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曾幾何時,雲淡風輕,寫信寄信是我們美麗的約定;曾幾何時,月朗星稀,收信讀信是我們浪漫的守候。如今,書信漸行漸遠,隻留下蒼茫的影子讓我們懷念。拿起這本小書,重溫那些書信相伴的美麗與溫暖。此時,歲月靜好。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誌,非寜靜無以緻遠。
——諸葛亮《誡子書》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蘇軾《與範子豐書》
人生豈有常?所遇而自適,乃長得誌也
——秦觀《與李樂天簡》
目錄
誡子書
與朝歌令吳質書
與鍾大理書
與侍郎曹長思書
與吳季重書
與管寜
又與楊彥明書
與謝萬書
雜帖四則
相過帖
與支遁書
與子儼等疏
答趙景真書
答瀋麟士書
送橘啓
與顧章書
與蕭臨川書
與陽休之書
與周弘讓書
答刺史社之鬆書
山河帖
答員半韆書
與情親書 再與情親書
山中與裴迪秀纔書
送李太白
與孟東野書
為人求薦書
與微之書
謝竇相公啓
答吳秀纔謝示新文書
寄溫飛卿葫蘆筆管往復書
上河東公啓
與梵纔大師帖
與王狀元書
答李大臨學士書
與韓忠獻王
與刁景純學士書
答薛虢州謝石月屏書
迴蘇子瞻簡
……
精彩書摘
崔瑗:字子玉,東漢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書法傢。當年中舉茂纔,遷汲縣令,視事七年,為當地開稻田數百頃,長老用歌頌贊。
鄭崇:字子遊,西漢人。事見《漢書·鄭崇傳》:哀帝擢為尚書僕射。數求見諫爭。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
宋玉、王昌:儀容齣眾之人。
剋從至願:能夠聽從懇切的願望。
賜寢前言:收迴前麵贈妓給我的話。寢,謂湮沒不彰,隱蔽。
展禽:即柳下惠,展氏,字禽,春鞦時期魯國人,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曆代廣為傳頌。
酒肆不疑阮籍:《世說新語·任誕》:阮公鄰傢婦,有美色,當壚沽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恩優之理:給予的恩惠與優待。
這是一篇很特彆的文章:用來謝絕上司贈送的官妓。古代文士與妓女交往是很尋常的事,而由上司贈送妓女給下僚卻遭拒絕很少見。由此可以增進我們對唐代社會風情的瞭解,也有助於對李商隱這個癡情詩人的理解。
寫下瞭眾多無題情詩的“小李”,自然是多情種子,這也給他帶來瞭當時和後世人們的許多誤解,誰曾想到他是如此深摯於伉儷之情的人呢?在他喪偶後寂寞冷清的日子裏,上司齣於好意,擬送一個官妓來料理其生活,他找瞭那麼多的典故來推辭,無非是錶明其拒絕態度的不可通融。上司是否因為其廣為流傳的情詩而以為他是個流連花叢的風流浪子?所以,“小李”進行瞭這樣一番解釋:
李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語言秀雅、善於用典。他和杜牧閤稱“小李杜”;與溫庭筠閤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傢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行世。
③張評事:人名,事跡不詳。評事,掌決斷疑的官。
“於樂籍”句:河東公送一官妓給李商隱。樂籍,官妓。古時官妓屬樂部,故稱。紉補,縫紉修補。
⑤悼傷:猶悼亡。此指哀悼亡妻。
⑥梧桐半死:典齣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此指喪偶後淒切的情狀。
⑦方有述哀:江淹悼婦詩《述哀》。
⑧眷言:照顧,關懷。言,詞尾。息胤:子嗣,子女。
⑨叔夜:嵇康,字叔夜。
⑩伯喈:蔡邕,字伯喈。
庾信荀娘之啓:庾信寫的《謝趙王賚苟娘絲布啓》。荀娘,庾信之女。
⑥陶潛通子之詩:陶淵明《責子》詩:“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粟。”通,陶潛第五子小名。
⑩德宇:德澤恩惠的庇蔭。
⑩效命旌旄:此指聽命於對方。旌旄,泛指旗幟。
⑥光塵:對人風儀的敬稱。此指河東公。
⑩鉛鈍:鉛刀,鈍刀,比喻資質愚魯。此是自謙之詞。
⑥玄門:指道教或佛教。
⑩夙契:往昔的心願。
⑩張懿仙:柳仲郢要送給李商隱的歌妓名字。
商隱啓:兩日前於張評事③處伏睹手筆,兼評事傳指意,於樂籍中賜一人以備紉補④。某悼傷⑤以來,光陰未幾。梧桐半死⑥,方有述哀⑦;靈光獨存,且兼多病。眷言息胤⑧,不暇提攜。或小於叔夜⑨之男,或幼於伯喈之女。檢庾信信娘之啓⑩,常有酸辛;詠陶潛通子之詩,每嗟漂泊。
所賴因依德宇,馳驟府庭。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載懷鄉土。錦茵象榻,石館金颱,人則陪奉光塵,齣則揣摩鉛鈍。兼之早歲,誌在玄門⑩;及到此都,更敦夙契。自安衰薄,微得端倪。至於南國妖姬,叢颱妙妓,雖有涉於篇什,實不接於風流。
況張懿仙本自無雙,曾未獨立,既從上將,又托英僚。汲縣勒銘,方依崔瑗;漢庭曳履,猶憶鄭崇。寜復河裏飛星,雲間墮月,窺西傢之宋玉,恨東捨之王昌?誠齣恩私,非所宜稱。伏惟剋從至願,賜寢前言。使國人盡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則恩優之理,何以加焉。乾冒尊嚴,伏用惶灼。謹啓。
……
錦書雲中來:尺牘小品賞讀 一、 源遠流長:尺牘的文化根基與時代印記 中國古代尺牘,作為一種獨特的書寫藝術與文化載體,承載著韆載文脈,流傳至今。它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媒介,更是個人情感、思想、品格的延伸,是連接人與人之間情感紐帶的橋梁。從春鞦戰國的簡牘,到漢唐的帛書、紙書,再到宋元明清的精美箋紙,尺牘的形製隨著時代變遷而演化,但其精神內核始終不變——那份認真、那份情意、那份對文字的敬畏。 “錦書”二字,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與雅緻。“錦”象徵著華美、精緻,如同織錦般細膩的文字,字字珠璣;“書”則代錶著承載的訊息、情感,以及寫作者的性情。當“錦書”與“雲中來”相結閤,便勾勒齣一幅畫麵:遠方的親友,跨越山水,將一份珍貴的訊息,如同浮雲般飄然而至,帶著遙遠的思念與期盼。“尺牘小品”,點明瞭本書的體裁——那些篇幅不長,卻意蘊深厚,格調高雅的書信、劄記,它們如同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散落在曆史的長河中,等待著被發掘與欣賞。 本書《錦書雲中來:尺牘小品賞讀》,正是緻力於將這些被時光掩埋的閃光點重新呈現給讀者。我們並非要講述一個宏大的曆史敘事,也非要剖析某一位名傢一生跌宕起伏的傳奇。本書的目標,是從浩瀚的書信古籍中,精選齣一批真正體現瞭“尺牘小品”之美的作品。它們或是文人雅士間的唱和,或是親友間的問候,或是對某個問題的探討,或是對生活感悟的抒發。這些文字,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 二、 雅趣橫生:尺牘小品中的人生百態與精神風貌 尺牘小品之所以能夠成為“小品”,在於其“小”中見大,短小精悍,卻能勾勒齣人物的性情,洞察人生的況味。它們往往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跌宕的起伏,卻通過細微之處,展現齣寫作者的品味、學識、情感以及當時社會的風貌。 1. 文人的風雅與情懷: 在古代,讀書人是尺牘創作的主力軍。他們的尺牘,往往充滿瞭濃厚的書捲氣。筆墨之間,流淌著對詩詞歌賦的興趣,對山水園林的寄情,對琴棋書畫的雅玩,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思考。例如,一篇寫給友人探討某首詩的妙處的信,字裏行間透露齣作者對文學的深厚造詣和對藝術的敏銳感知;一封描述傢中庭院景色的劄記,則展現瞭文人內心對寜靜與美好的嚮往。這些小品,如同一個個窗口,讓我們窺見古代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狀態,感受到他們高雅脫俗的精神風貌。 2. 親情友情間的暖意: 尺牘也是連接親情友情的重要媒介。那些來自遠方父母的叮嚀,兄弟姐妹間的問候,以及摯友間的關懷,都飽含著真摯的情感。即便相隔韆裏,一句關切的問候,一個細緻的囑咐,都能讓冰冷的距離變得溫暖。例如,一位遠行學子收到傢中寄來的傢書,字裏行間透著母親的牽掛,父親的鼓勵,這樣的書信,足以溫暖人心,成為人生旅途中的堅實後盾。書信中,也常常流露齣對友人近況的關心,對對方睏難的安慰,對對方成就的欣喜,這些樸實無華的文字,恰恰展現瞭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情感聯結。 3. 處世之道與人生智慧: 許多尺牘小品,在不經意間流露齣瞭作者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他們或許會寫信給晚輩,傳授為官之道,為學之法;或許會寫信給友人,分享對人生際遇的感悟,對社會現象的觀察。這些文字,雖然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閃耀著古人的智慧之光。例如,一篇告誡晚輩為人處世當謹慎的信,能夠從中體會到作者對人生經驗的總結;一段關於如何看待得失的論述,則能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的深思。這些小品,如同微縮的人生課堂,讓我們在閱讀中學習,在藉鑒中成長。 4. 時代風貌的縮影: 每一封尺牘,都打上瞭時代的烙印。通過閱讀不同時期的尺牘,我們可以瞭解當時的社會風俗、人情世故、政治經濟狀況。例如,一些在戰亂時期寫下的尺牘,字裏行間透露齣對時局的擔憂,對傢人的思念,以及對和平的渴望;一些在繁榮時期寫下的尺牘,則可能描繪瞭當時社會的繁華景象,文人雅士的聚會,以及市井生活的點滴。這些細微之處,構成瞭我們瞭解曆史的鮮活樣本,比枯燥的史料更加生動真實。 三、 賞讀之法:如何在尺牘小品中獲得深度體驗 《錦書雲中來:尺牘小品賞讀》並非一本簡單的古籍匯編,它更是一本引導讀者如何“讀懂”尺牘的指南。本書將從多個角度,帶領讀者走進尺牘的世界,體驗其中的妙趣。 1. 文字之美: 尺牘的魅力,首先在於其文字本身。本書將引導讀者欣賞尺牘的語言之美,包括遣詞造句的精妙,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句式的變化。例如,我們會關注那些用詞考究,含義豐富的詞語,那些恰到好處的比喻和象徵,以及那些充滿韻味的敘述方式。同時,我們也會提及書法在尺牘中的重要性,雖然本書以文字賞讀為主,但也會適時提及,瞭解古人對書法的重視,也是理解尺牘文化的重要一環。 2. 情感之深: 尺牘中最動人的,莫過於其中蘊含的真摯情感。本書將帶領讀者體會寫信人內心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思念、他們的關懷、他們的擔憂、他們的期盼。我們會深入剖析字裏行間的情感錶達,理解那些委婉含蓄的問候,那些飽含深情的囑咐。通過走進寫信人的內心世界,讀者能夠與古人産生共鳴,感受到跨越時空的溫情。 3. 意境之遠: 許多尺牘小品,雖然篇幅短小,卻能營造齣深遠的意境。例如,描寫自然景色的尺牘,能夠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寜靜與和諧;描寫生活情趣的尺牘,能夠讓讀者感受到那種淡泊緻遠的雅緻。本書將引導讀者捕捉這些意境,體會其中的詩情畫意,感受古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4. 曆史之韻: 每一篇尺牘,都蘊含著曆史的信息。本書將帶領讀者透過文字,觀察當時的社會風貌,瞭解當時的風俗人情。我們會適時結閤曆史背景,對尺牘的內容進行解讀,讓讀者在閱讀中,不僅欣賞文字,更能理解文字背後的曆史意義。這是一種“以小見大”的閱讀方式,從一封封尺牘中,摺射齣整個時代的畫捲。 5. 傳承之思: 尺牘的傳承,不僅僅是文字的保存,更是精神的延續。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激發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對尺牘這種古老書寫方式的興趣。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或許已經鮮少提筆寫信,但尺牘中所蘊含的認真、情意、以及那份慢下來的生活態度,依然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本書希望能通過對尺牘小品的賞讀,讓讀者重新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重新體會文字的力量,重新找迴那份久違的溫情與雅緻。 四、 結語:邀您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雅集 《錦書雲中來:尺牘小品賞讀》是一場邀約,邀請每一位熱愛文字、珍視情感的讀者,踏上這場跨越時空的雅集。在這裏,您將與古今的智者、風雅之士、以及至親好友,通過一封封尺牘,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翻開本書,您或許會驚嘆於古人筆下的文字之美,沉醉於他們豐富的情感世界,領略到他們獨特的人生智慧,更能感受到那份屬於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蘊。願本書能成為您案頭的一方清泉,在喧囂的世界裏,為您帶來片刻的寜靜與迴味。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在“錦書雲中來”的意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雅緻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