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义艺术歌曲选(附CD光盘2张) [Shang Deyi's Songs]

尚德义艺术歌曲选(附CD光盘2张) [Shang Deyi's Song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尚德义 著
图书标签:
  • 艺术歌曲
  • 声乐
  • 尚德义
  • 中国音乐
  • 古典音乐
  • 音乐教材
  • 音乐曲谱
  • CD
  • 音乐欣赏
  • 声乐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40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084643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hang Deyi's Song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4
正文语种: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尚德义艺术歌曲选》收录的是著名作曲家尚德义的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春风圆舞曲、科学的春天来到了、祖国永在我心中、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海边的歌、火把节的欢乐、小鸟飞来了等。

作者简介

尚德义,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2年生于沈阳,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长期从事作曲及作曲理论教学。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尚德义创作了各类大量音乐作品,特别在艺术歌曲及花腔艺术歌曲创作和研究上贡献尤为突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曾被收入多种版本的声乐教材及曲库,屡次被全国性声乐大赛作为规定曲目,深受专业歌唱家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内页插图

目录

1.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2.春风圆舞曲
3.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4.祖国永在我心中
5.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
6.海边的歌
7.火把节的欢乐
8.小鸟飞来了
9.从小我就是一个盲童娃娃
10.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11.大雁飞走了
12.牧笛
13.七月的草原
14.希望
15.老师,你可把我忘记
16.有位先生最会笑
17.牧场情歌
18.大漠之夜
19.大西北之恋
20.你的歌声
21.今年梅花开
22.中华谣
23.送别之歌
24.我离开心爱的姑娘
25.笑一笑,十年少
26.走一走大西北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为您撰写的图书简介,该书并非您提到的《尚德义艺术歌曲选(附CD光盘2张)》。 --- 史诗的吟唱与时代的和声:《二十世纪中国声乐艺术的宏伟画卷》 一部追溯中国声乐艺术百年辉煌,深度剖析民族音乐精神内核的里程碑式著作。 导言:时代的歌声,民族的脉搏 自清末民初,中国声乐艺术便踏上了一条融合中西、探索民族化表达的漫长征程。它不仅是音乐技巧的革新,更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空下的情感投射与文化自觉。《二十世纪中国声乐艺术的宏伟画卷》并非仅仅记录了一批作品或几位名家的生平,它试图构建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学术视野,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从“新声”的萌芽到当代声乐艺术百花齐放的百年风云。本书汇集了音乐学、历史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旨在为读者展现一幅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中国声乐艺术史诗。 第一部:现代声乐的曙光与早期探索(1900-1949)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声乐艺术的“开蒙”阶段,探讨西方美声唱法如何被引入、消化,并与中国传统声乐审美进行初步碰撞。 章节亮点: 1. 留洋先驱与“国语发声”的构建: 详细考察早期留学海外的音乐家,如吴梦、黄自等人,他们如何肩负起“为中国唱歌”的使命,试图建立一套既符合国际声乐规范又兼具汉语美感的发声体系。重点分析了早期“艺术歌曲”概念的引入与本土化改编的实践,如对西洋艺术歌曲进行中文文本套唱的尝试。 2. 话剧与歌剧的田野: 考察声乐艺术在早期舞台实践中的应用。从早期话剧中的插曲到新歌剧的雏形,探讨声乐表达如何脱离单一的“独唱会”模式,进入戏剧性的叙事空间。这一时期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启蒙色彩,旋律朴素、情感直接。 3. 民歌的“整理”与“再创造”: 深入分析了早期音乐家对民间音乐资源的搜集和改编工作。这一工作不仅是民族音乐学的抢救,更是为未来中国声乐风格的成熟奠定了重要的素材和灵感基础。探讨了如何处理民间曲调的四度、五度进行,以及如何将其融入西方大小调体系的复杂过程。 第二部:革命洪流中的塑造与定型(1949-197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声乐艺术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歌唱。这一时期的研究,侧重于“民族化”表达的全面深入和风格的定型。 章节亮点: 1. 民族风格的“三结合”策略: 深入剖析了在特定历史要求下,如何实现“民族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重点解析了如何将美声唱法(西方的“形”)与中国戏曲的腔调、地方民歌的韵味(东方的“神”)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中国声乐学派”的雏形。 2. 大型声乐套曲的叙事力量: 研究了这一时期涌现的标志性作品,如大型声乐套曲、组歌。这些作品如何通过史诗般的结构和宏大的主题,承担起记录国家重大历史事件和描绘劳动场面的功能。分析了它们在和声运用、曲式结构上如何借鉴苏联美声传统,同时又融入本土叙事节奏的特点。 3. 歌剧艺术的里程碑: 专门辟出章节,系统梳理了这一时期中国歌剧的创作高峰,分析了如何通过“角色歌”而非传统咏叹调来推动情节,以及如何利用中国民族乐器的配器色彩,为歌剧增添地方特色。 第三部:多元探索与风格的交融(1980年代至今)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音乐创作的思想,声乐艺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阶段。 章节亮点: 1. 艺术歌曲的“回归”与“拓展”: 随着学术交流的恢复,声乐家和作曲家重新审视纯粹艺术歌曲的创作。本部分探讨了作曲家们如何摆脱宏大叙事,转而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哲思以及对传统诗词的现代诠释。分析了现代和声语言(如十二音、自由调性)在严肃艺术歌曲中的谨慎运用。 2. 地方戏曲声腔的借鉴深化: 考察了对更精微、更地方化的戏曲声腔(如昆曲的婉转、秦腔的刚烈)的吸收,分析了这些元素如何不再是简单的“点缀”,而是成为构建现代声乐语汇的结构性支撑。 3. 跨界与新领域的拓荒: 关注当代声乐艺术在音乐剧、音乐诗歌等新兴体裁中的实践。探讨了当代演唱家们在保持美声技巧基础之上,如何适应更口语化、更具戏剧张力的表演需求。同时,也包含了对非传统题材(如当代诗歌、散文)入曲现象的深入研究。 结语:传承与展望 《二十世纪中国声乐艺术的宏伟画卷》不仅是一部回顾历史的著作,更是一份对未来声乐艺术发展的深刻思考。它展示了中国声乐艺术在面对全球化浪潮时,如何坚守民族文化之根,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养分,最终形成一种既具世界性品格又独具东方神韵的艺术体系。本书结构严谨,考据详实,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与乐谱片段,是音乐研究者、声乐教师、专业学生及所有热爱中国音乐的听众不可或缺的案头珍宝。 --- 【本书特色】 体系宏大: 首次将百年历程进行系统分期与结构化梳理。 案例翔实: 深度剖析了数十位代表性作曲家与演唱家的关键作品及艺术思想。 视角多元: 融合了音乐分析、社会文化史、美学批评等多种研究方法。 文献丰富: 附录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演出资料、乐谱手稿扫描件(非本书附带CD内容)。

用户评价

评分

哇,刚拿到手这本《尚德义艺术歌曲选(附CD光盘2张)》,光是翻开第一页,那种沉甸甸的艺术气息就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把所有的曲目都仔细品味一遍,但从目前的阅读体验来看,这绝对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宝藏。我特别喜欢它在曲谱排版上的用心,字体清晰、间距适宜,即便是像我这种视力不算太好的“老花眼”,也能轻松阅读,这在很多乐谱集中是很难得的细节。而且,光盘的音质效果简直是太棒了,那两张CD里的演唱和伴奏配合得天衣无缝,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呼吸的变化都清晰可辨,仿佛尚老先生的音乐就在耳边缓缓流淌。我尤其对其中几首早期作品的演绎印象深刻,那种质朴而又深沉的情感表达,真的能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年代,感受到创作者最初的激情与思考。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品味,那种典雅又不失厚重的风格,很符合艺术歌曲的格调,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迫不及待地想找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杯茶,戴上耳机,彻底沉浸在这片艺术的海洋里,去探索每一首歌曲背后隐藏的故事和情感脉络。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音乐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带来的情感共鸣是无与伦比的。我发现,尚德义先生的歌曲,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们不像某些西方艺术歌曲那样遥远和高冷,而是充满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温柔和坚韧。随便翻到一页,无论是赞美祖国山河的恢弘,还是描绘个体命运的细腻,都能让人立刻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我尤其喜欢它对“叙事性”的处理,很多歌曲听起来就像在听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CD中的声音处理得非常自然,没有过度修饰的痕迹,保留了演唱者最真实的情感投入,这使得听感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聆听也不会感到疲倦。老实说,我购买很多音乐书籍,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收藏”,但这本书,我真的会时常拿出来翻阅和聆听。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它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每一个需要片刻宁静和艺术滋养的时刻,都能给我带来慰藉和力量,这才是艺术作品最宝贵的价值所在吧。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套好的音乐书籍,应该能激发起读者的创作欲望,而不仅仅是满足于模仿。这本《尚德义艺术歌曲选》在我阅读的过程中,确实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热爱和探索欲。尚德义先生的音乐,那种将西方美声技巧与东方民族审美完美融合的特质,是如此的迷人。通过反复聆听和研究这些作品,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自己的创作中,也融入这种既有深度又接地气的音乐语言。这本书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既定的旋律和和声,它更像是一种创作哲学的体现。尤其是那些充满画面感的歌词配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如何用音乐的色彩去描绘广阔的风景、细腻的情感。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把这些歌曲用不同的乐器重新编配,又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对于有志于从事音乐创作的朋友们,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亚于任何一本厚重的和声学或配器法教材,因为它提供了最鲜活、最成功的范例。

评分

我得说,对于一个专业的音乐学习者来说,这套《尚德义艺术歌曲选》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书”。从技术层面上讲,它的五线谱清晰度、调性标记的准确性,以及对演唱技巧(比如呼吸点和换气位置)的标注,都达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试着对照着弹奏了几段,发现谱子的准确性非常高,省去了我很多自己校对的时间和精力。更值得称赞的是,CD的配置不仅仅是“伴奏”,它更像是一个“示范参考”。我发现,通过聆听CD中专业声乐家的示范,我对歌曲中那些需要处理的复杂乐汇、情绪的起伏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于我目前正在准备的声乐考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帮助。有时候,光看谱面上的表情记号是抽象的,但一听到录音里大师级的处理方式,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法替代的。总而言之,它成功地在理论指导和实际听觉体验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学习过程变得既高效又充满乐趣。

评分

拿到这本《尚德义艺术歌曲选》,说实话,我最惊喜的是它对于歌曲背景资料的梳理和补充。很多时候,我们听艺术歌曲,往往只停留在旋律和歌词的层面,但真正理解一位作曲家是如何构思、如何将文字转化为音符的,才是品鉴艺术的关键。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扎实,它不仅仅是一本曲谱集,更像是一部微型的尚德义音乐研究手册。比如,对于那些根据特定诗词或文学作品改编的歌曲,它会详细介绍原作的出处、作者的生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音乐的理解深度。我特别关注了附赠的这两张CD,它们提供的录音版本,无疑是理解尚老先生创作意图的最佳“钥匙”。我尝试对比了几首不同演唱家的演绎,发现即便是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诠释下,所展现出的情感侧重点也大相径庭,这让我对艺术的多元性有了更深的体会。说实话,市面上很多乐谱集往往只注重数量,但这本书的选曲显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代表性,让人觉得物超所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