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羊毛衫生产工艺流程
第二节羊毛衫的特点与分类
一、羊毛衫的特点
二、羊毛衫的分类
第三节羊毛衫用纱的种类和要求
一、羊毛衫常用纱线的种类
二、羊毛衫用纱的要求
三、原料的检验
第四节毛纱的品号和色号
一、毛纱的品号
二、绒线的命名
三、毛纱的色号
思考题
第二章 准备工程
第一节准备工序的目的和要求
一、准备工序的目的
二、准备工序的工艺要求
第二节筒子的卷装形式与络纱机械
一、筒子的卷装形式
二、络纱机
三、络纱工艺参数的确定
四、给油、上蜡、消除静电等辅助处理
第三节络纱疵点分析
一、络纱机操作注意事项
二、络纱疵点分析
思考题
第三章 针织横机
第一节横机的分类与特点
一、横机的分类
二、横机的特点
第二节手动横机的基本结构
一、编织机构
二、给纱机构
三、牵拉机构
第三节横机的成圈过程
第四节横机的基本三角结构及走针轨迹
一、普通横机的三角结构及走针轨迹
二、单面二级横机的三角结构及走针轨迹
三、提花横机编织三角组的结构及走针轨迹
四、嵌花横机编织三角组的结构和走针轨迹
五、休止横机编织三角组的结构与走针
第五节电脑横机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控制机构及其特点
二、传动机构及其特点
三、给纱机构和换梭机构及其特点
四、编织和选针机构及其特点
五、针床横移机构及其特点
六、牵拉机构及其特点
第六节电脑横机编织机构与工作原理
一、编织部件
二、机头结构
三、选针原理
四、编织工作原理
五、集圈工作原理
六、不编织工作原理
七、移圈工作原理
思考题
第四章 电脑横机打板系统
第一节标题栏与菜单栏
一、标题栏
二、菜单栏
第二节调色板
一、色码翻动
二、色块含义
第三节工具箱与状态栏
一、工具箱界面
二、工具的使用
三、状态栏
思考题
第五章横机针织物的编织
第一节针织物的一般概念
一、针织物的基本结构
二、针织物的主要参数
三、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基本组织的编织
一、纬平针组织
二、罗纹组织
三、双反面组织
第三节变化组织的编织
一、变化纬平针组织
二、变化罗纹组织
三、变化双反面组织
第四节花色组织的编织
一、提花组织
二、集圈组织
三、移圈组织
四、添纱组织
五、波纹组织
六、嵌花组织
七、凸条组织
八、空气层组织
九、毛圈组织
十、楔形编织
十一、复合组织
思考题
第六章羊毛衫工艺设计
第一节编织工艺设计
一、编织工艺设计原则
二、编制工艺的设计内容
三、横机编织羊毛衫的工艺设计
第二节羊毛衫设计实例
一、37tex×2(27公支/2)羊绒圆领男套衫的工艺设计
二、83tex×1(12公支/1)圆领插肩袖兔毛女衫产品的工艺设计
思考题
第七章电脑横机制板工艺
第一节制板基本知识
一、基本操作
二、编织工艺操作图的阅读
第二节成型设计
一、成型设计界面及功能介绍
二、成型设计举例
第三节绘图制板设计
一、绘图制板设计方法
二、绘图制板设计举例
思考题
第八章羊毛衫的成衣与染整
第一节半成品定形与检验
一、衣片的回缩
二、衣片检验
第二节成衣工艺
一、成衣工艺
二、缝合工艺
三、手缝技术
第三节成衫染色
一、成衫染色
二、成衫漂白
三、成衫染色设备
四、成衫印花
第四节成衫后整理
一、成衫的缩绒工艺
二、拉毛整理
三、成衫的特种整理
四、成衫的蒸烫定形
第五节成品检验
一、检验的目的与要求
二、成品检验
三、毛针织品的分等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手摇横机的操作
附录二常见羊毛衫织物疵病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第六章羊毛衫工艺设计
羊毛衫的工艺设计,是整个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工艺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设计产品的款式和规格,并与产品的用纱率、劳动生产率、成本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节编织工艺设计
一、编织工艺设计原则
羊毛衫的编织工艺设计要根据产品的款式、规格尺寸、测量方法、编织机械、织物组织、密度、回潮率、成衣与染整手段及成品重量要求等诸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操作工艺和生产流程,以提高羊毛衫的质量与产量。
羊毛衫编织工艺设计的原则如下。
(一)按照经济价值分高、低档产品设计
羊绒衫、驼毛衫、兔毛衫、(纯)等羊毛衫的经济价值较高,在编织和缝纫方面的工艺均需考虑精细、讲究,设计要精心。腈纶等化纤羊毛衫一般属低档产品,在做工上可以简化,在款式上则可多变。
(二)节约原料,降低成本
整个工艺设计过程中,要精心计算,减少原材料、辅料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三)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制定优化的工艺路线
在制定工艺路线时,必须结合生产的具体情况,根据生产的原料,设备条件,操作水平,以及前、后道工序的衔接等因素,制定最短、最合理的工艺路线。
(四)提高劳动生产率
编织工艺的设计,必须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利于挡车工的操作,缩短停台时间,减少织疵,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五)严格执行中试制度
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工艺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正确性,应在设计、试样以后,经小批生产核实工艺,方可批量生产。
�Q蛎�衫生产工艺
第六章羊毛衫工艺设计��
综上所述,在进行羊毛衫编织工艺设计时,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考虑节约用料,方便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羊毛衫的经济效益。
二、编制工艺的设计内容
羊毛衫总的工艺设计内容较广,具体如下。
(一)产品设计
(1)根据产品款式、配色,选用纱线原料及纱线细度。
(2)确定织物所采用的组织结构。
(3)选用编织机器,确定型号和机号。
(4)确定产品的规格和测量方法。
(5)考虑缝制条件,选用缝纫机的机种及缝合质量要求。
(6)考虑染色及后整理工艺,并考虑对其的质量要求。
(7)考虑产品所采用的修饰工艺及所需的辅助材料。
(8)考虑产品所采用的商标形式及包装方式等。
(二)计算生产操作工艺
(1)通过实验小样,确定出织物的回缩率及成品密度。
(2)理论计算横机产品的编织操作工艺。
(3)制定出横机产品的编制操作工艺单。
(三)产品用料计算及半成品质量要求的制定
(1)横机产品通过实验小样测定织物单位线圈重量。
(2)横机产品按编织操作工艺单求出各衣片线圈数。
(3)横机产品根据织物单位线圈重量与各衣片线圈数求出单位产品理论重量。
(4)计算横机单件产品的原料耗用量。
(5)制定横机半成品的质量要求。
(四)制定成衣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
(1)确定选用缝合机的型号、规格。
(2)经济、合理地安排缝合(包括修饰)工艺流程。
(3)制定缝合各工序的质量要求。
(五)制定染色和后整理工艺及其质量要求
(1)对需染色产品,制定合理、经济的染色工艺。
(2)制定产品最佳的缩绒工艺及其它整理工艺。
(3)正确选用染色及后整理设备的型号、规格。
(4)制定对染色及后整理工艺的质量要求。
(六)确定产品出厂重量、商标及包装形式
(1)确定产品出厂重量。
(2)确定产品商标及包装形式。
(七)技术资料汇总
将产品的技术资料汇总、装订、登记,并存档保管。
羊毛衫编织工艺设计是羊毛衫整个工艺设计的一部分。上面从(一)至(三)所述为羊毛衫编织工艺设计的内容。在进行羊毛衫编织工艺设计时,必须按其设计内容综合考虑,分步设计,才能设计出经济、合理、有效的工艺。
三、横机编织羊毛衫的工艺设计
(一)机号与纱线线密度的选定
据产品的组织及原料纱线线密度,合理选用编织横机的机号,不仅对织物的弹性和稳定性、抗起毛、起球等服用性能有极大的关系,而且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横机可分为细机号(机号在E8针以上,包括E8针)和粗机号(机号在E8针以下)两种,常用机号有E3、E7、E9、E12针等。机号和纱支、织物组织有密切的关系,机号越高,针距越小,可加工的纱线线密度愈小,织物密度也愈紧密,在编织纬平针织物和罗纹编织物时,适宜于某种机号的毛纱支数,可按下式求得:
Tt=KG2
式中:Tt——纱线线密度,tex;
G——机号,针/25.4mm,通常横机机号用E(针/25.4mm)表示,如E8,即表示机号为8针/25.4mm;
K——适宜加工毛纱细度的常数。一般取7000~11000,其中腈纶膨体纱的K值为8000,毛纱的K值为9000时最为合适。
例如:已知2×38tex×2腈纶膨体纱编织平针织物,求最适宜的横机机号。
因为:G=kTt
而Tt=2×38tex×2=152(K取8000)
所以:G=8000152=7.2≈7
即适宜选用E7针机。
(二)密度的确定与回缩
羊毛衫的稀密程度用密度来表示,沿线圈横列方向10cm长度内的线圈纵行数称为横密。沿线圈纵行方向10cm范围内的横列数称为纵密。羊毛衫的密度又分为下机密度(又称毛密度)和成品密度(又称净密度)两种。成品密度是产品经过松弛收缩后达到的稳定状态,是工艺计算的主要参数,应根据选用的纱线线密度、机号、产品的重量、织物手感等确定最佳密度。与此同时,还需考虑影响织物外观,纵向针路清晰度,尺寸稳定性等物理机械性能的密度对比系数(横密与纵密比值),以及涉及保暖性,防起毛、起球,缩绒产品的绒面等的未充满系数(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
羊毛衫衣片下机后,要进行回缩。影响编织物回缩率的因素较多,如原料性质及加工方法、织物组织、加工过程张力、染色后整理等。正确选择织物的回缩率,对确保产品的规格和重量尤为重要。正确的回缩率,目前尚无完善的条件进行测试,一般都是从与大生产相等条件下的小批量试制中实验取得的。生产实践中,对下机织物采用蒸、揉、掼、卷等方法,进行迅速而简易的处理,使达到松弛状态也能符合预期回缩效果。目前企业为了快速确定下机后的羊毛衫衣片是否符合成品密度要求,用测量拉密来控制。
(三)羊毛衫工艺计算
羊毛衫编织工艺计算是羊毛衫设计中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内容。羊毛衫工艺的计算,是以成品密度为基础,根据各部位的规格、尺寸决定所需的针数与转数[横机(单系统)机头一个往复称为1转],同时,考虑在缝制过程中的损耗。羊毛衫编织工艺计算的流程如下:
衣片纵向行数即机头单向运行次数,需要根据织物组织确定行与转的转换关系。
1�备鞑课坏募扑惴椒ê筒街�
(1)后身的计算。
①胸宽(针数):
胸宽针数=(胸宽尺寸-后折宽)×大身横密10+摆缝耗×2
为了使羊毛衫获得较好的外观质量和造型,以及使缝迹便于整理,习惯上使羊毛衫的两边摆缝折向后身,此即为后折宽,其一般取1~1.5cm(两边合计)。摆缝耗针数根据缝迹种类、机号而定,每边取2~3针。
②肩宽(针数):
肩宽针数=肩宽尺寸×大身横密10×肩斜修正值+绱袖缝耗×2
由于羊毛衫衣片在缝制成衣,以及在后整理工序和服用过程中,肩阔因受袖子拉力的影响,使肩部的横密约小于大身的横密,使肩宽将变宽,进而影响羊毛衫外观,因此引入肩宽修正值,其一般取95%~97%。
③挂肩:
(a)前后身挂肩总转数:
前后身挂肩总转数=挂肩2-12(胸宽-肩宽)22×大身纵密(转)10+肩缝耗×2
或:前后身挂肩总转数=(挂肩尺寸×2-几何差)×大身纵密(转)10+肩缝耗×2
挂肩尺寸为产品规格中给出的挂肩长度,其值为前、后身挂肩长度的平均值。由于此为斜量尺寸,而计算的挂肩转数是竖直方向的,因此出现直角边与斜边长度之差,简称几何差,一般取2~3cm。
(b)对插肩袖产品不计算挂肩总转数,直接求挂肩以上转数,其后身挂肩以上转数的计算公式为:
后身挂肩以上的转数=挂肩2-[12(胸宽-领宽)]2-b×大身纵密(转)10+肩缝耗
或:后身挂肩以上的转数=(挂肩后中直度-b)×大身纵密(转)10+肩缝耗
式中:b——插肩袖的后袖领弧线在领深方向的尺寸。
或:后身挂肩以上转数=(袖笼尺寸+修正因素)×大身纵密(转)10+肩缝耗
修正因素根据斜袖的倾斜度而定,一般取6~7cm。
(c)前身挂肩以上转数等于后身挂肩以上转数减去后身比前身所长出的长度(1.5~2cm)所折合的转数。
(d)挂肩收针数:
挂肩收针数=胸宽针数-肩宽针数2
一般对粗厚织物每次每边收2针,细薄织物收2~3针,且挂肩收针次数应为整数,如不是整数时,可采用分段收针解决。
(e)挂肩收针转数:
前身挂肩收针转数=挂肩的收针长度×大身纵密(转)10
挂肩收针次数应按款式来确定,一般挂肩的收针长度男式为7~10cm,女式为8~10cm(挂肩尺寸的三分之一左右),产品的规格大,则取值大。
一般情况下,后身挂肩比前身挂肩少收1~2次针,即少织2~6转的收针转数。特殊情况下,也可取前后身挂肩收针转数相等。
(f)后身挂肩平摇转数:
后身挂肩平摇转数=总挂肩转数2-后身挂肩收针转数-斜肩收针转数2
(g)摆缝转数:
摆缝转数=后身衣长总转数-后身挂肩平摇转数-后身挂肩收针转数-后肩收针转数
④后领(针数):
后领针数=(领口尺寸±修正因素)×大身横密10
后领的测量方法,如对后领尺寸里档量,要加因素,如外档量,则要减除修正因素计算,加减因素的多少,应按领边的宽窄程度来计算。
对插肩袖产品的后领针数计算公式为:
后领针数=(领口尺寸±因素-a×2)×大身横密10
式中:a——插肩袖的后袖领弧线在领宽方向的尺寸。
⑤后肩收针:
(a)后肩收针数:
后肩收针数=肩宽针数-后领针数2
(b)后肩收针转数:
后肩收针转数=后肩的收针长度×大身纵密(转)10
收针次数应为整数,否则采用分段收针法。后肩收针长度一般情况下是肩斜尺寸的2倍,男装为10cm左右,女装为8cm左右,童装为6cm左右,习惯对粗厚织物每边每次收2针,细薄织物每边每次收3针。
(2)前身的计算。
①胸宽(针数):
(a)套衫:
胸宽针数=(胸宽尺寸+后折宽)×大身横密10+摆缝耗×2
(b)装门襟开衫:
胸宽针数=(胸宽尺寸+后折宽-门襟宽)×大身横密10+(上门襟缝耗+摆缝耗)×2
(c)连门襟开衫:
胸宽针数=(胸宽尺寸+后折宽+门襟宽)×大身横密10+(装门襟丝带缝耗+摆缝耗)×2
②肩宽(针数):
肩宽针数=胸宽针数-挂肩收去的针数
③身长转数:
(a)衣片下摆为罗纹:
总转数=(衣长尺寸-下摆罗纹长)×大身纵密(转)10+肩缝耗
后身挂肩以下转数=后身衣长转数-挂肩以上转数
对插肩袖产品的身长转数计算公式为:
前身长转数=(衣长尺寸-下摆罗纹长-d)×大身纵密(转)10+肩缝耗
后身长转数=(衣长尺寸-下摆罗纹长-b)×大身纵密(转)10+肩缝耗
前身挂肩以上转数=前身衣长转数-后身挂肩以下转数
式中:b——插肩袖的后袖领弧线在领深方向的尺寸。
d——插肩袖的前袖领弧线在领深方向的尺寸,一般前身衣长转数比后身衣长转数少1~1.5cm。
(b)衣片下摆为折边:
总转数=(衣长尺寸+折边长)×大身纵密(转)10+肩缝耗+下摆边缝耗
④挂肩:前身挂肩收针转数及收针数见后身计算部分。
前身挂肩平摇转数=前身长转数-前身挂肩收针转数-摆缝转数
(3)袖子的计算。
①袖长:
(a)平袖袖长转数:
袖长转数=(袖长尺寸-袖口罗纹长)×袖子纵密(转)10+绱袖缝耗
或:袖长转数=(袖长尺寸-袖口罗纹长)×大身纵密(转)10×袖长修正值+绱袖缝耗
此公式适用于袖长尺寸从袖口量至肩缝或领口边的情况。
(b)插肩袖袖长转数:
袖长转数=(袖长尺寸-袖口罗纹长度-领宽2)×袖子纵密(转)10+绱袖缝耗
或:
袖长转数=(袖长尺寸-袖口罗纹长度-领宽2)×大身纵密(转)10×袖长修正值+绱袖缝耗
此公式适用于袖长尺寸从袖口量至领口中心的情况。
袖子的纵、横向密度与大身的不同,因为袖子编织时的排针数较大身少,门幅相对较窄,受牵拉力作用易纵向产生较大变形,再加上在缝合、缩绒等工序,最后使得袖子产生“横紧、直松”现象,即袖子的产品横密大于大身横密,而其产品纵密小于大身纵密的现象。因此,工艺设计时,常取袖子横密比大身横密多1~2列线圈,而其纵密比大身少2~4列线圈,以满足产品规格要求。或引入袖长修正值,其一般取95%~97%,袖宽修正值103%~105%。
②袖宽针数:
袖宽针数=2×袖宽尺寸×袖子横密10+袖边缝耗×2
或:袖宽针数=2×袖宽尺寸×大身横密10×袖宽修正值+袖边缝耗×2
③袖山头针数:
(a)平袖产品:
袖山头针数=肩斜×2×袖子横密10
肩斜一般女装取4~4.5cm,男装取5~5.5cm,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节。
或:传统计算法:袖山头针数=(前身平摇转数+后身平摇转数-肩缝耗转数×2)÷大身纵密(转)10×袖子横密10+袖缝耗针数×2
袖山高转数=挂肩2-袖宽22×袖子纵密(转)10
(b)插肩袖产品:
袖山头针数=插肩袖的袖领弧线长×大身横密10+缝耗
袖山高转数=后身挂肩以上转数-(0~3转)
④袖收、放针:
(a)袖膊(袖挂肩)收针:
袖膊收针数=袖宽针数-袖山头针数2
(b)袖片放针:
袖片放针数=袖宽针数-袖口针数2
袖片放针转数=袖长转数-袖膊收针转数-袖宽平摇处转数
袖宽平摇长度一般为3~5cm。插肩袖长转计算为:(袖长-袖口长-领宽2)×袖纵密。
⑤ 袖口:
袖口针数=袖口尺寸×2×袖子横密10+袖边缝耗×2
袖口罗纹转数=(袖口罗纹尺寸-起口空转长度)×袖子纵密(转)10
袖口尺寸是指罗纹交接处的尺寸,其中男装为12~13cm,女装为11~12cm,童装为10~11cm。
(4)罗纹的排针计算:
①下摆罗纹排针:
(a)1+1罗纹排针(条):
1+1罗纹排针数(条)=胸宽针数-快放针数×22
1+1罗纹的排针数一般按款式定,开衫产品罗纹的排针数与胸宽针数基本相同,快放针数一般每边取0~2针,套衫罗纹排针比大身少排4~6针,此时快放针数每边取2~3针,放针方式视成衣工艺手段与坯布结构而定。
(b)2+2罗纹排针数(对):
2+2罗纹排针数(对)=胸宽针数-快放针数×23
2+2罗纹排针规律基本与1+1罗纹排针相同。由于2+2罗纹以2针并列为一对,在罗纹织完后,翻针织大身时,前后针床相邻两对2+2罗纹在翻针后并一针,而只有3针,故式中需除3。
②袖口罗纹排针:
(a)1+1罗纹排针(条):
1+1较纹排针数(条)=袖口针数2
(b)2+2罗纹排针数(对):
2+2罗纹排针数(对)=袖口针数3
罗纹排针方法参见表6-1。
表6-1罗纹排针方法
名称排针方式排针图示
1+1罗纹
粗针型罗纹
下摆罗纹正面比反面多一针正面|0|0|0|反面|0|0|
袖口罗纹
不翻口同上同上
翻口反面比正面多一针正面|0|0|反面|0|0|0|
细针型罗纹
下摆罗纹先排正面比反面多一针,再在正面左右两边各加一针
正面||0|0|0||反面|0|0|
袖口罗纹
不翻口同上同上
翻口先排反面比正面多一针,再在反面左右两边各加一针
正面|0|0|
反面||0|0|0||
2+2罗纹
下摆罗纹反面边上少排一针,即排单针正面
|| 0||0||反面|0||0||0|
袖口罗纹
不翻口同上同上
翻口正面边上少排一针,即排单针正面|0||0||0|
反面||0||0||
③罗纹转数:
罗纹转数=(罗纹尺寸-起口空转长度)×罗纹纵密(转)10
为使产品边圆顺、光滑、有弹性、横机产品起口需空转起口空转长度一般为0.2~0.3cm,其编织方法参见表6-2。
表6-2罗纹编织方法
织物
空转织法
粗厚织物细薄织物
要求
单层罗纹
下摆罗纹正面1横列
反面1横列
或:正面2横列
反面1横列
正面3横列
反面2横列正面比反面略松
袖口罗纹
不翻口同上
翻口正面1横列反面1横列或:正面2横列反面2横列正面2横列反面3横列反面比正面略松
双层正面1横列反面0横列
翻领或横门襟正面1横列
反面1横列
或:正面2横列
反面1横列
正面3横列
反面2横列
或:正面2横列
反面1横列
正面比反面略松
满针罗纹正面1横列反面1横列正反面松紧基本相同,不宜过紧,拉长率不低于2.5%
(5)工艺计算说明。
①上述的工艺计算方法是指常规大类品种的情况,在进行具体计算时,需根据羊毛衫款式的具体情况与要求来进行设计计算。
②由于抽条、扎花、绣花、挑花等织物组织的修正因素的不同而影响规格尺寸的,要在计算时加以考虑调整。
③为了便于操作,一般取针数为单数,特殊要求例外。
④尺寸计算的针数和转数要适当加以修正,以达到所需的整数。
⑤为便于计算和操作,将纵(直)向密度(线圈数)化为转数,见表6-3。
表6-3纵向密度与机头编织转数的换算关系
横 列 数换算成编织转数织物组织
一转一横列纵向密度×1畦编、半畦编、罗纹半空气层
一转两横列纵向密度×12平针、罗纹
三转四横列纵向密度×34罗纹空气层(四平空转)
2�毖蛎�衫的附件工艺羊毛衫附件工艺的设计计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和规格,有时,尽管大身、袖子的工艺设计计算正确,但由于对附件工艺设计不当或计算失误,造成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而降为等级品。由此可见,对附件工艺也应予精心考虑,以使整个产品达到完善的质量标准。附件随产品类型变化,形式较多,主要为领、门襟、挂肩、镶边、嵌条等,领型如圆领、一字领、翻领等,门襟如半襟、长襟、直门襟、横门襟等。附件工艺包括附件的组织结构,横机的机号,原料和进线根数,转数、排针法,收针方法,夹色法、密度要求,记号眼的位置等等,总之要视产品的款式而定。
大类品种附件工艺的计算方法如下:
产品的附件工艺,通常采用实测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因为有些产品的附件部位是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很难作理论计算,有的也只能模拟计算,而羊毛衫又是具有弹性的产品,为此,在实测和计算的基础上,并注意在缝纫设计中对缝纫工艺的线迹弹性选择,是完全可以弥补计算中的不足之处。
(1)领排针数。
(a)圆领排针数:
圆领针数=圆领领圈周长×圆领横密10
(b)V形领条排针数:
V领针数=[(领深±因素)×2+后领+修正因素]×V领横密10
(c)平翻领排针数:
平翻领针数=领圈周长×平翻领横密10
(d)尖角翻领排针数:
尖角翻领针数=(领圈周长×尖角领倾斜修正因素)×尖角翻领横密10
(2)挂肩带排针数。
挂肩带针数=(挂肩尺寸×2+凹势修正因素)×挂肩横密10
(3)附件的转数计算。
附件的转数=附件的长度×附件的直密10+缝耗
上例均以一层计算,双层者需乘以2。附件工艺计算后需经反复试制修正才能完成,表6-4和表6-5为领口样板及附件工艺表示方法。缝纫以后的附件和外观的质量,必须符合产品的品质要求,如圆领、樽领弹性要好,穿套方便;V领的领尖要平整,不歪斜;门襟要平、直、挺;翻领要挺括、服贴;总之,不但要保证产品的规格、外形美观,且要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表6-4领口样板
名称样板说明备注
圆领
1�绷焐睿�领边宽-缝耗+前身折向后身的宽度
男:7��5~8cm
女:7~7��5cm
童:6~6��5cm
2�焙罅炜恚�两个领边宽-缝耗
男:14~15cm
女:13~14cm
童:11~12cm
3�痹部诎际剖嵌越窍�1/4处,划顺领弧线
1�泵�坯样板需另加坯布回缩率
2�焙罅炜砹坷锏�
翻领
1�绷焐睿�前身折向后身宽度,一般尺寸同圆领
2�焙罅炜�
男:15~16cm
女:14~15cm
童:12~13cm
3�绷斓脑部诎际剖窃诙越窍�1/3处划弧线
1�泵�坯样板需另加坯布回缩率2�焙罅炜砹亢罅旖臃齑�
V字领
1�绷焐睿�缝耗+前身折向后身的宽度
2�焙罅炜恚�两个领边宽-缝耗,一般男衫为12~14cm
3�崩攵越窍�1/3处,1��7~2cm,划V领弧线
1�绷焐畎�括领尖长,毛坯样板需另加坯布回缩率2�焙罅炜砹坷锏�
V字领男开衫门襟
1��12后领阔+12门襟宽
2�盫领深+0��5~1cm
3�贝�高-袋带宽
4�毕掳诼尬瞥�
5�狈旌囊话阄�1cm1�泵�坯样板需另加坯布回缩率2�焙罅炜砹坷锏�
表6-5大类品种附件工艺表示方法
附件名称工艺表示法备注
女开衫圆领
正反面针(条)空转1-1
第一横列满针罗纹放松,后面挑记号眼,最后第三横列放松
女套衫圆领正反面针(条)空转1-1
第一横列满针罗纹放松,反面挑记号眼,最后第三横列放松
接缝在右肩,双层拉开量大人:28~30cm童衫:26~28cm
背后装拉链圆领正反面针(条)空转1-1
第一横列满针罗纹放松,反面挑记号眼,最后第三横列放松
男套衫圆领正反面针(条)空转1-1
第一横列满针罗纹放松,反面挑记号眼,最后第三横列放松接缝在左肩
男式樽领正反面针(条)空转1-1
开紧起头,空转要松,1+1罗纹最后第三横列放松,夹纱空转后,满针罗纹起口
接缝在左肩
V字领正反面针(条)空转1-1
正面挑记号眼
(四)横机羊毛衫产品用料计算
1.计算单件产品的总线圈数
根据产品的款式以及线圈种类、分布情况,分部计算同一类线圈结构的总线圈个数,一般分为大身(前、后身)、下摆、袖子、袖口、附件等部分。同一部分中如果存在线圈结构不同的情况,也应分开计算。
衣片总线圈个数是根据编织操作工艺单,用梯形和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求出各部位、各类线圈的线圈个数。同类线圈衣片总线圈数之和由采用该类线圈的各衣片线圈数相加而得。
2.测量单位线圈重量
羊毛衫产品的单位线圈重量一般通过织小样,经测定而求得。首先选择接近标准线密度的不同色泽毛纱,按正常生产的同等条件,在横机上编织若干块100针×100转的坯布,然后测定其公定回潮重量,并取其算术平均值。线密度有差异的要折合成标准线密度的公定回潮重量,然后计算出单个线圈的重量。下摆罗纹,领口、袖口罗纹和附件等不同组织的单位线圈重量,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测定;也可以测定其织物的单位长度(或转数)重量,并以此作为用料计算依据。
公定回潮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W1=G1-G2G2×100%
G0=G1×1+W01+W1
式中:W1——试样实际回潮率;
W0——试验公定回潮率;
G1 ——试样实际重量,g;
G2——试样干燥重量,g;
G0 ——试样公定重量,g。
标准线密度的公定回潮重量计算公式为:
G=Tt标G0Tt实
式中:G——标准线密度的公定回潮重量,g;
G0——公定重量,g;
Tt实——实际线密度;
Tt标——标准线密度。
3.计算单件产品重量
G=∑np
式中:G——单件产品的重量,g;
n——产品上某种组织的线圈数;
p——产品上某种组织的单个线圈重量,g。
4.单件产品的原料耗用量
Gt=G1+β
式中:Gt——单件产品的原料耗用量,g;
β——络纱和编织损耗率,%。
络纱和编织损耗率如表6-6所示。
……
拿到《羊毛衫生产工艺》这本书,我满怀期待地想要深入了解羊毛衫的制作流程。我预设它会像一本工业手册一样,详细列出每一步的参数设置、机器型号、以及操作要点。比如,我会期望看到关于纺纱过程中,如何根据羊毛的长度和粗细,选择合适的纺纱速度和捻度;在针织过程中,如何精确控制每一根纱线的张力,以保证织物的密度和均匀性;以及在后整理阶段,如何通过蒸汽熨烫,使羊毛纤维恢复其天然的蓬松度和弹性,同时又避免过度拉伸导致变形。我甚至设想书中会附带大量的表格和图解,详细说明不同类型羊毛衫的结构组织、接缝方式,以及不同织机的性能对比。然而,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我却发现它并没有过多地纠结于这些具体的“参数”和“设备”。它更像是一次关于“体验”的引导,一种对“触感”和“质感”的探索。书中并没有给我一堆冰冷的数字,而是通过细腻的文字,引导我去感受羊毛的天然触感,去体会不同织法带来的细微差别。它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羊毛衫的样品陈列室,亲手触摸那些不同质地的羊毛衫,感受它们的柔软、温暖、以及它们所散发出的独特气息。它教会我如何通过“眼”和“手”去辨别一件羊毛衫的品质,如何从纱线的细腻程度、织物的紧实度、以及版型的流畅度等方面,去评判它的优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羊毛衫的生产,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一种对“感官体验”的极致追求,是一种对“舒适”和“美感”的深刻理解。
评分当《羊毛衫生产工艺》这本书递到我手中时,我立刻就想到了“创新”和“未来”的可能性。我以为书中会介绍一些最前沿的羊毛衫生产技术,比如如何利用纳米技术来赋予羊毛衫特殊的性能,比如防水、防污、甚至抗菌。我也期待看到关于智能羊毛衫的发展,比如如何将传感器植入羊毛衫中,使其能够监测人体的生理数据,或者与外界设备进行联动。我甚至设想书中会探讨羊毛衫在未来时尚产业中的发展趋势,比如如何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穿着体验。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却发现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那些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上。它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它让我看到了,那些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改进的生产者们。他们没有放弃古老的技艺,而是将其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生产方式相结合,创造出既经典又时尚的羊毛衫。它也让我感受到,那些将“工匠精神”视为核心价值的品牌,他们如何在追求卓越品质的同时,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本书让我明白,羊毛衫的“工艺”,并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迭代,更是对传统智慧的尊重,是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是对“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不断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羊毛衫生产工艺》,光听这名字,我当时就觉得这一定是一本严谨、深入的学术著作,大概率是那种封面素雅、装帧厚重,里面充斥着各种图表、数据分析以及专业术语的教科书式读物。我当时脑子里构思的,可能是关于羊毛纤维的种类、特性,比如美利奴羊毛的细度和弹性,安哥拉兔毛的柔软蓬松,以及山羊绒的珍贵与稀少,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天然纤维进行预处理,比如洗涤、梳理、开松,使其达到最佳的加工状态。然后,肯定会详细讲解各种纺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从最基础的梳毛纺纱、精梳纺纱,到更复杂的涡流纺、紧密纺,甚至可能还会涉及一些新兴的纺纱技术,分析它们在不同羊毛原料上的适用性和优劣。接着,书中应该会对织造工艺进行详尽的阐述,比如针织的各种基本针法,如平针、罗纹针、单罗纹、双罗纹、提花等等,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最终形成羊毛衫表面的丰富肌理和结构。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会详细介绍羊毛衫的后整理工艺,包括缩绒、定型、熨烫、洗涤等一系列步骤,这些步骤对羊毛衫的最终外观、手感以及穿着舒适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还会涉及一些特殊的后整理技术,比如防缩处理、抗起球处理等。总而言之,我当时脑海里对这本书的期待,是一部能够系统性、科学性地解读羊毛衫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生产链条的专业书籍,它应该能够解答我关于羊毛衫生产的每一个细节的疑问,让我对这项传统工艺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当这本书《羊毛衫生产工艺》递到我手里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庞大的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轰鸣,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我以为这本书会详细介绍各种先进的生产设备,比如自动络筒机、高速针织大圆机、自动缝纫机等等,并分析它们在羊毛衫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我期待看到关于如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讨论。比如,书中可能会介绍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来制作羊毛衫的版型和图案,如何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来精确测量人体尺寸,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我也设想书中会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深入的阐述,比如如何进行原料的入厂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检测,以及成品的最终检验,确保每一件羊毛衫都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却发现它并没有过于侧重于那些宏大的工业场景。它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细节”和“情感”的表达上。它让我看到了那些在传统手工坊里,老一辈匠人是如何凭借一双巧手,一针一线地编织出温暖的羊毛衫。它描绘了他们是如何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它让我感受到了,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背后,依然流淌着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对匠人精神的传承。这本书让我明白,羊毛衫的生产,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机器运作,更是人与材料、人与技术、人与传统之间情感的连接和延续。
评分我拿到《羊毛衫生产工艺》这本书,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关于“尺寸”和“版型”的精确计算。我预设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测量方法,比如如何测量胸围、腰围、肩宽、袖长等关键尺寸,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尺寸,设计出符合人体工学的羊毛衫版型。我期望看到关于不同身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版型差异,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剪裁和拼接,来修饰身形,扬长避短。我也设想书中会介绍一些立裁和平面制版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电脑软件来辅助版型设计,实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定制。我甚至期待书中会附带大量的版型图和人体模型,来直观地展示不同款式的羊毛衫是如何在人体上呈现出最佳效果的。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却发现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图纸”上。它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穿着体验”和“舒适度”的维度。它让我明白,一件好的羊毛衫,它的版型并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让穿着者感到舒适、自在,能够自由地活动。它教我如何去感受不同版型带来的细微差别,如何去体会肩部是否合身,袖子是否流畅,下摆是否自然垂坠。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羊毛衫的“工艺”,是一种对人体结构的深刻理解,是一种对穿着者需求的细致关怀,是一种将“舒适”和“美观”完美融合的艺术。
评分这本《羊毛衫生产工艺》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制作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材料的哲学”和“匠心精神”的探讨。我原本以为它会从羊毛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入手,然后一步步解析各种复杂的加工流程,比如纤维的定向排列、纱线的捻度对强度的影响、织物的回弹性与悬垂性等等,这些我以为会是书中核心的内容。然而,它却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对“羊毛”这种神奇材料本身的解读上。书中细致地描绘了羊毛的天然特性,比如它能够吸收和释放湿气,从而调节体温,带来出色的透气性和舒适感;它天然的抗菌性,使得羊毛衫不易产生异味;还有它那独特的天然卷曲,赋予了羊毛衫优良的保暖性和蓬松感。作者并没有用生硬的科学术语去解释,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将羊毛的卷曲比作微小的弹簧,将它的吸湿性比作天然的“空调”,让我对羊毛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羊毛衫制作过程中,那些默默奉献的匠人们的故事。他们如何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根羊毛,如何用经验和耐心去感受纱线的粗细,如何用灵巧的双手去编织出一件件凝聚心血的作品。这些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工艺”二字背后,是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是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尊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件好的羊毛衫,不仅仅是机械化生产的产物,更是人与自然、人与材料之间美好互动的结果。
评分拿到《羊毛衫生产工艺》这本书,我立刻就想到了“环保”和“可持续性”这个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的话题。我以为书中会详细介绍羊毛纤维的来源,比如牧场的管理、羊只的健康状况,以及如何采取可持续的放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也期待看到关于羊毛衫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化学品的使用,比如在染色和后整理环节,是否采用了环保的染料和助剂,以及如何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我甚至设想书中会探讨羊毛衫的回收和再利用,比如如何将废弃的羊毛衫进行回收处理,重新制造成新的纺织品,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却发现它并没有将“环保”作为一种独立的章节来论述,而是将它渗透到了羊毛衫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让我看到了,那些坚持使用天然、有机羊毛的生产者,他们是如何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它也让我了解到,那些致力于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的工厂,他们是如何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生产的每一个步骤。这本书让我明白,羊毛衫的“工艺”,并不仅仅是追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是一种对生态环境的关怀,是一种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是一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每一件羊毛衫之中的人文情怀。
评分我拿到《羊毛衫生产工艺》这本书,立刻联想到的是各种复杂的“连接”和“缝合”技术。我预设书中会详细讲解不同的缝纫针迹,比如锁边针、包边针、贴布绣等等,以及各种接驳方式,如肩部拼接、袖窿拼接、领口拼接等,并分析它们在羊毛衫上的适用性和优劣。我期望看到关于如何处理羊毛衫的边角,如何做出平整、牢固、美观的滚边和下摆。我也设想书中会介绍一些特殊的连接工艺,比如无缝编织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激光切割等先进技术来处理羊毛衫的细节。我甚至期待书中会附带一些三维模型的展示,来直观地呈现羊毛衫的结构和拼接方式。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却发现它并没有过多地聚焦于这些“物理连接”的细节。它更多地将视角放在了“结构”和“功能”的和谐统一上。它让我明白,羊毛衫的每一个“连接”点,都不仅仅是为了将散件组合在一起,更是为了实现其最终的穿着体验。比如,肩部的拼接方式,如何确保穿着时不会产生压迫感;领口的弧度设计,如何贴合颈部,既保暖又不勒人;袖窿的剪裁,如何让手臂活动自如,展现出流畅的线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羊毛衫的“工艺”,是一种对整体结构的精妙考量,是一种对穿着者舒适度和功能性的极致追求,是一种将每一个细节都服务于整体和谐的智慧。
评分我拿到《羊毛衫生产工艺》这本书,脑海里立刻构想出的是一幅幅关于“色彩”和“图案”的视觉盛宴。我本以为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染料的化学成分、染色工艺,比如浸染、轧染、绳染等,以及如何调配出稳定、鲜艳、持久的色彩。我也期待看到关于羊毛衫的图案设计,比如如何运用提花、绣花、印花等技术,在羊毛衫上呈现出各种复杂的几何图案、抽象纹样,甚至是精美的卡通形象。我甚至设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色彩搭配指南,以及不同图案在不同风格的羊毛衫上的应用实例。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却发现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这些视觉元素的“技术实现”上。它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自然”和“灵感”的源泉。它让我看到了,那些羊毛衫的色彩,很多都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比如泥土的棕黄、天空的湛蓝、落叶的赤红。它也让我明白,那些羊毛衫上的图案,很多都取材于自然界的元素,比如山川的线条、树木的纹理、动物的形态。这本书引导我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去发现隐藏在自然中的美,并将其融入到羊毛衫的设计之中。它教会我,一件好的羊毛衫,不仅仅是色彩和图案的简单堆砌,更是对自然之美的致敬,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个性审美的表达。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名字《羊毛衫生产工艺》给我一种刻板印象,以为里面会充斥着冰冷的工业流程和枯燥的技术术语。然而,当我翻开它,我发现我的想象完全被颠覆了。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我灌输那些机械的步骤,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羊毛衫的奇妙世界。它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羊毛作为一种古老而珍贵的纤维,是如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羊毛衫的。它描绘了古代牧民在山坡上辛勤劳作的场景,讲述了原始的纺织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被改进和完善的,以及羊毛衫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古老的织布机在吱呀作响,听到了织工们哼唱的歌谣,感受到了羊毛衫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承载着历史的温度和人类的情感。随后,这本书又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羊毛衫的设计理念。它分析了不同款式的羊毛衫是如何反映时代潮流和个人审美的,从经典的圆领、V领、高领,到时尚的绞花、镂空、拼接,每一个设计都蕴含着设计师的巧思和对穿着者需求的理解。它还探讨了色彩搭配的艺术,以及不同纹理和材质的羊毛衫如何通过巧妙的组合,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质感。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它引导我思考羊毛衫的文化意义、艺术价值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情感寄托。
评分京东购物很给力哦!鼎力支持
评分已经开始看了,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可以
评分京东购物很给力哦!鼎力支持
评分纸质不错,内容一般,感觉不是很实用
评分在蔡骏的精心构思之下,他笔下的诸多经典场景与人物悉数登场。随着主人公少年司望神秘的复仇行动展开,一宗宗悬而未决的案件逐一明朗,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由此而生,人物的命运与人性的复杂交织成一首激荡的交响曲!《生死河》深入罪犯的精神世界,探索杀人犯罪的社会原因,揭示社会矛盾和黑暗现象。情节曲折,环环相扣,耐人寻味。在保留严密推理的基础上,重视挖掘案情发生的动机,追究犯罪的社会原因。《生死河》中激情澎湃的情节设置、严谨细密的解谜手法,充满忧患反思的作家良知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华语悬疑文学划时代性作品。“即使对世界感到绝望,所有人都抛弃了你,但还是要活着!因为最爱你的人说:你必须等待我长大!”这一悲伤的主题完美阐释了“大时代”里凄凉的“小命运”!人物的命运和人性的复杂,仿佛海上的冰山,慢慢浮现!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悬疑小说,而是一部展现广阔社会和复杂人性的文学作品!极具创意的故事构思,跨越前生今世的神秘凶案,再现波云诡谲的时代记忆 这次赶上京东满150返还50的促销活动,每一本书都包装的很完整,用塑料套子塑封好的,保证了书籍的整洁完整不破损,打开来看,印刷很清晰,一看就是正品书,没有错别字,而且字体印刷很大,排版也排的很合理,看着不伤眼睛,纸张质量也相当的好,总之,以低价来买一本质量好的正版书,绝对是上算的。多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读书的目的功利性比较强,现代人就不一定了,除了工作学习上的需要,给自己充充电占了一大部分,毕竟,人的一生很短,书中的东西很精彩,如果我们不能延展生命的长度,那么,就多少读一点书,来拓宽生命的宽度,好的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理性,遇到问题可以很好的独立解决,这样的话,又使得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多漫出了一步,多读书,能使人的心情变得愉快起来,所以说,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而且还是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作为一个人,应该在空闲时刻多读书,不管年龄大小,读书对人有好处,读书可以养性,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变得更加温文尔雅,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慢慢变得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反复阅读,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评分价格一般,过年了,勉强买买吧
评分很不错,本来没货,但是立刻给我调来了!很周到!
评分是本好书,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