只能这样理解尼采的意思:天才的种子来自大自然本身,而好的教育则是受孕的子宫和养育的母怀,是适合天才播种和生长的土壤。他尤其强调教育对于天才养育和保护的责任,说倘若没有尽到这个责任,天才就仿佛降生到了一个错误的地方,“将不能展翅作他永恒的飞翔,而会被悲惨地困在时间之中,像一个流落在冬曰荒原的异乡人,从贫瘠的土地上蹒跚离去”。①
如此我们就可理解尼采所说“少数人的教育”的含义了:“我们韵目标不可能是多数人的教育,而只能是少数特选的、为伟大持久的作品而准备的人的教育。”“少数人”不是天才,而是为伟大持久的作品因此亦即为天才而准备的人,天才也许在这少数人中产生,但也很可能不是,这些真正教育成了的少数人的价值在于为天才提供了好的环境,使之获得认知、支持、尊敬,不至于被埋没、虐待、毁灭。所以,尼采接着说:“公正的后代在评价一国之民的整个教育状况时,将完完全全根据一个时代的那些特立独行的伟大英雄,根据他们被认知、支持、尊敬或者被埋没、虐待、毁灭的方式,唯有他们的声音将流传下去。”②
……
前言/序言
汉译经典: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汉译经典: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译经典: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汉译经典: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用户评价
评分
☆☆☆☆☆
尼采在本书中批判了当时德国大学和文科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两种倾向。一种是扩大教育外延的倾向,大学和文科中学大规模扩招,模糊了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使教育沦为谋生的手段。另一种是缩小教育内涵的倾向,削弱人文教育,教育沦为学术分工的工厂和国家利益的工具。在尼采看来,真正的大学和文科中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悟性、艺术直觉和古典人文修养,为天才的诞生和文化的创造培育适宜的土壤。
评分
☆☆☆☆☆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作者在做班主任工作的时候也有很多的无奈,她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我看来,这句话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路的。如果是教师之外的人这样说的,那他就是在恶意地欺负人,把教师往绝路上逼;如果教师自己这样说,那他不是幼稚就是自大狂,迟早要碰个头破血流。我曾经属于后一类。那时,我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看薛老师这些话,你能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老师,她说的话就象是邻居唠家常那样真诚自然。对于书中她大胆、直率的言辞,我很钦佩,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胆识、思维的。她能把一件看似简单惯常的事情剖析提头头是道,透过了表象看到了它的内在根源。她有勇气把一些不同与大家都说的话写在纸上,让别人看,虽然多数人心理或许也如她所想。但凭这一点儿,就让人佩服至极。比如,她对“老师象蜡烛、春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些话的评析,一针见血,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共同心声。之所以造就了她感说真话,敢于抵制一切不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制度。因为薛老师的人生信念就是: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过的。教育教学中有了平衡愉悦的心态,正确的定位和良好的策略,才能在饱满热情中,在正确策略中扶植学生向上。 薛老师在自序中写道,“我是特意捕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专门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给自己献一小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又一次阐述了她的人生信念——-真诚。读了全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她的真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诚的老师。当学生的时候,老师是权威,跟老师的交往总是处于向上看的状态,学生是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多数情况还是听老师说的多,自己发表意见少。现在当了家长,为了孩子跟老师也没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好多真实的想法不敢说,老师呢,说出来的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是官话套话。看了这本书,我想我们也许都错了,老师跟学生、老师跟家长,平等地真诚的交流其实并不难。工作是艰辛——往往也是孤独的。可是,于飞尘的间隙也有清风,于喧嚷的中间也有乐声,于荆棘的丛中也有野芳。我是特意捕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专门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给自己献一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也有沉重和迷惘。但我的文字,往往略掉了疲惫、沮丧和困苦——无涉乎诚实、全面与否,这是我的选择——有意的,我将目光投在了值得的地方,心得体会
评分
☆☆☆☆☆
周国平的译本值得推荐
评分
☆☆☆☆☆
很好的书 很开眼界 京东的东西好
评分
☆☆☆☆☆
好书,真的是好书,百看不厌,真的好
评分
☆☆☆☆☆
评分
☆☆☆☆☆
很好 很不错 质量很好
评分
☆☆☆☆☆
薄薄的小册子,还可以。
评分
☆☆☆☆☆
是尼采的演讲集,了解哲学家的思想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汉译经典: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