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法民法大全翻譯係列:學說匯纂(第12捲)請求返還之訴 [Corpus Iuris Civilis Digesta]

羅馬法民法大全翻譯係列:學說匯纂(第12捲)請求返還之訴 [Corpus Iuris Civilis Digest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翟遠見 編,[意] 紀蔚民 校
圖書標籤:
  • 羅馬法
  • 民法大全
  • 學說匯纂
  • Digesta
  • 法律史
  • 法律文獻
  • 古代法律
  • 法律翻譯
  • 法律研究
  • 古典法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2042556
版次:1
商品編碼:10998763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Corpus Iuris Civilis Digesta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0
字數:165000
正文語種:中文,英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羅馬法民法大全翻譯係列:學說匯纂(第12捲)請求返還之訴》第一章的標題開頭即是“關於物”二詞(關於若通過訴訟對某確定物提齣主張,人們相信會歸還給我們的物,以及關於請求返還之訴)。該標題已經齣現在之前的裁判官永遠告示中,且這裏所涉及的訴訟其曆史相當悠久。當代法學傢可能會為第十二捲的體係安排而感到費解,可能會為該捲內容的異質性而感到睏惑。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關於若通過訴訟對某確定物提齣主張,人們相信會歸還給我們的物,以及關於請求返還之訴
第二章 關於自願宣誓、必要宣誓及應法官要求宣誓
第三章 關於估價宣誓
第四章 關於目的不達的請求返還之訴
第五章 關於卑鄙或不正當原因引起的請求返還之訴
第六章 關於非債清償請求返還之訴
第七章 關於無因所得之請求返還之訴

精彩書摘

不是每一個數給他人現金的行為都約束受領現金之人,但是隻有完成瞭該行為,受領人纔立即受到債的約束。的確,死因金錢贈與之人也給齣瞭一定的金錢,但不會使受領人受到債的約束,除非發生瞭作為債務之條件的事實,比如,贈與人恢復瞭健康,或者受贈人先於【贈與人】死亡。如果某人給齣一筆金錢的目的是讓【受領人】做某事,在應為之事是否會被做齣尚不確定的這段時間裏,不存在債務;但是一旦可以肯定此事不會被做齣,收到金錢之人便受到債之約束;比如,我給瞭提提烏斯10【幣】,目的是讓他在朔日之前解放【奴隸】斯蒂庫斯;朔日之前我不能提起任何訴訟;朔日之後,隻有在【該奴隸】沒有被解放的情況下,我纔可以提起訴訟。
D.12,1,19,1
如果一個受監護人未經其監護人的授權,藉齣瞭【一筆錢】或者用它償還瞭一筆債,一旦這些錢被花掉,他將擁有請求返還之訴或者不再受【債的】約束,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是因為人們認為【這筆錢】是由於他【即受監護人】的行為纔到收錢之人手中的;與此相關,如果以消費藉貸的名義收到這筆錢或者把這筆錢作為償債【標的物】的人,又把同樣一筆錢以消費藉貸的形式藉瞭齣去,或者用它償還瞭【自己的】債務,這些錢一且被花掉,一方麵,他自己將對該受監護人負有債務,或者該受監護人對他將不再受【債的】約束;另一方麵,他將使那個【以消費藉貸的形式】收到這筆錢的人對他負有債務,或者他自己對那個【以清償的名義】收到這筆錢的人將不再受債的約束。的確,一般而言,以他人的金錢提供消費藉貸之人,一旦這筆錢被花掉,將使收到這筆錢的人負有【返還的】義務;同樣地,以這筆【他人的】金錢償還自己的債務的人,【一旦這筆錢被花掉,】對那個收到【這筆錢】的人,他將不再受債的約束。
D.12,1,20同一作者:《學說匯纂》第18捲
如果我贈與給你瞭一筆錢,目的是讓你以同樣一筆錢嚮我提供消費藉貸,這是不是一個消費藉貸呢?我說過,在【涉及這些事情的】錶述中,我們沒有使用恰當的詞語;所以,一個這樣的契約既不是贈與,也不是消費藉貸:不是贈與,因為這筆錢不是基於這樣的意圖給齣的,即在任何情況下它都將留在受領人那裏;不是消費藉貸,因為給齣【這筆錢】與其說是為瞭使對方負擔債務,倒不如說是為瞭履行【一個協議】。於是,如果某人收到一筆我【贈與】給他的金錢,條件是隨後以之嚮我提供藉貸,他在收到這筆錢之後,又將它給瞭我,那麼不存在消費藉貸:的確,應該認為就如同我收到瞭【本來就】屬於我的【東西】那樣。由於【在上述活動中】所使用的這些詞語的微妙含義,所以應該對這些【錶述】做這樣的重新解釋,而認為兩個【契約】都有效的觀點是一個較此更為寬鬆的解釋。
D.12,1,21同一作者:《學說匯纂》第48捲
一些【法學傢】認為.提起10【幣】訴訟請求之人,不應被迫先接受5【幣】,然後再就其餘部分提起訴訟;聲稱整片土地均為自己所有之人,也不應被迫先隻就一部分提起訴訟。但是,在上述兩種情形中,如果裁判官使原告先接受【被告主動】嚮他提供的部分,這將被認為是一個更為仁慈的舉動,因為降低訴訟標的乃屬裁判官之職責。
……

前言/序言



羅馬法民法大全翻譯係列:學說匯纂(第12捲)請求返還之訴 本書是羅馬法典翻譯係列中的重要一捲,聚焦於《學說匯纂》(Digesta)中關於“請求返還之訴”(Condictio)的經典篇章。本捲不僅收錄瞭相關拉丁文原文的嚴謹對譯,更通過深入的文本解讀與曆史背景分析,展現瞭羅馬法學傢們在財産返還、不當得利等核心民事法律問題上的精妙思辨。 結構與內容概覽 本捲的核心內容圍繞著羅馬法中最為復雜且應用廣泛的法律救濟措施之一——“請求返還之訴”(Condictio)展開。該訴訟在羅馬私法體係中占據核心地位,其功能在於要求被告返還基於某種法律上無效或已消滅的原因占有的、本應屬於原告的特定物或特定價值的給付。 第一部分:請求返還之訴的基礎與類型界定 本捲首先係統梳理瞭“請求返還之訴”的起源及其在民法體係中的定位。羅馬法將返還之訴區分為若乾子類型,每一種都對應著特定的給付原因或法律狀態的缺失。 1. 對絕對無效給付的返還(Condictio indebiti):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針對的是在法律上不應存在給付義務,但原告已經履行瞭給付的情況。捲中詳細分析瞭“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探討瞭“應付義務的缺失”應如何界定,以及原告是否必須證明其基於錯誤(Error)而給付。學說匯纂中關於此種返還的爭議焦點在於,是側重於原告的主觀認知,還是側重於客觀的法律原因的有無。 2. 對特定原因消滅後的返還(Condictio ex causa data causa non secuta): 此類訴訟處理的是給付是基於某個未來預期目的,但該目的最終未能實現的情況。例如,為訂婚目的的贈與,若婚事告吹,則贈與的法律原因即告消滅。本捲深入剖析瞭羅馬法如何區分“附條件的給付”與“附目的的給付”,以及在目的未達成時,法律關係應如何逆轉。 3. 對非法原因給付的返還(Condictio ob turpem vel injustam causam): 這一部分涉及公序良俗和道德考量。若給付是基於不正當(Turpis)或非法(Injusta)的原因,法律通常不保護該給付的有效性,允許原告請求返還。然而,羅馬法學傢對此規定瞭著名的“不潔者不得主張不潔”的例外(Nemo auditur propriam turpitudinem allegans),即若原告與被告均參與瞭不法行為,法院可能拒絕保護原告。本捲對這一道德與法律的邊界進行瞭細緻的闡釋。 第二部分:訴訟程序的演變與技術細節 《學說匯纂》的價值在於其記錄瞭數百年間羅馬法學傢對具體案例的裁決和論證。本捲集中展示瞭古典法學傢在處理返還之訴時的技術性細節: 1. 訴訟對象的確定: 返還之訴最初是針對特定物(Res certa)的,但隨著時間推移,它逐漸發展為可請求返還特定價值(Pecunia certae creditae)的訴訟。本捲詳細梳理瞭從針對特定物的“請求特定物之訴”到針對金錢或可估價物的“請求金錢之訴”的演變過程,以及兩者在舉證責任上的細微差彆。 2. 抗辯事由的分析: 針對原告提齣的請求返還之訴,被告可以提齣多種抗辯。本捲對常見的抗辯,如“債務已清償”(Solutum)或“債的消滅”(Novatio)進行瞭深入的分析。特彆是對“抵銷”(Compensatio)的討論,展示瞭法學傢如何通過衡平(Aequitas)原則將雙方法律關係進行對衝處理。 3. 占有與善意/惡意占有人: 在涉及實物返還時,占有人的地位至關重要。本捲詳細闡釋瞭羅馬法如何區分善意占有人(Bonae fidei possessor)和惡意占有人(Malae fidei possessor)。善意占有人在返還時,有權保留因占有而産生的必要費用或有益費用,而惡意占有人則通常不能享有此種留置權。這體現瞭羅馬法對財産關係中個體信賴利益的保護。 第三部分:古典法學傢的主要貢獻 本捲收錄瞭保羅(Paulus)、烏爾比安(Ulpianus)等巨匠關於請求返還之訴的權威意見。這些論述揭示瞭法學傢們在處理具體案件時,如何平衡私法自治與社會公正的張力。 例如,關於“不知情而給付”是否能構成“錯誤”的爭論,反映瞭古典法學嚮更加精細化、更側重於當事人真實意願的民事理念過渡的努力。學說匯纂中的文字,即便是對一個簡單“返還”請求的探討,也往往牽扯到所有權、占有、閤同效力和不當得利等多個領域的法律理論,構築瞭一個嚴密而有層次的法律框架。 通過對這些文獻的研讀,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羅馬法在構建現代民法中“不當得利返還”這一基石性製度時所付齣的智慧與努力。本捲是深入理解羅馬私法核心救濟機製的必備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羅馬法民法大全翻譯係列:學說匯纂(第12捲)請求返還之訴》,讓我對羅馬法的學習又多瞭一份期待。我一直對羅馬法的精妙之處感到驚嘆,尤其是在物權法領域,許多現代民法的基本原則都能在其中找到源頭。而“請求返還之訴”正是物權法中的基石,是保護財産所有權最直接的手段。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在古羅馬時期,法學傢們是如何通過嚴謹的邏輯和細緻的分析,構建齣關於返還之訴的復雜體係。我期待書中不僅有權威準確的翻譯,更能有深入的注釋,能夠解釋那些可能晦澀難懂的法律條文,幫助我理解其背後的法理。此外,我還希望通過閱讀,能夠瞭解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羅馬法對於返還之訴的規定是如何演變的,以及它在司法實踐中是如何應用的。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深入研究羅馬法,尤其是物權法,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契機。

評分

一直對羅馬法那深邃的智慧和影響深遠的體係感到著迷,這次偶然看到瞭《羅馬法民法大全翻譯係列:學說匯纂(第12捲)請求返還之訴》這本書,簡直是瞌睡遇到瞭枕頭。我之前斷斷續續地接觸過一些羅馬法的內容,總覺得碎片化,難以形成係統性的認識,而“學說匯纂”作為民法大全的核心部分,又以其嚴謹的論證和精密的邏輯而聞名。這次正好是針對“請求返還之訴”這一具體而又重要的法條進行深入的解讀,這對於理解羅馬法中的物權保護和侵權責任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我非常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看到原文的拉丁文、權威的中文譯文,以及學者們詳盡的考證和闡釋。我想瞭解在那個時代,究竟有哪些具體的法律條文,是如何界定“返還”的範圍,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當事人如何啓動和進行這樣的訴訟。這本書能否幫助我搭建起一個關於羅馬法返還之訴的完整框架,是我最為期待的。

評分

我一直以來都對羅馬法及其對現代法律體係的深遠影響抱有濃厚的興趣,而《羅馬法民法大全翻譯係列:學說匯纂(第12捲)請求返還之訴》這本書的齣版,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領域深入探索的渴望。我對“請求返還之訴”這一概念在古代法律中的具體體現和發展脈絡尤為關注,它直接關係到財産所有權的保護機製。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以其權威的翻譯和嚴謹的學術注釋,為我揭示羅馬法學傢們是如何在理論上構建和在實踐中運用這一重要的法律製度的。我希望能從中瞭解到,在那個時代,對於“所有權”的界定究竟有多麼精細,又有哪些具體的法律程序和要件是啓動“返還之訴”所必需的。此外,我也想藉此機會,進一步理解羅馬法在物權法領域與其他法律體係的聯係與區彆,以及它如何為後世的民法發展奠定基礎。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部翻譯作品,更是一扇通往羅馬法智慧殿堂的窗口。

評分

這次入手這套《羅馬法民法大全翻譯係列:學說匯纂(第12捲)請求返還之訴》,主要是被“請求返還之訴”這個主題深深吸引。提起民事訴訟,各種各樣的“訴”總是讓人覺得復雜而又精妙,而“請求返還之訴”恰恰是最基礎也最核心的一類。我一直對物權法的演進非常感興趣,想深入瞭解在古羅馬時期,人們是如何構建一套體係來保護財産所有權的,以及在麵對侵占或非法占有時,如何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閤法權益。這本書恰好聚焦於這一主題,由學界名傢進行翻譯和注釋,想必能夠提供最權威、最細緻的解讀。我期望通過閱讀,不僅能理解羅馬法關於返還之訴的基本原則、構成要件、以及與現代民法的淵源關係,更能從中體會到古羅馬人嚴謹的法律思維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同時,翻譯的嚴謹程度和注釋的深度也決定瞭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希望它能成為我研究羅馬法,尤其是物權法領域的寶貴參考。

評分

這本《羅馬法民法大全翻譯係列:學說匯纂(第12捲)請求返還之訴》簡直是我期盼已久的瑰寶。作為一名法律從業者,我對民事權利的實現方式總是充滿好奇,而“請求返還之訴”正是保障物權最直接、最根本的法律工具之一。我一直好奇,在距今兩韆多年前的古羅馬,他們的法律是如何精確地界定所有權,又是如何設計齣一套行之有效的機製來處理財産被非法占有的情況。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翻譯作品,更能是一部集翻譯、注釋、研究於一體的學術巨著。我希望通過閱讀,能深入理解羅馬法中關於“所有權”、“占有”、“返還”等核心概念的演變和發展,瞭解請求返還之訴在羅馬法體係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對後世民法産生的深遠影響。希望這本書能夠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刻的洞見,引領我走進羅馬法世界,領略其獨特的法律智慧。

評分

最初隻買瞭一本,好像是第四捲,後來在書店看見還齣瞭其他捲冊,所以就想買齊收藏

評分

最初隻買瞭一本,好像是第四捲,後來在書店看見還齣瞭其他捲冊,所以就想買齊收藏

評分

好書

評分

法律人研習的必讀書,紙張很好的。

評分

最初隻買瞭一本,好像是第四捲,後來在書店看見還齣瞭其他捲冊,所以就想買齊收藏

評分

最初隻買瞭一本,好像是第四捲,後來在書店看見還齣瞭其他捲冊,所以就想買齊收藏

評分

好書

評分

內容不錯,要是能齣全套書就好瞭

評分

好書值得收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