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图书馆 一、北京图书馆 藏书1590万册,1910年建馆 北京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五大藏书过千万图书馆之一。现有藏书1100万册、报纸3600种和60万种参考资料。另有100多种外文出版物,以及中国古代典籍。设有若干阅览室,每天可接待8000人。 二、上海图书馆 藏书700万册,1952年建馆 上海图书馆是大型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于1952年7月建馆。1996年前,上海图书馆位于南京西路325号,于1996年迁入新馆。上海图书馆新馆是上海的十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位于淮海中路,是全国第一家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是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现有馆藏各类文献达4998万册(件)。图书的流通量每年达1600万余册。图书馆设有各类阅览室和专室32个,阅览座位3000多个,个人研究室20间。上海图书馆全年365天每天开放。上海图书馆每天进馆人数达8000人次,双休日达上万人次。 三、南京图书馆 藏书482万册,1933年建馆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馆,是江苏省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南京市中山东路189号。南京图书馆现收藏各种文献700万余册(件),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 四、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藏书440万册,1951年建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又名“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其馆藏总量达520万件。是集文献信息服务、情报研究服务、科学文化传播服务和图书馆学情报学高级人才培养功能于一身的研究型国家科学图书馆。拥有一支在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学历层次等方面均为一流的人才队伍。中心现有在岗职工210余名,引进“百人计划”、“文献情报系统优秀人才”各1名;有博士10名,硕士27名。 五、北京大学图书馆 藏书390余万册,1899年建馆 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现有各类馆藏600万册(件),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册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此外,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近年来大量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学位论文在内已达到数十万种,深受读者欢迎。 六、重庆图书馆 藏书380万册,1949年建馆 重庆图书馆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是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现有员工173人,设有图书、报刊、缩微、电子文献及历史文献、科技文献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等八个对外服务窗口。
评分绿hn茶G名JMO品图鉴
评分三、专业性书评。这种书评是从所评对象的专业角度来写的,其篇幅要相对长一些,对该书内容的评论、分析和挖掘也要深刻,它尤其注重该书在理论方面的得失,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例如评《宝石学》,就只能从专业角度去写。
评分hhhhjhhhh
评分读后感的主要任务不是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而是记录个人阅读某种书籍后的所感、所想、所悟;是以读者的心理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阅读的对象为中心;在写作上它通常只是围绕阅读对象的某一个点而抒发开去,几乎可以不考虑书籍的整体情况,甚至可以仅仅把阅读对象作为引子,然后就大谈其感想、大发其议论、大抒其情怀。
评分两晋南北朝时期,为方便储藏和运输,出现了将散装茶叶跟米膏一起制成茶饼的晒青茶,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初唐时期。而到唐朝及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蒸青饼茶取代了晒青饼茶成为当时茶的主要形式。蒸青茶克服了晒青茶加工后仍有浓浓的青草味这一缺点,使茶叶的味道更加鲜爽。
评分 评分马力 相信很少有人知道,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相较于其他节日,“读书日”更多的是宣告着自己的警示作用——重视读书、尊重创作。去年公布的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74本,而韩国人均图书阅读量约为10本,俄罗斯人均超过20本,以色列人均最多,在60本左右。 文化大国的的阅读量着实让国人自惭形秽了一把。国人阅读量与以色列人相差近10倍,这引起了读书人们的反思:国人为何不爱阅读?其实不尽然,调查报告的样本选取与问题设置都有可能使得调查结果以一个狭义的阅读概念去笼统地分析广义的阅读量。国人不阅读吗?你在大街上、公车上或者公园里看到不断滑动手机屏的人们,也许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完成一个阅读的环节,当然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而是在非纸质阅读媒介上完成的一个零碎信息的吸收过程。 除了这些“低头族”外,浸泡在网络文学的年轻一代的阅读量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项。据报道,我国目前有4亿手机阅读网民,而网络文学是主要阅读内容之一。而在2009年红袖添香举办的华语言情小说大赛中,大赛8个月齐集17536部言情作品,其中133部作品总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1076部作品阅读量超过100万次,所有作品总阅读量高达数十亿次。网络时代已经打破传统的阅读模式,而这上亿次的阅读量却很难科学地进行调查统计。 其实,相较于“为什么不读书”的问题,“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更应该得到关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现在网络文学、快餐文化、碎片化信息挤压着传统文学的生存空间。据统计,中国网络文学历经16年发展,网络写手的数量超过100万,仅一天发表的网络文学就超过1000万字,相当于一个中等出版社一年的出版量。而这些海量的网络文学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乏黄色、崇尚暴力以及玛丽苏情节等等的不良示范,读者往往从中获得了片刻的信息需求或精神幻想,却无法汲取细嚼慢咽经典作品时所能得到的营养和魅力。 另外,我们应该怎样读书?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把一本好书当作是镇静剂,完全是极度浪费。不论睡着,还是花了好几小时的时间想要从书中获得利益——主要想要理解这本书——最后却一路胡思乱想,都绝对无法达成你原来的目标。”每本书都像有血有肉的躯体,它们盛装而来,你不得不撕开它华丽的衣裳,沿着它的血肉,找到它的骨、它的气。只是,在浮躁的快餐时代,还有多少人能够像小学生一般端坐在书桌前,细细地品味作品的意蕴。
评分不久前,有消息称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似乎国人不爱读书已成“共识”,到了必须要立法才能解决的地步。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阅读立法能有效的改善国人的阅读情况吗? 一、“不读书”已成世界问题,中国人不爱读书尤甚 1、不读书和很少读书的人在各国都不少见,中国的情况更不乐观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2年,中国18岁至70周岁的国民其图书阅读率为54.9%(阅读率,一般是指经常有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也就是说,在中国有4成多的人很少阅读。同样的调查,来自《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显示,即便是在出版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也有大概4成以上人不读或很少读书。 转播到腾讯微博 面对移动网络为主的多种娱乐方式冲击,促进阅读已经成为了“世界难题”。 从数量上看。2012年,中国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几乎是中国的6倍。美国人年均阅读7本书,韩国人11本,日本、法国国民每年读书数量在8.4本左右,新加坡5本,中国的国民人均读书数甚至还落后于泰国的5本。即便算上电子书,数据仍然不乐观。算上电子书,中国去年年龄在18岁至70岁的中国人平均读了6.7本书,而来自皮尤(Pew)调查显示,若包括电子书,2012年美国人平均读了10.5本书。 再看种类,美国整个图书市场销售的图书,40%是虚构类的小说。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情况也同样,图书35%到38%是都小说类。中国的情况也类似。 可见,全球都面临“阅读和学习”问题,为了应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还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了“世界阅读日”。而中国人的读书情况虽然不如传言中的那么差,但仍和不少国家存在差距。 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对阅读资源的浪费也是世界少有的 1、中国是出版大国,出版图书的种类数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库存量也冠绝全球 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超越了美国一倍多。位居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图书库存量最大的国家,以售价计算,目前有884.05亿元的图书积压在仓库之中。根据上海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2012年对全国40家出版机构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当数量的出版单位存销比达到了惊人的8:2。大于3年的库存书占总库存的比例在某些出版社竟可以达到72%。 2、一方面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奇缺,但同时藏书的流通率却很低 根据文化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