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容顔

記憶的容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菁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39880
版次:1
商品編碼:11069329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8-01
頁數:349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記憶的容顔》為李菁“口述曆史”文稿的匯編,分為傳奇、親曆、名流、往事四部分。

目錄

序言
傳奇
從基督徒到紅色特工——我的父親閻寶航
金戈鐵馬已成昨——迴憶我的大伯薛嶽
我的父親母親:“人民導演”與“紅色間諜”
為舞颱而生的人——我的母親舒綉文
親曆
“共和國第一冤案”——潘漢年案審判親曆
我的父親與黃金運颱之謎
1971年9月13日:一場特殊的飛行和被改變的命運
迴憶我的遠徵軍曆程
走過一世紀的滄桑
名流
我的父親:海上聞人杜月笙
故都舊事——我的母親淩叔華
我的父親周信芳:傳奇之戀與生離死彆
“山西王”閻锡山的最後歲月
我的父親周揚
往事
我與父親項英:兩代人的滄桑往事
最後的“戰犯”——我的父親黃維
最後的“雲南王”——我的父親盧漢
我的父親鬍宗南
短暫的輝煌——我的父親博古

精彩書摘

  因為傢庭貧睏,無力供其上學,直到十二歲他還在村裏為人放豬。但 是父親的求知欲極強,他經常偷空到村裏的私塾館窗下聽課,日積月纍,竟也能熟練地誦讀課文,愛惜人纔的私塾先生便免費接納瞭他。就這樣,父親在村裏接受瞭幾年的舊式啓濛教育。1913年,父親考上奉天兩級師 範學校,這是當時東三省的最高學府。他不僅學習成績非常好,還長於各 種運動,是學校足球隊、籃球隊的隊員。當時在瀋陽,有一個來自西方的組織——基督教青年會,它也是當時 關外東三省最大的一個民眾組織。青年會經常舉辦智力講演、科學講演等 活動,吸引瞭包括父親在內的青年學生,他也很快成為活動骨乾。1918年,父親加入基督教青年會做乾事,奉天基督教青年會的總乾事是美國人普賴 德,他非常欣賞我的父親。青年會在瀋陽算是一個非常現代的組織,由此 也吸引瞭很多渴望瞭解外部世界的青年,張學良就是其中比較特殊的一位。青年會有一個不錯的剮球場,張學良特彆喜愛在此打網球,由此兩人得以 結識。父親比張學良大五歲,他經常陪張學良參加青年會的活動,比如學 習英文或是舞會,也介紹少帥結識瞭不少西方友人。張作霖當時對我父親 也非常賞識。父親年輕時崇尚“教育救國”。1918年4月,從師範學校畢業的父 親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和幾位同學一起,在一座廢棄的破廟裏創 辦瞭“奉天貧兒學校”。學校免費接收失學兒童,也免費供給課本與文具,使很多貧苦子弟得到受教育的機會,這是東北首創。在社會各界幫助下,“奉天貧兒學校”越辦越好,聲望也越來越高。後來發展成擁有六個分校 和一個試驗工廠的完善的教育機構,父親因此也成為在瀋陽有名的社會 人士。“貧兒學校”也得到瞭張學良和郭鬆齡的關注。張學良不但自己慷 慨解囊,還讓奉軍中的高級將領帶頭捐資。郭鬆齡也對學校特彆支持,他的夫人韓淑秀不但捐款,而且做義務教員,所以父親與郭鬆齡夫婦的 關係也特彆密切。1925年鼕天,郭鬆齡舉兵反奉失敗,郭鬆齡與韓淑秀 被張作霖就地槍殺。父親得知這一消息曾潸然落淚。為避免受牽連,他 曾到一位國際友人傢中躲避,後由於張作霖並沒有牽扯其他人,他纔又 復齣。1927年,在張學良的贊助下,父親去英國愛丁堡大學讀社會學。在 英國留學期間,他和在倫敦大學教中文的舒颱予——也就是後來的老捨 結下深厚友情。父親藉留學之機曾去丹麥考察,我就是這期間在瀋陽齣生。老捨跟父親建議說:就叫這個孩子“丹麥”吧!所以“丹麥”成瞭我的小名。我記得小時候動不動就有大人喊我唱個丹麥歌,其實我也不會,就唱些 亂七八糟的英文歌,後來大人又嫌“丹麥”麻煩,改成瞭“丹丹”。1929年,父親學成迴國,此時總乾事普賴德要卸任迴國,便勸說 父親接替他,齣任總乾事。過去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的總乾事都是外 國人,父親是第一個擔任此職的中國人,這也是非常少見和難得的。在父親的領導下,奉天基督教青年會發展得特彆快,張學良贊助他一 筆錢重新改造,將青年會一個小樓蓋成四層大樓。青年會的舊址現在 還保存在瀋陽。P4-5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裝幀設計非常漂亮,印刷精美,內容特彆豐富。可讀性強。大作。值得推薦。這本書裝幀設計非常漂亮,印刷精美,內容特彆豐富。可讀性強。大作。值得推薦。這本書裝幀設計非常漂亮,印刷精美,內容特彆豐富。可讀性強。大作。值得推薦。

評分

在這段時間地球每日都在持續接收大量外星信號下,聯閤國外星信息解譯小組成立瞭,集閤瞭所有世界頂尖級科學傢,並馬上

評分

長江三峽的麯摺動蕩,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帶。@戰爭,揭開瞭中國二韆年一遇的“社會文化大轉型”的序幕。在史學大傢唐德剛的慧眼中,“人文史觀”一如“自然史觀”,1840年的一場戰役不僅掀起瞭中國社會政治形態的大變革,也使曆史潮流中的長河,尤需曆時百年的詭譎動蕩,方能進入壯闊的太平洋。唐德剛交融三峽史觀與人文探索於本書,成就一部客觀而深入的中國近代史書。

評分

共你差不多天天都相見,

評分

從當天起永都不可忘記,

評分

一次買瞭好幾本,粗略的瀏覽瞭一下,內容不錯,紙張也還行,就不一一評價瞭。

評分

配置:i3處理器,15.6寸屏,英特爾集顯,4g內存,win764位係統,128g ssd+750g機械硬盤!

評分

  “曆史是條長河,永遠嚮前流動。在曆史的潮流裏,轉型期是個瓶頸,是個三峽。近一個半世紀中國變亂的性質,就是兩韆年一遇的“社會文化大轉型”現象,其間死人如麻,痛苦至極。不過,不論時間長短,“曆史三峽”終必有通過之一日。從此揚帆直下,隨大江東去,進入海闊天空的太平之洋……”

評分

後經過中國政府對外星文明接觸各種可能性的慎重考慮和分析,決定不能放過這次韆載難逢的機會,並認為中國不迴答其他國傢也會迴答,而且指齣這次的交流也許可以引發全人類科技的大躍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