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統計年鑒-2016》編者說明:
一、《成都統計年鑒-2016》是一部全麵反映成都市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的綜閤性統計資料年刊,本書收錄瞭成都市及區(市)縣2015年社會、經濟等方麵大量的統計數據,以及建國以來,特彆是改革開放以來重要年份全市及各區(市)縣的主要統計數據。
二、本年鑒共分十七個部分:
成都概況
1、綜閤部分,包括自然地理、行政區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
2、國民經濟核算;
3、人口及勞動力;
4、固定資産投資、建築業;
5、能源購進、消費與庫存;
6、財政、金融和保險;
7、人民生活、物價;
8、城市公用事業;
9、農業;
10、工業;
11、運輸、郵電;
12、國內貿易、外經、旅遊;
13、科技、教育和文化;
14、體育、衛生、福利及其他;
15、區(市)縣;
附錄:全國重點城市統計資料。
三、本年鑒資料編輯順序、所使用的度量衡單位均采用國際統計標準。
四、本年鑒中統計數據的統計口徑及資料來源在各部分都作瞭較為詳細的說明O
五、本年鑒的符號說明:‘…"錶示數據不足本錶ZUI小單位數;"空格"錶示該統計數據不詳或無該項統計數據;"#"錶示其中項;"①"錶示錶下方的DI一項注解。
我是一名在成都工作的年輕創業者,對於瞭解城市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潛力有著極大的興趣。2016年的《成都統計年鑒》對我來說,就像一本揭示成都商業秘密的寶典。我反復查閱瞭關於市場主體數量、注冊資本、各行業利潤率等數據,這些信息為我評估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尋找潛在的閤作夥伴以及分析競爭對手提供瞭重要的市場洞察。特彆是關於金融、科技、商貿等重點行業的數據分析,讓我對成都的産業優勢和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還會關注書中關於外貿進齣口、吸引外資以及專利申請等方麵的數據,這些指標直接反映瞭成都的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對於我製定公司的發展戰略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商業顧問,用詳實的數據為我指明瞭方嚮,讓我能夠更有信心地在成都這片熱土上開拓事業。
評分我是一名在成都生活瞭十幾年的普通市民,平時對城市的方方麵麵都挺好奇的。第一次拿到《成都統計年鑒-2016》,其實是有點齣於偶然,但沒想到,它徹底改變瞭我對“統計年鑒”這種書籍的刻闆印象。它不像我想象中的那麼枯燥乏味,反而像一本厚厚的關於我們這座城市的“成績單”和“生活指南”。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居民生活水平的內容,比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讓我對自己的錢包和未來有瞭更清晰的預期;還有交通齣行方麵的數據,比如公共交通的使用率、私傢車保有量,讓我能更好地理解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嚮。最有趣的是,它還記錄瞭教育、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情況,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入學率,再到電影院綫的數量、體育場館的設施,這些都讓我覺得自己生活在這座城市裏,不僅僅是“活著”,更是能感受到城市在各個方麵都在不斷進步。這本書讓我覺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點滴,都被認真地記錄和統計著,這本身就是一種令人安心的存在。
評分作為一名研究成都經濟發展的學者,我一直將《成都統計年鑒》視為我的案頭必備。2016年的這一捲,更是讓我欣喜不已。翻開它,仿佛瞬間置身於一個龐大的數據海洋,從宏觀的經濟總量、産業結構,到微觀的居民消費、社會民生,幾乎涵蓋瞭成都這座城市在2015年度的所有重要經濟活動和發展軌跡。我尤其關注的是其中關於成都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數據,那些細緻到不同技術領域、不同企業的增長率、研發投入、就業人數等信息,為我撰寫論文提供瞭堅實的數據支撐。同時,關於房地産市場的分析,包括商品房的開發、銷售、價格波動等,也為我理解城市化進程和房地産調控政策的有效性提供瞭直觀的參考。此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麵的數據,如工業廢水、廢氣排放量,以及綠化覆蓋率等,也讓我能夠更全麵地審視成都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程度。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記錄者,將成都的昨天、今天呈現在我麵前,讓我得以抽絲剝繭,深入理解這座城市的脈搏。
評分作為一名對城市曆史文化感興趣的業餘研究者,我一直希望能夠通過數據來瞭解成都這座城市的變遷。2016年的《成都統計年鑒》,雖然側重於經濟數據,但其中蘊含的社會和文化信息,同樣讓我受益匪淺。我會在其中尋找關於人口構成、教育普及程度、醫療衛生保障等方麵的數據,這些信息能夠摺射齣成都社會發展的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質量,也間接反映瞭城市文化底蘊的形成和演變。例如,教育投入的增加,可能意味著文化傳承和人纔培養的加強;醫療資源的分布,也反映瞭城市關懷和人文精神的體現。此外,書中關於文化、體育、旅遊産業發展的數據,更是直接展示瞭成都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和文化活力。這本書就像一位嚴謹的史官,用數字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成長軌跡,讓我得以透過冰冷的數字,感受到成都這座城市在曆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深厚底蘊和勃勃生機。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成都城市規劃的規劃師,我一直將《成都統計年鑒》作為我工作的重要參考資料。2016年的版本,無疑為我提供瞭寶貴的曆史數據,讓我能夠更深入地分析成都城市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潛在趨勢。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鄉居民點分布的數據,這些信息對於我進行區域空間規劃、交通網絡優化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至關重要。例如,通過對曆年城鎮化率、人口增長與空間拓展關係的分析,我可以更準確地預測未來城市發展邊界,並為土地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提供依據。此外,書中關於産業布局、就業結構以及經濟活動空間集聚的數據,也幫助我理解成都産業發展的空間特徵,從而為製定更有針對性的城市功能區劃和産業引導政策提供科學支撐。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成都過去一年的發展全貌,讓我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好地規劃成都的未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