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2009年版)》涵蓋瞭民用建築采暖、通風、空調與動力設計等專業內容,分為基本規定、采暖、供熱與供冷管網、通風與防火、空調、空調係統的冷(熱)源、熱泵係統、鍋爐房、消聲隔振、絕熱、監測與控製、燃氣供應和附錄等十三部分。
內頁插圖
目錄
1 基本規定
1.1 總則
1.2 室內空氣計算參數
1.3 室外空氣計算參數
2 采暖
2.1 一般規定
2.2 熱負荷計算
2.3 散熱器
2.4 散熱器熱水采暖係統
2.5 居住建築散熱器集中熱水采暖係統
2.6 低溫熱水地麵輻射采暖係統
2.7 燃氣紅外綫輻射采暖係統
2.8 熱風采暖與熱風幕
2.9 熱水采暖係統的水力計算
2.10 熱水采暖係統的水質要求及防腐設計
3 供熱與供冷管網
3.1 一般規定
3.2 直埋敷設
3.3 管溝敷設和地上敷設
3.4 管網的計算
3.5 管網的調節與控製
4通風與防火
4.1 通風的一般規定
4.2 廚房通風
4.3 汽車庫通風
4.4 電氣和設備用房通風
4.5 洗衣房、衛生間及其他通風係統
4.6 通風機、風管及其他
4.7 排風熱迴收
4.8 建築防排煙的一般規定
4.9 建築防排煙的自然通風方式
4.10 機械防煙(加壓送風)
4.11 機械排煙
4.12 通風空調係統的防火、防煙和防爆
5空 調
5.1 一般規定、建築物圍護結構建築熱工要求
5.2 空調負荷計算
5.3 空調係統的劃分、選擇與設計
5.4 空調房間氣流組織與送風量
5.5 空氣處理
5.6 空氣輸送、空調機房與管道層
5.7 空調冷熱水係統的形式與分區
5.8 空調冷熱水溫度、水力計算和管路平衡
5.9 空調冷熱水係統循環泵及附件
5.10 空調冷凝水管道
5.11 變風量空調係統
5.12 低溫送風空調係統
5.13 水環熱泵空調係統
5.14 變製冷劑流量多聯分體式空調係統
5.15 蒸發冷卻空調係統
5.16 地闆送風空調係統
5.17 溫濕度獨立控製空調係統
6 空調係統的冷(熱)源
6.1 冷(熱)源方案及設備的選擇
6.2 冷(熱)源機房的設置原則
6.3 區域供冷
6.4 蓄冷蓄熱係統的設計
6.5 溴化鋰吸收式製冷
6.6 冷卻水係統
6.7 換熱器的設置與選擇
6.8 換熱站的工藝設計
6.9 采暖空調循環水係統的補水、定壓、膨脹
7 熱泵係統
7.1 空氣源熱泵係統
7.2 地下水地源熱泵係統
7.3 地錶水地源熱泵係統
7.4 海水源熱泵係統
7.5 地埋管地源熱泵係統
……
8 鍋爐房
9 消聲隔振
10 絕熱
11 監測與控製
精彩書摘
4空氣通過冷卻器的迎風麵質量流速宜采用2.5~3.5kg/(m2·s);當大於3.0kg/(m2·s)時,應在空氣冷卻器後設擋水闆;
5 醫院手術室潔淨空調係統中,空氣冷卻器的迎風風速不應大於2m/s。
5.5.2集中空調係統的熱媒應采用熱水。當某些房間的溫濕度需要單獨控製,室內溫度的允許波動範圍小於±1.0℃時,調節室溫的二次加熱設備可采用電加熱器。
5.5.3兩管製空調水係統空氣處理機組的空氣加熱器和空氣冷卻器可以閤用,但應分彆計算各自所需換熱麵積,並取其大值。當加熱過程與冷卻過程的水量或所需換熱麵積相差很大時,宜按5.5.4條分彆設置空氣加熱器、冷卻器和調節閥。
5.5.4寒冷和嚴寒地區鼕季使用的集中空調係統及新風係統的熱水空氣加熱器,應采取防凍保護措施,必要時可采用下列方法:
1 設置熱媒溫度達下限時自動關閉風機的控製環節;新風人口密閉調節閥的啓閉與風機的開停聯鎖。
2 當空氣處理機組的空氣加熱器設有水路電動調節閥時,宜采取下列措施:
1)設置熱水閥先於風機和風閥開啓,後於風機和風閥關閉的聯鎖裝置;
2)設熱水調節閥最小開度限製,並在空氣加熱器齣水溫度達下限時開大熱水調節閥;
3)兩管製水係統當冷卻和加熱水流量相差懸殊時,宜根據冷熱水流量分彆設置冷水調節閥和熱水調節閥。
3必要時可采取下列保證換熱盤管流速的措施:
1)當兩管製水係統冷卻和加熱水流量相差懸殊時,可根據冷熱量分彆設置換熱盤管,或設置兩組冷卻器盤管並聯使用,鼕季使用靠近進風側的一組盤管作為加熱盤管;
2)設置末端循環小水泵;
3)設置空氣預熱器,預熱器水路上不設自動調節閥。
5.5.5高層建築空調係統采用的水冷式空氣冷卻器、熱水式空氣加熱器和預熱器等設備的允許承壓能力,必須大於所在位置的工作壓力。
5.5.6舒適性空調係統的新風和迴風,應經過濾處理,且宜符閤下列要求:
1 不宜采用油過濾器;
2衛生標準較高時,宜設置粗效過濾器和中效過濾器等,進行兩級過濾處理;
3過濾器應能方便地拆裝和更換;
4宜裝過濾器阻力檢測、報警裝置;
5 空氣過濾器阻力應滿足下列要求:
1)粗效過濾器(粒徑≥15.0μm,效率:80%>E≥20%):初阻力≤50Pa,終阻力≤100Pa;
2)中效過濾器(粒徑≥1.0μm,效率:70%>E≥20%):初阻力≤80Pa,終阻力≤160Pa;
3)應按終阻力計算過濾器阻力。
5.5.7 醫院潔淨手術室空氣淨化裝置應符閤下列要求:
1 送風係統應至少設三級空氣過濾;第一級宜設置在新風口,第二級應設置在係統的正壓段,第三級應設置在送風末端或附近;
2末級淨化設施不得采用靜電空氣淨化裝置;
3迴風口必須設過濾器;
4淨化空調係統中的空氣處理部件、材料等要求應遵守《醫院潔淨手術部建築技術規範》GB50333的有關規定。
5.5.8對鼕季有濕度要求的房間,空調係統應設置加濕裝置。
1 當有蒸汽可利用時,應首先選用乾蒸汽加濕器;醫院潔淨手術室淨化空調係統宜采用以蒸汽為熱源,間接加熱純淨水産生乾蒸汽。
室內環境控製與能源效率提升:現代建築暖通空調設計理念與實踐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現代民用建築暖通空調(HVAC)係統的設計理念、技術要點與工程實踐,聚焦於如何在高效率、舒適度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建築的舒適性與室內空氣質量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暖通空調係統作為保障這些要素的關鍵技術,其設計水平直接影響著建築的整體性能和運行成本。 本書內容緊密圍繞當前暖通空調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並結閤國內外最新的設計規範與工程案例,為建築師、暖通工程師、項目管理人員以及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一套係統、前沿的參考資料。我們將從宏觀的設計策略入手,逐步深入到具體的技術細節,力求全麵覆蓋暖通空調設計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第一部分:暖通空調設計的基礎理論與係統構成 本部分將首先迴顧暖通空調係統的基本原理,包括熱濕傳遞、空氣動力學、聲學以及室內外環境參數對人體舒適度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係統介紹各類暖通空調係統的組成部件,如冷熱源設備(水冷式冷水機組、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燃油/燃氣鍋爐、電加熱器等)、空氣處理設備(風機盤管、組閤式空氣處理機組、新風機組、吊頂式空調機組等)、末端設備(散流器、風口、散熱器、空調麵闆等)以及控製係統(傳感器、執行器、控製器等)。我們將詳細闡述不同類型設備的選型原則、性能參數及其在整個係統中的作用,強調設備匹配性和係統整體的協調性。 第二部分:現代暖通空調設計的核心理念與技術要點 本部分是本書的重點,將深入剖析當前暖通空調設計所倡導的核心理念,並闡述相關的關鍵技術。 高能效設計(High-Efficiency Design): 冷熱源優化: 詳細介紹高效冷水機組、冷凝鍋爐、地源熱泵、水源熱泵等高效熱源和冷源的選型與設計要點。探討變頻技術、熱迴收技術在冷熱源設備中的應用,以及如何根據建築負荷特性進行閤理的冷熱源配置。 空氣處理優化: 重點介紹新風熱迴收、全熱交換器、空氣淨化技術(如高效過濾器、紫外綫殺菌、等離子淨化)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優化空氣處理過程,在滿足室內空氣質量要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末端係統選擇: 詳細分析不同末端設備(如變風量(VAV)係統、定風量(CAV)係統、輻射供冷供熱係統、地暖/地冷係統)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建築類型和功能需求下的適用性。強調如何通過精確控製末端送風/送水參數,實現按需供冷供熱,減少能源浪費。 管道係統設計: 關注管道保溫、防結露、水力平衡以及風管漏風率控製等細節,這些看似微小的環節對係統整體能效有著顯著影響。介紹先進的管道設計軟件和計算方法。 室內空氣質量(IAQ)保障(Indoor Air Quality Assurance): 新風係統設計: 強調閤理的新風量計算與設計,確保室內空氣的新鮮度。探討不同類型的新風係統(如全熱交換新風機、顯熱交換新風機)的選擇與安裝要求。 空氣淨化與過濾: 詳細介紹各種空氣淨化技術(HEPA過濾、活性炭吸附、靜電沉澱、光觸媒分解等)的原理、適用範圍和技術參數。重點關注其在降低PM2.5、VOCs、細菌、病毒等汙染物方麵的效果,以及濾網的更換與維護要求。 傳染病防控: 針對特殊場所(如醫療建築、公共交通樞紐)的要求,介紹如何設計具有傳染病防控功能的暖通空調係統,包括正負壓控製、風機與送風方式的設計、以及高效率過濾器的應用。 室內環境監測: 探討安裝室內環境監測係統(如CO2、PM2.5、VOCs、溫濕度傳感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監測數據對係統進行實時調控,以達到最佳的室內空氣質量。 舒適性設計(Comfort Design): 溫度與濕度控製: 深入探討室內溫度與濕度的設定範圍及其對人體舒適度的影響。介紹如何通過精確的溫濕度控製係統,在不同季節和不同使用場景下,為人員提供最舒適的環境。 氣流組織設計: 重點研究不同氣流組織形式(如頂送頂迴、側送側迴、下送下迴、地闆送風等)的特點及其在不同空間(如辦公區、會議室、潔淨廠房)的應用。強調避免産生吹風感、死角以及氣流短路現象。 噪聲控製: 詳細介紹暖通空調係統産生的噪聲源,以及相應的降噪技術,包括設備隔音、風管消聲、穿牆套管處理等。提供不同類型場所的噪聲限值要求和設計指導。 智能化與自動化控製(Intelligent and Automated Control): 樓宇自控係統(BAS): 介紹現代樓宇自控係統的架構、功能以及在暖通空調係統中的應用。重點講解如何通過BAS實現對設備啓停、參數設定、運行模式切換、故障診斷等進行集中管理和自動化控製。 傳感器與執行器: 詳細介紹各類先進傳感器(如溫濕度傳感器、CO2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風速傳感器)和執行器(如電動閥門、變頻器、電動風閥)的工作原理、選型與安裝要點。 節能控製策略: 探討基於負荷預測、人體感應、區域劃分的智能節能控製策略,如按需送風(DCV)、時區控製、溫度補償等。 物聯網(IoT)與大數據應用: 展望暖通空調係統與物聯網技術的結閤,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係統運行,實現預測性維護和能源管理。 第三部分:特定建築類型的暖通空調設計考量 本書將結閤不同民用建築的特點,深入探討其暖通空調設計的特殊要求與解決方案。 辦公建築: 關注辦公區域的舒適性、新風需求以及高密度使用情況下的負荷變化。探討VAV係統、集成式空調麵闆、以及桌麵式空氣淨化器等在辦公建築中的應用。 商業零售與公共空間: 強調大空間、人流量大、以及公共衛生要求高的特點。介紹集中式空調係統、新風量的大幅提升、以及區域化的溫度控製策略。 醫療建築: 重點關注潔淨度、負壓/正壓控製、感染控製、以及不同區域(手術室、病房、候診區)的特殊要求。詳細闡述醫用空調係統的設計規範和技術標準。 教育建築: 關注教室、實驗室、體育館等不同功能區域的溫濕度、新風量和噪聲控製要求。探討如何平衡舒適性、空氣質量和運行成本。 住宅建築: 聚焦於傢庭用戶的舒適性、節能性以及易於操作性。介紹分戶計量、地源熱泵、新風係統集成等在住宅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工程實踐與可持續發展 本部分將從工程實踐的角度,探討暖通空調項目的設計、施工、驗收以及後期運維的全過程。 設計流程與規範: 梳理完整的暖通空調設計流程,從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到施工圖設計。詳細介紹國內主要的暖通空調設計規範、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強調閤規性設計。 施工安裝要點: 闡述暖通空調設備、管道、風管等的安裝關鍵技術,如設備基礎、管道支撐、風管連接、保溫防潮等,以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製要求。 調試與驗收: 詳細介紹暖通空調係統的調試方法與驗收標準,包括風量、水力平衡測試、噪聲測試、冷熱水溫度測試、以及空氣質量檢測等。 運行與維護: 強調暖通空調係統後期運行與維護的重要性,包括定期檢查、清潔、保養、故障診斷與排除,以及能源審計與優化。 綠色建築與可持續發展: 探討如何將暖通空調設計與綠色建築理念相結閤,如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製冷劑排放、優化建築圍護結構、以及引入低能耗設備等,實現建築的全生命周期可持續發展。 本書力求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清晰的邏輯結構、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前沿的技術理念,為讀者提供一套全麵、實用的暖通空調設計指南。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現代暖通空調技術的核心價值,掌握高效、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營造的關鍵技術,並能在實際工程項目中做齣更明智的設計決策,為提升建築品質、促進能源節約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做齣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