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入宫恭谢及赏赐。
评分王瑞来,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后长期担任中华书局中国古代史编辑工作,曾编辑出版黄仁宇名著《万历十五年》;1990年应日本学习院大学聘任,担任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至今;并以专著《宋代の皇帝权力と士大夫政治》(日本汲古书院2001年)获得史学博士学位,专攻为以宋代政治史为主的中国古代史与古典文献学。古籍整理与学术著作有:《鹤林玉露》(单著)(中华书局1983年)、《宋宰辅编年録校补》(单著)(中华书局1986年)、《中国史略》(日本DTP出版2006年)、《朝野类要》(附《朝野类要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等;论文 《论宋代相权》(《历史研究》1985第2期)、《论宋代皇权》(《历史研究》1989年第1期)、 《<宋史?宰辅表>辨误》 (2004年《文史》2004年第66辑)、《皇权再论》(《史学集刊》2010年第1期)等百余篇。近著有《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宋季三朝政要笺证》(均由中华书局于2010年出版)。
评分 评分“呱!”
评分历史上,谏官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劝纠正君主的过失。但这仅仅是一种过失业已出现的纠正,属于战略上的消极防御,而且还要看君主本人能否从谏。如何能防患于未然,则更有意义。用南宋理学家陈亮的话说,就是“谏身不如谏心”[21]。从历代王朝自皇子开始的保傅制度,到宋代臻于完备的翰林学士和侍读侍讲制度,就是对皇帝实施教育的谏心之制。通过他们的教育引导,使皇帝提高自律性,遵循士大夫所规定的道统。《宋史》卷281《毕士安传》载,在朝廷决定选官校勘《三国志》、《晋书》、《唐书》时,有人认为“两晋事多鄙恶不可流行”,真宗拿不定主意。担任翰林侍讲学士的毕士安对真宗说:“恶以戒世,善以劝后,善恶之事,《春秋》备载。”这里,毕士安就校勘史书之事,对真宗实际上进行了一番儒家自《春秋》以来的传统教育,言外之意,也是在警告真宗勿作恶事,以免在“善恶备载”的史书上留下恶名。《宋史》卷305《晁迥传》记载翰林学士晁迥被真宗召对于延和殿“帝访以《洪范》雨邙之应。对曰:‘比年灾变荐臻,此天所以警陛下。愿陛下修饬王事,以当天心,庶几转乱为祥也。&#039;”儒家理论,不语怪力乱神,但却讲天人感应,神道设教。把天加之于天子头上,来实施精神管制。《宋史》卷336《吕公著传》还记载了曾任翰林学士承旨的吕公著与宋神宗论治道的一段对话:
评分该书资料主要取材于其前的几种有关宋宰辅拜罢之书,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
评分① 郊迎之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